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女兒要不要富養,看完她的故事你就知道了

講一個富養女的故事。

張穎,江浙某個小鎮上長大的姑娘。

據說,她爺爺那輩很窮,做過地主家長工,出去討過飯,張穎的幾個姑奶奶都被賣去有錢人家當傭人,日子很苦。

到了她爸這一代,生活倒是好了,無奈子女緣淺,生了三個孩子都沒留住,到30歲,才險險生下了張穎。

八十年代,很多地方還很重男輕女,張穎家卻無比稀罕她這個女兒。

不過普通人家,再怎麼寵也就那樣,無非是有口好吃的先緊著她一點而已。

如果生活就這樣平淡的過下去,也許也就沒有後來的那些起起落落了。

可是,人這一生啊,誰人難料到將來呢。


女兒要不要富養,看完她的故事你就知道了

97年,香港迴歸。

國家的盛事,也是張家的喜事。張穎的一個姑奶奶回家了。

這個被賣去有錢人家當傭人的姑奶奶,解*放時,跟著主家逃去了臺*灣,後來又去了香*港,箇中曲折,一言難盡。

反正回來時,就是一個無丈夫,無兒女的孤獨老人。

張穎的父母見到老來歸家的姑姑,沒有嫌棄沒有輕慢,而是一心一意的善待。

不久後,張穎就感覺家中的生活慢慢好了。

再後來,據說是姑奶奶給了一筆錢,張穎父母開始做起了生意,先是租房子開小飯館,幾年後,就擴展到開了酒樓,茶樓,頗有些資產了。

她們家因為姑奶奶那輩的姑娘都受過苦,到了張穎這兒,就特別的寵。以前沒錢,空有一顆愛女心,現在好了,有錢了,可勁兒實力寵女吧。

此時,張穎正上高中,成績不好不壞,她自己原本想著考個師範或護士什麼的,將來也好有個穩定的工作。

但她爸卻說:“這兩個工作太苦了,咱不上。再說,我又不是養不起你。”

她媽說:“總得找個事做做吧。”

她爸說:“我賺這麼多錢,就是給我女兒的,她只要快快樂樂地會花錢就行。”

於是,在父親的縱容下,高中畢業後的張穎就開始了她“幸福”的青春時光。

張穎說,後來每每想起自己的青春時光,居然是一團模糊,想不起有什麼值得驕傲和有意義的事。

每天除了睡到自然醒,就是看電視,最多時一天追四五部劇,看得心神盪漾,哭得稀里嘩啦,搞到半夜才睡,第二天醒來繼續。

不想看電視,就出去瞎晃盪,找人玩。可她的朋友同學,要麼還上學,要麼有工作,大家都忙忙碌碌的,誰也沒多少時間陪她玩。

無聊得狠了,她也想找個工作,她爸卻摟著她說:“乖女兒,我們家還差你掙的一點錢麼,你好好享福就行了。”

說完又眼淚吧嗒:“我就你一個女兒,可不能讓你再受你姑奶奶們那時苦了。”

張穎看父親說得動情,心裡也是感動得一踏糊塗,自己爹怎麼就這麼好呢。

想想也是,她同學畢業後在一個廠裡打工,一個月才幾百塊錢。

還有一個同學去學裁縫,開始半年一個月才幾十塊錢。

而自己呢,一個月光零花就上千,衣服什麼的都是包車去上海北京去買。

雖然是個小鎮長大的姑娘,卻過得像公主一樣的千嬌百寵,花團錦簇。

工作什麼的,好像還真沒什麼重要的。


女兒要不要富養,看完她的故事你就知道了


又過了幾年,談個門當戶對的對象,辦了場無比風光的婚禮,歡歡喜喜就做了新嫁娘。

對張穎來說,結婚也沒什麼,無非是從一個家搬到了另一個家。

許多人都說,張穎的命真好啊。家境富裕,父母寵愛,結婚了,連丈夫也那麼寵她。

她父親也說:“我女兒這一生啊,啥都不用操心,什麼都有了。”

那會兒,她自己真心覺得也是。

生了孩子後,丈夫倒是問過她要不要找個工作,就當散散心,她嬌笑著反問丈夫:“怎麼,養不起我啦?”

丈夫不再說這個話題,她繼續心安理得過少奶奶的日子。

做做美容,出去玩玩,日子如水,悠然閒適。

只是,這世上,哪有人的一生是沒有一點痛苦和挫折的呢。

先是丈夫出軌,狗血一樣的劇情上演了幾年,終於鬧到心灰意冷,才放手離了婚。

丈夫譏笑她是一隻可憐寄生蟲,只能靠著別人才能活下去。

本想高傲的轉身離去,卻沒有這樣的底氣,只能灰頭土臉,投奔愛她寵她的父母。

只是,此時父母也已年邁,生意早已大不如前,不久父親病重,母親鬱結孱弱,如風中燭,搖搖欲墜。

一夜之間,生活彷彿變了個樣,面目猙獰,沒一點溫情可言。

快40歲的她,忽然被拋進生活這鍋滾燙的水中,除了遍體鱗傷,就剩走投無路。

她彷彿一個懵懂的幼子,被棄於荒野之上,除了終於哀哀啼哭,其他沒一點法子。

說起來真是不可思議,長到這個年紀,她才發現,自己居然不會煮飯買菜,不會打掃衛生,不會帶父親看病,甚至她都不知道怎麼去銀行取錢。

生活再難,日子還是該過還是得過。

只不過這個年紀,從頭開始,脫胎換骨,哪有那麼容易啊。


女兒要不要富養,看完她的故事你就知道了


我第一次聽到“女孩子要富養”這句話,大概是無憂10時,這句話給我的印象很深。

那時,我已有倆個女兒,正為她們的教育焦頭爛額。

老一輩的人隔代親,多是嬌慣大於理智。

是啊,乖巧可愛的小姑娘,有什麼事,一哭,耍個賴,誰還捨得去苛責她們呢?

可我一直覺得,女孩子生緣不生貌,不管怎樣,總是應當好性情大於好容貌才好。

這個好性情,不是說性情溫順,而是說要明理,要有遠見,要有正確的三觀,要有獨立對抗生活的勇氣。

所以,我是反對嬌慣富養女兒的。

可我這樣的育兒法到底好不好呢?

我也常常迷惑。

在聽張穎講她的成長經歷過程中,我常常想起電視劇《我的前半生》裡,羅子君的一段獨白:

  • 那時候真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
  • 可是看似最好命、最容易的道路,另一頭總是通往極艱難的存在。
  • 或許捷徑讓你的前半生走得平穩,但生活一定會在後半生一起給予你還擊。

其實不管兒子女兒,窮養、富養都不過是一種方式。

我們做父母的,終會有老去的一天,而孩子終究要有獨自面對生活的時刻。

他們,早晚都會知道生活的真正面目。

與其到那時,讓手無寸鐵,無一技傍身的孩子,手足無措,不知道如何對抗生活的難,不如從小就讓他們吃一點生活的苦,流一點成長的淚和汗。

再深的寵愛和物質的富足,都不如在孩子的成長過程,手把手,用心教會她他認識什麼是生活的艱辛?

什麼是對自己、對家庭,以及對社會負責任?

我想,這才是真正意義的富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