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條起源於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製作食用歷史。麵條是一種製作簡單,食用方便,營養豐富,即可主食又可快餐的健康保健食品,早已為世界人民所接受與喜愛。
麵條一種用穀物或豆類的麵粉加水磨成麵糰,之後或者壓或擀制或抻成片再切或壓,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製成條狀(或窄或寬,或扁或圓)或小片狀,最後經煮、炒、燴、炸而成的一種食品。花樣繁多,品種多樣。地方特色極其豐富,又如慶祝生日時吃的長壽麵以及國外的香濃意大利麵等。好吃的麵條幾乎都是溫和而筋道的,將麵食的風味發展到極致。
炸醬麵,漢族麵食。最初是源自於老北京思銘吳衚衕一家專門以麵條為主的老字號麵館,在傳走大江南北之後便被譽為"中國十大面條"之一,流行於北京 、天津、河北,遼寧、吉林等北方地區,由菜碼、炸醬拌麵條而成。將黃瓜、香椿、豆芽、青豆、黃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碼備用
蘭州牛肉拉麵,又稱蘭州清湯牛肉拉麵,是甘肅省蘭州地區的風味小吃。它以“湯鏡者清,肉爛者香,面細者精”的獨特風味和“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一清(湯清)、二白(蘿蔔白)、三紅(辣椒油紅)、四綠(香菜、蒜苗綠)、五黃(麵條黃亮),贏得了國內乃至全世界顧客的好評。並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得到美譽“中華第一面”。蘭州牛肉拉麵最早起源於唐代。
鎮江鍋蓋面源於公元1751年,愛新覺羅·弘曆第一次下江南,在西津渡穿著便服上了岸,帶著一名隨從來到一家麵店,一迭聲地催著要吃麵。店主是夫婦倆,那天正好開張得晚,男的心急火燎地“跳面”、切面,女的手忙腳亂地下面、熬汁、做澆頭。忙中出亂,張嫂子把小鍋蓋扔到了大面鍋裡。誰知面做出來,飢腸轆轆的乾隆吃了,直說“味道不錯,味道不錯”,到廚房去看那面是怎麼做出來的;卻見小鍋蓋漂在一大鍋麵湯裡,恍然大悟,說:鍋蓋的味兒好啊!
流行與北方。操作過程:將麵粉和成團塊狀,左手舉麵糰,右手拿弧形刀,將面片一片片地削到開水鍋內,煮熟後撈出,加入臊子、調料食用,以山西刀削麵最為著名。山西刀削麵因其風味獨特,馳名中外。刀削麵全憑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稜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麵食者歡迎。
熱乾麵是中國十大面條之一,是湖北武漢最出名的小吃之一,有多種做法。通常以油、鹽、芝麻醬、色拉油、香油、細香蔥、大蒜子、蘿蔔丁,滷水汁、生抽為輔助材料。其色澤黃而油潤,味道鮮美,由於熱量高,也可以當作主食,營養早餐,補充人體所需的能量。
燴麵以優質高筋麵粉為原料,輔以高湯及多種配菜,一種類似寬麵條的麵食。湯用上等嫩羊肉、羊骨(劈開,露出中間的骨髓)一起煮五個小時以上,先用大火猛滾再用小火煲,其中下七八味中藥,以把骨頭油熬出來為佳,煲出來的湯白白亮亮,猶如牛乳一樣,所以又有人叫白湯。輔料以海帶絲、千張絲、粉條、香菜、鵪鶉蛋等,上桌時再外帶香菜、辣椒油、糖蒜、辣椒碎等小碟,分為湯麵和撈麵兩種。
擔擔麵是一道由麵粉、紅辣椒油、芝麻醬、蔥花等材料製作而成的川菜。是“中國十大面條”之一,著名的成都小吃。
擔擔麵成菜後,麵條細薄,滷汁酥香,鹹鮮微辣,香氣撲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廣為流傳,常作為筵席點心。2013年,擔擔麵入選商務部、中國飯店協會首次評選的“中國十大名麵條”。
臊子面以薄、筋、光、汪、酸、辣、香等特色,吃口柔韌滑爽。臊子面的特點是麵條細長,厚薄均勻,臊子鮮香,麵湯油光紅潤,味鮮香渾厚而不膩。臊子面對關中地區的人們生活的影響很大,無論喜事喪事、逢年過節、老人過壽、還是小孩滿月或是家裡來了親朋都離不開臊子面。關中地區辦紅白事、老人過壽、孩子滿月等都一般招待兩頓,所謂早飯和午饗,而早飯臊子面即為主食。
延吉冷麵,“中國十大面條”之一, 是馳名國內外的一種深受人們喜歡的傳統中國朝鮮族食品。吉林延邊地區以延吉冷麵著稱,稱延吉冷麵。在整個朝鮮半島,冷麵通常被認為是北方咸興、平壤等地的食物。它和玉米溫面是朝鮮族最具代表性的麵條。
雲吞麵又稱餛飩麵、細蓉、大蓉。是廣東省的漢族特色小吃,屬於粵菜系。一般以雲吞拌麵,分為湯麵與撈麵。雲吞麵是一種在中國十分普遍的食品。以煮熟的餛飩和蛋面,加入熱湯即成。
雲吞麵也是香港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雲吞就是餛飩,最早雲吞以全豬肉制,所以稱做“淨肉雲吞”。古代雲吞很講究,要肥三瘦七,弄成肉糜,正宗的且先切後剁。現今我們平常吃的雲吞麵多數是以鮮蝦雲吞製成,雲吞材料有云吞皮、鮮蝦、豬肉。
閱讀更多 美食情報社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