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有些農村辦喜事越來越冷清,是什麼原因?

時代軒評


我是貧農希蒂,我不認為現在農村辦喜事越來越冷清,我認為是現在農村辦喜事方法和形式與以往不同了而已。


以前在農村,不管是誰家有喜事了,那從三五天前本家親戚的都會來幫忙。出主意、列菜單、借桌椅板凳鍋碗瓢盆、採購、洗切、請人掌廚備菜……


前面幾天親友們都會來幫忙,人來人往好不熱鬧,更別提後面正日子的時候那個熱火氣了。


後來這些前期的廚房裡的東西都轉包給專門專業的紅白喜事生意人了。只要你說了自家酒席的預算,和他們談好酬勞,人家幾乎都不用事主操心動手,辦酒席用的東西吃的東西人家全都操辦好。


所以也就沒有了眾多親友鄉鄰扎堆來幫忙的熱鬧景象了。


而最近兩年,我的老家又流行到鄉鎮裡的飯店辦酒席了,差不多和城裡人家辦喜事一樣了。


這樣一來一些親友掐點直接就從家裡到了飯店,而不是去事主家。所以這就造成了事主家裡看起來有些冷清。


現在親戚朋友之間雖然平時來往變的少了,但是遇到喜事大家還是會出席的。

所以有些農村辦喜事不是越來越冷清,而是隨著社會的進步,農村受到城裡影響,農村有很多頗具人情味的習俗和舊的行事方法已經是被方便快捷的新事物代替了。




貧農希蒂


二十多年前外婆六十大壽,兩個舅舅大宴賓客,請了所有的親朋好友,二三十桌流水席,整整擺了兩天時間,一個表舅為此還特意請來了電影放映隊,在家裡連續月天放了兩個晚上的電影,當時正值六月,老少爺們光著膀子圍坐在屋坪前看電影的場景,我到現在還歷歷在目。

今年前不久剛好是爺爺八十歲的生日,我爸和幾個叔叔決定辦個壽宴慶祝一下,一開始準備在家裡宴請客人,結果計劃了許久後,感覺大家都太忙,在家裡辦喜事操心的事情多,還耽誤時間,正好鎮上新開了一家不錯的酒店,檔次還過的去,於是決定把壽宴交給酒店去辦。爺爺生日的那天早上在家裡點了壽燭,放了煙花爆竹,中午就在酒店吃飯,飯一吃完,大家就基本上全散了。在我的感覺中,似乎完全沒有以前的那個熱鬧勁了,這是為什麼呢?

1、以前交通不便,從村子裡到鎮上都是些爛泥巴路,而且大家都沒有車,一些遠親為了趕上喜酒,只能提前一兩天出發,步行到主家,這在路上就得花掉大半天時間。到了正式辦喜酒的那天,由於正宴一般都是放在中午,吃完飯後,主家覺得這些遠客來一趟不容易,而且中午吃完飯後通常都到了兩三點,遠一點的客人無法在天黑前趕回家,走夜路又不安全,因此主家一般都會留客過夜,最少得等到第二天早上吃完早餐後才會放客人回家。

現在交通方便了,家家都有了車,幾十上百里的距離也就是一兩個小時的事情,為了不給主人添麻煩,基本上都是早上或者上午才會過來,吃完後也能夠隨時開車回家,不會在主人家過夜,正所謂來得快,去得也快。

2、以前大家都在家裡種田務農,很少有外出的,因此誰家有個喜事都能趕到。近鄰一般會來家裡幫忙做事,遠一點的親戚則會過來隨個喜,陪著主人熱鬧熱鬧。現在不一樣了,很多人都在外地打工,像我們湘南地區,平時一般都在廣東這些地方混飯吃,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回家和家人團聚。至於平時吃喜酒,由於人在外省,回來一趟不容易,因此很多人只能叫那些在家的幫忙上門隨個禮,本人卻是無法到場了。

3、以前辦喜事都在自個家裡。我記得小時候村裡每逢有人辦喜事,得提前準備許多事情,十來桌的桌椅碗筷,一家人是拿不出來的,得提前找鄰居借,湊到一起才足夠。事先還得宰殺一兩頭豬,上集市購買菜餚,水果之類。到了辦喜事的前一兩天,還得請鄰居的叔伯兄弟幫忙端菜洗碗,招待賓客,所有活兒都得自家負責,一群人為了把喜事辦好,得前前後後忙活好些,比較辛苦,但是那架勢跟過個年差不多,熱鬧極了。

而現在人都在外有了工作,為了省事,這些活都包給了理事隊或者酒店,客人甚至都不會來家裡,直接上酒店隨個禮,吃完飯後就走了,就像我爺爺這次辦壽宴一樣,吃完飯後大家就都各自忙去了,再也感覺不到以前的那種熱鬧勁了。


湘俚伢子


自從十一開始,村裡的婚禮越來越多,每隔十天半個月的就有人結婚,隨禮吃酒席的機會也越來越多,而且現在農村的酒席也越來越豐盛,但卻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覺得來吃酒席的親朋好友越來越少,有一種冷冷清清的感覺,這是為什麼呢?

像我小的時候,天天就盼著村裡誰家有個紅白喜事,因為那時候家庭條件都不好,很少吃到大魚大肉。而且那時的酒席都是在自己家裡辦的,提前宰羊殺豬請廚師,鄰居們也都去幫忙。而且吃酒席的時候也特別熱鬧,哪家都得準備幾十桌,最少也得吃兩三席。第一席的人還沒吃完飯,身後就有人站著等座位了。



不過近幾年去吃酒席的人卻越來越少,村裡誰家有酒席,一般都是一家出一個人就代表了,因為年輕人都要上班,酒席開飯的時間都比較早,經常是還沒下班呢,酒席都開始了,所以一般都趕不上,而且很多人都是外出打工的,一年才回來一兩次,更沒辦法來吃酒席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幾乎天天都吃肉,酒席上的菜隨時想吃就能吃到,所以也就不覺得新鮮了。現在我們村裡要是誰家辦酒席,都是我爸自己去,我們反而覺得在家吃飯更舒服。


多米聊三農


農村興起“冷席”怪象,這是為何?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來上小時候自己最盼望的事情就是去和父母一起吃酒席,那時候覺得吃酒席是最幸福的事情,各種飯菜都饞的自己流口水,最喜歡的就是那道八寶甜米飯,後來長大後感覺吃到的八寶甜米飯都沒有小時候和父母一起吃酒席吃到的好吃。

那時候如果誰家辦紅白喜事,一個村裡面的人都會來幫忙,一些推小車賣小零食的老人還會早早的在辦事人家的門口擺上攤子,桌子都是擺在外面,吃飯的時候最興奮的就是小孩子了,飯菜一上桌小孩子的筷子一個比一個快,吃完之後大人們還會將桌上沒吃完的飯菜收一收,拿回家繼續熱著吃。就算是收回家的剩飯,那時候都覺得無比的美味。但是現在不同了,農村辦事已經遠沒有過去那樣熱鬧了,不少人家辦事的時候都有些冷清,吃飯的酒席也沒有過去的多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種原因生活條件變好了,現在農村家家戶戶的生活條件都變得比過去好很多了,村裡面的小汽車、小洋樓比比皆是,大家的生活條件好了,吃的也比過去好太多了。小時候吃肉都是逢年過節才能吃,現在想吃隨時都可以,下館子更是經常的事情。不僅吃得好,各種菜品大家也都吃過。所以酒席上的那些飯菜大家已經沒有那麼感興趣了,吃不吃也都可以。想想小時候吃酒席大部分都是會帶上自己的孩子的,為的就是給孩子吃點好的。現在小孩子生活的好,對肉的興趣並不是很大,如果不是節假日很少會有大人帶著孩子一起去吃酒席的。自然吃酒席的人就少了。

再加上現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有車,開車去吃酒席就不能喝酒,這樣就讓很多男性失去了去吃酒席的興趣了。

第二個原因人變忙了,這個在農村很常見,村裡面平時人都很少,大部分都是一些老人,小孩子忙著上學,青壯年勞動力忙著打工掙錢。村裡面不是逢年過節很難見到年輕人。如果不是逢年過節的辦事情,家裡麵人自然就少了。在農村辦喜事最喜歡選擇的時間就是臘月裡,為的就是這個時間大家都在家,辦事比較熱鬧,有人氣。但是臘月裡辦事的多了,就容易“撞日子”,一個人只能選擇去一家,自然也會出現去酒席的人少了。

另外大家為了生活在外打拼,如果不是自家關係特別親近的親戚辦事,一般都不會回家,大多數都是將錢直接轉過去就行了。不像是過去農村人常年在家,就算不在家親戚朋友家辦事,自己去不了也會託人把禮錢送到。而現在即使自己不去,一個轉賬錢就到了。有時候也在想科技發達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有時候看似是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卻也讓我們變得冷漠了,我們可以不用面對面就能把事情解決了,人與人的直面溝通變少了,人情味有時候也變淡了。


獸藥100


記得以前小時候去吃酒席,那時候真是熱鬧,人特別多一輪跟本就坐不下,經常是吃一輪換一輪要連翻好幾輪。再看見在春節時候人最多也才十幾桌,相比以前確實顯得冷清了許多。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現在很多農村人都外出打工掙錢了,村子裡根本就沒幾個人,辦酒席就算幾個生產隊都過來也坐不了多少桌。所以很多人辦酒席選擇春節期間辦,那時候大家都回家過年來了,人比較多。

2、以前辦酒席不用隨什麼錢,我們基本都帶點米和菜過去再幫幫忙就好,而且辦酒席的也不多。現在辦酒席都送錢了,而且酒席也多了,很多人不是誰辦都參加了,只有關係好的或參加過自己酒席的才去,如果全都去經濟壓力就太大了!

3、參加酒席就會耽擱一天時間,以前都是幹農活無所謂,現在工地做工一天一百多。有的人正好有活幹就不去了,去一個代表就行了,這樣人就少了。

4、現在很多酒席都集中到春節期間了,經常同一天有好幾起,一家人要分別跑幾個地方,這樣人就被分散開了,自然要顯得冷清許多!


農村隨拍君


說現在的農村辦喜事越來越冷清,李哥阿峰認為的確是這樣,現在根本找不到原來的那種喜慶的感覺了。

記得八十年代農村辦喜事,那可真是大事,喜事前幾天就開始張羅,親戚朋友和村裡的人都會來幫忙,農家小院熱鬧非凡,劈柴做飯的殺豬的宰羊的,蒸饅頭的,煮丸子炸油貨的,調餡捏餃子的,人們嘰嘰喳喳,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喜氣!結婚辦喜事那天農家小院大紅燈籠高高掛,鞭炮巨響紅屑滿天飛,客人入席!年輕人開始端盤子上菜,必須按照主事之人安排程序上菜,屋裡吃的昏天黑地,屋外忙的不亦樂乎。小孩是沒有座位的,他們只能偷偷的躲在門後,接過大人遞過來的好吃的吃啊裝啊!吃完了新郎出門都要撒錢,人們會一擁而上,搶到會福氣多多的!辦個喜事的確很是熱鬧!

現在的農村辦喜事的確冷清多了。農民的口袋有錢了,一般不去像原來那種受累了,也嫌麻煩,再說市場上都有現成的買回來就能上桌!有的人家就直接去飯店吃飯,感覺更有面子!即使為辦喜事落下一屁股饑荒也在所不惜!

一來是人們追求攀比。辦喜事是人生一輩子的大事,不能小氣,讓別人說三道四;

二來是現在的人情淡了,失去了很多原來的東西,有些東西永遠找不回來了!


李哥阿峰


我是農村360,家是河北故城的,同時,我也是一名農村業餘攝像師,對於題主所提的問題,談點自己的看法.

的確,時下,在農村,辦喜事的真的不如一\二十年那樣熱鬧,當年那種滿院子都是人,煎炒烹炸,熱火朝天的景象很少見到了,我想,原因無非有以下幾條.

一是現在人們辦酒席,都會選擇去飯店,雖然多花點錢,可省事\心靜,所以,等把新娘子接回家,舉行了簡單的儀式,便都去飯店了,家中便沒人了,便會顯得冷冷清清,

二是人們掙錢的方式多了,農閒時節,不會呆在家裡,而是選擇外出賺錢,所以,有的農家辦婚宴,除了近門親人外,沒有特殊身份,幫忙的外人也不會太多,也就顯得人少了.不僅僅如此,據我的觀察,平時的鄉村,年輕力壯的人也很少看到,只有到了年底過春節的時候,外出的人回來了,街道上的人才多起來,等過完春節,又該幹啥幹啥去了.這在農村是一個普遍現象.

三是人們的生活豐富多彩,不像多年前,村裡有個結婚的,人們稀罕得不得了,都會跑過去看熱鬧,現在,誰家孩子結婚,除非跟自己有關係,否則,不會做過多的關注,也不會過去湊熱鬧.

四是人們生活條件提高了,成天換著花樣吃,很少有人單純為了解饞而去吃新人的酒席,再加上現在查酒駕的力度很在,有些人乾脆隨個禮金,或者是讓別人給代寫上,這樣,婚宴上人也自然就少了.

朋友,對此你有什麼看法?你那裡有什麼風俗?歡迎說出來!


農村360


記得小時候農村的喜事很少,好幾年都不見得會有一家為蓋新房子慶祝,但是一旦村裡面有喜事,那麼一定會選擇大辦,讓一個村的鄉里鄉親都過來好好的熱鬧一下,而附近的鄰家還會過來友情幫助,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村裡面的喜事越來越多,可是卻越來越冷清,沒有了之前的人山人海,這是什麼原因呢?今天就讓小編來為大家說一說。

第一,現在村裡很多的年輕人都迫於生活原因跑去了城市打工,不能夠隨便請假,所以一旦村裡面有人辦喜事,不一定能夠及時趕回來,村裡面越來越少的人也造就了辦喜事的時候越來越冷清。

第二,以前村裡面辦喜事都是由村裡面做飯做得好的人掌廚的,沒有事情的人都會前去幫忙洗菜,可是現在人們經濟發展的越來越好,人們為了方便直接就去了飯點,很省事方便,要不就是在村裡面簡單辦一下,而且現在結婚的時候因為管的比較嚴都不允許放鞭炮了,安安靜靜的婚禮真的是沒有熱鬧的感覺。

第三,大家都知道現在人們不管是什麼年齡段的人都是手機不離手,以前沒有手機的時候人們一見面就是相互聊天,互懟開玩笑,氣憤非常熱烈,可是這種情況到了現在已經慢慢不見了,人們聚在一起只會各自拿著手機玩耍,沒有了人聲鼎沸的聲音,自然就冷清了很多。

第四,以前人們因為娛樂活動非常少,所以一旦村裡有人家辦喜事,人們都會前去沾喜事,然後順便看熱鬧,可是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已經慢慢提升起來,娛樂生活也變得越來越豐富,再加上了有了手機之後,更是不出門就能娛樂,所以慢慢的也就對農村喜事不感興趣。

第五,以前人們一般吃的都非常簡單,但是辦喜事的話能夠吃上很多平時吃不上,甚至是過年才能吃上的宴席,所以會有很多人前去捧場,可是現在人們的生活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想吃什麼隨時都能夠吃上,對於喜宴上的食物也就不是那麼嚮往,參不參加都無所謂了。

小編覺得農村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空氣好,還有就是村民之間的樸實相處,可是這種情況現在卻慢慢變得淡薄,不僅僅是因為年輕一代越來越少的原因,還有人們見得比較多不稀奇的原因,但是小編心中還是非常希望以前那種熱熱鬧鬧的氛圍能夠重現,畢竟人是群居動物,大家認為呢?


一家春夏


我是風中的舞者,我懷著沉重的心情思考了再三,為什麼呢。總結一下:

一、現在國家不提倡大舉辦酒席了。黨員幹部有了八項規定,要厲行勤儉節約,嚴格遵守廉潔從政有關規定,嚴格執行住房、車輛配備等有關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規定。

二、現在很多人的關係不濃烈了,不鐵了,在追求物質的現在,人們的關係基本是錢錢 錢了。

三、現在農村的人都只能去打工,年輕人少了。

四、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日子好過多了,不在乎酒桌上的雞鴨魚肉了。

五、以前是有喜事才辦酒席,現在是天天過年。什麼升學 、過生日、開業,暖房等等 ,人們負擔鴨梨山大了。

六、現在很多人進城了,結婚一般都是去酒店吃飯,沒有了在老家的喜慶感覺了。

七,現在婚事簡辦了 ,移風易俗,所有程序都是一天完成,一鍋燴,新時代新特色。

八。現在農村人口大減,農村只剩993861團了,說起就傷心。農村人去哪裡去了.好鬱悶呀。 九,現在,不讓放三眼銃了,也沒有吹吹打打的了 ,說是汙染環境,好像沒有以前的熱鬧了。

小時候,特別湊熱鬧看婚禮,鬧新娘子了,熱熱鬧鬧的許多事,現在不劈柴、不燒火、殺豬宰羊 、蒸饅頭、炸丸子了,一切都是錢。現在呢,結婚不熱鬧了。

望採納關注,謝謝 另湊了九大條,還有其他線索嗎 ...


大風起兮偶飛揚


我是“農村戶口就是好”,歡迎大家點贊關注!(以下內容僅是個人觀點,歡迎大家評論補充)

有些農村辦喜事越來越冷清,是什麼原因?

現在的農村辦喜事跟小時候記憶裡的喜事有很大的差別。

小時候的喜事,都是自己弄東西,自己做喜宴,都熱鬧好多天,現在基本就是兩天,前一天大家來幫忙弄弄東西,第二天結婚,吃飯就是在飯店或者農村上門包桌,省下來很多事。現在的結婚真的是沒以前熱鬧了。

但相對來說,還是要比城市裡要熱鬧得多!

在農村結婚,前一天來幫忙的,基本都是看之前的關係,鄰里的關係,父母的朋友,孩子的同學朋友。如果真的關係都不怎麼樣,那可能就是冷冷清清的兩天。

記得一個鄰居家的孩子結婚,他家之前做了點生意,有了點錢,所以就對鄰居這些人都看不起,見面連招呼都不打,孩子見了長輩,喊都不喊。正是人家覺得,有錢,就感覺要比別人高一等。

他孩子結婚前一天,根本沒人去,就算之前打好招呼的,也沒人去。結果鄰居夫婦倆人,還得一家一家的喊。結果第二天結婚當天,還是沒人去,還得一家一戶喊,真的是讓被人看了場笑話。

現在好多人之間都是攀比,辦事,就看誰排場大,誰家來的人多,擺的宴席多。現在好多人情味也淡了,跟以前不一樣了,丟了的親情,友情,要找回來真的是太難了。

所以啊,平時維護好關係,在關鍵時候,就看出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