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他曾生擒關羽,獨當一面,東吳名將為何被世人所遺忘?

漢末三國,是一個群雄逐鹿、刀光劍影的時代。在這樣一個金戈鐵馬的亂世裡,既成就了曹操、劉備、孫權這樣的雄主,又湧現了關羽、張飛、趙雲等一批批良將,更不乏諸葛亮、司馬懿這樣的智士,可謂是群星璀璨。對於這段歲月的認識,大多數朋友是通過《三國演義》及影視作品或遊戲作品所瞭解,這就難免造成對某些歷史人物產生誤解,其中就包括我們今天要講的朱然。


他曾生擒關羽,獨當一面,東吳名將為何被世人所遺忘?

朱然畫像

一、功臣世家,實力過硬

朱然,字義封,原姓施,是東吳名將朱治的外甥,後來被朱治收為義子。而朱治,歷經孫堅、孫策、孫權三朝,是東吳集團的元老級人物,因而備受孫氏家族的信任,這就為朱然日後的仕途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除此之外,朱治也身經數職,擁有豐富的政治經驗,一定程度上也培養朱然的能力。

除了有家世的條件,朱然本身,也確實具有過硬的素質和才能,特別是在軍事上,更是具備了將領應該有的品質。據記載,朱然“內行修絜,其所文采,惟施軍器,餘皆質素。終日欽欽,常存戰場,臨急膽定,尤過絕人,雖世無事,每朝夕嚴鼓,兵在營者,鹹行裝就隊,以此玩敵,使不知所備,故出輒有功”。治軍嚴謹,臨危不亂,佈陣有方,這些將領必備的條件,成為朱然日後建功立業的資本。


他曾生擒關羽,獨當一面,東吳名將為何被世人所遺忘?

朱然雕像

一位出色的弓箭手憑藉滿載而歸的獵物來證明自己的百步穿楊,一名優秀的將領依靠殊勳茂績來彰顯自己的驍勇善戰,而朱然在諸侯爭霸的漢末三國,以其勇猛和才幹,建立屬於自己的豐功偉績。

朱然一生歷經大小戰事無數,久經沙場,為江東集團立下汗馬功勞。事實上,朱然和陸遜一樣,屬於大器晚成的將領,其中使他開始被人熟知的一次事件便是生擒關羽。

二、生擒關羽,嶄露頭角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集團鎮守荊州的大將關羽調荊州之兵北上,進攻曹操所控制的樊城和襄陽,是為“襄樊之戰”。在此戰役中,關羽用計水淹曹軍將領于禁所率的七軍,生擒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直逼身在許昌的曹操。可是關羽沒有想到,由於調軍北上使荊州防務空虛,早已對荊州虎視眈眈的東吳都督呂蒙依“白衣渡江”之計,偷襲荊州。荊州的丟失,加上北部曹仁和徐晃的增援,以及孫吳和曹魏的聯合,使關羽腹背受敵,敗至麥城。在突圍麥城逃往西川的路上,關羽被早已埋伏在臨沮的潘璋與朱然所擒,命喪於此,而朱然因此戰生擒關羽之功被孫權升為昭武將軍,被封為西安鄉侯。


他曾生擒關羽,獨當一面,東吳名將為何被世人所遺忘?

關羽走麥城劇照

如果說生擒關羽並不能突顯朱然的實力,那麼江陵之戰則可以證明朱然的獨當一面的才能。黃武二年(公元223年),魏主曹丕南下親率大軍征討東吳,為報此前敗於東吳將領徐盛之仇,曹丕親自坐鎮宛城指揮戰事,並派遣曹真、張郃、夏侯尚等魏國名將猛攻江陵。江陵作為東吳重鎮,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一旦江陵有失,荊州便岌岌可危,一旦荊州為曹魏所佔,東吳則危。


他曾生擒關羽,獨當一面,東吳名將為何被世人所遺忘?

曹丕(新三國)

三、四面楚歌,捍守江陵

我們看看當時東吳對於江陵防務的安排。當時的東吳大都督陸遜因要防備剛剛在夷陵之戰中戰敗的蜀漢集團反擊而難以離身,因此,鎮守江陵這樣的戰略要地,非能力出眾者不可,而當時鎮守江陵的吳將便是朱然。朱然能夠鎮守江陵,很大程度上受呂蒙的舉薦。孫權曾問呂蒙病逝後誰能接替他,呂蒙便以“朱然膽守有餘”為由,向孫權推薦朱然。果然,朱然在呂蒙逝世後被孫權賦予鎮守江陵的重任。其間朱然也跟隨陸遜參加阻擊劉備的“夷陵之戰”,江陵沒有受敵軍重創,可見呂蒙的舉薦、孫權的安排,使朱然開始在江陵這個地方創造自己人生的輝煌。


他曾生擒關羽,獨當一面,東吳名將為何被世人所遺忘?

夷陵之戰示意圖

當時江陵城的形勢,可以用四面楚歌來形容。城外,有魏將曹真駐紮,建築土山等一系列工事,向城內射箭,以此動搖朱然守軍的意志。而孫權為解江陵之圍,派遣孫盛率領一萬人作為援軍去支援朱然,卻被魏國猛將率軍張郃給擊退。之後孫權又讓潘璋領一路人馬去解圍,也沒有成功。城內的情況也不樂觀,朱然手下的許多士兵都患了浮腫病,部分士兵失去了鬥志,士氣低落,能夠作戰的士兵只有五千人左右。外有大軍圍困,內無糧草補給,江陵城如同雨打浮萍一般,隨時有可能淪陷。

四、江陵之役,一戰成名

我們都知道,在戰爭中,士兵是軍隊的基礎,將領是軍隊的核心,當時的江陵守軍朱然也清楚地認識到,身為統帥,無論發生什麼,為將者都應該做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冷靜,與士兵同甘共苦。為此,朱然首先整頓士兵的士氣,鼓舞軍心,將五千守軍凝成一股麻繩。之後一直堅守不出,分析形勢,等待戰機,有時派出一小撮士兵去襲擊魏軍大營。除此之外,朱然親自處置了打算投降魏軍的姚泰,以此表示自己誓死堅守、與城共存亡的決心。果然,朱然這樣堅守了江陵竟長達半年,使得張郃、曹真無計可施,最後不得不撤兵,江陵之危就此解除。


他曾生擒關羽,獨當一面,東吳名將為何被世人所遺忘?

遊戲裡的朱然形象

可以說,江陵之戰是朱然的成名戰,在此戰中經得起了戰爭的考驗,而朱然憑藉此戰名震敵國,被孫權封為當陽侯。而這年的朱然四十一歲,在東吳算是後來居上的將領。


他曾生擒關羽,獨當一面,東吳名將為何被世人所遺忘?

朱然名刺

此後,朱然作為吳國的一顆新星將領,在與魏國作戰中多次擊退敵軍,先後阻擋曹休、胡質等魏國名將的進攻,頗受孫權信任,最後官拜左大司馬,右軍師,而當時的大司馬、左大司馬、右大司馬位於大將軍之上,這其中不僅僅有朱然曾在少年時與孫權同窗的原因,更多的是孫權對朱然能力的重視與肯定。


他曾生擒關羽,獨當一面,東吳名將為何被世人所遺忘?

孫權照(老版三國演義)

五、藝術形象,淪為龍套

眾所周知,大眾對於三國曆史的認識大多來源於《三國演義》,而《三國演義》作為《三國志》改編而來的小說,七分實三分虛,免不了作者的藝術加工,尤其是對人物描寫,過於加工,因此魯迅先生才這樣評價《三國演義》:“

至於寫人,亦頗有失”。而朱然在《三國演義》中僅出場兩回,第一次是在第七十七回《玉泉山關公顯聖 洛陽城曹操感神》中擒住關羽,第二次是第八十四回《陸遜營燒七百里 孔明巧布布陣圖》中,在夷陵之戰被前來救援劉備的趙雲一槍刺死,這樣的死法十分窩囊。而正史中朱然壽終正寢,“年六十八,赤烏十二年卒,權素服舉哀,為之感慟”,且“自創業功臣疾病,權意之所鍾者,呂蒙、淩統最重,然其次矣”。可見,作為東吳良將,朱然在《三國演義》中的藝術形象是多麼地窩囊。

文史君說: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這是身為將領必備的素質,而朱然毫無疑問是位一位合格的將領,遇事臨危不亂,作戰堅決勇毅,雖屬大器晚成,其名聲也不如吳國同時期的陸遜、徐盛響亮,卻仍無法否定其卓越的功勳。因此我們對他的評價不能被藝術作品所左右,而是在史料中發現他在歷史的長空中所散發出的獨特的光輝。

參考文獻:

1.陳壽:《三國志•卷五十六》,中華書局2011年版

2.孫武:《孫子兵法》,中華書局2016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河南師大春秋學社)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