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重磅!2019年《甘肅農業》十大“三農”關鍵詞來了

2019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回首2019,我們迎來了祖國的70華誕,吹響了脫貧攻堅關鍵之年的號角,繪就了鄉村振興的美麗藍圖。

2019年,是全省農業農村工作極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成效非常顯著的一年。在這一年,農業農村整體上呈現政策好、人努力、天幫忙、市場旺、收入增、百姓喜的良好局面,為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的支撐。過去的一年,全省農業農村工作成果豐碩,亮點紛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期間,對我省發展現代絲路寒旱農業、戈壁農業、循環農業均給予了肯定,這充分說明我們路子走對了,也更加堅定了我們的信心和決心。

在這不平凡的2019年,甘肅農業人在隴原大地上盡情揮灑著自己的熱情與汗水,清零行動、產銷對接、“甘味”品牌、絲路寒旱農業、廁所革命……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常能聽見這些與農業息息相關的“熱詞”。

以下,“甘農社”將與您分享2019年《甘肅農業》十大“三農”關鍵詞。


重磅!2019年《甘肅農業》十大“三農”關鍵詞來了

關鍵詞1:70年“三農”成就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三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全體中國人民在富起來、強起來的征程上邁出了堅實步伐。可以說,新中國70年“三農”的巨大發展,是中國共產黨對解決好“三農”問題實踐和理論探索的成功。70年來,甘肅省生產總值較新中國成立之初增長了600多倍。近年來,甘肅致力轉方式、調結構,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傳統特色優勢產業煥發生機,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經濟保持動能加速轉換、後勁不斷積聚的發展勢頭。以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為方向,以節水農業、旱作農業、設施農業、戈壁生態農業為重點,突出“牛羊菜果薯藥”和現代制種等特色主導產業,強化技術支撐、要素保障、龍頭帶動、改革推動和市場拓展,加快推動甘肅農業發展提質增效。

解讀:70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甘肅廣大幹部群眾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和毅力,用勤勞雙手譜寫了社會主義建設光輝篇章,隴原大地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甘肅發展也站上新起點,開啟新徵程。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緊緊圍繞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奮鬥目標,負重自強、頑強拼搏,全省呈現出經濟平穩運行、改革有序推進、開放不斷擴大、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和諧穩定、黨風政風好轉的良好局面。如今,一批彰顯地域特色、體現鄉村氣息、承載鄉村價值、適應現代需要的鄉村產業,正不斷成長、蓄勢待發,為隴原大地的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重磅!2019年《甘肅農業》十大“三農”關鍵詞來了

關鍵詞2:清零行動

2019年,預計甘肅省減少貧困人口93.5萬,31個貧困縣摘帽退出,貧困發生率由5.6%下降到0.9%,藏區實現整體脫貧。“三區三州”貧困程度深、基礎條件差、致貧原因複雜,可謂“最後的貧困堡壘”。“脫貧攻堅戰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我們務必一鼓作氣、頑強作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在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跨省區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出決勝脫貧攻堅衝鋒令。2019年以來,甘肅上下全面開展“3+3”衝刺清零行動,持續拓展穩定增收渠道,紮實推進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全省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新的顯著進展。

解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深謀遠慮,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把扶貧開發工作提升至治國理政新高度,廣泛凝聚社會各界力量,推進實施精準扶貧方略。世代貧困的山鄉,正發生滄桑鉅變。甘肅貧困面積大、貧困程度深,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近些年,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經過全省上下的艱苦努力和社會各方面的大力幫扶,全省脫貧攻堅取得了明顯成效。這其中也湧現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蹟,幹部群眾攜手攻堅克難,書寫了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新時代畫卷。2019年,甘肅農業雜誌社以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為主題宣傳為主導,積極開展農村一線宣傳,在組織大型媒體採訪的基礎上,編輯出版了《隴上百村紀事》等圖書,突出宣傳農業產業發展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的基礎作用。




重磅!2019年《甘肅農業》十大“三農”關鍵詞來了

關鍵詞3:產銷對接


2019年,甘肅省農業扶貧產業產銷協會利用農交會、文博會、蘭洽會等各類展會平臺,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特色農產品展覽展示、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現場產銷對接貿易洽談、特色優質農產品專場推介會活動,推動貧困地區構建穩定購銷關係,切實穩定貧困戶家庭經營收入,夯實產業扶貧基礎。為幫助農業生產者走出這一困境,使貧困地區優質農產品能夠走上全國性的大平臺,協會通過推廣貨物質押的“甘農投模式”,為企業提供農產品收儲資金支持,主要用於收購牛、羊、種豬、蘋果、馬鈴薯、洋蔥、中藥材、啤酒大麥、洋蔥、食用菌等各類農產品,解決臨夏、定西、天水、平涼等地農業流通和生產企業收儲資金不足問題。

解讀:甘肅省農業扶貧產業產銷協會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精神,自覺提高政治站位,自覺強化“四個意識”,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最大政治任務,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只爭朝夕的責任感,發揚敢死拼命精神,堅持把產銷對接作為重中之重,對症下藥、靶向治療,聚焦貧困地區農產品收購資金不足這一難題,全面推廣“甘農投模式”,不斷完善產銷對接活動頂層設計,著力夯實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產業扶貧基礎。產銷協會成立一年多以來,充分利用與全國大市場聯繫緊密、熟悉市場的優勢,加強對市場的預測分析、研究和預警,把全國大市場的需求信息及時反饋給地方龍頭企業和政府部門,提出應對市場的建議,讓生產與需求有效對接。“牛羊菜果薯藥”六大產業牽頭企業,根據市場信息引導會員企業和聯結合作社調整“產、收、儲、銷”策略,穩定增加企業收入,保障貧困戶收益。

重磅!2019年《甘肅農業》十大“三農”關鍵詞來了



關鍵詞4:“甘味”品牌


為了推動甘肅特色農產品建立知名品牌,2019年7月,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兩個“三品一標”建設打造“甘味”知名農產品品牌的實施方案(2019-2023)》(甘政辦發〔2019〕73號)。隨即,在臨夏州舉行的阿里巴巴助力打造甘味特色農產品品牌發佈會暨聚划算匯聚甘肅的開幕式上,阿里巴巴聚划算與“甘味臻選”品牌簽約合作,聚划算匯聚甘肅首個“甘味沙漠南瓜”品牌實現首發;第25屆蘭洽會“甘味臻選”特色農產品推介會在蘭州召開,成功搭建起了甘肅特色農產品直銷國內外等大市場的平臺和網絡體系,提高了甘肅特色農產品供應的能力和水平,打出了“甘味”知名品牌。11月,蘭州市商務局搭建平臺首次在蘭州國際高原夏菜副食品採購中心舉辦特色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活動當日10家農產品流通企業與華潤萬家簽約60種商品,年銷售額約400萬元,有效提升了“甘味”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12月,在第二十屆綠色食品博覽會暨第十三屆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上,“甘味”農產品在展會期間共斬獲29項金獎,13項優秀獎,獲獎總數在全國各省展團中位居前列。12月底,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務甘肅“甘味”農產品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隨後,新華社將利用豐富的媒體資源、強大的傳播渠道和高端的智庫力量,圍繞“甘味”品牌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將“甘味”打造成享譽全國乃至全球的名牌。

解讀:近年來,甘肅省農業農村廳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村有扶貧產業、戶有增收渠道”目標,緊扣年度重點工作,強化工作措施,健全完善扶貧產業體系,補齊弱項短板,紮實推進產業扶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開展。實施品牌營銷戰略,大力推進“三品一標”認證工作,為著力打造甘肅省“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錯峰頭”等特色農產品和“甘味”品牌奠定基礎。在此基礎上,甘肅基於獨特的資源稟賦和長期的生產實踐,形成了具有甘肅特色的農業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生產結構和區域佈局。在深化脫貧攻堅、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現代絲路寒旱農業過程中,全力打造“甘味”農產品省級公用品牌。如今,甘肅在短缺經濟時代以“乾旱高寒”為特徵的發展數量型農業的“劣勢”,正悄然轉變成今天滿足人們追求天然有機、特色化、多樣化需求的發展綠色高質量農業的優勢,以綠色有機為特質的“甘味”特色農產品不僅具有廣闊的市場需求,而且蘊藏著巨大的品牌價值,也為國內外企業來甘投資農業提供了廣闊空間。把“甘味”品牌做好做響,甘肅走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關鍵詞5:絲路寒旱農業

2019年1月15日,甘肅省省長唐仁健在甘肅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上表示,甘肅將著力發展“現代絲路寒旱農業”,這是當地對特色農業基本形態的最新概括和明確定位。5月22日,甘肅省農業農村廳發佈了《甘肅省農業農村廳關於開展甘肅現代絲路寒旱農業PPP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6月27日又發佈了《甘肅省農業農村廳關於建立現代絲路寒旱農業項目庫的通知》,甘肅將進一步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現代絲路寒旱農業,提升特色優勢農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加強兩個“三品一標”建設,打造“甘味”知名農產品品牌。

解讀:甘肅省發展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可以說是“發展有需要、建設有條件、技術有支撐、前期有基礎、未來有前景”,有利於進一步明確甘肅現代特色農業發展的方向和定位,更好地發揮區域資源和區位比較優勢,豐富和完善我國農業區域發展的板塊體系,在全國形成錯位發展格局。在主攻方向上,堅持“大特色”與“小品種”一起抓,落實“牛羊菜果薯藥”六大特色產業實施意見和三年行動計劃,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著力提升優勢產業集中度。在產業佈局上,打造“一帶五區”,即以高原夏菜、瓜果、養殖業及奶產品為主的沿黃農業帶,以現代制種、非耕地設施蔬菜、釀酒原料生產為主的河西灌溉農業區,以優質蘋果、白瓜子、黃花菜、小雜糧等為主的隴東雨養農業區,以中藥材、馬鈴薯等為主的中部旱作農業區,以蘋果、花椒、油橄欖、食用菌等為主的隴南及天水南部山地特色農業區,以藏牛羊、藏藥等為主的甘南高寒牧區。特別是大力發展戈壁生態農業,將河西走廊打造成為西北乃至中亞、中東歐的菜籃子產品供應基地。在品種質量上,大力推進兩個“三品一標”,在產品產業上,大抓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在生產方式上,狠抓農產品品種、品質、品牌和標準化生產,著力打造“老字號”“隴字號”品牌,提升農產品質量,實現綠色供給。




重磅!2019年《甘肅農業》十大“三農”關鍵詞來了

關鍵詞6:廁所革命

近年來,我國“廁所革命”不斷向縱深發展,廣大城鄉的公共廁所大都面貌一新,深受群眾歡迎。2018年底,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生態環境部等8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專項行動的指導意見》。2019年初,財政部和農業農村部聯合發佈了《關於開展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財政獎補工作的通知》,中央財政安排資金,以行政村為單元進行獎補,支持和引導各地推動有條件的農村普及衛生廁所,實現廁所糞汙基本得到處理和資源化利用。4月,甘肅出臺《甘肅省農村“廁所革命”行動方案》,精心安排部署,在2061個村整村推進農村改廁。甘肅省先後向市縣下達省級基礎獎補資金2億元,中央獎補資金2.1億元,支持農村“廁所革命”,全省農村“廁所革命”取得階段性成果。6月,甘肅省委農辦、省農業農村廳、省衛健委、省住建廳、省文旅廳等8家單位聯合出臺《甘肅省農村“廁所革命”行動方案》。8月,在全省村莊清潔行動現場推進會上,不僅通報了全省農村“廁所革命”取得的階段性成果,還進一步宣傳推廣了各地先進的改廁經驗,激發了群眾改廁積極性。

解讀:小廁所,大民生。長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廁所革命”這項基礎性民生工作高度重視,並強調,“廁所問題不是小事情,是城鄉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區、城市要抓,農村也要抓,要把這項工作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推進,努力補齊這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一直以來,農村是我國推進“廁所革命”的重點和難點。近年來,甘肅省摸清底數,科學編制實施方案,因地制宜,合理選擇改廁模式,堅持宜水則水、宜旱則旱,根據城鎮及農村新型社區、川道地區、乾旱山區、高寒偏遠地區等不同條件,積極推廣簡單實用、成本適中、農民群眾接受的改廁模式,在“增量”的基礎上致力“提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積攢出了更多的好經驗、好做法。如清水縣探索出“創新改良”模式,對雙翁漏斗式旱廁的廁具進行改良,適宜寒旱地區推廣應用;民勤縣探索出“群眾自主”模式,充分調動群眾改廁積極性,推廣深埋儲水桶等方法解決冰凍及反臭問題;蘭州市探索出“分類推進”模式,按照城郊、川水、乾旱山區分類推進農村改廁;甘州區探索出“生物處理”模式,改建新型生態資源型廁所,不要水衝、不用防凍、不需後續抽糞,糞便經過生物菌降解後變成有機肥。農民群眾如廁更加乾淨、更加便捷、更加環保,生活品質得到進一步提高。2019年,甘肅下大力氣提高技術、嚴格管控,抓牢把好農村廁所的質量關,讓百姓真正體會到了“廁改”為生活帶來的變化。




重磅!2019年《甘肅農業》十大“三農”關鍵詞來了

關鍵詞7:生態環境


2019年1月,在全省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工作推進會議上,甘肅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林鐸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攻堅衝刺狀態、務實有效舉措,確保按期完成生態環境問題整改任務,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迎接中央環保第二輪督察的全面檢驗。3月,省環境監察局聯合武威市生態環境局開展沙漠周邊無人機巡查。重點對武威榮華公司沙漠汙染治理場地周邊進行了無人機巡查,航拍過程中未發現涉水排汙企業,也未發現排水痕跡。5月,UNDP-GEF(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全球環境基金)“增強甘肅省保護地系統,加強保護具有全球重要意義的生物多樣性”項目在蘭正式啟動,這意味著甘肅省生態環境保護再獲國際合作項目支持。5月底,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聽取了省政府關於全省2018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目前,全省大氣和水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穩定,核與輻射安全水平鞏固提升,環境風險態勢較為平穩。總體來看,甘肅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呈現穩中向好趨勢。

解讀:生態環境是事關宗旨使命的重大政治問題,是事關民生福祉的重大社會問題。甘肅省生態地位特殊而重要,是西北乃至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也是我國生態最為脆弱的地區之一。近些年,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在推進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祁連山生態保護由亂到治大見成效,沙漠變綠洲的奇蹟正在發生,綠色成為甘肅發展的鮮明主題,甘肅省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據有關數據,全省水環境質量穩中有升,在納入《水汙染防治工作方案》的68個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比例為95.6%。黃河流域水質良好,內陸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水質為優。開展監測的44個地下水點位監測顯示,地下水水質保持穩定;大氣環境質量穩步改善,全省優良天氣率為82.8%,14個地級城市均開展了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氧化硫、二氧化氨氧化碳、臭氧環境的自動監測。全省14個市州均出現沙塵暴、揚沙、浮塵等沙塵天氣過程,累計受沙塵天氣影響642天,全省各地全年均未出現酸性降水;聲環境質量總體平穩,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晝間和夜間總體水平基本處在“較好”和“一般”的水平;核安全與輻射環境安全可控,全年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均在正常範圍內,電磁環境質量狀況均為良好;土壤環境管理工作紮實推進,全面完成農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詳査工作,推進重金屬汙染防治,完成涉重金行業全口徑排查,開展涉鎘等重金屬行業企業排查整治專項行動。生態環境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近年來,甘肅省自覺扛起生態建設的政治責任,傳承八步沙“六老漢”治沙造林精神,永不懈怠、久久為功,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堅守生態環保紅線底線,築牢西部生態安全屏障,努力建設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幸福美好新甘肅。



重磅!2019年《甘肅農業》十大“三農”關鍵詞來了

關鍵詞8:美麗鄉村

2019年5月16日,甘肅省人民政府省長唐仁健主持召開十三屆省政府第11次常務會議,研究部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會議強調,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8月29日至30日,甘肅召開美麗鄉村建設現場推進會。10月15日,在蘭州舉行的2019“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上,甘肅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李旺澤與法國美麗鄉村協會副主席弗朗茲·吉諾簽訂了《關於支持美麗鄉村建設的框架合作協議(備忘錄)》,並向6位外國專家頒發甘肅省美麗鄉村建設外籍顧問聘書。根據協議,法方將定期組織專家團隊對甘肅美麗鄉村建設給予指導、培訓和赴法交流考察。並引進國際知名企業等參與推動甘肅美麗鄉村建設。同時開展特色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協作,促進甘肅省和法國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特色農產品產銷對接和商貿流通。

解讀: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的提出,甘肅省美麗鄉村建設也進入了有力推進的新階段。在推進現代化進程中,建設好美麗鄉村始終是甘肅面對的一篇大文章。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美麗鄉村是小康社會在農村的凝練概括和形象表達,不僅要有物質支撐,還要培養、增強人們的文明素質和現代意識,實現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讓人得到薰陶、獲得享受,自覺向善向上,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絕不是要把農村變得千篇一律,而是要立足自然稟賦、民俗特點,充分發掘村莊原有的個性與特色,更好保護山水田園,為文化傳承創造有利條件。




重磅!2019年《甘肅農業》十大“三農”關鍵詞來了

關鍵詞9:合作社提升行動

2018年,隴南市宕昌縣圍繞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產業培育中的“內引外聯”作用,探索出了合作社抱團發展的“宕昌模式”,為甘肅闖出了一條做大做強農民專業合作社新路徑。為更好地發揮合作社的扶貧帶動作用,2019年以來,甘肅省深入開展合作社規範提升行動,紮實做好合作社帶頭人培訓、生產經營銷售、金融保險政策落實以及整縣推進提升等工作,加快提升合作社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能力,確保合作社在推動產業扶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更大作用。為進一步明確貧困村合作社整改和“空殼社”清理工作任務,靠實輔導員工作責任,從業務層面加大對合作社指導力度,加快整改工作進度、提高整改工作質量,落實 “空殼社”清理工作,2019年,全省陸續舉辦了4次農民合作社輔導員培訓班,確保輔導員“會幹”“能幹”,實現了市縣兩級輔導員培訓全覆蓋。1月,全省加快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有效帶動能力現場會在宕昌召開。2月,召開了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反饋合作社問題整改工作部署會暨全省農民合作社輔導員培訓班。3月,甘肅省第二期農民專業合作社輔導員培訓班在定西市安定區開班。6月,全省貧困村合作社規範化建設現場推進會在宕昌縣召開,隨後,2019年全省第三期農民專業合作社輔導員培訓班在廣河舉辦。7月,全省第四期農民專業合作社輔導員培訓班在天水市麥積區舉辦。

解讀:農民合作社是廣大農民群眾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自願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是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中堅力量。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民合作社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反覆強調要突出抓好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兩類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賦予雙層經營體制新的內涵,不斷提高農業經營效率。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農業農村領域數量最大的農民自組織,毫無疑問應當成為鄉村振興的骨幹力量,承載了產業發展、生態建設、脫貧攻堅等眾多的任務和角色,但更面臨著內外部諸多嚴峻挑戰。2019年,甘肅利用中央和省級財政扶持合作社示範社發展項目資金14342萬元,開展合作社示範社創建工作,扶持國家級示範社198家、省級示範社653家、市級及縣級示範社115家,整改提升合作社268家。目前,全省已培訓合作社帶頭人1.99萬人次。經過不懈努力,甘肅省農民專業合作社蓬勃發展,在組織帶動小農戶、激活資源要素、引領鄉村產業發展、維護農民權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甘肅省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和保障。


重磅!2019年《甘肅農業》十大“三農”關鍵詞來了

關鍵詞10:高標準農田建設

為確保“中國飯碗”裝“中國糧食”,我國從2011年開始創建高標準農田。2019年初,中央明確,到2020年要確保建成8億畝高標準農田,今年至少要創建8000萬畝。2019年,甘肅省加快建設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優先建設口糧田,全年新增高標準農田220萬畝以上。4月,甘肅省農業農村廳發佈了《甘肅省農業農村廳關於分解下達2019年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的通知》,提出更高要求,細化任務清單。7月,省農業農村廳召開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視頻會議。12月,全省高標準農田暨農田水利建設現場推進會在張掖召開。進一步貫徹了全國冬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深入分析當前高標準農田建設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總結交流高標準農田的建設經驗和做法,動員部署今冬明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解讀:高標準農田建設是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現代農業的基礎、產業興旺的保障。近年來,甘肅省高度重視,在保證質量的同時,突出重點,加快節奏,確保按時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硬任務。各地嚴格按照《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節水灌溉工程技術標準》等標準規範和批覆的建設內容施工,統籌實施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與排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農田輸配電、農田林網等建設,提升農田綜合質量。注意整合一家一戶分散的地塊,提高地塊歸併程度,實現耕作地塊相對集中,為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生產經營提供條件。由此,全省各地因地制宜,積極探索符合當地實際的建設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張掖市,採用政府統籌,鄉鎮實施,群眾參與的模式,充分發揮村民事村民議的優勢,按照土地性質不變,承包關係不變,社內互換的原則,實現了“一戶一塊田”,解決了土地碎片化的問題。蘭州新區編制了《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將高標準農田建設與新區現代農業發展佈局相統一,科學合理設計高標準農田建設區域和內容,實行水、路、林、田等綜合配套,構建自上而下、層層銜接的高標準農田規劃體系。天水市搶抓國家啟動實施大江大河主要支流和中央加快防洪薄弱環節建設政策機遇,加快防洪堤防建設,全市渭河干流及支流大部分險工險段得到了有效治理,累計完成投資3.79億元,修建堤防172.37公里,有效保護了136.49萬人和70.93萬畝耕地安全。玉門市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穩定提升農業綜合產能、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基礎工程,圍繞規劃建設的5.1萬畝高標準農田,整合項目資金,狠抓各項措施落實。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建設高標準農田,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不斷夯實農業發展基礎,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是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的重要目標。

重磅!2019年《甘肅農業》十大“三農”關鍵詞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