12.27 三國中被埋沒得人才


東吳第二位大都督魯肅,長期以來便是一個和事佬的形象。其實在整個三國時代,魯肅無疑是最被人低估的其中之一。作為豪族出身的世家子弟,魯肅身上沒有絲毫的紈絝之氣,這已經很難得了;而更令人驚奇的是,魯肅的武藝同樣驚人。據《三國志•魯肅傳》注引《吳書》記載,在天下動盪之際,魯肅這個大地主便招攬了一批少年,並親自教授他們習武、讀書、打獵。從這個時候起,魯肅非凡的個人才能便已經顯露出來了。

三國中被埋沒得人才

三國魯肅是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由於受小說《三國演義》以及老版電視劇或三國戲的影響,大眾的印象中的魯肅是個厚道人,但不免有些懦弱、憨魯。

在草船借箭時怕的要死,對周瑜的大計茫然無知,單刀會上又被關羽奚落的無地自容。作者或編劇們為了襯托諸葛亮、周瑜、關雲長等人的藝術形象,有意將魯肅塑造為一個忠厚老實、近乎木訥的長者形象。然而歷史上的魯肅,卻是一位目光遠大, 又不乏權謀智變的傑出的政治家和戰略家。魯肅在許多政治、軍事上的見解和作為,可同諸葛亮媲美,更不亞於周瑜。

三國中被埋沒得人才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 互相攻訐, 魯肅立志要找一位值得為之驅策的明主。毅然率宗族部曲三百餘人, 先至居巢與周瑜會合, 後又隨周瑜一起東渡長江投奔孫策。遺憾的是,彼時的孫策正忙於東征西討, 等江東稍稍安定, 卻在建安五年(200年)八月英年早逝, 沒來得及起用魯肅。

隨後,孫策的弟弟孫權主掌江東,周瑜又立即向孫權引薦魯肅,並在孫權面前稱讚魯肅具有曠世之才,希望孫權親自接見並加以重用。孫權立即召見魯肅,對魯肅讚賞不已。自此,胸有大志的魯肅正式走上仕途。

魯肅認為,漢室已不可復興,曹操在北方已成氣候,不是朝夕之間就可以對付的,諫言孫權乘北方多事的良機,立足江東, 伺機剿滅黃祖、劉表, 吞併荊州, 進而盡佔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 最終與北方的曹操一決高下, 把目光放遠大一些, 就可以成就漢高祖劉邦那樣的功業。

三國中被埋沒得人才

魯肅無論是在多股政治勢力糾葛不清、形勢迷離的情況下,還是在強敵壓境、稍有不慎即滿盤皆輸的危急關頭,都保持著高度冷靜,保持著深刻的時局洞察力,果斷的行事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為孫吳政權鼎足江東,進而在長江中下游的拓土展地做出了極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