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美國盟友跑得太快,所以不好意思跟伊朗打?

伊朗為了報復美軍刺殺己方高官蘇萊曼尼,動用革命衛隊發射導彈襲擊了美軍在伊拉克的兩個基地。這個舉動可能讓全世界心跳了一陣子,因為一個國家的正規武裝力量對另一個國家的武裝力量大張旗鼓的發動攻擊,這從戰爭法的角度來看,怎麼都是戰爭行為了。


美國盟友跑得太快,所以不好意思跟伊朗打?

本來大家以為是這樣子

儘管現在看起來,伊朗的攻擊很有放水的嫌疑,發動攻擊之前先告知了伊拉克政府,至於伊拉克政府必定轉告美軍,這是想都不用想的。美軍毫無疑問的進行了疏散和隱蔽,因此按照特朗普事後講話的口徑,沒啥傷亡並且損失不是太大。伊朗打完了就立馬錶示到此為止,特朗普的同一篇講話裡也在談應該研究和平問題了。

確實,現在來一場戰爭對美伊雙方都沒有好處,伊朗肯定頂不住美國傾力全面進攻,但是美國殺進去伊朗之後怕是會比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痛苦指數低不了哪裡去。這就是雙方都強硬的揮舞了一頓導彈,又都立馬各自表示不想打的道理。


美國盟友跑得太快,所以不好意思跟伊朗打?

打起來就會是這樣子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雙方算是都能下臺階了。

不過美國和伊朗現在正在進行軍事對峙還沒停止,雙方武裝力量再發生衝突的可能也是理論上存在的。

尤其這個攻擊行為是明明白白了的吧?涉及戰爭行為的時候,啟動同盟機制是非常正常的,不然要同盟幹啥用?


美國盟友跑得太快,所以不好意思跟伊朗打?

不出場好歹也該有句話吧?


按照《北大西洋公約》的第五條“各締約國同意對於歐洲或北美之一個或數個締約國之武裝攻擊,應視為對締約國全體之攻擊。因此,締約國同意如此種武裝攻擊發生,每一締約國按照聯合國憲章第五十一條所承認之單獨或集體自衛權利之行使,應單獨並會同其他締約國採取視為必要之行動,包括武力之使用……”

這就是著名的“集體自衛原則”,只要加入了北約,誰打你了,就等於打了北約全體,哥們兄弟們肯定並肩抄傢伙來找他算賬。也就是因為這一條好啊,所以東歐不少國家急三火四的往北約裡面擠。

對了,北約這個“集體自衛”的範圍倒也不是無邊無際,第六條規定“第五條所述對於一個或數個締約國之武裝攻擊,包括對於歐洲或北美任何一締約國之領土、法國之阿爾及利亞、歐洲任何締約國之佔領軍隊、北大西洋區域迴歸線以北任何締約國所轄島嶼、以及該區域內任何締約國之船舶或飛機之武裝攻擊在內。”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北約有效範圍是在大西洋兩岸歐洲,北美,北迴歸線以北的北非地中海周邊,這圈裡面誰碰我的飛機和船都不成,更不用說基地了。美國製定盟約時候,故意塞進去這一條,目的就是不想摻和英法當時還遍佈世界各地的殖民地裡的戰爭。所以當年阿根廷動手打了馬島的時候,北約就說那地方不在圈內,不管;好在英國比較爭氣自己也打贏了。

現在伊拉克這個地方說起來確實有點問題,海灣地區不算大西洋了算印度洋,可是伊拉克隔壁就是地中海邊上的敘利亞,一共也就七百公里左右,實在是要算進去不是不可以。

作為北約盟主的美國在這裡捱打了,符合不符合北約的防禦範圍,北約最少開個會討論一下吧?


美國盟友跑得太快,所以不好意思跟伊朗打?

最少開會討論意思一下啊,不然太不嚴肅了


可是事實上發生了什麼呢?

北約不但沒開會,反而發表聲明稱,出於對緊張局勢的考慮,將暫時從伊拉克撤出駐紮的人員,加拿大在伊拉克駐紮的500多名士兵將部分轉移至科威特,德國也撤一部分人,克羅地亞也撤,有特殊關係的英國都撤走了一些人,只有斯洛文尼亞決定他的6個人還要堅守,法國可能是被段子激怒了,堅持他的200人不撤。


美國盟友跑得太快,所以不好意思跟伊朗打?

這就尷尬了

唯一來自北約的態度是特朗普跟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通話時候,要求北約更多的參與中東事務,斯托爾滕貝格同意特朗普主張的“北約可以為地區穩定和打擊國際恐怖主義作出更大貢獻。雙方在此問題上保持密切聯繫。”

這個表態算是很滑頭了,沒說就是不管了,但是對於老大捱打的事情其實沒態度……

你要說事情起因是美國先去刺殺蘇萊曼尼,那也有問題。美國沒說自己這是戰爭行動,他說是“反恐”。那麼照此邏輯,美國因為“反恐”惹了伊朗,然後被伊朗的武裝部隊攻擊了,北約不管?那不等於北約壓根不認美國是“反恐”了麼?

換句話說,最少現在誰是恐怖分子這件事,在北約內部不能讓美國說了算了。可想當年911事件之後,北約可是第一時間宣佈啟動第五條呢。現在連開個會討論一下誰算恐怖分子,捱打的地方算不算第六條裡的都不搞了?

這美國今天的待遇顯然還不如當年馬島戰爭時候的英國呢,那時候好歹北約還是研究了一下的嘛。

其實,要說美國和伊朗各自找到臺階下,各自鬆了一口氣,那邊北約的盟友們其實怕是鬆了更大的一口氣。

畢竟現在這幾年,歐洲的日子其實過得還不如美國,真的打起來一場戰爭,先別說財政是不是會破產,中東下一波難民潮就不好玩,隨之而來的肯定還有一波恐怖襲擊潮。別忘了,基地組織和ISIS現在看著不聲不響的,他們的地下組織可都在呢。如果北約國家都專注的去打仗了,這些傢伙不趁機興風作浪就怪了。

另外,伊朗手裡那幾千導彈打美國確實夠不著,打歐洲還是可以的嘛。這不等於本來加入北約是想打車找靠山,結果自找倒黴了嗎?

所以今天藉著伊朗和美國都不想打仗,歐洲其實算是躲過了一劫。我們也就不必奇怪北約如此態度了。

可是下次呢?

無怪乎馬克龍前陣子大聲抱怨“北約已經腦死亡”了。看來這個年輕人治國手段不咋地,但是對於世界大勢還是有點眼光的。

相信此事之後,歐洲國家會更加認真的想想未來的北約怎麼辦啊?這邊要忍著特朗普勒索,那邊還可能被拽進一場導彈雨?別學二金毛約翰遜事到臨頭只會罵一句“法克”了,那沒用。

也許這次的事情真的給了馬克龍鼓搗歐洲軍一點小便利。他是不是在家裡偷著笑,這就不知道了。

不過最後必須說說,沒了北約幫場子的美國,還是一個帝國麼?眾所周知,北約囊括了這個世界上大多數發達國家,他們真的跟美國漸行漸遠,美國未來還靠著什麼去支配這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