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面對人生走不通的地方,不如看看這三句話,明白了也就會選了!
人生如同一場旅行,在人生的分叉口,有的人喜歡走大路,路平坦又光明,有的人喜歡小路,崎嶇泥濘但是會有不一樣的收穫,不論選擇什麼樣子的路都是自己的決定。但是有時候有些路是不應該選的,就算有沒有見過的神奇風景也不要輕易去嘗試,曾國藩就曾說過這樣一句俗語:“多思不若養志,多言不若守靜,多才不若蓄德。”或許會成為我們前行的明燈,大家不妨瞭解一下。
多思不若養志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當你想要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整天胡思亂想自己要做什麼,倒不如停下來思考一下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給自己訂立一個志向。就比如很多人都想要在事業上有所成就,但是他們一般想的都是自己有了成就之後要如何如何,卻很少好好地思考如何去在事業上取得成功。比如今年要成為公司的業績冠軍,學習企業的關係辦法,5年內要成為公司的骨幹,10年內要在行業內成為小有名氣的人,到四十歲要建立自己的公司……這些才是一個人應該要考慮的事情,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實際情況為自己設立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可以包括長期目標,中期目標,短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然後按照目標去完成工作。等到你有了堅定志向,你也就沒有時間去胡想亂想了。
所以多思不若養志,一個遠大的切合自己的志向是能否成功的根本,沒有根的思考和努力,最終都是白費力氣。
多言不若守靜
這裡的“靜”並不是要保持清靜,是要多沉默,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與其自己多說,不如多聽別人說。每個人的思想和看待問題的角度都是不一樣的,在討論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總是會陷入一個誤區,那就是覺得自己的觀點一定是正確的,而一直在強調自己的看法,所以很多的時候我們並不是在思考,而是在重組自己的偏見。多說不如多聽,多聽聽別人的意見,看看別人是如何思考的,結合自己的情況看看是不是適合這樣,這才是思考,這樣的爭論才是有意義的。
“多言不若守靜”其實也是在說“群居守口,獨居守心”,什麼是“群居守口”?就是在日常工作中,要懂得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不說廢話,不說別人的是非,不說違背良心的話,不說比人的隱私。正所謂禍從口出,說話是要十分注意的,越是在人群中就越要有自己為人處世的原則。什麼是“獨居守心”,就是在哪怕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也要守住自己內心的道德底線、價值底線以及人格底線,守住一顆善良的心,守住一顆平常心,既要自我堅定,也要自我反省。
多才不若蓄德
雖然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在看人的時候並不會求全責備,但是一個只有才沒有德行的人是非常可怕的。就比如說歷史上的吳起就是一個才高德薄的典型人物,他青少年時代起,便抱著強烈的功利心,時時刻刻渴望著出人頭地,不惜花費千金,破家遊歷,奔走於列國之間,為了平步青雲,不惜殺妻求將,母親去世也不願意回家中盡孝,當了將軍之後更是視人命為草芥,為臣不忠,為將不仁,為子不孝,殺妻求將,但是卻很有軍事才能和政治才能,可謂有才無德。這樣的人在你還有利用價值的時候對你是好的,但是等到要背叛你的時候也是毫不留情。
我們現在常說一句話就是“德不配位”就是一個人雖然很有才能,但是德行不過關也配不上這個位置,有德行的人不論什麼時候都能堅定自己的內心。
有德無才的人可能會是一個庸庸碌碌的人,但是一定會是一個善良的人,不會對社會有什麼危害,而有才無德的人當他要做什麼壞事的時候就更加可怕,給社會造成的危害也是巨大的。
小編有話說:站在人生的分叉口,有人會選擇寬闊光明的大路,有人會崎嶇坎坷的小路,雖然不如大路好走,但是也會看到大路上沒有的風景,不論是寬闊的大路還是崎嶇的小路,都是要我們選擇正確之路,旁門左道千萬不能選擇,這樣的路就算是當前看起來寬闊光明,但是越走就會越窄,最後不僅不能到達目的地,反而會害了自己。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堂堂正正走一條大路,走出自己的人生,就算慢一點也沒有關係,最後總會走到的。
閱讀更多 朝野說古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