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存儲的一小步,華為的一大步

日前,全球權威諮詢公司Gartner宣佈了2019年第三季度存儲市場營收排名,來自中國的華為首次闖入全球前三,以34%的年度增速笑傲全場,並創下了中國市場份額的新紀錄。

根據Gartner 2019年Q3報告,在中國市場華為存儲增長率53.2%,市場份額已經佔到43.7%,超過EMC在美國市場份額40%,全閃存增長超過300%。華為存儲從2014年Q4到2019年Q3,已經連續20個季度蟬聯中國市場份額的冠軍。

其實早在2016年,Gartner著名的“魔力象限”就將華為存儲定位在了“領導者”的行列,一待就是這麼多年。作為“領導者”,華為在存儲特別是時下流行的全閃存領域也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並不斷縮小與第一名DELLEMC的差距。而在這次Gartner發佈的報告中,我們還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存储的一小步,华为的一大步

一直以來,EMC都是存儲的代名詞,在與DELL合併之後的DELL EMC依然表現出了強大的競爭力,並牢牢佔據了全球榜單的冠軍寶座。不過仔細觀察Q3的數據我們發現,DELL EMC在美國市場份額為39.9%,佔比第一;而華為在中國市場份額佔比第一,為43.7%,兩家各自在本土市場稱雄,而且華為的佔比比DELL EMC還高。

當然,中美兩國的市場情況並不相同,體量也不相同,而單一季度的內容更具備了較多的偶然性。不過細想起來,中國存儲市場正在高速發展,未來中國市場佔有率第一的體量也將逐步擴大,幾個季度後這種趨勢將更為明顯。

存储的一小步,华为的一大步

介紹完了全球,我們再來看看中國市場的情況。在榜單的TOP5中,華為依然是這裡的絕對“領導者”,特別是在全閃存存儲中,華為更是大幅度領先。華為OceanStor全閃存以14億美元的營收榮居榜首,甚至超過了其他所有排名的總和,佔比達到了57%。

這個數字更多得益於華為在全閃存市場的率先佈局。其實早在2004年,華為就開始了面向閃存應用的探索,如此算來距今已經有15年之久。在最為關鍵的2008年,華為明確了閃存的戰略性地位,決定藉助閃存興起彎道超車,打破老牌存儲廠商基於HDD構築的壟斷地位,並面向全球廣招人才,從硅谷請來了業界頂級的SSD專家,打造一流技術實力的全閃存研發團隊。

十餘年技術深耕,華為全閃存的進階之路

到了2011年,當越來越多存儲廠商開始進入閃存領域的時候,華為已經積累了豐富的閃存經驗,並推出了第一代OceanStor Dorado全閃存存儲,搭載華為6 Gbit/s SAS SSD 盤。2012 年,第二代OceanStor Dorado 全閃存存儲也順利發佈 。至此,這條華為傾力打造的劍魚,第一次遊入了數據的海洋。

存储的一小步,华为的一大步

厚積薄發,2016年華為第四代OceanStor Dorado全閃存存儲震撼上市,具備400萬 IOPS優異性能,同時具備免網關存儲雙活解決方案,並搭載華為12Gbit/s SASSSD 盤。值得一提的是,它也是業界唯一同時具備高性能和高穩定性的全閃存陣列產品,奠定了閃存業界的標杆地位。

2019年7月,華為發佈了第六代OceanStor Dorado智能全閃存存儲,並首次融入了以鯤鵬920和昇騰310為代表的5顆智能芯片和全系列端到端NVMe架構,實現2000萬IOPS,0.1ms時延的優異性能,樹立了存儲業界性能的新標杆。

堅持全閃存,用AI重新定義數據價值

在華為看來,當下的存儲市場已經從混合存儲過渡到全閃存存儲,全閃存時代正加速到來,華為全閃存存儲在技術成熟度、穩定性、功能和成本效益等方面,都已經具備了成為企業關鍵業務存儲中流砥柱的條件。

從2004年到2019年,華為在閃存領域不斷深耕,也推出了一代又一代優秀的產品。面對如今的大數據、智能化等需求,華為創新的昇騰310芯片和FlashLink®智能算法從操作系統到數據流軟件做了深度優化,例如:面向閃存的CPU多核優化,基於AI芯片的Cache自適應算法優化、SSD下盤算法及驅動優化、鏈路傳輸優化,從而實現系統內軟硬件深度融合,使得存儲控制器和SSD盤的性能同時達到最佳,將全閃存存儲性能發揮到極致,才能幫助用戶以全閃存承載核心業務,輕鬆跨入大數據和智能時代。

2019年5月,華為在北京面向全球發佈了人工智能原生(AI-Native)數據庫GaussDB和分佈式存儲FusionStorage 8.0,這也意味著華為開始利用AI重新定義數據基礎設施。

存储的一小步,华为的一大步

華為常務董事、ICT戰略與Marketing總裁汪濤發佈FusionStorage 8.0

據華為《全球產業展望(GIV)》預測,全球數據量將從2018年32.5ZB快速增長到2025年的180ZB,這意味著,未來我們會面臨數據井噴式的發展,而如何能夠利用這些數據創造更多的價值,則是華為特別關注的角度,這種沙中淘金的行為被華為稱作“向數據要價值”。

不因循、不守舊、敢創新,成為了華為存儲一騎絕塵的關鍵。與傳統存儲企業不同,如今的華為存儲不僅僅包含集中式存儲、分佈式存儲等在內軟硬件齊全的廣泛產品佈局,更是通過自動化數據管理系統(Data Management System, DMS)使能數據基礎設施自動駕駛,通過預測引擎與分析引擎聯動、配合策略引擎,最終通過自動化引擎實現數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運維、優化“全生命週期自動化管理,幫助客戶降低OPEX 。

出色產品技術與解決方案,也讓華為存儲贏得了眾多客戶的認可。以全閃存為例,包括瑞士第二大醫療保險公司CSS保險、瑞典最大的通信運營商瑞典和記、國內最大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商比亞迪、頂級三甲醫院協和醫院、頂級券商中泰證券等都是華為全閃存存儲的用戶;而在最為關鍵的金融領域,全球前十的銀行中有4家都選擇了華為存儲,巴西、意大利、俄羅斯和科威特的中央銀行也都使用了華為存儲設備。截至目前,華為存儲產品已服務於全球150多個國家的超過8000家客戶。在Gartner發佈的2019通用存儲陣列魔力四象限報告中,華為存儲連續4年被定義為領導者廠商。

存储的一小步,华为的一大步

2019年通用存儲全球用戶評測報告

這些客戶對於華為存儲的性能、安全性、穩定性等品質都充滿了信任與肯定,2019年Gartner公佈了通用存儲全球用戶評測報告,其中華為以4.7分的高分名列前茅,大幅度領先於NetApp、Hitachi Vantara等品牌。按照Gartner的說法,此報告結果均基於用戶的真實反饋和評分,因此也具備廣泛的影響力,更為企業的IT採購決策提供依據。

中國有句古話,“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從2002年伊始至今,華為存儲業務經歷十餘年的努力,就是這樣一小步一小步的走上前臺,進入大眾的視野,進而佔據了全球前三、中國第一的地位,並連續多年保持市場增速第一。

曾經的一小步,如今已經成為了華為存儲的一大步。在如今的時代,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和5G等技術的出現加速了我們數字化的進程,而每日產生的海量數據也強化了整個產業對存儲設備的迫切需求。依靠強大的性能、豐富的解決方案和優質的服務,華為存儲已經開創了屬於自己的新天地,也必將在數字化轉型大潮中助力中國、助力全球客戶快速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