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1644年,國破家亡時刻只求一死的皇后

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農民軍攻破了紫禁城。此時,絕望的崇禎皇帝在逼死周皇后、殺死嬪妃和公主之後,又想到了皇嫂——熹宗皇帝朱由校的皇后張嫣。

1644年,國破家亡時刻只求一死的皇后

明熹宗皇后張嫣(1606-1644年)

此時,張嫣已被封為懿安皇后,享受太后待遇,居住在仁壽殿內。朱由檢於是令一宮女到仁壽殿去傳旨,請懿安皇后自縊。可誰知傳令的宮女半路上就出宮逃命去了,皇上的旨令沒能傳到仁壽殿。張嫣得不到外面的任何消息。直到第二天,三月十九日拂曉,張嫣看到外面火光一片,又聽宮女們喧譁,說內城已被攻破,皇上已經吊死,仁壽殿內哭聲一片。

1644年,國破家亡時刻只求一死的皇后

明代的仁壽殿即清時的寧壽宮

一番慌亂之後,張嫣身邊只剩下幾個貼身的宮女了。

張嫣從從容地讓宮女取自己的寶劍拿來。張嫣接過寶劍,先放在案上,又命宮女等將自己的詩稿取出,就在仁壽殿內點著火,一本本地焚燒。

張嫣讓這幾名宮女各自逃命,但宮婦女唯有啼哭,並不肯離去。張嫣把劍橫在頸上想自刎。但宮女們牽裙抱腿,苦苦哀求。張嫣只好擲劍於地,獨進內室,緊閉房門,懸樑自縊。但宮女們竟撞開房門而入,將張嫣救下。張嫣甦醒,長長嘆息道:“你們誤我不淺!”

1644年,國破家亡時刻只求一死的皇后

明代的仁壽殿即清時的寧壽宮

​ 張嫣無奈,只得答應暫時出宮避禍。宮女姍兒說:“成國公朱純臣向來忠謹,不如先到成國公府第暫避一時。”張嫣答應,就命姍兒先到朱純臣府第探探情況。直到巳時午時之間,張嫣見宮女等人不在身邊,於是又站到床上,終於懸樑蕩在空中。

一陣眩迷之後,張嫣只覺得身體彷彿從萬丈高天急速下落,直到無底深淵。猛然一聲沉悶的巨響,感到已經落到地上。

1644年,國破家亡時刻只求一死的皇后

寧壽宮花園

原來張嫣並沒有縊死。正在她雙腳離床的瞬間,一隊農民起義軍衝進仁壽殿側室,揮刀斬斷了絲繩。張嫣跌到地下。義軍見到如此美麗的女子,知道不是尋常宮女,不敢妄動,將張嫣交給趕來收容宮中女子的“秦婦”。秦婦是隨起義軍而來的陝西婦女,這些婦女專門負責收容看管宮中的太監和宮女。有幾個太監告訴秦婦說;“這就是天啟朝的張娘娘。”

張嫣明白自己已經落到農民軍手中。仍然想尋機自盡,只是秦婦看管嚴緊,無隙可乘。正在發愁間,忽然聽到門外有人喊:“張太后娘娘在哪裡?”張嫣聽此人口音頗似自己家鄉河南開封,便睜開眼睛,見從門外進來一人。儒士打扮,眉目清秀,鬚髮疏朗,神情俊雅。此人見到張嫣,讓幾個宮女將張嫣扶上正座,自己整理衣冠,向張嫣行九拜大禮,然後說道:“學生李巖,本是河南舉人,與娘娘同鄉,久聞娘娘素有聖德,擔心娘娘受辱,故急馳入宮來拜望娘娘,願聞娘娘志向。”

1644年,國破家亡時刻只求一死的皇后

皇極殿

張嫣見李巖說話和氣,便問道:

“皇上果真殯天了麼?”

李巖點頭道:“吊死在萬歲山壽皇亭邊的樹上了。”

張嫣便道:“既是如此,國破君亡,唯死而已,別無他願。”

李巖勸慰良久,張嫣矢志不渝,直到日斜西天,李巖方長嘆而去,臨行囑咐秦婦,嚴密把守宮門,憑人不得擅入,死生唯張娘娘自便。

當晚,張嫣在仁壽殿內室,換上御青織金大袖衣,外罩黃紗,頭裹皂彀,內著綠裙黃褲,將自己裝束嚴密,爾後到大殿,點著滿殿紅燭,燃起宮香,在滿殿異香繚繞中從容自縊而崩。

1644年,國破家亡時刻只求一死的皇后

明十三陵中的德陵(明熹宗皇帝與張皇后合葬陵)

1644年,國破家亡時刻只求一死的皇后

明熹宗皇帝與張皇后合葬陵——德陵

1644年,國破家亡時刻只求一死的皇后

明熹宗皇帝與張皇后合葬陵 ——德陵

張嫣年三十八歲,但其容貌豔麗如二十幾歲。有人說在懿安皇后自縊時,有仙人自天而降,然後在笙吹細樂中飄然而舉冉冉上升,良久方消失。
張嫣死後,李巖製備棺木將張嫣裝殮,停放在仁壽殿,哭拜一番而去。直到大清順治皇帝即位,才將懿安皇后張嫣的靈柩葬於德陵,與熹宗皇帝朱由校合葬在一起。後被諡曰“孝哀慈靖恭惠溫貞偕天協聖哲皇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