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女兒們的悲哀:我發誓長大後絕不成為我媽,卻最終活得還不如她

在最新一期的《奇葩說》裡,詹青雲說了一段讓女人們覺得特別扎心的話:

我媽媽犧牲了她人生更多的可能是為了成就我,然後我長大了,考上了好的大學,找到了好的工作,然後我來到了這個年紀,這個社會也要要求我犧牲掉我人生更好的可能去成就我的孩子,我們家一代又一代的成就著,到底成就過誰呢?是不是要生一個男孩才能打破這套循環呢?

女兒們的悲哀:我發誓長大後絕不成為我媽,卻最終活得還不如她

作為女兒,我們都曾有一個為家庭犧牲的媽媽,都曾經在看到媽媽的勞累、犧牲、不被認可,看到她成為波伏娃眼中的“第二性”那茫然的存在,我們在小的時候都曾經暗自發誓,將來絕不要做這樣的媽媽,過這樣的日子,然而今天長大後的女兒們,你們做到了嗎?

你們又有幾個過得比那時的媽媽們好呢?

1、

前幾日在幼兒園,我和一位媽媽聊天,得知她是國內某重點名校畢業的大學生,不禁對她肅然起敬,交口稱讚。

但她落寞地對我說了一句:“XX大學畢業又怎麼樣?還不是在家帶孩子,當全方位的保姆。”

這位媽媽家中老人年事已高,沒有人能幫忙帶孩子,只能辭去工作,成為了一名全職媽媽,如今孩子5歲了,再次踏入職場的路遙遙無期。

女兒們的悲哀:我發誓長大後絕不成為我媽,卻最終活得還不如她

她告訴我,她媽媽就是一名家庭主婦,從小對自己悉心照顧,而自己一直都是別人家的小孩,一路過關斬將考上名校,在大學認識了自己現在的老公,兩人結婚後努力拼搏,她卻在事業上升期突然懷上了孩子,最後無奈辭職回家擔起養育孩子的重任。

她告訴我,曾經看到自己的母親沒有自我,一天到晚就為了孩子的未來操心,她發誓將來長大了一定要活出不一樣的人生,結果到今天,她卻發現自己走上了母親的老路,甚至連母親都不如!

怎麼就不如了?

她說,因為母親文化不高,也一直認同著“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所以雖然辛苦,但她內心始終是平靜安穩的,什麼也不想,只管帶好孩子,做好家務。

女兒們的悲哀:我發誓長大後絕不成為我媽,卻最終活得還不如她

但她就不同了,那麼多年辛辛苦苦地拼搏奮鬥,終於拿到了行走世界的一張好牌,眼見著自己的老公、同學都在各自的領域大放異彩,自己卻被迫將它擱置,和母親活成了表面的相似,甚至在對養育孩子、管理家庭上的能力還比不上母親。

母親能做到歲月靜好,但她的內心卻充斥著深深的焦慮和不甘,她想衝上自己人生的主場,卻只能為了孩子成為配角,比母親更加掙扎和懊惱。

做不成主角,連配角都比自己的母親做得更遭,這樣的人生,比想象中的更不可預料。

2、

小琳的情況和這位媽媽一樣,在人生的選擇上,她就做出了頑強的抵抗。

從小到大,因為爸爸常年在外工作,她和妹妹的一切都是媽媽在負責,她的母親年紀輕輕就已經蒼老不堪,她看到母親為家庭、為她們的付出,看到父親出軌,母親竭力隱忍挽回的卑微,在年幼的時候她就領悟到:女性必須要獨立自主,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她發誓這輩子絕不走母親的老路!

這樣的人生信條支撐著她在北上廣一個人咬著牙關地努力奮鬥,整夜整夜的加班、全世界出差,一直熬到了36歲,終於成為了一家公司的高管。


女兒們的悲哀:我發誓長大後絕不成為我媽,卻最終活得還不如她

然而,雖然擁有了獨立自主的人生狀態,她身邊卻一直空無一人。

家鄉的同學們紛紛生了二胎,朋友圈裡全是他們一家人出去旅行嬉笑的畫面,而自己這麼多年把精力全部用在工作上,根本就沒有時間去經營自己的感情世界。

最怕過年回到家,父母擔憂的神情,親朋的指指點點,連比自己小很多的弟弟妹妹都已經兒女雙全,自己那作為獨立精英事業女性的自尊瞬間就被碾碎了。

她和妹妹都很懂事,給自己的母親買了很多奢侈品回家,鄉親們的稱讚和羨慕讓母親的臉上笑開了花,父親也退休回家了,沒事就陪母親出去散步、旅遊,兩個人過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女兒們的悲哀:我發誓長大後絕不成為我媽,卻最終活得還不如她

小琳發現,自己曾經最瞧不上的母親,那犧牲、隱忍半生的生活,到了今天居然擁有了一種恬靜的幸福,自己抵抗了那麼久的價值觀,奮鬥的這許多年,雖然獲得了跟母親不一樣的生活,卻大概永遠得不到像母親這樣幸福的、有愛人陪伴、有孩子孝順的晚年。

小琳對人生充滿了茫然:我找尋到了自我、獨立、和母親不一樣的人生,卻丟失了幸福的可能,這樣的人生選擇,真的是有意義的嗎?

3、

女兒們長大了,有的成為了全職媽媽,有的成為了大齡女性,更多的,成為了事業、家庭兩頭滅火的超人媽媽。

小青就是這樣,她的母親曾經是大企業的一名員工,她的人生遵循著母親的軌跡,事業和家庭兩手抓。

然後,她說自己現在的狀態是,快要累死了,全靠一口仙氣吊著!


女兒們的悲哀:我發誓長大後絕不成為我媽,卻最終活得還不如她

母親是過去的職業女性,但單位管分房子,孩子在單位裡和小夥伴們放養著就大了,對那時的母親來說,生活還算遊刃有餘。

現在的小青,既和老公揹負了鉅額的房貸,在單位上壓力重重,還要上管老人住院,下管兒女陪伴。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媽媽,必須要文武雙全,沒有拿出時間陪伴,都不配存在在這地球空間。

每天給孩子錄像,上傳給老師家庭作業;既要懂語數外,還得深諳育兒心理學;放了學得奔走在培訓班之間,週末了得帶他們去野外接觸大自然。

爸爸總是很忙,小青們也自動放棄了晉升空間,只為了把主場留給老公,自己給家庭保證更多的時間,看起來是職業女性,工資一年比一年落老公得更遠。


女兒們的悲哀:我發誓長大後絕不成為我媽,卻最終活得還不如她

在這個問題上,詹青雲說得很好:我們解放了女性的生產力,我們沒有了家庭主婦的傳統,可是我們沒有改變家務活屬於女人這樣的觀念,結果就是一個職業女性要承受內外的雙重壓力。

今天的職業女性,連過去的都不如,你成為了一個對內、對外工作量都更加繁重的工種,你比你的母親更加勞累和孤獨。

4、

著名的心理學家卡倫·霍尼在《我們內心的衝突》裡說,男孩的成長只需要認同並超越父親,而女孩的成長卻更為複雜,先認同父親,再認同母親。

我們曾經仰望、崇拜父親的權利和成就,曾經暗暗發誓,今生絕不成為那個犧牲的母親,卻在長大之後理解了她,理解了她臉上的疲憊和空洞,對生活的無奈和妥協,讀懂了我們身為女性,集體主義的悲哀。


女兒們的悲哀:我發誓長大後絕不成為我媽,卻最終活得還不如她

果然,我們實現了當初的誓言,我們沒有成為母親,我們還不如她們。

王朔在《致女兒書》裡說,你必須內心豐富,才能擺脫這些表面的相似。內心強大到混蛋比什麼都重要!

在此,送給所有長大的女兒們,去抵禦現實的無奈,去放下對自己的憤懣。

但願我們現在的付出,就是為了有一天我們的女兒,能開闢出不一樣的人生旅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