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楷書創作出現兩個以上相同的字,是不是寫得一模一樣,才有功夫?

千千千里馬


楷書創作時遇到兩個以上相同的字,一定要使每個字在同一作品中有變化,萬不可寫得一模一樣。所謂的書法功夫,不是體現在把兩個以上相同的字在同一作品中寫得雷同,而是字字要有變化。

就題主在問題描述中提到的“歲歲”,可以從下圖中的“歲”字中選擇兩個,在書法寫時,除了筆法不變之外,字的結構是可以變化,但無論怎麼變,其風格應力求保持不變或小有變化。

圖一,楷書歲字的不同風格的寫法。

就上圖中的歲字,如果遇到同一作品中出現兩以上“歲”字時,可參考顏真卿寫的“歲”和“嵗”,亦可選擇其他書家寫的 “嵗”字。這樣就避免了歲字在一幅作品中的雷同。

題主在楷書創作中,若同一作品中遇到“春春”;“處處”;“年年”時,亦可參考圖二,圖三,圖四中的字作變化處理,以杜絕雷同。

圖二,楷書春字的多種寫法。

圖三,楷書處字的不同寫法。

圖四,楷書年字不同風格的寫法。

以上為個人觀點,該說的我都說了,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如果各位網友對此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和評論!

最後,祝題主在新的一年裡創作豐收!


中州耕牛堂主


這個觀點完全是錯誤的!

無論是楷書還是其他字體,都講究字的變化,碰到疊字的時候,都需要從結構上進行調整,相對而言,行草書更易於做到這一點,篆書、隸書和楷書難度相對較大。

如果把相同的字寫的完全一樣,無論是相鄰的字還是整幅書法作品中的字,那麼這個字就會和上下左右出現不協調,或者呆若算珠的感覺,缺少了生動和動感的變化,更容易被認為是館閣體。

我們可以看到王羲之的《蘭亭序》,其中的之字重複率最高,但卻是各具形態、神采飛揚,而又與所處環境渾然一體。歐陽詢的《九成宮》中,“九”“成”等多字頻繁出現,也是寫法各異,各有特點。

在一幅書法作品中,不僅僅是相同的字,相鄰的字如果主筆重複,也要採取不同的寫法,以求形態的變化和多樣性,常見的做法是正反捺變化、筆畫粗細變化、濃淡乾枯變化、長短筆畫變化和異體字變化等,相對而言,最後一個方法儘量少選擇,前者才是書寫能力的真實體現。






三悟軒


不光是楷書創作,其他體創作都要避諱同字雷同,更別說是一模一樣了。如果非要寫一樣,只能說明你的水平低,而不是水平高。

遇到相同字怎麼處理呢?要改變他的態勢,大小,粗細,乾溼,開張,異體等,切忌雷同。

如下圖,是武中奇老先生寫的,年字和樹字都有變化,這樣才能讓人欣賞,有看頭。



書法報道


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一件楷書作品中也不會出現兩個完全一模一樣的字體。只能說會出現缺少變化這種情況。力求變化,避免雷同是藝術創作的法則。當然這種變化是自然的、生動的,絕不是刻板的為變化而變化。

正如下棋一樣,相同數量的棋子會走出千變萬化的路子。一件楷書作品中,在保持整體風格一致的情況下,筆畫上可在長短、大小、粗細、方圓、疏密等方面做出豐富的千變萬化的藝術處理。


跟我學硬筆


傳統的觀點是“重則變,變則通”,力戒同字同形,實際上相同的字,能夠寫的一模一樣並不容易,因為每個字所處的位置不同,加上書寫者狀態的瞬時變化,都可能帶來書寫的不同感覺。因此,現代一些書法家也認為同字同形需要深厚的書法功夫,不變,需要思維習慣的定勢,這種情況在印刷體字中非常普遍。


從傳統的書法審美觀念來說,布若算子是書法大忌。書法貴變而通,任何藝術形式都以同則變為審美原則之一。如果我們略加註意不難發現,世界上一切自然的事物的都在變化中的包括物質。真正不變的事物可以說沒有,只不過變化方式不同。在形式上一成不變的多是人類創造的事物。

書法符號的產生本身就是源於自然萬象,變化是自然規律和符合人們的欣賞習慣的。我們應當遵循自然規律,藝術同樣不能脫離自然。

不過題主所謂的同字同形說是功夫,實際上是思維定勢,和功夫有關係但關係不大,因為我們都可以做到的,比如臨摹一個字反覆臨摹,直至能夠精準背臨,然後再任何的書寫過程遇到相同的字都可以背臨下來。這對於書法技法來說,說明書法家掌握的字形太單一,不知變通方法,顯然把這種單一的做法稱之為功夫,是不是有些牽強附會呢?在古代的字帖或作品中同字異形的情況非常普遍字形變化豐富,特別是最讓人稱道的是《蘭亭序》中的之字,再如“福”、“壽”等字的變化更豐富,完全有資料供我們參考。


不變在書法藝術上意味著創新創造能力不足,不利於書法藝術的正常發展。缺少變化處理的作品,藝術性一般不高。

【《聖教序》中的“書”字的多種寫法,甚至包括橫畫都有不同的變化。】

在者,我們知道,一幅完整的優秀書法作品其自身就是一個整體,其中的每一個字和其周邊的關係都是在迎讓避就中相處的非常融洽的,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再說在一幅作品中一行字的上下字都是字字相生的,都有著一定的關係,所以在作品中不同位置相同的字是不可能一模一樣的。從這個意義,一幅作品中出現同字同形,不能說是功夫,也不具有較高藝術性,反而是書法功夫有所欠缺的反映。


翰墨書道


恰恰相反,無論什麼書體,最大的忌諱就是把兩個字寫得雷同,一定要有所變化才能體現出書家的水平。不同的字寫出不同的姿態很容易,但是相同的字寫出不同的體勢,這是不容易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羲之的蘭亭序,連落款一共出現二十一個“之”字,形態迥異,各具美態,字字不同,也是王羲之的高明之處。


得閒舍傳統文化工作室


不一樣見功夫:如兩體同現一顏一褚。如在一幅楷書作品裡現兩個同樣的字就這樣寫:一個字姿態張揚,一個字姿態端莊,一個字加重圭角,一個字不加重圭角等。


智慧書法


楷書分三種題:實用體,工藝體,藝術體。

工藝體,可以把各個字寫得完全一致,不走樣。

藝術體,必須把字寫得各有千秋,各字有精微不同。

工藝,追求形式美,愉悅眼球

藝術,追求性達美,愉悅精神


urna風之度0


楷書雷同的情況很多。因為楷書法度最嚴格規範。行草書則不同,可以有很多變化。





田宗連


並不是這樣的,一副作品中出現兩個或多個相同的字時,書家儘量寫的不一樣。比如《蘭亭序》中有21個之字,王羲之處理的個個不一樣,這才體現出王羲之的高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