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 相伴50年的妻子去世,72歲的他再娶44歲妻子,最終結局讓人意外

年輕的愛情肆意勇敢,人們會稱一聲敢愛敢恨。

年老了的愛情不顧世俗流言,人們會說一聲老不羞。

其實,有時候,有些浪漫和情感,無關年齡地位,只在乎真心與否。

對於梁實秋來說,不管年輕還是年老,所經歷過的兩段感情,在當下那個時間段,確實都是最真的心情。

相伴50年的妻子去世,72歲的他再娶44歲妻子,最終結局讓人意外

那一年的秋天,天氣很好,還在清華大學讀書的梁實秋,終於等到了放假的機會,就像我們每次逢年過節就想往家跑一樣,梁實秋也是一樣,一放假就急匆匆的趕回家了。

剛回到家裡,凳子還沒坐熱呢,就在父親桌子上發現一張紅紙條,上面寫著

“程季淑,安徽績溪人,年二十歲,1901年2月17日寅時生”。

呵,梁實秋好笑的想,這是父親開始擔心自己的婚姻大事,為自己安排相親啦。可見,哪怕你是上了清華大學的高材生,在父母眼裡,始終也是要被著急上火催婚的大齡未婚男青年。從古至今一到結婚年紀的男女,都逃不過催婚的命運。

當時正值新舊思想交替的年代,很多名人才子,都聞“包辦”色變,對於父母安排的婚姻,牴觸不已。然而,梁實秋可和他們不一樣,對於這個叫程季淑的,被父母看中的女孩子,他可是相當感興趣呢。

於是,在1921年的冬天,這對年輕的男女,就在父母的安排下見面了。而據他們後來的表現,無疑,這是一次成功的相親會面。梁實秋和程季淑,都對彼此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相伴50年的妻子去世,72歲的他再娶44歲妻子,最終結局讓人意外

他們開始像對熱戀中的情侶,談起了戀愛,鴻雁傳書,花前月下,誰說相親不幸福呢?對於梁實秋和程季淑來說,他們都遇到了對的人,他們就等著梁實秋畢業以後就結婚。現下相親的男女,應該大多數的願望都是,一開始都能像梁實秋和程季淑這樣,遇到對的人吧。

然而,好不容易等到1923年,梁實秋終於結束了8年的清華生活,他卻又面臨著一個選擇,赴美留學或是留下來結婚。他這一去,就意味著兩人幾年的離別,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女孩子的青春,都是非常寶貴的,程季淑等得起嗎?可要是不去,就等於錯過了一次非常重要的機會。

關鍵時刻,還是程季淑站了出來,她堅定的對梁實秋說:

你去吧,我在這兒等你回來。等回來,我們就結婚!

再沒有什麼樣的語言,比這句話更動聽了!梁實秋感動不已,和程季淑定下了三年後結婚的誓言。就這樣,直到1927年,學成回國的梁實秋才和程季淑舉行了婚禮。而從1921年相識至今,他們已經相戀了六年。這中間,時間地域的差別,沒有讓這對相愛的人分開,反而讓他們愈發珍惜難得的相聚。

相伴50年的妻子去世,72歲的他再娶44歲妻子,最終結局讓人意外

但是,生在動盪的年代,註定很難有安穩的生活。婚後沒多久,時局動盪,兩人輾轉奔赴南京上海,但好在兩人恩愛互諒,在這樣動盪奔波的日子裡,倒也將日子過出幾分繾綣和樂的味道來。

但他們的分離,終究還是沒有結束。1937年,婚後相伴十年以後,兩人再一次分離了,這一次是因為,梁實秋覺得自己可能因為一些政論的原因,招惹上災禍,逃離北平是他唯一的選擇。但是,岳父岳母卻已經是年老體衰,不堪奔波之苦。

怎麼辦呢?帶著岳父岳母一起走,他們根本承受不住;不帶他們走,又不忍扔下老人;這時候,又是程季淑毅然提出,讓梁實秋先走,程季淑留下來照顧父母。等到局勢平緩一些,再另外做打算。

然而,他們都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別,竟然長達六年。直到1943年,程季淑的母親病逝,她才帶著孩子們去找梁實秋。當程季淑站在梁實秋面前的時候,他們都淚流不止。離開時,他們都還是滿頭青絲,皮膚光滑的年輕人,再見時,兩人都已經滿臉風霜,甚至耳旁已經有了白髮。

他們早就決意相守白頭一生,卻沒想到,總是在分離,未在對方身邊度過最美好的年華,鬢邊就已見白髮,怎能不悲從中來?再也不分開了,以後的日子,無論發生什麼事,都要始終陪伴在對方身邊。

相伴50年的妻子去世,72歲的他再娶44歲妻子,最終結局讓人意外

這或許是那時候的愛情的珍貴之處吧,時間和空間帶來的,不是對方情感上的變遷,反而是愈加厚重的深情。自那以後的三十餘年,無論天涯海角,兩人始終相偕相行。他們一起走過了中年,也一起步入了晚年。他們總是握著對方的手,心想,這一生,我就要和這個人白首一生了。

只是,天有不測之風雲。1974年,在美國西雅圖,就在兩人以為可以幸福的安度晚年的時候,程季淑卻突然倒下了,原來,有一天,梁實秋和妻子程季淑去超市購物的時候,誰知道臨街的一個梯子突然倒下,不偏不倚正落在程季淑身上。即便是當場就送到醫院急救,然而程季淑到底上了年紀,不治而亡。

如遭雷劈!說好了要攜手白頭,沒想到妻子卻先自己而去!那段時間,梁實秋悲傷不已,他時常懷念他和程季淑過去的日子,那些相聚時的喜悅,分開時的悲傷,如今想來,都還歷歷在目。怎麼會,就生死相隔了呢?他寫下了《槐園夢憶》一書,寄託對亡妻的悼念之情。臺灣遠東圖書出版公司接到書稿後,立即發排,並邀梁實秋到臺灣小住。

相伴50年的妻子去世,72歲的他再娶44歲妻子,最終結局讓人意外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本意是一場散心之旅,梁實秋卻在這場旅途中,邂逅了一段難得的緣分。

韓菁清生於1931年10月,父親是個巨賈,她本人是個非常有名的明星,她自編、自演、自唱、自己製片的《我的愛人就是你》使她獲得了金馬獎的優秀演員獎,用如今的話來說,這時一個非常有才華的明星了。

韓菁清雖然是演藝圈人,但是卻非常崇拜梁實秋,當時她正好買了一本梁實秋主編的《遠東英漢大辭典》,在飯桌上借給自己的姨父看,還多次叮囑對方不要弄髒了。姨父被她逗樂了,第二天就帶她去遠東圖書公司,原來遠東圖書公司的老闆,和姨父可是很有交情呢。

幸運的是,那一次,韓菁清不僅得到了一本新的《遠東英漢大辭典》,還正巧碰上了梁實秋。於是,就在老闆的介紹下,韓菁清得到了和梁實秋見面的機會。可巧的是,梁實秋也聽過韓菁清的大名,兩人一見如故,非常有話題。

“嘿,你就是韓菁清小姐啊,我聽過你的歌!”

梁實秋就像個追星的小夥子一樣興奮,不過他隨之又很苦惱的說:

你的名字太拗口了!

相伴50年的妻子去世,72歲的他再娶44歲妻子,最終結局讓人意外

他說:

“菁念‘精’,這‘菁清’多麼拗口?要麼叫菁菁,要麼叫清清,才順口。這名字是誰取的?”

梁實秋咬文嚼字地的糾結著,而他認真的樣子,也讓韓菁清對他非常有好感。

她說

“我的本名叫韓德榮。韓菁清是我的藝名,是我自己取的。”

韓菁清當時把梁實秋視為長輩,便一五一十地從實道來。

“像是男孩子的名字,這名字也取得不好!”

梁實秋笑道。

“我小時候在上海,喜歡唱歌。登臺唱歌用韓德榮這男孩子一樣的名字,當然不行。我就從《詩經——唐風·杕杜》一句‘其葉菁菁裡’,取了‘菁菁’兩個字作為藝名。不過,我很快就發現,在歌星中用‘菁菁’兩個字作藝名的人有好幾個,我就改成‘菁清’,而且加上了姓,成了‘韓菁清’,再也不會跟別人重複……”

梁實秋聽了韓菁清的話,讚道:

“你真不簡單啊,小小年紀之時,就知道《詩經》,知道“其葉菁菁”。”

兩個人都笑了,初次會面,兩人都對對方很有好感。當時,兩人都沒有想到,愛情的火花,會在兩人之間燃燒起來。

認識以後,梁實秋和韓菁清就經常交流談論,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從日常瑣事聊到天南地北,他們發現,兩個人是如此的契合,僅僅一個星期的時間,他們就已經感覺到,離不開對方了。

相伴50年的妻子去世,72歲的他再娶44歲妻子,最終結局讓人意外

梁實秋是個坦率的人,正如當初相親喜歡上程季淑就毫不拖泥帶水的表明關係一樣,這次喜歡上韓菁清,他也是很坦率的表白了。而相對梁實秋的坦率,韓菁清則顯得很掙扎。她喜歡梁實秋,但是現實的問題,她也不得不考慮。

首先兩個人身份上的差別就不說了,擺在他們面前最大的鴻溝,就是年齡問題,梁實秋已經71歲了,早已經是古稀之年的年紀,戴著助聽器才能聽到聲音,又患了嚴重的糖尿病。而她自己,尚還是43歲的年華。如果說,梁實秋已經是一腳邁入棺材的年紀,那麼韓菁清,尚且還算是如日中天的好年紀。

但是,梁實秋一往無前,勇敢追愛,他每天一封信,遞到她的手上;面對她的猶豫,也總是鼓勵她,終於,在梁實秋火熱的愛情攻勢下,韓菁清投降了,他們在一起了。

這段感情,來的那麼突然,卻又是那麼真摯。在一起後,彷彿時間也為他們留住了,71歲的梁實秋,也總是表現出年輕人的熱情,彷彿他還是那個20來歲的,陷入愛情裡的小夥子。他親熱的稱她為小娃,她也總是含情脈脈的稱他為“我最最寶貝的小秋秋”,彷彿在她面前的,不是什麼知名學者,只是一個單純的戀人。

然而他們的戀情,卻遭到了巨大的反對,這似乎也是意料之中的,畢竟兩人的差異那麼大,《教授與影星黃昏之戀》這樣的標題,頻頻出現在當時的媒體報紙上。大家對於這段匪夷所思的私情,也不吝於抱有最惡意的揣測,覺得韓菁清年輕漂亮,之所以和梁實秋在一起,不就是看中他是個有財產的老頭子麼?等到他死了,就可以名正言順繼承了!

這種種的侮辱揣測,讓韓菁清痛苦不已;而梁實秋也不好過,對於他這樣的國寶級大師,有這樣一段黃昏戀,顯然是很有傷清譽的事情,不少朋友都給他介紹覺得適合他的女作家,女教授,甚至梁實秋的學生們,還組織了什麼“護師團”來組織這場戀情,讓梁實秋啼笑皆非。

不過,難得的是,在重重壓力之下,韓菁清和梁實秋不僅沒有退縮,反而更堅定了在一起的決心,梁實秋還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給他“最最親愛的小娃”辦了一份《清秋副刊》,把每天讀報得來的時事趣事,抄寫下來專為他的小娃一人閱覽消遣。當外界在沸沸揚揚的時候,他們悠然自得的享受著他們的愛情。

相伴50年的妻子去世,72歲的他再娶44歲妻子,最終結局讓人意外

1975年,他們結婚了,梁實秋就像是個初次結婚的小夥子一樣興奮,不僅當新郎,還自兼司儀宣佈婚禮開始,又自讀結婚證書,在賓客們的歡笑聲中,獻上新郎致辭。或許,就是在這次婚禮裡,他們的朋友家人,也終於理解了他們的選擇。

婚後,他們一起度過了甜蜜的12年,當大家都以為他們是緣於感官上的一時吸引,他們卻用12年的相守,證明了他們的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