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2019的那些事」張掖甘州:“改炕”換藍天

「2019的那些事」張掖甘州:“改炕”換藍天

甘州區大力實施農村“土炕”改造工程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楊紅麗

“裝了電炕就是方便,只需睡前打開電源就能穩定加熱,不但冷熱可以調節,再不用擔心晚上熄火還要去煨炕,身上的炕煙味沒有了,家裡也都乾淨、亮堂了不少。”說起新安裝的電炕,張掖市甘州區長安鎮八一村五社文虎讚不絕口。

這是甘州區大力實施農村“土炕”改造工程,推廣清潔能源,著力解決城郊“炕煙圍城”問題,全面提升農村居民生活質量,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的一項重要舉措。以前到了冬季,甘州區城郊部分農戶使用秸稈、柴草等燃料,煨土炕取暖,一到傍晚城區上空便產生白色煙霧,久久無法散去,形成“炕煙圍城”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大氣汙染治理。如今“改炕”工程,讓農民告別了煨炕生活,“炕煙繞城”現象也明顯緩解。

「2019的那些事」张掖甘州:“改炕”换蓝天

前不久,記者走進上秦鎮安裡閘村三社村民李豔萍家,見證她家新裝“電炕”的溫暖與便捷。“睡覺前20分鐘打開電源,設定好溫度,就可以睡上暖被窩。電炕帶有智能調節器,睡覺前設定好溫度,到達設定溫度時就會自動恆溫,如果溫度下降,又會自動加熱,沒有任何汙染,方便又幹淨。”李豔萍高興地說:“以前燒炕時煙大得很,點上火之後人要先跑出去,等到煙氣散盡了再進去。萬一半夜炕冷了,還得挨著凍跑出去煨炕,半夜被凍醒是常事。現在睡覺前20分鐘打開電源設定好溫度,一覺睡到大天亮,一天只耗費一度電。”

「2019的那些事」张掖甘州:“改炕”换蓝天

“爐連床”架設的爐子

與“電炕”不同。上秦鎮安裡閘村三社米曉晶家安裝的是“爐連床”。12月21日,記者走進米曉晶家看到,老式土炕不見了,只見一張漂亮的紅色鐵床。米曉晶告訴記者,他們家選擇的是“爐連床”,床的一端接著爐子並帶有一組暖氣片,管道將三者連接起來,床下是特殊材料製成的散熱裝置。煤在爐子中燃燒,爐子上可以燒水做飯,產生的熱量通過水循環散熱器循環,不但可以暖床,還能將熱量循環到暖氣片,溫暖整個房子,實現了取暖、做飯、燒炕一體化。更先進的是,環保爐子所產生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通過自身所帶的供氧氣孔產生二次燃燒,不但沒有煙霧,還能節省40%的煤。不用秸稈煨炕了,“炕煙繞城”現象自然會有所緩解。據張掖市生態環境局在甘州區組織開展改炕工作群眾滿意度入戶調查顯示,在抽樣調查的108戶中,滿意106戶,不滿意2戶,滿意率為98.1%。城區冬季“煙霧圍城”情況也得到了明顯緩解。梁家墩鎮環保站工作人員趙小龍感觸最深,他告訴記者:“以前下午回家經過南關時,經常是霧濛濛的,車停到小區院子裡,第二天就會發現一層灰,今年明顯感覺城裡的空氣通透了許多,車子也沒有那麼髒了。”

家住縣府街延伸段的索女士也深有感觸,說到:“前兩年一到冬天下午7點左右,南街上就是煙霧繚繞,我本身有點氣管炎,嗓子不舒服總想咳嗽,家裡晚上也不敢開窗戶,這幾年政府整治力度比較大,今年明顯感覺好多了,相信會越來越好的。”2019年,甘州區全面實施“改炕”工程,積極爭取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每戶改炕補助資金在市、區政府補助1000元的基礎上,再補助200元,重點對長安、上秦、梁家墩、新墩等城郊鄉鎮按照應改盡改的原則進行整改。同時,通過大力宣傳土炕改造工程的相關政策及土炕改造項目節能示範應用的重要意義,組織技術人員進行現場觀摩指導,動員引導農戶積極參與土炕改造工程。截至目前,甘州區共投入1225萬元完成土炕治理12108鋪,有效改善了農村生產和生活環境,緩解了冬天“煙霧圍城”的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