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滿足小寶寶的依戀需要,長大後自信、樂觀、不退縮

對於小寶寶,媽媽不要覺得寶寶什麼都不懂。他躺著,自己就可以刷微博、看視頻、與人聊天,或者去打麻將,要知道,你的寶寶此時特別特別需要你,需要你陪在他的身邊,讓他安心成長。

寶寶出生以前,母嬰一體,寶寶感到很安全。寶寶出生以後,和媽媽聯結的臍帶已經被剪斷,寶寶不再生活在羊水裡,面對一個陌生的、不再隨心所欲的世界,寶寶會體驗到強烈的分離焦慮,因此會感覺不安全,很恐懼。這個時候,他們憑著記憶努力尋找媽媽。他們需要和記憶中“媽媽的樣子”在一起,恢復曾經的母嬰聯結,建立起母嬰依戀,這樣,寶寶就擁有了胎兒樣的安全感。這份安全感,是寶寶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後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力量。

滿足小寶寶的依戀需要,長大後自信、樂觀、不退縮

我和媽媽在一起

1歲以前,父母要無條件地滿足寶寶的需要。父母必須這麼做。如果不這樣做,父母可能因此付出代價。寶寶出生以後,在他們的意識裡,他們與世界渾然一體,世界是受他們支配的,父母是世界的縮影,要無條件地服從寶寶,寶寶餓了、渴了、寂寞了,就要立刻想辦法解決,否則,寶寶就會哭鬧,而且對他們的心靈會構成傷害,他們覺得依賴和索取會受到阻礙,世界並不友好。

試想,面對一個不友好的世界,脆弱如寶寶的他們內心一定是不夠安定呢?對這個世界不夠期待的,他們的成長是沒有動力的。

寶寶需要媽媽陪在身邊,摸摸他們的小手,親親他們的小臉;尿了,及時換下溼衣服;餓了,餵飽寶寶的肚子;特別是寶寶睡醒了後,他們更渴望見到媽媽的笑臉。親親寶寶,抱抱寶寶,跟寶寶說說話,在寶寶的意識裡,都是媽媽對他們的關心。

滿足小寶寶的依戀需要,長大後自信、樂觀、不退縮

我和媽媽心連心

鮑爾比認為寶寶的“內部工作模型”主要以無意識方式運行,並且一旦建立起來便永久存在,它不僅對兒童的行為反應模式起著決定作用,而且為個體理解並預測環境、做出適宜生存的反應、建立並保持安全感提供了基礎,成為未來人際關係的參照系。

生命早期,寶寶根據依戀對象的可親近性、反應敏感性等外部因素形成的“內部工作模型”是對自我、他人以及人際關係的一種穩定性認知。

在生命早期寶寶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會根據依戀對象的可親近性和反應敏感性等外部因素,形成一系列有關自我和他人的心理表徵。鮑爾比稱這種“內部工作模型”的實質是兒童對自我、他人以及人際關係的一種穩定性認知。所以,如果有人擔心安全型依戀關係會影響寶寶的獨立,就完全沒有必要,被愛的感覺使得寶寶對自己充滿信心、對世界充滿熱情,他們覺得這個世界是美好的、歡迎自己的,自己也是被喜歡的、被呵護的,對外界一定是友好的、充滿希望的。所以,成長的動力更強大,性格發展得也就更樂觀。

依戀是寶寶的本能,確保嬰兒能夠生存下來,促進了情感上的安全感,打下了社會化的基本模式。三歲前,如果寶寶要和媽媽建立起安全型依戀關係,寶寶就會感到被愛、安全和信任,能夠與人建立信任而持久的人際關係,善於尋求社會支持。這樣的孩子身體裡充滿了生命的活力,他們努力成長,身心各個方面發育得都很好。在探索環境的過程中,這樣的孩子表現出更多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認知能力快速提高。可以說,安全型依戀是寶寶生命大廈的良好根基。

其中,最為關鍵的是1歲前父母對寶寶的照料。為了讓寶寶完美地與父母建立起安全型依戀關係,整整一年,父母都視他們為皇帝,急寶寶所急,想寶寶所想,寶寶的需要凌駕於家人一切的需要之上。記住,這不是驕傲,而是這個階段特別需要的教養方式。

1.和寶寶玩一玩

平日裡,媽媽多和寶寶進行情感交流。寶寶很願意親近媽媽的肌膚,特別是在吮吸乳汁的時候,寶寶一邊吃一邊看媽媽,如果媽媽也看著寶寶,對著寶寶笑一笑,用手指肚輕輕愛撫寶寶的臉頰,這個時候,寶寶會感受到情感在媽媽的眸光裡流動,內心會很溫暖。

滿足小寶寶的依戀需要,長大後自信、樂觀、不退縮

我和媽媽一起玩

2.餓了,就讓寶寶吃到

寶寶一有飢餓的感覺或者想吃的慾望的時候,媽媽就把母乳或者奶粉送到寶寶的嘴邊,寶寶大快朵頤之後,就會有美好的感覺,就覺得自己在這個新的世界上受到了善待,覺得自己是受歡迎的,願意努力生活下去。

當下,媽媽之間經常會有關於按時餵養還是按需餵養的爭論,有的媽媽為了讓寶寶儘快喝“頓奶”,餓了也不喂,這麼做,寶寶有虧欠感,影響情緒。

3.讓寶寶身體處於舒服狀態

及時清理寶寶的身體,不要等著寶寶抗議才來做。小寶寶尿、便次數較多,起初,沒有規律,這就需要媽媽細心體察寶寶的神情變化,才能做到及時“服侍”寶寶。當寶寶身體搖擺、表情痛苦、哭鬧的時候,就要看一看,寶寶是不是尿了或者便了,如果是,及時給寶寶換上寬鬆、乾淨、柔軟的衣服。

4.及時滿足寶寶的情感需要

母嬰聯結建立起來後,寶寶內心的感覺是安全的,因為他們找到了記憶中“媽媽的樣子”“媽媽的味道”,但是他們需要時時感受到這份來自媽媽的安全感,否則,情感聯結就會鍛鍊,他們就會陷入孤獨與恐懼的感覺當中。癟嘴要哭、哭鬧、喊叫、蹬腿、扔玩具、讓媽媽抱等,是他們呼喚媽媽、表達情感需要的常用方式,媽媽發現了,要及時滿足寶寶。


滿足小寶寶的依戀需要,長大後自信、樂觀、不退縮

非常實用的兒童心理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