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武宣紅糟紅彤彤,為啥?

紅糟酸是廣西武宣縣最有特色的地方特產之一,那紅紅的紅糟顆粒讓人過目不忘,脆脆的嫩姜、刀豆讓人垂涎三尺。紅糟酸是武宣待客餐桌上的必備菜品,也是武宣老百姓日常吃飯送粥的必需品,民間有“一天不吃酸,兩腿打躥躥”之說。電商的快速發展,以及可以觸達各地的物流讓紅糟酸不再屬於武宣人,而是已經在多地流行起來。

可以說,紅糟酸已經當之不愧地成為廣西酸嘢的代表者!不食紅糟酸,怎識廣西酸?

武宣紅糟紅彤彤,為啥?

不食紅糟酸,怎識廣西酸


千年之前,糟酸已經發明併成為貢品。但紅糟酸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在武宣,似乎就是一個謎,一個誰也解不開的歷史之謎!但藉助於科學的發展,卻能夠讓我們瞭解到武宣紅糟的紅,是從何而來?為什麼它不是綠色、黃色的?

武宣紅糟紅彤彤,為啥?

優質的武宣紅糟顆粒


非人工色素

首先,武宣紅糟的紅不是因為添加了人工色素!

目前,很多食品都通過食用色素來對食品進行染色。但武宣紅糟是純天然食材,並沒有添加任何的添加劑。那麼它的紅色是怎麼來的呢?

武宣紅糟紅彤彤,為啥?

天然無添加劑的武宣紅糟


發酵變紅

答案就是紅曲菌發酵變紅!

武宣紅糟是由大米經過三蒸三曬,利用紅曲黴菌發酵而成。武宣紅糟跟傳統釀酒後得到的紅酒糟不同。傳統紅酒糟是通過釀酒過程進行發酵,是釀酒的附加產物。而武宣紅糟沒有經過釀酒的發酵過程,是有目的性直接製作而成的食材,不是附加產物。從這一點來說,武宣紅糟比傳統紅酒糟已經更上一個臺階。

武宣紅糟紅彤彤,為啥?

武宣紅糟與傳統紅酒糟


紅曲菌在發酵過程中慢慢變紅,將米發酵染成了紅色。而且紅曲菌在發酵過程會產生熱量,所以我們平時在市場上買到的新鮮紅糟,都還帶有一些溫度。


武宣紅糟紅彤彤,為啥?

武宣東門塘紅糟銷售


在《淺談紅曲米中七株紅曲黴純培養的分離鑑定》論文中,作者從廣西武宣縣對紅糟進行了取樣品,並經過培養後得到了紅曲菌。證明了武宣紅糟的紅色,的確來自紅曲黴菌。曬乾之後的武宣紅糟,也叫紅曲米、紅糟種。1斤的紅糟曬乾後只能得到大概1兩的紅曲米。

武宣紅糟紅彤彤,為啥?

武宣紅曲米(紅糟種)


紅曲黴菌

紅曲黴( Monascus purpureus Went) 別名紅曲、紅糟、紅大米等,在我國的生產和使用已有1000多年曆史,為真菌門,子囊菌綱,真子囊菌亞綱,紅曲黴屬。古籍中對它的特殊功效及在食品上的應用早有記載。紅曲黴菌落初為白色,成熟後慢慢變成淡粉色、紫紅,而多形成紅色。

紅曲黴菌最適合的生長溫度32℃~35℃,也說明了為什麼在處於北迴歸線的武宣縣能如此廣泛的醃製紅糟酸。因為,武宣5至10月份的平均氣溫都在30度以上,非常適合紅曲黴菌的生長。

武宣紅糟紅彤彤,為啥?

武宣各月平均氣溫


武宣紅糟紅彤彤,為啥?

武宣廣泛醃製紅糟酸

可食用

紅曲黴作為中國傳統食品的發酵用菌,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被批准可用於生產可食用色素的重要微生物。傳統的紅曲黴主要用於釀醋、釀酒、豆腐乳等的著色劑及肉類保存等。

在武宣,由紅糟醃製的紅糟酸,不但可以直接食用,還可以做為炒菜用的調味品、著色劑。

武宣紅糟紅彤彤,為啥?

可直接食用的紅糟豆角酸


武宣紅糟紅彤彤,為啥?

武宣名菜——紅糟豬大腸

可藥用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評價它說:“此乃人窺造化之巧者也”。紅曲味甘性溫,在許多古代中藥典中載該品具有活血化瘀、健脾消食等功效,用於治療食積飽脹、產後惡露不淨、痕滯腹痛和跌打損傷等症。

1979年紅曲黴被發現可產生膽固醇合成抑制劑,紅曲黴降血糖、血壓及膽固醇功效即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武宣紅糟紅彤彤,為啥?

有保健作用的武宣紅糟

可以說,帶有紅曲黴的紅糟,不但滿足了人們對視覺、味覺的需求,還有一定的保健作用。這是大自然賜予武宣人們最好的禮物!

宜家妹子,三里鎮一個八零後的客家妹子。從小就看著阿太、阿奶、阿媽做紅糟酸,記憶中的味道,只要打開壇蓋,那香味能從村頭飄到村尾。如今,傳承著祖輩的手藝,醃製綠色無添加、無汙染、安全健康的紅糟酸,讓記憶中的香味飄向各地!並且已經指導全國各地兩百餘愛好者醃製紅糟酸。


參考文獻:

《淺談紅曲米中七株紅曲黴純培養的分離鑑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