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張愛玲》:自私的女人,永遠活在涼薄的世界裡

第一次讀張愛玲的作品《半生緣》,我才上初一,基本沒有好好細讀,可以說是囫圇吞棗,看完後只是滿腦子地恨:恨曼楨的姐姐曼璐,感到那個姐夫真噁心。好像最後的結尾我倒是看了好幾遍,我想從字眼裡找到世鈞見到曼楨後,他們能夠再在一起。可惜的是,他們再也回不去了,我惆悵了好段時間。

那個時候我對張愛玲的感覺是:張愛玲的小說節奏慢,人物刻畫細膩,好像似曾相識,他們就活在我們身邊。

後來她的那個《紅玫瑰與白玫瑰》裡: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硃砂痣。這一句我讀了又讀,甚至都背下來了,還傻傻想:到底是做紅玫瑰好呢,還是白玫瑰呢?


《張愛玲》:自私的女人,永遠活在涼薄的世界裡

讀張愛玲的小說,感覺她的文字裡都透著悲涼,而那些關於舊時風景的描寫,都會讓我來回讀好幾遍,感覺自己穿越到了那個時代。讀著讀著,已經從她的小說裡不由讀到小說外,讀她的家庭,讀她的愛情,讀她的人生。

那時我特別不能理解胡蘭成這個大漢奸為什麼在護士小周和民國女神張愛玲之間,選擇小周。我一味地一直地以為胡蘭成太花心他不知道珍惜了。人啊,總是在得到以後就不知道珍惜,就算她是女神。

讀張愛玲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思考的過程。張愛玲出生名門,名動上海灘,也長得不算醜,為什麼她愛的男人拋棄她,為什麼她會孤獨終老?她的悲劇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呢?

我覺得一個詞最適合——自私。是張愛玲的自私,讓她永遠活在涼薄的世界裡。


《張愛玲》:自私的女人,永遠活在涼薄的世界裡

一、原生家庭的缺失愛,更容易形成孩子孤僻,冷漠自私的性格

父親的確有錢,有多少錢我不知道。聽傭人們說在蘇州河一帶,有一整條街的房子都在父親名下。

要說張愛玲的家庭情況和家庭背景應該是都不錯的。她的祖父是李鴻章的女婿,她的祖母嫁過來的時候陪嫁品夠他們子孫吃好幾代。

但是,她的父親賭博,嫖娼,抽鴉片,母親看不下去,兩人就一直吵架。天黑了,常常聆聽著父母歇斯底里的爭吵,心裡突然很悲哀,對生活,對這個家充滿了憤怒,憤怒的下面卻潛藏著對現實的無能為力和軟弱。她覺得這個世界是個應該被詛咒的世界。

母親內心的不安分是與生俱來的,她天生就與這腐朽、陰暗的遺老遺少的生活格格不入,即使那金蓮似的小腳也束縛不了她要穿著高跟鞋走遍全世界。為了自由,為了夢想,她可以拋棄一切,包括她的孩子。

《張愛玲》:自私的女人,永遠活在涼薄的世界裡

劉墉說:父母的教育藏著孩子的未來20年後的樣子。

她要去上學,沒有錢交學費,她弟弟讓她去找父親,張愛玲不肯,因為她知道,父親有很多錢,但是他要抽鴉片,一個子兒都不會給她。這是她父親的教育:冷漠和自私。她在香港上學,一學期都省吃檢用,一件衣服都捨不得添置,她的母親去看她,住的是香港最高級的公寓,她當時心裡想:她連一件衣服都捨不得買,可是媽媽卻住著最豪華的酒店。這是她母親的教育:自私,虛榮。

最好的老師是父母,最好的家庭教育是陪伴。張愛玲在家裡,她既得不到父親的疼愛,又得不到母親的陪伴,她只看到了人性的冰冷。一個孩子生活在沒有愛的家庭中,得不到任何滋養,只有自我消耗,自我封閉。所以說她的冷漠、孤獨、自私的性格都和她的家庭脫不了干係。

二、就算是曠世才女,低到塵埃裡開出花,也會在自私的陰影裡沒人願意等待

見到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是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這是胡蘭成在張愛玲家,張愛玲在自己的照片背後寫下了一行字,然後將照片送給了他。

《張愛玲》:自私的女人,永遠活在涼薄的世界裡

當時的張愛玲是上海灘上高高懸掛的一枚月亮。《第一爐香》、《茉莉香片》等作品的發表讓她在上海灘迅速走紅。胡蘭成在牢中,看到張愛玲的小說《封鎖》非常喜歡,出獄後跟蘇青要了張愛玲的住址去拜訪,從而開始了愛情。

胡蘭成第一次去拜訪張愛玲,張愛玲正在家趕稿子,她感到突然,“我當時衣著隨便,也是不能見胡蘭成的”。寧可第二天,她特地跟姑姑借了衣服,在鏡子裡擺好造型去見胡蘭成。從這個小細節可以看見張愛玲是很愛慕虛榮的。

後來,胡蘭成送她走,走到門口的時候,他退後一步,打量張愛玲說:“你的身材這麼高,這怎麼可以?”張愛玲心裡很不高興。

可以說如果胡蘭成愛張愛玲的話,絕對是:始於才華,而不是顏值。

後來胡蘭成逃亡到浙江鄉下,張愛玲很是想念他,於是穿過兵荒馬亂,化裝成下鄉婦人,穿著臃腫的大棉襖,又坐火車,又坐汽車,再走了幾十裡的山路,這樣的苦,對於張愛玲這樣的大小姐肯定是真沒吃過。

更讓她受不了的是,一路上大小便只能在荒村野店裡的茅草亭子解決,馬虎到她想哭。她千里迢迢趕來了,對於這個上海的小姐作家經歷過這樣顛沛,真的算是低到塵埃裡去了。

《張愛玲》:自私的女人,永遠活在涼薄的世界裡

他到天黑才來,一來就黑著一張臉,非常生氣的樣子,而且幾乎發怒,盛怒,粗聲粗氣地說:“你來做什麼?你來做什麼?還不快給我回去,回去!”

可是胡蘭成看見她卻很生氣,張愛玲即便看他如此也沒有生氣,能見到他,她便是覺得即便他生著氣,她也認為好。

在愛情裡太過卑微,會將自己陷入求而不得,舍而不願的兩難之境,不但失去以往的活力,更丟掉了你身上原本最引人注目的那種自信。

其實,張愛玲已經看出胡蘭成和範秀美的關係,但是,她的心思卻還在對付那個武漢的小周。她要離開溫州前,在一條曲曲折折的小巷子,她要胡蘭成在她和小周之間做一個選擇,他們僵持了好久,最後胡蘭成支支吾吾地說了一段話。

張愛玲並沒有聽明白。後來,她本想再住些日子,但是她看見胡蘭成慍怒的臉色,她明白了胡蘭成內心是趕她走的。於是,她決定離開溫州,不但要和胡蘭成告別,也要和自己的一段情懷和歲月告別,向她的愛情告別。

那麼這低到塵埃裡的花兒,胡蘭成為什麼不欣賞呢?在他們最後一次分手之夜,胡蘭成說出了最徹底的原因。

《張愛玲》:自私的女人,永遠活在涼薄的世界裡

那一次胡蘭成因為溫州查戶口,他怕出事。於是他繞道上海就來到了張愛玲的住處準備過夜。胡蘭成沉默了一會兒,拉下臉對張愛玲說:這次是斯頌禹一路送我來上海,我這幾年給斯家添了多少麻煩,你難道不知道?我們一路上飢一頓飽一頓,走走,停停,停停,躲躲,都是中午了,你連一餐飯都不招待人家,這像什麼樣子?女主人哪裡是這個樣子?你和秀美比差遠了,連小周也不能比。

接著胡蘭成又說:在斯家,你一點人情世故都不懂,把人家洗臉的盆子拿來洗腳,後來你一走,人家就埋怨我,說你不懂規矩。

張愛玲認為胡蘭成應該知道她從小到大都是傭人帶大,又何曾端茶送水伺候過人?關於洗腳盆,她站起來反駁:

我新來乍到,哪裡知道哪個是盆洗臉哪個是盆洗腳?又沒人說一下。再說,這兵荒馬亂的,我心裡又慌亂,哪裡顧得到那麼多?哪裡有那麼多講究?

斯頌禹一路護送胡蘭成到張愛玲處,張愛玲沒有招待人家,就讓人家從上海又回溫州了。由此可以看出張小姐是多麼的刻薄自私,即便和胡蘭成想分手,但是,人家大老遠從溫州一路過來,招待人家一頓也不為過分。

把人家的臉盤做腳盆,是因為沒有人跟她講清楚,還嫌人家那麼多講究。你不知道哪個是腳盆,你不會去諮詢一下?張大小姐是低到塵埃了來的,可能在她眼裡這些都是塵埃裡的人,他們自然不會不能和大上海的人一樣講究,不需要那麼顧及他們的感受!由此可見,張愛玲是多麼自私!而且還很勢利!

作家馬德說:真正推動愛情的,不是濃烈的愛,而是瑣碎的光陰。

就是這個一點點瑣碎的短暫的光陰,讓胡蘭成看到了藏在眼睛裡看不到的張愛玲的心靈深處吧。才女一直很注重外表,特別鍾愛旗袍、高跟鞋和口紅。而此時的張愛玲一定像極了一件華美的旗袍,只是,這件旗袍上胡蘭成看見了蝨子。

梵高曾說:“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就能欣欣向榮。”可是,張愛玲低到塵埃裡開出的花,周圍卻被她的自私澆灌得一片荒涼。又有誰願意站在這樣的花旁邊去等待那個開花的涼薄之人?

《張愛玲》:自私的女人,永遠活在涼薄的世界裡

三、自私的人沒有愛情,也沒有親情、朋友,終其一生都會活得涼薄而孤獨

張愛玲和後母鬧翻,被父親毒打,還遭到了囚禁。幸虧自小照顧她的傭人何干幫她逃出來。逃出來的張愛玲就和母親一起住在姑姑租的公寓裡。

那段時間她的母親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顧著她。有天,她母親告訴她,家裡要來一位客人,是她的男朋友,張愛玲聽說了以後,立刻感到悲傷,哭得淚流滿面,而且再不搭理母親。以至於母親的男朋友來,她鐵了心要一整天不出來見母親的男朋友。

母親和父親離婚了,父親也再婚了,張愛玲都不能體會讓母親也找個安慰,讓母親能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她只考慮自己的感受。這樣的不懂事和自私,也難怪母親對她也很涼薄。

張愛玲一夜之間像一枚月亮,在上海灘高高升起,很多雜誌都跟她約稿。包括她的弟弟張子靜和同學一起合辦了一本文學雜誌,幾乎乞求她為他們的創刊寫點文字,張愛玲果斷拒絕。一點親情都不講。

當時的上海灘文學圈很熱鬧,出現了很多女作家,報紙上稱為“小姐作家”。所謂的小姐作家就是指那些家境比較富有,成天在家看書讀報,然後,她們寫文章,寫得有了名氣,就成了小姐作家。張愛玲也屬於這樣的。

小姐作家中有一個叫潘柳黛的,比較擅長採訪。於是她就拉上張愛玲的好友蘇青,說要來見張愛玲。張愛玲在家也特地用了一套從國外帶回來的咖啡瓷器準備她們。誰知,那天忽然下了雨,蘇青和潘柳黛大約過了約定的時間五到十分鐘的樣子,才來。張愛玲竟然要傭人秦媽去回絕,說告訴她們,本小姐不會客。


《張愛玲》:自私的女人,永遠活在涼薄的世界裡

因為人家遲到了一點時間,就不肯接待人家,即使是上了門,即使外面飄著雨。張愛玲的不懂禮貌顯得很沒有素質。後來這件事的結果是潘柳黛在報紙上猛烈抨擊張愛玲,題目是《評胡蘭成論張愛玲》,使她看到報紙氣得渾身發抖。

終其張愛玲一生朋友很少,這與她的冷漠、孤傲、自私的性格有關。

張愛玲這個民國世界的臨水照花人,她的故事告訴我:世界上真正能溫暖人心的不是你的才華,也不是財富,而是一個人的品質。真正的美人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氣質,而不是一張簡簡單單的皮囊。生得優雅,靈魂有香氣;活得淡然,心中有他人,才是女人最美的姿態。

自私的人,只會直面孤獨,在涼薄的世間煎熬。

如果遇見一個美好的感情,千萬別把自己放到塵埃裡,因為沒有人特意蹲下身子,來愛一個只會討好別人的人。要懂得人間值得,是因為萬物可愛,願我們都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參考書目

《初妝•張愛玲》

《盛妝•張愛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