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人类第一位亿万富翁,他用38封信培养儿子

1

人类第一位亿万富翁


提起洛克菲勒家族,在欧美妇孺皆知,至今依然是全球富豪的典范!


其创始人是约翰·洛克菲勒(1839~1937年),他开创的石油王朝在美国垄断地位长达85年之久,是人类第一位亿万富翁。令人尊敬的是这位石油大王把大部分财富用在了慈善事业上,这也是我今天写此文的动因。


1839年7月8日,约翰·戴·洛克菲勒出生于纽约州的一个农场。 16岁时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家干货店当职员,每星期赚5美元。


19岁,他开始创业,学会了倒卖谷物和肉类,仅经营了一年,就获得45万美元(相当于现在1个亿)的盈利。从这时起,洛克菲勒将每一笔收支记录在册,甚至不漏掉一个便士的慈善捐款。经过3年积累,22岁的洛克菲勒高瞻远瞩的进入石油业。

洛克菲勒不满足那种储蓄式的创富速度,1863年在克利夫兰开办炼油厂,1870年组建俄亥俄标准石油公司,甚至不惜血本打败所有对手,垄断美国的石油工业,获得巨额利润。与此同时,大举投资于金融业和制造业,逐步成为美国的大垄断财团。1878 年美国每年的石油总产量大概为3600万桶,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产量就有3300万桶,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40岁的他就让世界惊叹,他是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来唯一独霸工业大国的行业奇迹。


1882年,他开创了史无前例的联合事业——托拉斯。这个极易聚集财富的“结构”,使标准石油2年后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集团企业。


洛克菲勒成了蜚声海内外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1910年的财富已达10亿美元。1911年美国最高法院根据依据1890年《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裁定解散托拉斯。他创建的石油帝国分解并继承演化为—埃克森(Exxon)及美孚(Mobil)以及雪佛龙(Chevron),连同起家于德州的德士古(Texaco)以及海湾(Gulf),英国石油公司(BP)及其英荷皇家壳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Shell)并称石油七姐妹,成为世界上最大的7家跨国石油公司。


人类第一位亿万富翁,他用38封信培养儿子

有人测算过他的财富,相当于现在的2000-3000亿美元,远比今天的贝索斯和比尔盖茨富有。


对于这个超级寡头巨富,人们无比羡慕,也招致了政府和社会的警惕。


还好洛克菲勒是基督徒中更加苛刻的一派,严格遵循浸礼会的教条生活——不喝酒、抽烟,甚至不跳舞。他的境界也超越了大多数富豪的习性,他不想占有任何带来奢侈享受的东西,如奢侈品,如中国富豪争相购买的豪华别墅,也没有购买法国庄园,也不收藏陈年老酒。他也不屑于收藏字画艺术品,各类奇异珍宝。


他一生沉溺只有三项——

一是大把赚钱

二是沉迷骑马

三是首开富豪大规模做慈善的先河

最得意的是1890年,洛克菲勒出资创立芝加哥大学,一直是世界前十的名牌大学,并在余生持续向芝加哥大学捐款,总额超过8000万美元。


最睿智的做法是成立洛克菲勒基金会,宗旨是“促进世界范围内全人类的幸福” ,请专家来协助管理洛克菲勒家族的慈善事业。事实上,自1897年从标准石油公司退休后,洛克菲勒就专注于慈善事业。许多学校、医院、科学研究基金会、教会组织、残疾人基金会等机构,都有接受来自洛克菲勒家族的捐赠。中国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其海外投资中独占鳌头,大家都晓得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就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国最大、最著名的一项事业。据1956年统计,基金会为打造北京协和医学院总计投入4800万美元。洛克菲勒父子曾这么阐述他们的慈善之道:所有的钱,必须是以“大规模的整体形式,而非零散的形式给出去”,“避免零打碎敲的捐款方式,避免在过于广泛的范围进行慈善活动”。


人类第一位亿万富翁,他用38封信培养儿子

△小洛克菲勒(前排黑西装者)与筹建协和医学院的同事们


2

他开启了20世纪最伟大的都市计划


人生短暂,千金易散,富贵易失,唯作品与精神能穿透时光,超越历史。


洛克菲勒中心就是洛克菲勒家族的伟大作品。


其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东西向矗立,从48街到51街,占了三个街区,南北向,从第五大道到第七大道,更占了三个纵向街区。这个建筑群是由洛克菲勒家族投资兴建的,是一个由19栋商业大楼组成的建筑群,各大楼底层是相通的。其中最大的是奇异电器大楼,高259米,共69层,中心总占地22英亩,在1939年完成部分建筑。


洛克菲勒中心号称是20世纪最伟大的都市计划之一,这块区域对于公共空间的运用也开启了城市规划的新风貌,完整的商场与办公大楼让曼哈顿中城继华尔街之后,成为纽约第二个市中心。洛克菲勒中心在1987年被美国政府定为“国家历史地标”,这是全世界最大的私人拥有建筑群,也是标志性装饰艺术风格建筑的地标物,其意义的重大,早就超越了建筑本身。


人类第一位亿万富翁,他用38封信培养儿子


洛克菲勒中心的老板小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JohnD.Rockef ellerJr.),他在1928年把这批属于家族所有的土地出租给纽约哥伦比亚大学,1930年,他开始筹划在这里建造一栋大楼,当初是准备为大都会歌剧院建造一栋歌剧院建筑的,但是由于19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和股市崩溃,小约翰·洛克菲勒改变了初衷,不再投资给歌剧院,而开始投资建筑这个建筑群,主要是商业大楼为主。那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私人投资单一建筑项目,根据当时流行的“装饰艺术”(theArtDecostyle)风格设计了14栋摩天大楼,负责总规划的建筑师叫做雷蒙德"胡德(RaymondHood),建筑是约翰·托德(JohnR.Todd)的公司。这个大项目在1930年5月17号破土动工,1939年11月1日完成第一期。洛克菲勒家族的首席公共关系总经理IvyLee建议用“洛克菲勒中心”来命名了这个建筑群,目的是纪念洛克菲勒。

人类第一位亿万富翁,他用38封信培养儿子

人类第一位亿万富翁,他用38封信培养儿子

△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不要命的高空建筑工人


3

洛克菲勒中心引发的美国与日本的恩恩怨怨


我在美国,无论哪个城市,路上行驶的约一半是日本车,美国佬喜欢看重价廉物的车。但30多年前美国被日本制造的工业产品冲击时,则不是心平气和的,美国汽车蓝领工人把日本人天天挂在嘴边Go to hell没完没了。


1985年,美日英德法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逼日元大幅升值,签订后没几年,日元币值差不多上升了2.5倍。日本公司手里的财富无端端的多了几倍,膨胀起来了。日本三菱地产花13.73亿美元的高价收购洛克菲勒中心的14栋办公大楼,成为拥有洛克菲勒中心80%股权的控股股东。为此,很多美国人上街抗议日本的经济侵略。还好,日本人低调地处理了这件事,并没有在民族大义上上纲上线,抗议潮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但投资收益却出人意料,收购完成后,曼哈顿地产更加不景气,三菱原预测5年后每平方英尺的租金将达到75美元,2000年将达到100美元,但实际只有原先设想的一半水平,专业公司的评估让人大跌眼镜。随之而来的是

日本国内市场经济泡沫破灭,三菱只能宣布洛克菲勒中心项目破产,以3.08亿美元的价格,加上8亿美元的债务出售,而买家中就有洛克菲勒家族。


人类第一位亿万富翁,他用38封信培养儿子


4

洛克菲勒的家教惊醒世人


虽然富可敌国,但是洛克菲勒处事低调,深信“创业维艰,守成不易”,特别重视对孩子的理财教育。


他的第二代小洛克菲勒干脆把主要精力用在了老洛克菲勒创立的慈善事业上。老洛克菲勒的第三代——成为银行家的约翰·戴维·洛克菲勒是这个家族的金融管家,他是五兄弟中最小的一个,其他兄弟还包括曾任纽约州州长和美国副总统的纳尔逊·洛克菲勒。显然,洛克菲勒家族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铁律,洛克菲勒家族从发迹至今,已经绵延了六代。


第一是洛克菲勒家族对自己奉行吝啬主义。小约翰8岁时还穿姐姐的旧裙子,10岁还不知道父亲是富豪,事实上老约翰不带小孩去公司,以免他们发现财富之家。绝不允许小孩花天酒地,否则会面临严重处罚。


第二,孩子从小就要为家庭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扫地、丢垃圾、修剪花草、收拾餐具、清洗汽车等,从而获取劳动报酬成为自己的零花钱。不仅如此,还要对零花钱的使用情况进行记账,培养理财习惯,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人类第一位亿万富翁,他用38封信培养儿子


第三,注重培养正确的财富观和责任担当。洛克菲勒1897~1901年期间给孩子(儿子)写了38封信,我随意例举几个内容要点就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1、专注自己的长处,要有远见,对自己要有更多的希冀。

2、无论一个人的野心有多么大,他至少都要先起步,这样才能到达高峰。

3、教育涵盖了很多方面,但它本身不教你任何一面。

4、只要不变成习惯,失败是件好事。

5、当涉及金钱的时候,绝对不要先提金额,要提供他宝贵的价值,强调他从你这里能够买到什么。

6、每个人的尊严都属于他自己,你自己认为自己有尊严,你就有尊严。所以,如果有人伤害你的感情、你的尊严,你要不为所动。你不死守你的尊严,就没有人能够伤害你。


第四,沟通决定成败,洛克菲勒家族的特色是经常举办家族聚会及经常性的交流沟通。中国富豪,特别是潮汕富豪大多都有三五个孩子,如何维持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去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洛克菲勒家族就是好榜样。他们会选择组织家族一起去旅游,增进感情。家族第四代还创立了“成人礼”,强化进行代际沟通。


人类第一位亿万富翁,他用38封信培养儿子

△全家旅游成为他们家族维系感情的良方


第五,教育孩子“行大善”。

一位顾问曾提醒洛克菲勒:“你的钱越挣越多,财产越滚越大,一场雪崩就要发生,你必须设法阻止它。你分散它的速度一定要快于它的增长速度,如果你不这样做,它将‘压扁’你和你的子孙!”


老洛克菲勒和卡耐基开启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慈善事业,规定子孙都将一半以上的财富用于慈善。小约翰选择了信托形式将财富传承,他把捐款散财当成他的主要工作,到处行善积德。他们通过推动美国制定完善的“慈善法”,并通过完善的慈善基金运营理念,既能够让慈善精神发扬光大,又能让子孙后代有一定的生活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