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5 7旬老人被送養老院,老人含淚說:"我現在才知道生男生女不一樣"

7旬老人被送養老院,老人含淚說:"我現在才知道生男生女不一樣"

老一輩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把自己的後半生寄希望於自己的兒子,總覺得兒子是自己家族血脈,女兒早晚是外人,指望兒子將來給自己養老。

但是七十多的李大爺卻被自己的兒子要求去養老院,大爺含淚說,我現在才知道生男生女不一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7旬老人被送養老院,老人含淚說:

李大爺有個女兒,一直想方設法、四處奔波看病終於生了兒子,便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兒子,忽略了女兒。

李大爺對女兒十分吝嗇,別人也勸說要對女兒好點,女兒才是小棉襖,兩口子也不放在心上。老兩口還拿出自己的養老錢為兒子添置房子和車子。

多年過去了,李大爺的老伴因為當年生兒子留下病根,早早就去世了,李大爺到七十多歲覺得自己太孤獨,沒人陪著自己,家裡自己一個人太清靜。想讓兒子接他去城裡住樓房享清福,沒想到孩子對他說:"我送你去敬老院吧"。

李大爺寵愛有加的兒子就這樣把他拋棄了,想到以後要孤獨終老,再回想自己之前的不公平,十分後悔。並對鄰居們說:"千萬不要像我一樣啊,現在後悔也晚了"。

7旬老人被送養老院,老人含淚說:

這並不是"重男輕女"的個例,我一個朋友,她總跟我"抱怨",小時候媽媽偏心自己的哥哥,好吃的好玩的都是哥哥先挑,長大了給哥哥買房子養兒子,自己終究成了嫁出去的"外人"。說這些話的時候,她雖然雲淡風輕,但也能感受到那些年她心裡的不平衡。

並不是兒子才能防老,女兒也是父母的保障。我另外一個朋友家只有姐妹二人,父母對她們一視同仁,疼愛有加。朋友姐妹二人也十分孝順,兩姐妹都決定不遠嫁,想要守在父母身邊,多陪陪父母。每週姐妹二人都會相約一起回家,大包小包的給父母買很多營養品和新衣服,鄰居們也是很羨慕姐妹的父母。

我們應該怎麼對待自己的孩子,怎麼教育他們呢?

1給孩子好的教育

現在都提倡素質教育,不管我們的經濟能力怎麼樣,都要給孩子最好的精神教育。教給孩子正確的學習方法,而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訴他。不要打罵孩子,傷害他的自尊心。

不要在人特別多的時候公開批評他們,在這方面一定要注意,從小就要懂得尊重他們,否則他們不聽話還好說,更嚴重的話還會起反面效果。

生活中,讓孩子學習對人有禮貌,在公共場所不可以大喊大叫。樂於幫助他人,做一個優秀的人,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

7旬老人被送養老院,老人含淚說:

2不拿兩個孩子做比較

有了二胎,也就有了對比,而有了對比也就有了差別,可能一開始父母對待兩個還真是一樣的,但是對比的越多,父母"偏心"也就越嚴重,而且從父母的角度來說,這種偏心都是天經地義的。

因為老大長得像自己,所以越來越疼老大;因為老二嘴更甜,所以總是偏愛老二,從父母的角度來說,自己的偏心總是有"理由"的,但是這些理由也掩蓋不了偏心的真相,只是很多父母自己身在其中,自己看不見罷了。

7旬老人被送養老院,老人含淚說:

3以身作則

孩子像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很多時候孩子的行為都是跟我們學習的。父母說的話,做的事都會影響我們的孩子。

我們要先自身養成良好的習慣。只有我們樹立一個好的榜樣,他們才會變成一個更懂事的孩子。我們孝順父母,愛看書,愛運動,孩子也會學習到這些好習慣。孩子的思想會更成熟,自覺的改變。

7旬老人被送養老院,老人含淚說:

4給孩子相同的愛

這一部分做起來可能會很難,孩子之間難免也會有小摩擦,顧此失彼。那怎麼才能平等對待呢?

不要告訴大寶貝讓著小寶貝,大寶貝心裡會有失落感,覺得不受重視。我們可以培養大寶貝的責任感,讓大寶貝照顧小寶貝,這樣兩個人都會更開心。

兩個人想要什麼禮物讓他們自己選擇,不要家長根據自己的想法隨意給他們,尊重孩子的想法也很重要。即使選擇的禮物不是很合心意,孩子也會知道那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不會怪父母偏心。

7旬老人被送養老院,老人含淚說:

相信各位都明白怎麼教育我們的孩子了,一定可以培養出獨一無二的孩子。每個孩子都像一張白紙,前期的勾勒由我們掌握,孩子後期的成長也很重要。我們陪著孩子領略成長的奧妙,培養孩子優秀的品格。各位寶媽你們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