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楚莊王北上爭霸,蹂躪中原小國,與晉國決戰一觸即發

楚莊王北上爭霸,蹂躪中原小國,與晉國決戰一觸即發

話說,春秋中期,四國稱霸四方,楚國稱霸南方,晉國稱霸北方,秦國稱霸西方,齊國稱霸東方。而雄心勃勃的楚莊王意圖北上稱霸中原,必須擊敗北方的晉國。不過,在此之前,首先要解決中原一眾小國。

楚莊王北上爭霸,蹂躪中原小國,與晉國決戰一觸即發

在經過一系列的國內改革之後,楚莊王六年(前608年),便首先向背楚附晉的陳、宋兩國進攻。晉為救援陳、宋,派軍攻鄭。楚軍援鄭,在北林(今河南鄭州東南)擊敗晉軍,並俘其大夫解揚。莊王七年,莊王又令鄭軍攻宋,戰於大棘(今河南睢縣南),大敗宋軍,俘宋主帥華元以下250餘人,陣斬宋副帥樂呂以下100人,獲戰車460乘。

楚莊王北上爭霸,蹂躪中原小國,與晉國決戰一觸即發

當年秋,晉會同宋、衛、陳三國軍隊,聯合攻鄭,欲報大棘戰敗之仇。但當楚援鄭之軍至鄭時,晉又不願與楚決戰,主動撤軍。於是楚莊王在中原各國諸侯心目中的威望大為提高。

楚莊王北上爭霸,蹂躪中原小國,與晉國決戰一觸即發

楚莊王八年,莊王率軍攻陸渾之戎(今河南嵩縣及伊川境),乘機進至洛水,在周王朝直接統治區域內舉行閱兵,向天下顯示楚國的軍威。他甚至向周定王派來勞軍的使臣詢問象徵天子權力的九鼎輕重。透露出他覬覦天子之位、企圖取而代之的心情。當然,莊王自己也清楚,在沒有徵服晉、秦、齊等大國之前,要取代周王統治天下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在周王使臣含蓄委婉的批評下,率軍返回。

楚莊王北上爭霸,蹂躪中原小國,與晉國決戰一觸即發

楚莊王九年(前605年),令尹鬥椒(子越)在蒸野(今河南新野)發動武裝叛亂,率若敖氏本族軍隊準備進攻莊王。莊王立即率軍前往鎮壓,兩軍戰於皋滸(今湖北襄陽西)。莊王親自擊鼓指揮作戰,終於擊敗叛軍。平定了若敖氏的叛亂後,楚國的軍政大權,大部集中在莊王手中,使他能夠集中全力進行爭霸戰爭。

楚莊王北上爭霸,蹂躪中原小國,與晉國決戰一觸即發

當時爭霸的主要對手晉國,由於國內發生權力之爭和長期與秦國作戰,力量較前已有所下降。但楚國此時尚無足夠的力量征服晉國,所以莊王認為當前的主要任務,仍然是爭奪中間地帶的各國,這些小國便長期被四方大國蹂躪。

楚莊王北上爭霸,蹂躪中原小國,與晉國決戰一觸即發

處於兩大國之間的各小國,為了在夾縫中求生存,都採取了“居大國之間而從於強令”的隨風倒方針,楚強則附楚,晉強則附晉,形成了晉、楚雙方長期拉鋸、而任何一方都無法穩定地控制各小國的局面。

楚莊王北上爭霸,蹂躪中原小國,與晉國決戰一觸即發

當時爭奪的焦點是鄭。因為鄭為晉進入中原之孔道,必須控制了鄭國,才便於爭霸中原。而楚也是力求控制鄭國,以便進而封鎖黃河,阻晉南下。從莊王七年(前607年)鄭附楚並受楚命攻宋之年起,至莊王十七年(前597年)的10年期間,楚莊王除了出兵攻陸渾之戎、滅掉蓼舒(今安徽舒城一帶)以及兩次攻陳外,共八次進攻鄭國。晉國在此期間也曾攻鄭四次。

楚莊王北上爭霸,蹂躪中原小國,與晉國決戰一觸即發

鄭國認為“晉、楚不務德而兵爭,與其來者可也。晉、楚無信,我焉有信”,於是今日與楚盟,明日與晉盟,而在與任何一方結盟時,暗地裡卻又求好於另一方。楚莊王感到這樣無法達到真正控制中原各國的目的,曾試圖改用兼併的純軍事手段,像對一些小國一樣實施滅其國而佔其地的辦法。

楚莊王北上爭霸,蹂躪中原小國,與晉國決戰一觸即發

莊王十六年(前598年)冬,莊王以代陳平定內亂為藉口,出兵滅陳,將其改為楚國屬縣。但聽到大夫申叔時的意見後,認真衡量了利害得失,認為從爭霸的政治目的來考察,還是以不滅陳為有利。於是接回逃至晉國的陳太子媯午,立為陳君,將內亂中逃至楚國的兩大夫孔寧和儀行父送回陳國執掌政權,同時從陳國各地有影響的大家族中,一鄉抽出一戶,強迫遷移至楚國境內,單建一邑,稱為夏州(今湖北漢陽北),以加強對陳的控制。

楚莊王北上爭霸,蹂躪中原小國,與晉國決戰一觸即發

這一做法,果然收到了政治的效果,不僅在當時,“諸侯聞之,皆朝於楚”,直到春秋後期,還有一定影響。如“孔子讀史至楚復陳,喟然嘆曰:‘賢哉楚王,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為了進一步解決主要爭奪對象鄭國時服時叛的問題,莊王在確實控制陳國之後,立即將兵力轉用於鄭。

楚莊王北上爭霸,蹂躪中原小國,與晉國決戰一觸即發

莊王十七年春,莊王率主力包圍了鄭都新鄭。半月之後,故意命軍隊撤圍退後,企圖使鄭國來降。但鄭這次不肯屈服,乘楚軍後撤之機,增修城防工事,準備堅守。莊王再圍新鄭,並組織攻城戰鬥。經過3個月的圍攻,終於突破城防,由皇門進入城中。鄭襄公“肉袒牽羊”至大路請降。楚國群臣都認為不能放棄用流血鬥爭得來的戰果,主張滅鄭而並其地。

楚莊王北上爭霸,蹂躪中原小國,與晉國決戰一觸即發

莊王沒有采納他們的建議,從政治影響著眼,允許鄭國歸降,退兵30裡,與鄭訂立盟約後撤軍。鄭君送其弟子良至楚為人質。莊王與鄭襄公結盟之後,為確實控制鄭國,移師北上,駐軍於郔(即鄭之稟延,今河南延津北)。那裡是晉入中原的主要黃河渡口,可起到加強控制鄭、宋、陳、衛的作用。

楚莊王北上爭霸,蹂躪中原小國,與晉國決戰一觸即發

由此,因鄭國而起,楚晉之間大決戰一觸即發。也就是著名的晉楚爭霸之戰——邲之戰,此戰中,由於晉國主帥不和,導致大敗而歸,楚莊王得以稱霸中原。具體的戰爭經過,筆者下一篇再來與你探討~

你如何看待北上爭霸的楚莊王

評論區交流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