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深圳如何做好“四大檢察”工作?

深圳市六屆人大八次會議深圳市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集中總結了深圳檢察機關去年一年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四大檢察業務方面的情況。那麼,深圳檢察機關去年在“四大檢察”上有哪些工作成績和亮點?

刑事檢察:積極承擔指控犯罪和保障人權主導責任

两会报告 | 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深圳如何做好“四大检察”工作?
两会报告 | 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深圳如何做好“四大检察”工作?

全年共受理審查逮捕犯罪嫌疑人28807人,受理審查起訴33130人,同比分別下降0.9%、7.3%。經審查,批准和決定逮捕23968人,起訴28504人。

深化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批捕373人,起訴797人;追捕9人,追訴15人;不捕100人,不訴46人;移送“保護傘”線索29條。

嚴懲涉槍涉爆、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等犯罪,批捕305人,起訴377人;嚴懲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批捕1674人,起訴2178人;嚴懲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批捕152人,起訴182人;嚴懲破壞環境資源犯罪,批捕57人,起訴70人;嚴懲虐待被監護人、性侵未成年人、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等侵犯特殊群體合法權益的犯罪,批捕497人,起訴444人。

提前介入職務犯罪重大疑難案件81件,受理監察委移送職務犯罪案件186人,已起訴142人,不訴9人。

強化立案和偵查活動監督,督促偵查機關立案214件、撤案51件,糾正漏捕34人、漏訴325人;對不構成犯罪的,決定不捕295人、不訴47人;對證據不足的,決定不捕3245人、不訴568人。

強化刑罰執行監督,糾正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不當案件65件;深化財產刑執行專項監督,核查案件256件,涉案金額3000餘萬元。

民事行政檢察:立案審查虛假訴訟同比上升244%

強化民事行政裁判監督,辦理案件712件,提出或提請抗訴70件,發出再審檢察建議12件。加強釋法說理,引導當事人息訴617件,

強化民事行政執行監督,辦理案件47件,對執行不規範問題發出檢察建議5件;對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的,批捕14人,起訴15人。

深入開展行政非訴執行專項監督,辦理案件287件,督促收繳執行款1237萬元,辦案數和收繳金額居全省第一。針對行政處罰執行不到位的問題組織開展專項調查,立案83件,督促收繳罰款330萬元。

圍繞民間借貸、房屋買賣、保險理賠等領域的“假官司”問題開展專項監督,立案審查虛假訴訟31件,同比上升244%,提請抗訴及發出再審檢察建議6件。

公益訴訟檢察:挽回國有財產損失9300萬元

辦理公益訴訟案件1684件,同比上升134%,通過辦案督促復綠或收回被非法佔用的土地1401畝,督促治理被汙染河流4條,挽回國有財產損失9300萬元。

充分發揮訴前檢察建議作用,提出建議1589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15件,在追究侵權人刑事責任的同時,要求支付損害賠償金700餘萬元。

圍繞食品安全,市檢察院聯合市場監管局、教育局對1583所中小學、幼兒園食堂進行專項檢查。

圍繞疫苗安全,組織對全市疫苗接種點進行實地檢查,督促監管部門為623個接種點配置1772臺醫用冰箱,建立全國第一個疫苗管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

探索擴大案件受理範圍,在城市公共安全、英烈和文物保護等領域開展公益訴訟,市檢察院督促相關部門健全機制堵塞高空墜物管理漏洞。

聯合廣州、佛山、東莞檢察機關會籤保護珠江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文件。

改革亮點:率先制定“涉罪未成年人精準幫教標準”

深化“捕訴一體”辦案模式改革,南山區檢察院在全國率先建立偵捕訴銜接機制,受到最高檢和專家學者的充分肯定。

紮實開展未檢工作社會支持體系建設試點,率先制定“涉罪未成年人精準幫教標準”,為全國提供樣本,被南方日報評為“最具百姓獲得感案例獎”。

完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出臺量刑建議指導意見,辦理案件16713件,同比增長9.5%。

制定三年發展規劃,加快智慧檢務建設,公益訴訟、知識產權檢察、非公經濟保護等領域智能化取得突破,多媒體出庭示證系統應用受到上級檢察機關充分肯定。

【記者】陳熊海

【作者】 陳熊海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