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北王韋昌輝的弟弟:太平天國少有幸存的高級將領,最後得到了善終

清朝末年,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爆發,24歲的韋俊與哥哥韋昌輝一起參加了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起義,開始了其不平凡又頗有爭議的一生。

北王韋昌輝的弟弟:太平天國少有幸存的高級將領,最後得到了善終

天國大將,戰功赫赫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以後,韋俊先後曾經跟隨翼王石達開、燕王秦日綱西征。參加過武昌、 嶽州、田家鎮等一系列重要的戰役,戰功赫赫。由於軍事能力出眾,韋俊被天王洪秀全任命守衛軍事重地武昌。韋俊是不負天王厚恩,他在守武昌時,嚴加守備,並且頻頻主動出擊。

1855年,胡林翼、羅澤南率領湘軍水陸大軍對武昌發起連續進攻,但在韋俊的嚴密防守下,湘軍數次進攻都大敗而歸。1856年3月,韋俊更是在武昌城東門外擊斃湘軍早期創始人之一羅澤南。羅澤南的死對湘軍打擊非常大,湘軍士氣一落千丈,再也不敢與韋俊作戰,只好憑藉自身的人數優勢,對武昌城圍而不攻,並且切斷太平軍通往武昌城的所有糧道,準備長期圍困武昌城。兩軍在圍困期間仍有激戰,傷亡都十分嚴重。

北王韋昌輝的弟弟:太平天國少有幸存的高級將領,最後得到了善終

天京事變後,受盡天國排擠

1856年9月,韋俊獨守武昌,苦苦支撐,正待翼王石達開率領大軍來援。然而天有不測風雲,突然爆發天京事變。在一系列內訌衝突中,韋俊的哥哥北王韋昌輝以謀逆大罪被天王洪秀全處死,也致使原本支援韋俊的翼王石達開的援軍中途返回天京。

此時武昌城內的將士飢餓、疲憊,但依然堅守,太平軍在武昌城的形勢越來越嚴峻。韋俊此時的心情也是極為複雜,他本來與天京血變毫無瓜葛,卻因為哥哥北王韋昌輝在天京事變中濫殺無辜,得罪了太多太平軍將士親屬。韋俊時刻要承受雙重的痛苦,一是哥哥韋昌輝身死所承受的喪親之痛,二是被北王所殺之人的家屬無端仇恨。12月份,探知天京有變得湘軍將領胡林翼有意誘降韋俊,派人將勸降書信射入城中,“射書入武昌、漢陽城,勸賊歸降”,但都被韋俊嚴辭拒絕。在守城無望之時,外無援軍的困苦局面下,韋俊決定率領部隊突圍,在突圍撤退的時候韋俊仍然展現了自己極高的軍事指揮才能,使得全軍得以安全突圍,氣得胡林翼吐血。回到天京以後,因為受到哥哥韋昌輝的牽連,韋俊不但沒有受到嘉獎,坐視武昌糧絕不援的天王洪秀全,事後還要治韋俊丟失武昌之罪,幸虧李秀成力保得免,這件事極大地刺激了韋俊,讓韋俊極其寒心,為其日後叛降清軍埋下伏筆。

北王韋昌輝的弟弟:太平天國少有幸存的高級將領,最後得到了善終

無奈降清,鎮壓太平天國

面對洪秀全的猜忌,同僚的仇恨和不信任,韋俊那些日子真可謂是度日如年。可是,韋俊熬過了武昌的這關,沒能夠突破和州那道關。洪秀全暗忌,楊輔清尋釁,韋俊無奈渡江欲靠李秀成,卻被陳玉成封江阻攔,於是“彼此忿爭,於和州地界兩相殺戮”。此時,同事逼迫成了壓垮韋俊的最後一根稻草。韋俊處境十分困苦,覺得在太平天國已無希望反而有性命之憂,就暗暗下定了投降清朝的決心,於是就將峨橋繁昌等地軍隊陸續撤回池州,並向清軍水師提督楊嶽斌遞書,並繳官印百顆,約期攻取蕪湖,要向清廷獻份見面大禮。太平天國從未有如此大員投降,楊載福也是半信半疑,雖向韋俊許以炮船協助,但要事成後再為他上奏,並沒有做太多的表態。由於當時太平軍大多數人並沒有投降的願望,韋俊事先思想工作又沒有做到位,造成部下黃文金等四將叛變,又得楊輔清援助殺回池州討伐韋俊,韋俊不敵兵敗於是向清軍投降。韋俊受到了清政府格外的優待,不僅賞賜金銀錢財和美女,還任命其為參將,帶兵駐守安徽蕪湖。

北王韋昌輝的弟弟:太平天國少有幸存的高級將領,最後得到了善終

1861年,清軍與太平軍爭奪安慶時,韋俊的立功機會來了。安慶是重要的戰略要地,而韋俊部駐紮的樅陽則是安慶的咽喉,所以奪取安慶必取樅陽。面對自己曾經的太平軍同僚陳玉成強大的進攻,韋俊充分地發揮了自己守城的軍事才能,面對陳玉成多次的進攻力保不失,並且在關鍵時刻給了陳玉成致命一刀,取得了大捷,把在太平天國裡面受的窩囊氣一次吐盡了。重創陳玉成,同時又牽制其軍,使得清軍順利的攻克了安慶。隨後韋俊又隨清軍參加了攻進天京的戰役。為清軍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立下了汗馬功勞。

等到太平天國被鎮壓下去,天下局勢已經穩定。韋俊以為天下大局已定,太平鄉民健忘。挑了個錯誤的時間回金田省親,又想討好鄉里,出錢修建螞蝗橋蔡江義渡,但被鄉民所拒,並遭到唾罵,說他是“反骨韋十二”。“金田韋某降清歸裡,頗以金錢施舟梁悅人,購運徑尺餘柳杉,將易梁,里人拒弗受”。不過也可以理解,當年一起起兵的人都死了,就韋俊因為投降清軍活了下來,氣節有虧,不為家鄉父老鄉親相容。1884年,57歲的韋俊死在蕪湖,客死異鄉,得到了善終,成為太平天國少有投降清朝未死的高級將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