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鄧超為她要退出娛樂圈,注重孩子的心靈給養,遠比物質需求更重要

作為父母,最應該給予孩子的是什麼?是舒適的生活環境、優越的物質條件還是豐厚的心靈給養?我們都很清楚,再優越的物質也不能代替父母的愛,更不能滿足孩子的心靈需求。

前段時間,演員鄧超發過一個微博,微博裡鄧超的女兒小花摟著爸爸鄧超的脖子,抽泣著哭個不停。原來是小花不想爸爸去工作,一向疼愛孩子的鄧超一邊心疼哭泣的孩子,一邊又著急上班,於是逗比地調侃:“我決定息影,當個全職爸爸。”妻子孫儷也不忘在下面調侃一句“男人不該讓女人流淚”。

鄧超為她要退出娛樂圈,注重孩子的心靈給養,遠比物質需求更重要

自從鄧超和孫儷升級父母之後,個人微博中經常有各種和孩子互動的溫馨畫面,有妹妹幫爸爸扎小辮的,有給爸爸塗指甲油的,有鄧超給孩子準備聖誕禮物的,還有各種和孩子互懟的。種種畫面都讓人看到了鄧超作為父親,是怎樣用心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的。

鄧超孫儷,作為家喻戶曉的明星夫婦,物質條件是非常優越的,但是他們依然能在繁忙的工作中,盡力關愛孩子,陪伴孩子,滿足孩子的心靈給養。因為他們知道,注重孩子的心靈給養,遠比物質需求更重要

鄧超為她要退出娛樂圈,注重孩子的心靈給養,遠比物質需求更重要

一、陪伴才是最好的給養

都說“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但是很多父母因為工作的原因,卻很少陪伴孩子。演員黃聖依在參加《媽媽是超人》時,面對兒子安迪的各種不配合,永遠都是無計可施。即使和兒子在一起吃飯,也宛如最熟悉的陌生人一般,看似親密實則很疏遠。原來,兒子安迪從出生到3歲基本都是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媽媽黃聖依因為要拍戲,基本都是呆在劇組。這導致安迪養成了很多不好的習慣,黃聖依看到眼裡,急在心裡,想要管教,卻不知從哪裡開始。

小編覺得,孩子的成長就一次,父母錯過了就不可能重來。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最需要的就是從父母那裡得到關愛和安全感。如果孩子只是生活在物質充盈卻沒有愛的環境裡,我們卻要求他們懂得愛,這不是太天方夜譚了嗎?因此,父母一定要在工作之餘,儘可能的陪伴孩子,陪他們聊聊天,陪他們一起玩玩具,陪他們一起運動。當孩子在父母陪伴下成長起來時,你會發現他會成為我們所希望的樣子。

鄧超為她要退出娛樂圈,注重孩子的心靈給養,遠比物質需求更重要

二、給孩子留足萬金,不如教會他們擁有強大的內心

很多家長喜歡用金錢來滿足孩子的優越感。比如,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看起來比別的小朋友強,就喜歡給孩子買一些名牌衣服、玩具等。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喜新厭舊”的,當他們穿上新衣服時,就會有一瞬間的得意,在朋友面前展示自己的新玩具也會表現出一種得意的心態。這時,家長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很自信。其實不然,長久下去你會發現金錢並不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反而會養成孩子喜歡攀比,不知足的貪婪性格。

相比金錢,我們更應該告訴孩子勝負乃兵家常事,沒有誰的人生是順風順水的,總有跌倒的時候。人只有在跌倒後爬起來,才能走得更遠。身為父母,我們最大的責任不是給孩子留足萬金,只教會他們享受物質,而是應該教會他們如何在人生道路上擁有強大的內心。

鄧超為她要退出娛樂圈,注重孩子的心靈給養,遠比物質需求更重要

三、良好的教養勝過金山銀山

曾經自稱“活到老整到老”的網紅韓安冉最近也是上熱搜的人物。韓安冉最初被大家熟知是因為一檔體驗節目《變形計》。節目中,吃飯時,父親詢問女兒飯菜好吃嗎,韓安冉直接怒懟父親,爆粗口後轉身離開,並且直接把米飯倒在了地上。不管飯菜是否好吃,韓安冉對父親罵髒話,並且浪費糧食的舉動,實在是沒有教養的體現。

小編覺得,高尚的靈魂永遠比金錢更重要。孩子在還沒有形成固定的價值觀時,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還要讓孩子從點滴的小事做起,磨鍊自己的意志,提高自控力,培養良好的道德習慣和道德品質,也就是要養成良好的教養。只有一個有教養的人,才能讓人尊重,讓人喜歡。

鄧超為她要退出娛樂圈,注重孩子的心靈給養,遠比物質需求更重要

四、不要讓“電子保姆”取代父母的位置

手機的出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但是,同時又拉開了人與人的距離。之前小編看過這樣一個短片,短片中早餐時間,女兒在吃著早飯,媽媽卻在忙著自己的事情;電梯中、公交車上,女兒想要媽媽和自己說說話,但是媽媽卻只顧低著頭玩手機;幼兒園裡,女兒要開始朗誦詩歌,媽媽卻拿起手機想要錄視頻發朋友圈。女兒沒有按照原先的詩歌稿子,而是說了一些想對爸爸媽媽說的心裡話。

現實中,很多父母不僅自己手機不離手,孩子哭鬧時,還會把手機遞給孩子。孩子拿到手機便不哭了,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看手機就不哭鬧的條件反射。隨著孩子慢慢的長大,落得輕鬆的父母卻發現孩子已經對電子產品著迷成癮,不可自拔,這時想再管卻難上加難。我們不可否認電子產品開闊了孩子的視野,但是隻是一味地玩電子產品,就會影響視力和智力的發育。所以,父母們還是應該多多陪伴孩子,而不是派給他一個冷冰冰的“電子保姆”。

鄧超為她要退出娛樂圈,注重孩子的心靈給養,遠比物質需求更重要

為人父母,我們要記住,物質需求不能代替愛,更不能給孩子心靈的滿足。我們要用心愛護孩子,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才能讓孩子更加快樂,更加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