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上海中小學生明起迎來寒假,學校佈置作業接地氣尋年味兒

日記5篇、練字20頁、完成《寒假生活》……這是以前假期作業繞不開的“老三樣”。明起,本市中小學生將迎來寒假。記者瞭解到,孩子們的假期作業不再只是傳統的做題、寫日記,而是增加了體驗式和個性化的新內容,包括德育類、實踐類、親情類、民俗類、見聞類、運動類等各類作業。作業接地氣,年味兒也很足,還多了份人文關懷和社會實踐。

從小報到完成“微報告”

曾幾何時,幾乎每個學生的寒假作業總少不了一張小報。但小報因為常由家長代勞,或是“模板在線”,多受詬病。記者發現,這些年來,小報漸漸淡出“作業群”,取而代之的是更注重孩子探索精神、培養綜合能力的微報告。

返校日,楊浦小學三年級班主任邵敏媛給每個孩子發了一疊空白的A4紙。寒假裡,學生們要完成為期7天的觀察日記。邵敏媛仔細解釋這份“微報告”的要求:“觀察的對象可以是你感興趣的動物或植物,也可以是你體驗的一個實驗,或是用7天時間連續完成一件事,也可以設計一份7天旅遊線路,當然也可以是你學習一項運動技能的過程。”

“我們將在開學後收集優秀作品,裝訂成冊,放在學校圖書館供學生們閱讀。”邵敏媛還給孩子們帶了兩份模板:一份是圖文並茂的美食家日記,另外一份是小貓觀察日記,都由孩子自己設計完成,充滿童趣,又有觀察體驗報告最基本的元素。邵敏媛說,這份觀察日記可以跨學科,美術、語文、數學、英語、科技等知識都可涉及,也可以以小隊為單位分工合作完成,作為一次“社會實踐”的初體驗。

尋上海味道找溫馨回憶

寒假還未開啟,黃浦區盧灣三中心小學的“小腳丫”們,已經在上海的標誌性地標——人民英雄紀念塔、豫園、城隍廟留下研學的足跡。這個名為“小腳丫走進城市山林”的微旅行,成為孩子們寒假生活的第一項“作業”:打卡帶有上海烙印的地標,瞭解背後的故事,品一品上海老城廂傳統的大白兔奶糖、茴香豆和蝴蝶酥,尋上海味道,感受上海傳統文化。

繼“爸爸媽媽帶我尋年味”,瞭解年俗;到去年的“爸爸媽媽帶我回母校”,心存感恩;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今年的寒假親子作業是“爸爸媽媽帶我找回憶”,聚焦溫情。爸爸媽媽帶孩子找一段過往的回憶,可以是父母相識時常去的地方,如喜歡去的公園、散步的小路;也可以是爸爸媽媽喜歡的運動,如打羽毛球、打乒乓;或是去一家喜歡的小吃店,嚐嚐難忘的小吃……用幾句話記錄這點滴回憶,拍下一張合影。校長吳蓉瑾說:“和睦的家庭氛圍才會讓孩子產生健康積極的情感,和爸爸媽媽一起回顧過往,也是幫爸爸媽媽回憶溫情時刻,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

假期實踐“五育並舉”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今年很多中小學將學會一到兩項勞動技能放在“必選作業”中。

上海萬科實驗小學的同學拿到一張“勞動達人養成記”表格。孩子們可以選擇當“小當家”,展現一天所做的多項家務勞動;也可以選擇“一項家務技能”,如燒菜、做點心、洗衣服、打掃衛生、整理房間、美化家庭環境等,展現自己在家務勞動中的一技之長。除了拍照,還要談談勞動之後的感想。

楊浦區少科站舉辦了一場特殊的勞動“比武”:剝毛豆、包餛飩、晾曬襯衫、床鋪整理、垃圾分類,這些家務你會做嗎?家裡的水、電、煤費用怎麼算……在少科站“節能小當家”家務秀寒假爭擂活動現場,200多名中小學生兩人一組協作挑戰節能本領和家務技能,還根據成績贏得等級證書。

不少學校的校長認為,“五育並舉”中的勞動教育,在假期是最好的實踐機會。上海市楊浦區建設小學校長張麗芳說,對於低年級的孩子而言,讓勞動成為一種生活習慣,讓他們在勞動教育中獲得積極向上的品行,成為他們獲得幸福生活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