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黃芪泡酒怎麼泡?

葉子279152205掘起


黃芪泡酒的話,需按配方搭配泡酒。

黃芪味甘,性溫,是補氣的要藥,有固表止汗、託瘡生肌的作用。氣虛能使肌表不固,可引起汗出不止,能補氣固表,故常用於氣虛的自汗;氣充則血足,所以又能治療因氣血不足不能排膿或不易收口的癰疽瘡瘍等外症。因此本品是治療氣虛不可缺少的藥物之一。還有升舉中氣和利尿作用,可用於中氣下陷的脫肛、子宮下垂及虛性的水腫病等。

黃芪泡酒配方(經供參考)

黃芪酒 治胃下垂

【原料】炙黃芪300克,白酒1500毫升。

【製作】將黃芪切片,裝入絹袋內,置白酒中浸泡,每日搖動數次,10日即成。

【用法】每次30毫升,早晚各1次,連續服1~2個月。

【功效】補中益氣,健脾開胃。

【主治】 胃下垂所致的呃逆頻頻,納差食少,頭暈目眩等。

【附記】黃芪補氣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託毒生肌,然其最基本的功能是補氣昇陽,尤其為補益脾肺的要藥。肺主一身之氣,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健運,中氣充足,則下陷之臟器得以升舉。白酒少飲則"活血行氣,壯神禦寒,消愁遣興"。

將黃芪泡酒飲服,酒行藥勢,藥借酒力,有相得益彰之妙。

黃芪補氣血健體酒

配方: 黃芪60g,黨參30g,茯苓60g,枸杞60g,紅棗30g,冰糖50g 白酒1500克

製法:將以上六味藥材讓入乾淨容器中(玻璃或陶壇)。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0天。期間不定時要換容器。

功效:適合氣血虧虛、身體瘦弱、體質差的人群飲用。再細化一些,就是適合:精神體力差、貧血、低血壓、中氣不足、脾胃不和等等。

用法:每日2次 每次15毫升

黃芪杜仲酒(二)

【配方】黃芪、桂心、制附子、山茱萸、石楠葉、白茯苓各30g,杜仲、草薜、防風各45g,牛膝、石斛、肉蓯蓉各60g,白酒750ml。

【製法】將前12味切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7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溫補腎陽,強腰舒筋,祛風利溼。

【主治】腎陽虛損腰痛或腰膝冷痛、氣怯神疲、陽痿、滑精等。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溫服10ml,日服3次。

【附記】引自《藥酒彙編》。驗之臨床,確有良效。

黃芪酒(四).

【配方】黃芪、烏頭、附子、乾薑、秦艽、蜀椒、川芎、獨活、白朮、牛膝、肉蓯蓉、細辛、甘草各90g,葛根、當歸、石菖蒲各75g,山茱萸、桂心、鍾乳、柏子仁、天雄、石斛、防風各60g,大黃、石楠各30g,白酒4000ml。

【製法】將前25味細銼,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 -10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祛風溼,補肝腎,和血脈,壯筋骨。

【主治】風虛腳痛,萎弱氣悶,不能收攝。

【用法】口服:每次初服10ml,不知可漸加至50ml,日服3次。

【附記】引自《備急千金要方》。驗之臨床,堅持服用,效果甚佳。用治痺證,效果亦佳。

靈芝桂圓酒

【配方】靈芝、何首烏、制黃精各l00g,龍眼肉、黨參、枸杞子、炙黃芪、當歸、熟地黃各50g,山藥、茯苓、陳皮、紅棗各25g,白酒7000ml,冰糖700g。

【製法】將前13味研為細粉,用白酒作溶劑,按滲濾法進行滲濾,收集濾液,加入冰糖,使之溶解,再加白酒至總量為7000ml,靜置,濾過,即成。

【功用】滋補強壯,溫補氣血,健脾益肺,保肝護腎。

【主治】身體虛弱、產後虛、貧血、鬚髮早白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5 - 30ml,日服2次。

【附記】引日《藥酒彙編》。凡感冒發熱、喉痛、眼赤及陰虛火旺者忌服。邪實體壯者慎用。

巴戟天酒(一)

【配方】巴戟天l00g,當歸、黃芪、熟地黃、鹿角、益母草各30g,白酒1 000ml。【製法】將前6味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經常振搖,浸泡7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溫腎調經。

【主治】腎元虛寒所致的不孕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20 ml,口服2次。

【附記】引自《藥酒彙編》。驗之臨床,確有良效。

無敵藥酒

【配方】黃芪、人參、菟絲子、熟地黃、杜仲、續斷各50g,血竭、炙乳香、炙沒藥各35g,桂枝50g,白酒500ml。

【製法】將以上諸藥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5日後即可服用。

【功用】補氣養血,強筋健骨,祛風除溼,消腫止痛。

【主治】急性扭挫傷、風溼性關節炎、骨質增生。

【用法】口服。每次服10—20ml,每日服2或3次。

【附記】引自《中國民旅民間醫藥雜誌》。王子榮經驗方。本方劑量及制用法系筆者臨證時擬定。臨床驗證效佳。

壯筋補血酒.

【配方】當歸、枸杞子各90g,杜仲、三七、熟地黃、虎骨(代)、五加皮各60g,黃蓖45g,何首烏、羌活、白人參、獨活各30g,西紅花9g,冰糖500g,高粱酒5 000ml。

【製法】將上藥搗碎,與高粱酒同置入容器中,密封浸泡15日以上,加入冰糖溶化後即可服用。

【功用】養血舒筋,補腎壯骨,祛風理溼。

【主治】骨折,脫位整復後,筋骨虛弱無力。

【用法】口服:每次服30ml,每日中午、晚上各服1次。

【附記】引自《林如高正骨經驗》。孕婦忌服。

芪斛酒

【配方】生黃芪240g,金釵石斛60g,牛膝15g,薏苡仁60g,肉桂16g,白酒300ml。

【製法】將上藥加水500ml煎至200ml,再加入白酒,煎數沸後,待溫,去渣,備用。

【功用】益氣養陰,散寒通絡。

【主治】鶴膝風。

【用法】口服:每日1劑,分3次服。藥後擁被而臥。

【附記】引自《藥酒彙編》。藥後蓋被,任其汗出,切不可坐起透風,俟汗出到足底湧泉穴,始可去被。

酸棗仁酒.

【配方】酸棗仁、黃芪、赤茯苓、羚羊角、五加皮各90g,幹葡萄、牛膝各150g,天冬、防風、獨活、桂心各60g.大麻仁 250g,白酒4 500ml。

【製法】將前12味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6-7日後即可取用。

【功用】益氣清肝,祛風除溼,養心安神。

【主治】腳氣疼痛。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溫服15—30ml,日服3次,或隨性溫服之。

【附記】引自《普濟方》。本方還有光澤肌膚、潤養臟腑之功,故可用於潤膚、保健之用。

二參酒

【配方】生黃芪、生地黃、元參、丹參各30g,葛根、蒼朮各15g,天花粉、山茱萸各20g,低度白酒600ml。

【製法】將前8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益氣,養陰,活血。

【主治】糖尿病(氣陰兩虛型)。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ml,日服3次。

【附記】筆者經驗方。臨床應用,可隨症加減。本方若作湯劑輔助治療之用,效果尤佳。

益氣補虛酒.

【配方】黨參、黃芪各35g,白酒600ml。

【製法】將前2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5日後,即可取用。

【功用】益氣健脾,益肺同表。

【主治】氣短乏力、白汗畏風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15ml,日服2次。

【附記】引自《藥酒彙編》。驗之臨床多效。

古漢養生酒.

【配方】生曬參20g,黃芪、枸杞子、女貞子(制)、黃精(制)各30g,白酒1000ml。

【製法】將生曬參、黃芪、黃精切薄片,女貞子打碎,並將諸藥裝入紗布袋裡,扎口,置入容器中,以白酒浸泡,密封容器。14日後啟封,取出藥袋,壓榨取液。將壓榨液與藥酒合併和勻,過濾裝瓶,密封備用。

【功用】補氣滋陰。

【主治】頭暈耳鳴,精神萎靡,失眠健忘,腰痠耳鳴,氣短乏力,面色萎黃。可用於神經官能症、低血壓及各種貧而病人,凡具有上述症狀者均可服用。

【用法】口服:每日早、晚各飲l0-20ml。

【附記】引自《藥酒彙編》。屬實熱證者忌服。

長春百歲酒.

【配方】黃芪、黨參、白朮、茯苓、紅棗、當歸、川芎、生地黃、熟地黃、山茱萸、麥冬、枸杞子、五味子、蜂王漿、防風、羌活、陳皮、肉桂、白糖、白酒。

【製法】製成酒劑,每瓶300ml,備用。

【功用】補益元氣,滋養陰血,補心強神。

【主治】貧而,面色㿠白,精神萎靡,少氣懶言,聲低氣怯,眩暈耳嗚,記憶力減退,不耐思索,脈沉無力。

【用法】口服:每次服10- 20ml,日服2次。

【附記】引自《浙江省出口產品》。凡陰虛內熱及外感邪實者忌服。頗適宜於養老益智者常服。

生白扶正酒

【配方】木香、紅參各6g,生黃芪30g,雞血藤45g,制首烏15g,白酒1 000ml。【製法】將上藥粉碎成粗粉,紗布袋裝,扎口,置容器中,白酒浸泡14日後取出藥袋,壓榨取液,將榨得的藥液與藥酒混合,靜置,過濾後即得,備用。

【功用】補氣血,扶正;升高白細胞。

【主治】放療中出現的白細胞減少症。也可作為接觸放射性物質的醫師、科研人員等的保健品。

【用法】口服:每次服20 ml,日服2次。

【附記】引自《民間百病良方》。用本藥酒治療上述白細胞減少症31例,27例有效。

芍藥黃芪酒

【配方】白芍藥、黃芪、生地黃各l00g,炒艾葉30g,白酒1000ml。

【製法】將前4味搗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7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益氣溫經,滋陰涼血。

【主治】婦女月經過多,兼赤白帶下。

【用法】口服:每於食前適量溫飲,日服3次。

【附記】引自《百病中醫藥酒療法》。驗之臨床多效。

黃芪防風酒.

【配方】黃蓖、防風、川椒、白朮、牛膝、葛根、炙甘草各60g,山茱萸、秦艽、地黃、當歸、制烏頭、人參各30g,獨活l0g,肉桂3g,制附子30g,白酒1500 ml。

【製法】將前16味共研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7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祛風止痛,活而通絡。

【主治】產後中風、半身不遂、言語不利、腰腿疼痛等症。

【用法】口服:不拘時,每次溫服l0ml。

【附記】引自《普濟方》。驗之臨床,確有良效。

黃芪酒(五).

【配方】黃芪、蜀椒、白朮、牛膝、葛根各90g,防風120g,川芎、炙甘草、細辛、山茱萸、秦艽、制附子、乾薑、制烏頭、當歸、人參各60g,獨活、桂心各l0g,醇酒4 000ml。

【製法】將前18味細挫如麻豆,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醇酒),密封,浸泡5-7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補脾腎,益氣血,祛風通絡。

【主治】產後中風偏枯,半身不遂,言語不利,疼痛無力。

【用法】口服:不拘時候,每次溫服l0-15ml。

【附記】引自《聖濟總錄》。凡產後中風,多因產後體虛、外風乘虛侵襲所致。此為產後中風重症,須久治緩罔,其效始著。

泡酒作為一種古老的養生保健方式,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泡藥酒有著很大的學問,用什麼牌子白酒泡最好?酒要多少度?用什麼樣的容器泡好?每一步都有講究,如果不注意一些事項,不僅起不到應有的作用,還有可能傷害到身體。

下面,筆者從一個泡酒愛好者的角度給大家分享一些經驗。

泡酒用什麼酒好?

一、泡藥酒用什麼樣的白酒最好?

據很多媒體接連報道,市場上70%的白酒都是食用酒精+香料+甜蜜素+水勾兌而成,成本原因,中低端白酒幾乎全是酒精勾兌,很多打著純糧釀造的酒卻是食用酒精勾兌而成,而食用酒精酒與純糧酒區別在於,純糧酒是自然發酵釀造,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天然物質,而食用酒精酒因為添加劑的原因不僅本身對人體不利,更會破壞原料的功效、營養和口感,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泡酒一定要選用無添加的純糧釀造酒,這種真正無添加純糧食酒在市場上不好找,在此筆者向大家推薦一款谷養康糧食酒(京東有售),真正純糧釀造,很適合泡藥酒。

二、泡酒不宜選擇塑料桶裝酒

市場很多PET塑料桶裝酒,價格便宜,這種PET塑料裝水很安全,但白酒具有很強腐蝕性,尤其是高度白酒,會把塑料成分腐蝕到酒裡。所以,為了安全起見,要選擇玻璃瓶或陶瓷瓶裝酒,不能選擇塑料桶裝酒。

泡藥酒用什麼白酒好?

三、泡酒要用多少度白酒合適

稍高度數的白酒更易於殺死原料的細菌和病菌,原料的水分滲出也會稀釋酒精度,而且隨著存放時間的推移,酒的度數也會下降,酒精度過低,長時間存儲易變質。因此泡酒度數55~60度的優質純糧酒最佳。

四、泡酒用什麼容器比較好?

泡酒要用土陶壇或者玻璃器皿,陶壇最優。禁用塑料和金屬器皿泡藥酒,塑料金屬裝酒會逸出有害物質。而玻璃、陶瓷就不會產生上述情況,這也是我給大家推薦谷養康糧食酒的另外一個原因,谷養康糧食酒設計的時候非常的人性化,特意留出泡藥材的空間,瓶口也較大,可以直接加入藥材泡酒料,免去購買泡酒罈。


手機用戶85527663568


黃芪泡酒怎麼泡?

黃芪功效及適用於:

1:腎陽虛受損神疲、腰膝怕冷陽萎。

2:補脾益氣、增強免疫力、抗衰老、降壓等功效。但陰虛火旺者均須禁服。

3:益氣固表、利水消腫之功效。胃下垂者用炙黃芪益氣補中,生用固表託瘡。

適合氣血不足身體瘦弱、免疫力低的人群飲用,精神體力差、貧血、低血壓、中氣不足、脾胃不和等等。

綜合黃芪的作用黃芪泡酒的方法:

舉例配料:黃芪100g~150g,黨參100g~150g,冰糖(可加或不加)100g,高梁酒5L~6L

避光保存,間隔5天左右搖一搖瓶子,一個月後飲用。

以上是泡黃芪酒的方法,具體按每個人的需要可選擇黃芪酒搭配的藥材。




甘草視頻


1、黃芪酒---補中益氣,健脾開胃。

炙黃芪300克,白酒1500毫升。

黃芪切片,裝入絹袋內,置白酒中浸泡,每日搖動數次,10日即成。

2、益氣補虛酒---益氣健脾,益肺同表

黨參、黃芪各35g,白酒600ml。

將前2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5日後,即可取用。

3、枸杞黃芪酒---補虛損、提高免疫力

黃酒2升、黃芪60克、黨參30克、茯苓60克、枸杞子60克、棗幹30克、冰糖30克。

紗布包放入乾淨的無水無油的玻璃或陶瓷容器裡,倒入黃酒,密封。避光保存。間隔5天左右搖一搖瓶子,一個月後飲用。

配方來自於網路,僅供參考,個人體質不同,具體建議諮詢專業醫生。


我是@營養佳

致力於傳播科學的營養知識,助力您身體健康,全家安心。 歡迎關注


營養佳


黃芪味甘性微溫,入肺.肝.腎經,補氣固表.託瘡生肌。保肝.降壓.延緩衰老.補中益氣。可單獨泡水.泡酒喝。泡酒是加速並提高了藥效!與當歸.紅棗.生薑合用氣血雙補,與黨參.白朮.防風合用治表虛易感冒.氣虛痰多。 表實邪盛,氣滯溫阻.食積停滯.內有熱毒生瘡者不宜飲用,瘡潰破後可用.取其生肌固表作用。 若果有病,應去醫院請醫生用藥,不懂藥性者不可盲目亂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