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吳昕新節目被噴上熱搜:我們需要被正確看待,而不是被改造


吳昕新節目被噴上熱搜:我們需要被正確看待,而不是被改造

文|趙曉璃


一、

最近,吳昕的新綜藝節目《你怎麼這麼好看》上線不到一個月,豆瓣評分4.6分。

吳昕新節目被噴上熱搜:我們需要被正確看待,而不是被改造

節目組的模式是由五個人(吳昕、昆凌、韓火火、範湉湉、黃吉)組成了“好看團”,口號是給報名參加改造的嘉賓做全方位的改善。

吳昕新節目被噴上熱搜:我們需要被正確看待,而不是被改造

但節目播出不久,就有人吐槽說,這哪裡是改善喲?這分明是“把你變成他們覺得好看的樣子”。

懷著強烈的好奇心,我看了幾期,實在是一言難盡吶!

就拿第一期為例說明。

他們改造的素人叫方靜,34歲,是個留學德國的神經信息專業博士,人家看的書都是全英文版的,想必智商和專業成就是我們普通人望塵莫及的。

吳昕新節目被噴上熱搜:我們需要被正確看待,而不是被改造

但不知為什麼,這位方靜一上來就被節目組打上三大標籤,分別是:“大齡”、“單身”、“女博士”。

更匪夷所思的還在後面。

“好看組”去到方靜家裡,實話說方靜真是妥妥的“極簡主義”實踐者:我很佩服她衣櫃裡就幾套簡單的衣物,還有佈置簡單而整潔的房間(反正我是做不到)~

更讓我覺得欣賞的是,方靜生活在邏輯自洽的狀態裡:她不化妝,因為不喜歡同時也認為這是“消費主義陷阱”,這說明她較為有自己獨立的想法和見解(雖然未必完全正確),但起碼她的所想、所做和所說的都是一致的(邏輯自洽)。

可是“好看組”的表現未免太誇張了吧,當他們拿到方靜的基礎信息時,露出了十分驚訝的表情,他們認為,沒有口紅,沒有化過妝,沒有高跟鞋的是男人!一個女人怎麼可以不化妝不塗口紅呢?!

吳昕新節目被噴上熱搜:我們需要被正確看待,而不是被改造


吳昕新節目被噴上熱搜:我們需要被正確看待,而不是被改造

一旦女博士有異議,立馬給人家起個外號“方懟懟”?!

吳昕新節目被噴上熱搜:我們需要被正確看待,而不是被改造

女博士在報名的時候也說明了自己的初衷,是希望“改變自己一成不變的生活狀態”,也許對她來說,化妝打扮並不是她真正的訴求,她希望去發現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性。

但好看組不知道是出於什麼想法,硬是讓女博士塗了口紅穿高跟鞋,儘管對方表示了強烈抗拒,但貌似抗拒無效......

吳昕新節目被噴上熱搜:我們需要被正確看待,而不是被改造

看了幾期下來,我總結出一個公式:

該節目所謂的“改造”=化妝+做頭髮+佈置家居+學做飯菜+穿盛裝出席活動(如單身派對、和他人共進晚餐,等等)......

再回味下節目的臺詞,貌似化妝就能拯救一切,你確定這裡不是李佳琦的直播間嗎?!

吳昕新節目被噴上熱搜:我們需要被正確看待,而不是被改造

在這種綜藝及輿論的推波助瀾下,普通人想要正確認識自我並且找到合適的方向,是有多麼難啊!

二、

我非常贊同一個說法,那就是——

如果說如何正確地看待自己只有一個標準的話,那麼唯一的標準就是,你對自己的評價是否客觀,是否符合現實。

很顯然,人是可以通過外在的改變或者他人的鼓勵變得自信一些,也會對自己或者未來產生更多的期待,但問題在於,由於這種改變或者鼓勵是外在刺激,也就意味著,它是不牢固的,這個人的自信與對現實的期待也很容易受到外部條件的影響和打擊。

吳昕新節目被噴上熱搜:我們需要被正確看待,而不是被改造

說個真實的故事。

在踏入職場的第三年左右,我剛學會化妝,也漸漸留意起穿搭,沒事喜歡看些時尚雜誌,慢慢地我也覺得,女人嘛,就應該打扮漂亮些,這樣在職場中才有自信啊!

有一回,我們單位組織旅遊,同行的有一名旅行社的全陪人員小陳(化名)。

小陳做事非常細緻,看的出來,是個很負責的姑娘,但不知為何,小陳總是眉頭緊鎖,像是心事重重。

私底下我問過小陳,貌似小陳的意思是,她在這份工作中沒有成就感,領導經常批評她,她覺得自己似乎不太擅長和人打交道......

看著小陳的素顏和穿搭,我突然有一股迷之自信,我認為自己一定能夠幫她建立自信;我告訴小陳,回去後我們一起約出來逛逛街。

等和小陳出來逛街的那一天,我帶著她來到我經常買衣服的服裝店,小陳果然興致高漲,買了好幾件新衣服。

再後來,等我再想約小陳出來買化妝品的時候,她在QQ上告訴我:“曉璃姐,上次我穿新買的衣服上班,同事和領導都說不好看,我更沒自信了......”

我剛想回復:“你怎麼那麼容易受人影響呢?這些衣服明明很好看,你同事和領導都什麼眼光啊?!”我正準備敲回車發出去,想想還是把打出來的話逐字刪除了。

  • 我突然意識到,一個人的自信,不是單靠外部條件的改變就能建立起來的。

如果你正處在非常迷茫的時候,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即便有個聲音告訴你:“相信你!你很棒的!你是最優秀的!”依舊然並卵。

吳昕新節目被噴上熱搜:我們需要被正確看待,而不是被改造

實話說,一個人優秀不優秀是有個客觀的衡量標準的,你光一味地認為自己優秀是不夠的,如果你的能力不夠,你的各種折騰只會讓自己“頭破血流”,那個時候你受到的打擊會更大,就更容易陷入更深的自我否定中。

所以真正意義上,想要走出困境乃至迷茫,最關鍵的一課,恰恰就是學會客觀地評估自己,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好。

但很可惜,太多的人都沒有直面現實的勇氣。

三、

當我們不敢面對現實的時候,我們慣用的做法,就是用所謂“積極正向”的情緒自我安慰,用“消極負面”的情緒逃避現實。

比如,在工作中遭遇挫折的時候,如果我們不去分析真正的問題——

  • 一部分人選擇用積極情緒給自己灌雞湯,例如每天告訴自己“我是最棒的!”然後呢?問題依舊,事實一次次打臉!
  • 一部分人選擇用消極情緒逃避現實,例如告訴自己“我大概不適合這份工作吧”然後盲目跳槽,結果越跳越糟,悔不當初!

因此,正確地認識自己就是要理清楚以下這些問題——

  1. 你現在有什麼?
  2. 你能做什麼?
  3. 你大概擅長什麼?
  4. 你存在哪些不足,是可以通過努力提升的?
  5. 你是否具備這樣的意願提升?
  6. 你的能力如何?
  7. 你是否養成了一些習慣?
  8. 這些習慣是如何影響到你的工作或生活的?
  9. 哪些你願意改變的?
  10. 哪些你不願意改變的?

......

有句話說的好,很多人為了逃避思考,願意做任何事;而唯有系統深入的思考,你才可能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在現實中,很多人對自己存在各種不滿,從我這邊的諮詢經驗來看,多半是源於他們對於自我的期待和現實出現了偏差,偏差越大,則心理落差越大。

吳昕新節目被噴上熱搜:我們需要被正確看待,而不是被改造

四、

在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太多的信息告訴你,你要過一種“精緻”生活,你要成為職場“精英”,你要年入多少萬......

  • 你昨天聽了一場講座,回來覺得好有道理,感覺自己知道了這個道理之後,很快就能走向人生巔峰了;
  • 你今天在朋友立下flag,發誓每天要讀幾本書,發誓每天要取得怎樣的進步;
  • 結果你明天就被領導批評的一塌糊塗,被同事奚落,被同學嘲笑,你頓時覺得什麼努力的都滾一邊去,人生就要該吃吃該喝喝......

瞧啊,多少人迷茫的根源,本質上都是沒有認清自己,始終在逃避現實啊!

所以,我們真的不要急於按照他人的標準去做所謂的“改造”。

  • 萬一這種“改造”的方向或結果不是你想要的呢?
  • 萬一這種“改造”給了你莫大的期待,然後現實又迅速將你的希望狠狠摔碎了呢?
  • 萬一這種“改造”給到你的不是一個清晰的方向,而是更加多的迷茫呢?

你確定要接受這樣的改造嗎?

在我看來,能夠正確地認清自己,才是比改造本身重要一萬倍的事情!

吳昕新節目被噴上熱搜:我們需要被正確看待,而不是被改造

那麼,我們該如何正確地看待自己呢?

1、誠實地對待自己;

這裡的“誠實”包含兩方面的意思:

一是承認自己的優點,二是坦白自己的不足。

就拿《你怎麼這麼好看》裡的女博士來說,她的優點在於邏輯清晰,具備獨立的思考能力,在專業領域上獲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她的不足在於遇事容易急於下評判,不太會主動表達自己的感受,說話也不太能夠顧及他人的感受,所以關係層面(例如親密關係、職場關係等)必然問題重重。

2、接受事實,保持客觀與冷靜;

這裡的接受也包含兩方面的意思:

不用積極的情緒自我安慰,不用消極的情緒逃避現實。

比如,對節目中的女博士來說,她覺得比較遺憾的在於沒能滿足父母的期待,沒能陪在父母身邊。

吳昕新節目被噴上熱搜:我們需要被正確看待,而不是被改造

  • 要知道,保持客觀和理性的一個前提就是擴大你的眼界,學會全面看待問題。

因此在這一點上,我的建議是她可以適度參加一些活動,比如,如果喜歡安靜的,可以參加些讀書會,等等。

她可以通過閱讀一些人文社科類書籍,結交一些文科專業背景的朋友,去擴展自己的視野,去了解到,原來廣袤的人類歷史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與人生選擇,再慢慢學會和父母表達或交換彼此的期待和想法,漸漸達成和解。

3、反思與自我評估;

你要認識到,很多時候,你的現狀很多是你的認知和習慣積累至今的結果,這些本身無所謂對錯之分,你需要盤點的是你的這些認知和習慣,有哪些在滋養著你,又有哪些在令你倒退。

一個心智成熟的人會懂得保持令他獲益的習慣,而修正讓自己受損的習慣;或者說TA知道有些習慣會讓自己受損,但TA也能接受這樣的結果,即便選擇不改變也是可以的。

比如,大齡單身這件事情,如果你覺得這個習慣會讓自己受損,你也可以試著交友,給自己一些時間,嘗試和他人建立鏈接;如果你覺得這個習慣讓自己受益,或者覺得這個習慣會讓自己受損但依然決定保持,也不用強迫自己改變。

  • 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給自己留有足夠的彈性和空間,去允許一些可能性,去學著接受現實的不確定性,乃至自己的不確定性。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擁有更為廣闊的生命體驗。

以上。


吳昕新節目被噴上熱搜:我們需要被正確看待,而不是被改造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為職業規劃領域為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乾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被評為2018年度經管類十大好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