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木蘭”編程語言造假,打的是誰的臉?

前兩天,有媒體報道稱,中科院計算所旗下的實驗室發佈了一款名為“木蘭”的編程語言。木蘭編譯組負責人表示,這套編程語言自主可控,並有望成為“智能物聯時代的C語言”。


“木蘭”編程語言造假,打的是誰的臉?


不過,說個實話,如果是前幾年,聽到這樣的消息,我們還會激動一下。但現在,第一反應已經變成了“不會又是一個騙錢項目嗎?”。


果不其然,在程序員圈子裡,木蘭很快就被錘爆了。知乎上,各路大神表示,所謂的木蘭就是Python換殼,甚至直接調用了Python的庫,沒有重新開發解釋器,二次開發都談不上。


“木蘭”編程語言造假,打的是誰的臉?


輿論壓力下,木蘭編譯團隊負責人劉雷終於跑出來道歉,承認了兩點:木蘭編程語言主要用於中小學教育,而非誇大的智能物聯網;32位單片機上的編譯器是基於Python的二次開發,而非自主研發。


現在,情況已經很清楚了,打著自主研發的旗號,號稱為智能物聯時代的服務的木蘭,又是一個掛羊頭賣狗肉的騙局,又一次消費著大家對國產自主技術的熱情。


在過去的2019年裡,各種事件讓我們深刻認識到了自主技術的重要性。而芯片和操作系統,則是科技和互聯網行業裡最最核心的部分。對每一箇中國用戶而言,都無比期望看到國產芯片、國產系統能夠崛起。


然而,打著自主創新、愛國情懷幌子的圈錢把戲,也從來沒有停止過。


那去年的“紅芯”來說,一款號稱自主研發的瀏覽器,宣佈融資了兩個億。但被扒皮後大家發現,它的源代碼來自谷歌的Chromium項目,說白了就是一款換殼的谷歌瀏覽器。


“木蘭”編程語言造假,打的是誰的臉?

(圖源:微博網友Touko)


實際上,Chrome瀏覽器很好用,插件豐富、啟動速度快、界面簡潔等等,都是它的優點。國內有很多基於Chromium內核的瀏覽器,比如搜狗、360等互聯網公司都推出過這類產品,在保留了谷歌原生瀏覽器優點的基礎上,還研發了很多本地化的功能,更適合國內用戶使用。


“木蘭”編程語言造假,打的是誰的臉?


但區別在於,搜狗360們都老老實實地表示自己的瀏覽器是基於谷歌的技術和源代碼,並且還積極給整個開源社區做貢獻,得到過谷歌的表彰。


而紅芯這樣的,不但隱瞞了自己套殼的事實,還偏偏說自己是自主創新,甚至不要臉地號稱打破了壟斷。當然,就這樣,還能融2個多億,可見投資人也的確比較心大。


如果把時間再往前推一點,2014年的時候,一款名為“COS”的手機操作系統出現了,名字很霸氣,是“中國操作系統”的英文簡稱(China Operate System)。一發布就表示支持10萬款應用。


“木蘭”編程語言造假,打的是誰的臉?


然而,很快大家就發現,COS的界面系統和HTC的Sence UI高度相似,而且和安卓有很多類似的地方。現在,COS當年的豪言壯語早已煙消雲散,甚至連官方網站都已經打不開了。


“木蘭”編程語言造假,打的是誰的臉?


當然,最最誇張的,還要屬十幾年前的漢芯事件,用砂紙打磨CPU,並且大張旗鼓地成立公司、開發佈會,臉不紅心不跳地拿著研發款項。


“木蘭”編程語言造假,打的是誰的臉?


芯片、操作系統、編程語言……科技產品最核心的部分,依然牢牢地被西方世界掌控著。所以,國人對自主研發有著莫大的熱情和期盼。


只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基本是由美國主導的,不管是底層芯片還是操作系統,乃至各種技術規範,都被少數發達國家掌握著。要打破這些高聳的壁壘,太難了!


以我們最熟悉的手機操作系統而言,在iOS和安卓之外另起爐灶,最關鍵部分不是技術而是生態。


Windows Phone、MeeGo、WebOS……太多手機系統都無疾而終了,而國產系統想要重新佔領已經趨於飽和的手機市場了,可能性已經非常小了。比如原本想在手機市場發力的阿里雲系統,現在也重點轉到了IoT、車聯網等領域。


“木蘭”編程語言造假,打的是誰的臉?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在這些領域,儘管艱難,但依然有很多國產廠商在不留餘力地堅持著。


華為在2019年遇到了美國政府的圍堵,但自主研發的海思麒麟芯片已經成長起來,在手機行業站穩了腳跟,成功突圍。


此外,華為打造的自主研發系統鴻蒙也打開了局面,首先在大屏設備上獲得了應用。不管未來的局勢如何,在最關鍵的芯片和系統上,華為已經握住了自己的底牌。


“木蘭”編程語言造假,打的是誰的臉?


國內知名芯片品牌龍芯,也已經獲得了不小的成就,在市場中頑強地存活了下來。儘管在消費級CPU市場,龍芯無法和英特爾AMD較量,但在嵌入式市場、超算領域等,龍芯可以一戰。我國自主定位系統北斗中,就有三顆衛星採用了來自龍芯的芯片。


“木蘭”編程語言造假,打的是誰的臉?


在芯片代工領域,中芯國際在快速成長。去年第三季度,中芯國際宣佈成功實現14nm FinFET量產,這對我們而言有著里程碑般的意義。


此前,有外媒報道稱,美國準備進一步限制技術出口,美國技術超過10%的產品將不能出售給實體名單企業。如果這項新禁令生效的話,意味著臺積電的14nm產線將無法給華為等企業使用。


而根據最新消息,中芯國際已經拿到了華為14nm的訂單。此外,經過臺積電評估,7nm工藝採用的美國技術不到10%,可以繼續給華為使用。一番操作之下,華為算是渡過了眼下的難關。


“木蘭”編程語言造假,打的是誰的臉?


正因為有這麼多踏實做事、默默用成績說話的人存在,我們才能看到實現核心技術自主獨立的希望。而木蘭、漢芯們玩的把戲,無非是用冠冕堂皇的紙去裹住真相的火焰,被戳穿後,除了讓大家失望憤怒外,也無形中打擊了那些真正做出成績的人。


木蘭標榜的所謂的從娃娃抓起的兒童編程系統,不過是冠冕堂皇的圈錢說辭。Python的入門難度本身就比一般的編程語言要低,實用性也不差。不管是成年人還是青少年,都沒有必要去學習和使用這樣一款四不像的語言。


真正面向青少年編程的好的課程有很多,例如蘋果在iPad上推出的Swift Playgrounds,微軟組織的《我的世界》“編程1小時”等。通過這些免費的課程,同樣可以讓小朋友體驗到編程的樂趣。


所以,面對這些打著各種旗號、消費國內用戶情懷的所謂自主技術,我們還是擦亮眼睛吧。


最後,給大家帶來一個好消息,中科院計算所已經發布公告,表示木蘭負責人劉雷已經被停職檢查,並將會對木蘭事件進行更深入的調查。


“木蘭”編程語言造假,打的是誰的臉?


所以,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