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王陽明:做人有良知,做事懂權謀,才是一個人最了不起的修養

★點擊【關注】中華鬼谷子智囊團頭條號,私信回覆“鬼谷秘籍”,贈送您道藏鬼谷子智慧內參秘籍。

王陽明:做人有良知,做事懂權謀,才是一個人最了不起的修養

王陽明:做人有良知,做事懂權謀,才是一個人最了不起的修養

有朋友問:阿信,你總是會在課堂裡提到王陽明,那麼王陽明心學和鬼谷子縱橫學有聯繫嗎?

坦白說,這個問題還真不好回答,為啥咧?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是阿信的一家之見,我真切的認為良知很重要。

雖說研究鬼谷子是阿信的主業,但這些年來確實也沒少花心思鑽研陽明心學。我的理由很簡單,一個縱橫家不僅應該懂謀略,更要有良知。這是阿信所創鬼穀道的治學宗旨。你若問,阿信是跟誰學的,我會告訴你四個字:阿信原創。

實際上一開始也並沒有這麼通俗,最早阿信將之稱為“心之縱橫”,心是原則,縱橫是手段。奈何很多朋友聽不懂,於是乎,阿信一咬牙一跺腳,將之通俗的稱為:

左手良知,右手權謀。

在阿信這裡,是心學與縱橫學的第一次相遇。

王陽明和鬼谷子真能結合嗎?這是個非同小可的問題,因為理論哲學直接會影響到實踐應用。老實說,很長一段時間裡,我的心裡是沒底的。我是個老實人,我不喜歡牽強附會,更接受不了生拉硬扯。

說到心學,很多朋友會誤認為是心理學,其實不是。心學是心性之學,是儒家的一個分支,跟理學一樣。所以王陽明其實是孔孟的徒子徒孫。

這便著實困難了,為啥呢?儒家和縱橫家,頗有點“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意思。孔子對擅長遊說的學生頗有些不以為然,比如他形容言語科的學生宰我為“朽木不可雕也”。

相信敏銳的你已經發現了,儒家不太喜歡愛說話的人。事實上也是如此,孟子也是一樣,他形容鬼谷子的徒弟張儀行的是“以順為正”的妾婦之道,明顯是在揶揄張儀像小三一樣就知道低頭順從。

多說一句,在孟子看來,大丈夫的對立面不是小人,而是妾婦。

不過,其實也差不多,畢竟孔子說過“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嗯,孟子的《論語》學的不錯。在孔子的語境裡,“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的說話對象是“君子”中的“人主”,“女子與小人”不是泛指所有的女性和“小人”,而是特指“人主”身邊的“臣妾”,亦即為“人主”所寵幸的身邊人。張儀就是其中一份子。

無疑,孟子是不喜歡張儀的。

王陽明:做人有良知,做事懂權謀,才是一個人最了不起的修養

要命的是,王陽明自己說,他的心學就是出自孟子的四端之心: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列位,陽明心學之所以叫心學,其實“心”是打孟子這裡來的,有個學術名稱叫“道統”。

心學講究的良知,其實是也是出自孟子說的“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目測,王陽明這個“孫悟空”,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跳不出孟子這個“如來”的手掌心了。畢竟他的哲學觀全是發端自孟子。

多說一句:阿信效仿王陽明,通過鬼谷子說的“不出戶而知天下,不窺牖而見天道。不見而命,不行而至,是謂道知”這句話,歸納總結創出了鬼穀道以及道知論。

不說出來,或許還以為我這鬼穀道是胡謅出來的呢。鬼穀道的理論基礎和應用戰術在過去近20年的時光裡,早就成熟了。

除了孔孟不喜歡,荀子、楊雄這些大儒們也不喜歡,在他們嘴裡,縱橫家就是“奸人”、“態人”、“詐人”。

沒一個好詞。

王陽明:做人有良知,做事懂權謀,才是一個人最了不起的修養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如此看來,儒家是和縱橫家勢不兩立,水火不相容了。或許,良知與權謀擱一起也僅僅是阿信的一廂情願了。

可是意外發生了,他居然贊同阿信的觀點,比如他其實評價過縱橫家。在《傳習錄》裡記載著這麼一段話:

先生曰:“蘇秦、張儀之智,也是聖人之資。後世事業文章,許多豪傑名家,只是學得儀、秦故智。儀、秦學術善揣摸人情,無一些不中人肯綮,故其說不能窮。儀、秦亦是窺見得良知妙用處,但用之於不善爾。”

事先說明,這段話不是阿信最早知曉的,是鬼穀道課堂裡的一個學員率先發現的,在此鳴謝。

我們看王陽明是如何看待鬼谷子的徒弟,蘇秦和張儀的。

王陽明說:“蘇秦、張儀的智慧,其實是具備聖人資質的。但是後世許多豪傑名士也只是學到了張儀、蘇秦的用過的伎倆。

張儀、蘇秦善於揣摩人情,總能切中要害,因此他們遊說才能應變不窮。因為他們窺見了良知的妙用,但是用在了不善的地方。”

王陽明表達了四個意思:1、蘇秦、張儀是有成為聖人資質的。2、後人只學了兩人用過的伎倆,所以成不了大事(需要多說一句,王陽明其實話裡有話,世人只學蘇秦、張儀的手段,卻不關心他們的內在修為,因此學了再多技巧,其實是很大發揮大用途的。這像極了一些朋友,喜歡看技術,自詡“技術流”,但技術的背後是理論。如果忽略了理論基礎是很難通透,很難有大作為的。其實這篇文章講的就是理論,我也知道很多朋友不會喜歡,但是對不起,有理論才會有實踐。不明白這點的話,即便學一百年,也最多是個十八線操作工,這絕非聳人聽聞)。

3、蘇秦、張儀是心有良知,能夠“窺見得良知妙用處”的人。4、只可惜他們用到“不善”的地方去了。

一言以蔽之,蘇秦、張儀離成為聖人只有0.01公分,若不是用錯了地方,他們就是聖人。因為他們縱橫捭闔的說服謀略本質上因“良知”而生。

好一個王陽明,請收下我的膝蓋。

這位太鐵膽子實在太肥了,居然公開為蘇秦、張儀“洗白”,光明正大的說他們有“聖人之資”,並且“窺見得良知”,老王確實算是儒學裡的另類,不愧是“立德、立功、立言”的聖人。

在王陽明這裡,蘇秦和張儀之所以能夠縱橫天下,除了因為他們擅長謀略,更在於心有良知。這是實話,沒經歷過腥風血雨,沒見識過槍林彈雨,沒有建功立業過的人是無法體會到的,王陽明深知孔孟的仁義太過理想化,在殘酷的現實生活中,不懂點權謀是萬不能的。但如果只懂權謀,沒有良知是萬萬不能的。

因為在他看來,大丈夫若想成大事必須懂得:

左手良知,右手良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