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三國裡魏蜀吳面積差別那麼大,還能做到三國鼎立?

汗噠噠滴


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

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漢,東漢滅亡,我國曆史正式進入三國時代。其後,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公元229年年孫權稱帝建立吳國。

三國近百年的歷史,主線就是曹劉孫三家的恩愛仇殺經歷,雖然三國同存了幾十年,但三個國家的國力其實懸殊很大。

魏國

魏國建立於公元220年,第一個皇帝是曹丕,曹操作為魏國的創始人自己並沒有稱帝,始終只做一個漢臣。

魏國基業在董卓死後便已創建,當時天下大亂,各豪強貴戚盡皆裂土為主不服王治,曹操在這個機會叢生的時期也由一個市井小人成長為一方豪強,割據山東兗州之地作為創業之基,其後進軍許洛挾天子以令諸侯。南征北戰,先後攻滅呂布,袁紹等,佔據北方黃河流域的廣大地域,北方得到相對和平穩定的環境,其後遭遇赤壁大敗,統一中國的進程遇阻,此後魏國勢力範圍就被侷限在江淮以北,再以無力南下。

後馬超等反,曹操親征,平定關中西涼並佔據了漢中,在佔據漢中後,曹操的勢力範圍達到了最大,此時曹操擁有整個北方兼西北之地,且佔據荊州部分地區、四川部分地區,可謂極盛。但好景不長,曹操迎來了一生中最後一場大戰,也是三國時期的一場真正大戰——漢中之戰,曹劉雙方都出動了最大規模的陣容,兩位雄主也在戰場上見了最後一面,此戰曹操成就了蜀漢,而自己在暮年卻又經歷一次大敗。不久後,220年,曹操病逝於洛陽,一代梟雄結束了輝煌的一生。

曹操死後曹丕繼位,雖然曹丕沒有曹操的雄才偉略但依然是奸詐無比,226年曹丕死後曹叡繼位,在曹叡當政時期經常面臨蜀漢入侵和東吳侵犯的壓力,239年小皇帝年紀輕輕就死了,曹叡死後,幼子曹芳繼位,由曹爽輔政。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曹爽無能,249年被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奪取了魏國政權,自此魏國名存實亡,由司馬氏掌控著一切軍政大權,其後換了曹髦、曹奐兩個傀儡皇帝。公元265年,司馬炎廢魏帝,曹魏正式滅亡。

蜀漢

蜀漢建立於公元221年,220年曹丕篡漢,漢祚斷滅,劉備為延續漢祚登基稱帝,建都於成都。由織蓆販履之徒到一國皇帝,劉備當真是個英雄人物。

蜀漢的建立要比曹操和孫權難的多,劉備平民出生,只有一箇中山靖王之後的空名號,自身又沒有錢糧兵馬,創業之初只有兄弟三人,可謂天涯飄零。劉備的第一支人馬是在張飛的資助下建立起來的,可是劉備帶領幾千人馬,奔波於各個諸侯之間,始終也沒有自己的一塊立命之地。劉備自涿郡征戰黃巾以來,先後投奔遊走公孫瓚之平原,陶謙之徐州,曹操之許昌,袁紹之白馬,劉表之江夏,其後經歷赤壁之戰,又入贅東吳,人生履歷真是堪比電影。自赤壁之戰後,劉備招攬人才,廣積糧草,漸漸的佔領了荊州之地,創建了自己的第一塊穩定的根據地,其後入川作戰,成功佔領益州,勢力迅速擴張,劉備得到了戎馬幾十年來第一次大的勝利和希望,其後更是在漢中親領大軍戰勝了曹操。實現了隆中對蜀吳初步勝利,總控西川、東川、荊州之地,達到了蜀漢的極盛狀態,可能人一旦太成功了就會糊塗。荊州之失,夷陵之敗,直接導致了蜀漢國力的縮減。公元223年,晚年失意的劉備病逝於白帝城,長子劉禪繼位,託孤於諸葛亮。

劉備病逝後曹丕迅速組織了五路大軍伐蜀,雖然蜀漢的國力較弱,但幾十年的軍事拼殺加上文臣武將的用命,蜀漢的戰鬥能力在三國中甚至可以排到第二。在諸葛亮的部署下,曹丕的五路大軍無功而返,其後蜀漢平定南中之地,穩定了後方。在三國局勢日趨穩定的形勢下,孔明主動出擊魏國。魏蜀兩國在關中秦川斡旋了幾十年,孔明去世後,姜維受命,統領蜀漢軍馬,先後多次進擊魏國。由於後期劉禪信賴宦官黃皓,導致朝野昏暗,大將軍姜維自身也受到了威脅,不得已屯兵沓中以避禍。在蜀漢後期政治昏暗的情況下,司馬氏主動出擊,派出三路大軍伐蜀。公元263年,劉禪在當了四十多年皇帝后投降鄧艾,蜀漢滅亡,年近七旬的姜維為了不負武侯囑託,假降鍾會,可惜天要亡漢,最終成都大亂,血流滿城。

吳國

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建立吳國定都於建業。孫權不似曹操劉備,孫氏本身作為吳地的舊豪強,自身就有先天的基業,在經歷孫堅和孫策的打拼,孫權不廢一點力氣就可以坐守廣大的吳地。自孫權執掌東吳以來,除了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孫權並沒有太大的外部壓力,大部分時間都由都督領導東吳兵馬征戰,不像曹操劉備,大小戰役幾乎都親自領兵。孫權是個十分幸福的人,坐擁有著長江之險的東吳,雖然沒有太大的成就,但是牢牢的守住了東吳基業。甚至自己做了皇帝,孫權活了七十歲,是三國中最長壽的皇帝。生子當如孫仲謀也。

公元252年,孫權病逝傳位於孫亮,吳國自孫權死後長期面臨內政皇權不穩的態勢。258年孫亮被廢,孫休繼位,可惜孫休英年早逝,264年,孫休去世,立孫皓為帝。自至280年,司馬炎大軍進攻,孫皓投降,吳國滅亡。

三個國家雖然土地面積、人口數量差異極大,但是三個國家的軍事實力都是非常強悍,加上蜀漢和東吳憑藉山川和長江的輔助,能夠在短期內保證國家的安全。最主要的是政權的數量是三不是二或者更多,三個國家不論任何兩個爭鬥另一個保不齊就會背後偷襲,所以三個國家明裡暗裡的鬥爭極其複雜,短期內絕難分出勝負。



新志途


老爹的看法:

三國之間能夠實現鼎立的局面,靠的是三國之間不相上下的軍事實力,任何一方的軍事實力,都不足以消滅另外兩個國家。

領土面積對軍事實力的影響,如果只是面積的話,影響不是很大。比如俄羅斯的領土面積遠遠大於美國,但是美國的軍事實力,卻不一定輸於俄羅斯。

還有其他因素,對軍事實力的影響,才是關鍵因素。

比如該地區的人口數量、糧食產量、兵器、馬匹、戰船、水利情況、道路情況、地形情況,礦產資源等等,都會或多或少的影響,佔領該地區的國家軍事實力。

雖然三國時期,對於很多自然資源,比如礦產資源,都不能很好的被開發利用。

魏、蜀、吳三國,都各自佔據了一定的有利條件

先說說曹魏政權,它佔據了長江以北的絕大部分地區。這個地區,地勢平緩,多是平原,非常有利於糧食的生產活動。而且歷朝歷代的都城,都建於北方,濃厚的歷史文化條件,彙集北方地區傑出的優秀人才。

接著,說說東吳佔據的地勢。東吳有著天然的防線——長江。北方人士大多不熟悉水性,這樣就讓東吳佔據了非常有利的條件。東吳的水師力量,在三個國家中,可以說位列第一。

最後,說說蜀漢政權。蜀漢地處西南腹地,它於曹魏、東吳的邊界,都是山脈阻隔。可以說,蜀漢就等於被群山環繞,這是天然的屏障。而成都,又地處今天的四川盆地,是難得的好地方。

總的來說,三國各自的地理環境,都是相差不多,這就造成了誰都沒辦法短時間內,消滅其中的任何一個國家。

這樣,才導致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老爹有話說:我是老爹,一個喜歡研究歷史文化的普通人。有關歷史文化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裡留言,老爹都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為你解答。


老爹有話說


魏蜀吳能夠在土地面積差距巨大中維持平衡,而由人才、地理位置、儲備等等各方面造成。並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土地面積就能夠解決一切。歷史上出現小國而長久的例子並不少見,戰國時期中山國就是其中之一。

導致三國鼎立的局面是赤壁之戰的爆發,曹操大敗之後形成的局面,也是這一場戰役讓三方勢力逐漸穩固下來,等待時機。


曹魏陣營

在赤壁大戰之後曹操離去世還有十二年的時間,但是已經已經沒有機會能夠統一天下,曹操也將重心放到內政中,因為還有很多問題等待曹操去處理。

天時

整個家業誰來繼承,曹丕的帝王權術還不夠老練,需要培養。和漢獻帝的關係怎麼樣去處理,需要如何去推動兩家的關係。手底下的謀士怎麼處理,他們怎麼站隊等等問題。

曹魏逐漸趨於保守,也就三次大規模戰鬥、馬超韓遂一次、張魯一次、守漢中一次。年輕氣盛的曹操開始收拾自己留下的爛攤子。大一統就留給後人。

地利

曹魏集團佔中原地區,整個生態壞境都非常不錯,加上屯田制度的實行,梁超儲備充足,到了曹丕時期整個社會得到恢復,整個民生得到發展。

人和

自從曹操戰敗之後野心被埋藏在心底,讓後人去實現,可惜曹丕在位期間太斷,對外戰爭沒有很大成果,主要成就集中在內政和民生方面。

曹叡繼位之後,有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等人輔佐,十二年時間抵禦和組織數次進攻,國力強盛,可惜十二年時間也沒了。

曹芳繼位之後大將軍曹爽獨攬朝政,司馬懿隱忍野心,時機成熟,發動高平陵政變,司馬家開始登上歷舞臺。


東吳陣營

東吳在赤壁之戰火燒連營之後並沒有對外擴張,也沒辦法擴張,主要是穩定民心,發展經濟。

天時

東吳建立之初本身就是根基不穩定,靠孫策強行建立,可惜孫策死的太快,孫權繼位。孫權沒有他哥那樣兇猛,獲得勝利之後想要開始對外擴張,一生中在合肥失敗了五次,對外戰爭較弱,防禦倒是極強。

地利

地理位置處於如今華南地區,本身田地也不少,最值得關注的是與臺灣建立連接,與東南亞各國取得聯繫,並且發展海上貿易。在《臨海水土誌》中還第一次對臺灣進行文字記錄,記載了原著居民與大陸百越民族文化的關係,並且在生活方式、習俗、氣候等都有詳細記載。

人和

孫權的一生非常很複雜,要面對來自本地貴族的壓力,如果沒有貴族支持吳國會容易翻車。要和大臣鬥智鬥勇,有想要反水的,有搞破壞的。好不容易培養了一個非常不錯的太子孫登,結果在公元241年死了。後宮還發生了一個“二宮之爭”,孫和被廢、孫霸被處死。幼子孫亮繼位,後面孫皓還是個暴君。

吳國的人際關係可以說是最差的,也就導致孫權為什麼在蜀、吳出現一段時間空檔期而不能進攻的原因。

蜀漢陣營

劉備這邊與吳國的聯盟是最大受益者,赤壁之戰中劉備出的力算是最少,得到的利益最大。為蜀漢立下最基本的根基。

天時

蜀國自從在赤壁之戰撈到便宜之後地位開始穩定,加上諸葛亮的計謀,所謂上層領導決定下稱建築,諸葛亮就是關鍵人物。將一系列措施重上到下貫徹到底。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順應天下大勢,站在潮流頂端。

地利

蜀國地理位置不算好,國土最小,是三國中最差的一個,從諸葛亮六出祁山就能看出一些問題,好幾次都是糧食不夠而導致退兵。不過也因為蜀國在四川盆地中,都是崇山峻嶺,有天然的屏障保護,容易防守。

人和

蜀漢最核心的人物就是劉關張、諸葛亮、法正、魏延等人,武將一家一大把,文臣卻少得可憐。這是優點也是缺點,在後期就是沒有足夠文臣鞏固內政導致姜維在外舉步維艱。

整個三國時期,魏蜀吳從內到外沒有一個能夠超越對方,三國為什麼精彩?很大程度在於三國這段歷史各路神仙不斷湧現,爾虞我詐的計謀,陷陣之志的戰場。三方勢均力敵,誰也不想打破原有平衡,要做的就是等。


等待對方關鍵人物出現失誤或者死亡,以及培養手底下的人,各路諸侯已經被收拾的差不多,這時候已經不是狂野生長的時候了,而是拼底蘊的時候。誰的戰術儲備強,誰就能夠活到最後。


蜀國出現劉禪、黃皓的失敗以及後繼無人的情況,吳國出現內政混亂,暴政孫皓繼承皇位,自然是加速衰敗,曹魏出現曹爽的篡位和司馬懿的政變。

魏蜀吳三國可以說巔峰時期就是君主在位期間,後世的變革以及人才都出現了很大的斷層。

趙政能夠完成大一統,靠的不是他自己,而是秦國160多年數帶君主的努力,而且每一代君主都沒出現重大失誤。趙政只是繼承先輩意志,加上同行的失誤,站在對的時間節點之上,完成一統霸業。


空夢歷史


三國鼎立是對時局有微妙的平衡能力,三國中以魏國實力最強,面積也最大,而為什麼吳、蜀兩國能夠與魏國並存呢,我覺得最大的原因是地理位置等一系列先天優勢才能讓吳、蜀有一定的能力。吳國的範圍是繁榮富強的地區,底子好綜合實力也強,而東吳在更早以前都是能征善戰之輩,在對魏國也有實力。而蜀國雖然富裕程度不如吳國,但蜀國易守難攻的地理位置也能讓蜀國在與吳魏兩國間保持不敗之地。三國時期存在著一種微妙的平衡,誰也不敢打破,兩兩對立始終不如三足鼎立之勢。


微天府


蜀有四川天險易守難攻加上諸葛亮的全力輔佐/要不是關羽大意失荊州以及夷陵之戰的慘敗/鹿死誰手尚未可知/東吳有長江之險並且屢出英才如周瑜魯肅陸遜都是世之英傑/曹魏雖然佔有九州之地力量強大但內部始終有反曹的勢力存在極大掣肘了曹操的統一天下的進程/孫劉組成了軍事聯盟共同抗曹對曹魏造成了很大的戰略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