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今年將再建6座汙水處理廠,廣州發佈治水“任務書”

一條條黑臭河涌變清,一段段靚麗碧道初現。1月9日,記者從廣州市河長辦獲悉,目前廣州列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監管平臺的147條黑臭水體已消除黑臭,被生態環境部作為全國僅有的2座治水先進城市在全國通報表揚;與此同時,2019年廣州全面啟動碧道試點建設工作,目前已完成113.66公里的多種類型碧道試點建設,走在全省前列。2020年廣州將再建6座汙水處理廠,打造5條碧道示範段。

今年将再建6座污水处理厂,广州发布治水“任务书”

成效:白鷺來了、河涌煥然一新

白雲區松洲街居民們發現過去黑臭的石井河上多了許多“特殊的客人”,每天清晨或傍晚退潮後,成群的白鷺就會飛落到河邊的淺灘覓食、嬉戲。“這裡的水質變好了,魚草肥美,才會有鳥飛來呀。”居民陳阿姨表示。

住在海珠區南箕湧旁的吳叔將“煥然一新”四個大字釘掛在了自家的外牆上。吳叔說,過去南箕湧湧邊違建林立、河道淤塞,河水腥臭刺鼻,夏天蚊蟲亂飛,根本不敢開門開窗;現在河道通暢,河水變清,每天晚飯後都下來走一走,真正感到居住環境煥然一新。

今年将再建6座污水处理厂,广州发布治水“任务书”

居民的感受是近年來廣州治水成果的一個縮影。2019年以來,廣州列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監管平臺的147條黑臭水體,經第三方第一輪複核評估,已基本實現消除黑臭,車陂湧、雙崗湧整治入選全國治水典型案例;鴉崗等9個國考斷面穩定消除劣Ⅴ類、8個國考斷面和2個省考斷面水質達到省年度考核要求,其中鴉崗斷面從2018年的劣Ⅴ類水到2019穩定達到Ⅳ類水;流溪河流域89條一級支流劣Ⅴ類數量由46條減少到16條,汙染物氨氮排放總量削減了79%……

今年将再建6座污水处理厂,广州发布治水“任务书”

然而,廣州列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監管平臺的黑臭水體有147條之多,數量位居全國第二,治理任務之重可見一斑。2018年7月以來,廣州印發市總河長第1、2、3、4、5、6號,下達剿滅黑臭水體、網格化治水、排水單元達標攻堅、國考斷面達標等任務,發起黑臭水體剿滅戰總攻令。

廣州水環境發生的巨大變化也獲得多方點贊。統計部門民調結果顯示,廣州市民認為工作成效最為顯著的是黑臭河涌治理,位列建設花城成效顯著各項工作的第一位;廣州還被生態環境部作為全國僅有的2座治水先進城市在全國通報表揚,獲評“國家首批黑臭水體整治示範城市”;廣東省河長辦首次公佈的全省2018年度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工作考核結果中,廣州獲得“優秀”等次。

今年将再建6座污水处理厂,广州发布治水“任务书”

治理:去年拆除涉河違建超371萬平方米

廣州水環境發生的巨大變化究竟從何而來?強化源頭治理是廣州的一大秘訣。

過去,廣州治水主要依靠末端截汙、末端補水、環村截汙等方式,以做工程為主。現在,廣州遵循“治河先治汙、治汙先治源、治源先治人”的原則,在汙染源查控上動真碰硬。2019年全市共拆除涉河違建371.67萬平方米,完成15351個“散亂汙”場所的整治任務。

同時,源頭實施有效截汙。2019年已完成投運新擴建汙水處理廠6座,新增汙水處理能力25.5萬噸/日,基本建成具備通水條件6座,將新增汙水處理能力74.5萬噸/日,在建6座,規模101萬噸/日,新建汙水管網4169公里。

其次,注重建章立制,上下聯動、網格化管理、智慧化治水。從多部門多頭管理,城鄉發展無序管理等弊端脫離出來,打出上下聯動、網格化管理、智慧化治水組合拳,採取多部門聯動方式,全面推進汙染源整治工作。

2019年進一步優化河湖長體系。在原3030名四級河長、828名四級湖長、3296名自然村河段長的五級河長體系基礎上,向上延伸設置九大流域市級河長,向下延伸對全市19660個標準網格設置了網格員18416名,發揮一線“崗哨”作用,形成了多級治水體系。

治理的同時,廣州還建立了監督指導機制。專項監督、人大、政協監督、暗訪監督、媒體監督、群眾監督等多種方式全面開花。如組建165支2087人參加的民間護水隊,聘請民間河長754人,“廣州治水投訴”微信公眾號受理市民投訴等,取得良好社會效果。記者瞭解到,廣州市河長辦自2017年成立以來,根據《廣州市水環境治理責任追究工作意見》,對在水環境治理中不履職或不正確履職河長進行監督,共責任追究人員522名,其中局級2名,處級144名,科級69名,村居級249名,其他人員58名。

今年将再建6座污水处理厂,广州发布治水“任务书”

目前廣州已經建立起以網格為單元的治水體系,繪製網格作戰圖22380張,推行網格化治水,由村居負責人、網格員發現問題,並通過“廣州河長APP”上報,形成作戰圖,實現汙染源逐個上報、逐個消滅。全市2019年度汙染源整治銷號任務量為54504個,截至12月31日,已全部整治銷號完畢,整治銷號率為100%。

治理很關鍵,管理更為關鍵。廣州非常重視固本強基、未雨綢繆,紮實推進廣州珠江堤防達標提升建設。珠江堤防未達標長度共182.83公里,截至去年底,已完成175.08公里,佔總任務的95.7%。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管理。組織實施《廣州市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方案》《廣州市防洪排澇工程建設補短板行動方案》共1059宗項目,現已完工843宗,開工142宗。完成河湖管理範圍劃界長度5368公里,完成率95.9%。提升城市防洪排澇水平,強力推進內澇整治,2018年排查出的169處內澇風險點整改,已完成152處,完成率90%;2019年排查出的72處內澇風險點,已完成70處整治,完成率97%。

提升:建設5條碧道示範段

已經消除黑臭的河涌如何實現“長制久清”?全市水環境如何進一步提升?廣州市河長辦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廣州將堅持源頭治汙、產業協同、系統推進、科技支撐、制度保障,鞏固提升治理成效。

將大力推廣黃埔區烏湧、天河區車陂湧劃分排水單元治水成功經驗,全力推進“排水單元達標”攻堅行動,在2020年底前基本實現全市汙水收集處理全覆蓋、排水管網專業化養護全覆蓋。鞏固已銷號“五清”“四洗”行動成果,推進水庫標準化管理和小流域治理,通過村居汙染源網格單元的小切口,掛圖作戰,銷號管理,推動147條河涌“長制久清”。

今年将再建6座污水处理厂,广州发布治水“任务书”

同時加快補齊汙水收集、處理設施短板,在2019年底建成12座汙水處理廠的基礎上,2020年建成6座汙水處理廠,新增汙水處理能力101萬噸/日,新增1000公里以上汙水管網。深入推進“洗井”“洗管”工作,全面推進排水管網隱患修復工作,2020年全面完成《剿滅黑臭水體作戰方案》中存量排水管道結構性隱患的修復工作。統籌推進“廠、網、河”一體化管理,切實降低河涌景觀水位,減少河水倒灌,確保汙水管網運行水位正常;進一步對問題排水口進行整治,確保無汙水直排河涌。

此外,今年還將高質量推進碧道建設。廣州市河長辦表示,廣州作為廣東省萬里碧道的先行城市,碧道建設要走在全省前列,建設多種類型的碧道,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充分利用已有綠道、設施、材料進行微改造,打造特點鮮明的經濟適用型碧道,成為省內可複製可推廣的碧道樣板。今年的任務是著力推進閱江路碧道、臨江大道碧道、生物島碧道、二沙島碧道、沙面碧道5條碧道示範段的建設。

今年将再建6座污水处理厂,广州发布治水“任务书”

其中,二沙島、新河浦湧碧道示範段項目,計劃通過已建的東山湖公園碧道,與擬建的新河浦湧碧道示範段(2.2公里)、東濠湧碧道(4.4公里)連通,實現雲山珠水共逍遙。海珠區閱江路碧道示範段工程位於前航道右岸華南大橋至琶州大橋段,長約2.3公里,計劃串聯周邊水博苑、會展公園等特色節點,服務好會展區、互聯網聚集區、總部商務區的功能需求,增加防洪、治澇、海綿、治水等科普展示點。

廣州市河長辦負責人表示,廣州的碧道建設將本著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在已有925公里濱水綠道基礎上,通過消除阻斷點、修復破損路面、完善安全設施等工作,達到基本標準碧道要求;按市民的實際需求,逐步開展碧道設施提升工作,完善碧道功能。此外,還繼續挖掘碧道建設潛力,將碧道建設作為黑臭水體治理模式的升級版,充分利用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成果,在164條已整治的黑臭河涌兩岸恢復人行通道及綠化,建設192公里基本標準的都市型碧道,鞏固治水成果。

【記者】馮豔丹

【通訊員】趙雪峰

【作者】 馮豔丹

【來源】 廣州河長南方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