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美國是個怎樣的國家?

王先生168471582


美國全稱美利堅合眾國,是由哥倫比亞特區、50個州以及波多黎各、關島等海外領土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在英文中美國的國名寫作United States of America。這其中United States是合眾國的意思,我國在翻譯的時候採取的是意譯的方式;而America則音譯為美利堅。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是美國國名的英文全稱,而簡稱則一般寫作USA或America。事實上在英文中America一詞不僅可以指美國,也可以指美洲。更確切的說法是America一詞是先被用來稱呼美洲,然後才被用來稱呼美國。我們知道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在漫長的古代歷史時期如今美國這片土地上儘管生活著眾多的印第安部落,但他們並不是今天美國主體民族的直系祖先,美國的歷史只能從獨立戰爭算起,迄今不過兩百餘年。而在美國誕生之前America一詞就已被用來稱呼美洲了:1492年10月12日凌晨航海家哥倫布到達了巴哈馬群島東南方的薩馬納島。哥倫布認為自己所到之地就是印度,當地居民因此得到了一個和自己本來沒半毛錢關係的名稱”印第安人“,而他們所生活的地區則被歐洲人稱為西印度群島。哥倫布一直以為自己到達的地方就是印度,而完全沒意識到事實上他發現了一塊此前歐洲人根本不知道的新大陸。然而當哥倫布返回西班牙後佛羅倫薩的航海家阿美利哥·維斯普西沿著哥倫布的路線進行了多次探險,不過和哥倫布不同的是他認為哥倫布所到達的地方時一塊此前歐洲人所不知曉的全新大陸。這在當時的歐洲引起了巨大的爭議:當時絕大多數歐洲人對阿美利哥的說法持否定意見,然而最終事實證明阿美利哥所說的是正確的,因此歐洲人就用阿美利哥(Americ)的名字將新發現的大陸命名為America,我國將其翻譯為阿美利加洲或亞美利加洲,簡稱美洲。1776年7月4日由特拉華、賓夕法尼亞、新澤西、佐治亞、康涅狄格、馬薩諸塞灣、馬里蘭、南卡羅來納、新罕布什爾、弗吉尼亞、紐約、北卡羅來納和羅德島組成的十三個英屬北美殖民地以《獨立宣言》的形式締造了一個新國家。這個新生國家的國名被確立為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如果我們僅從字面上理解就是美洲合眾國。所謂合眾國是指由若干相對獨立的政治實體聯合組成的聯邦制國家:在美國獨立之初就是由建國十三州組成的聯邦制國家,如今的美利堅合眾國已發展成為囊括五十個州的聯邦制國家。在美國獨立之初美洲合眾國這一稱呼可謂是實至名歸——美國是美洲最早獨立的國家,當時美洲其他地區都還是歐洲國家的殖民地,整個偌大的美洲只有美國一個獨立國家,自稱美洲合眾國並無不妥。然而隨著拉美各國的相繼獨立就使美洲合眾國這一稱號顯得並不妥當了——試想美國自稱美洲合眾國,那麼置其他美洲國家於何地呢?當然在歷史上美國曾長期視整個美洲自家後院——美國的門羅主義就玩了這招偷換概念:先是聲稱美國不打算干預歐洲事務,接著提出要求歐洲列強也不得干預美洲事務。這裡美國人實際上玩了一個文字遊戲:America一詞在英文既代表美國也代表美洲,美國恰恰利用一語雙關的辦法向歐洲國家指出美洲是自己的勢力範圍。從某種程度上而言:美洲合眾國這一稱呼已具有一定的霸權侵略意味,因此我國在翻譯時對其進行了一定處理:America一詞作國名使用時翻譯為美利堅,而在作為洲名使用時翻譯為亞美利加,以此進行一定的區分,其實在英文中都是同一個單詞。不過我國對美國國名的翻譯也並非從一開始就將其翻譯為美利堅的,事實這其中還經歷了相對比較漫長複雜的過程。

1783年9月3日英國在和美國締結的《巴黎條約》中把阿巴拉契亞山脈和密西西比河之間的土地也送給了新生的美國。與此同時和建國十三州同時期存在的佛蒙特州在獨立戰爭中保持中立,戰後以第十四州的名義加入美國。1801年羅伯特·李維頓受時任美國總統的托馬斯·傑斐遜派遣同佔據密西西比河以西的法國殖民當局商討購買密西西河以西的路易斯安娜土地,一開始法國方面沒接受美國提出的購地方案,然而隨後不久法國就在歐洲戰爭中遭遇挫折,於是在1803年美國乘法蘭西皇帝拿破崙忙於應付歐洲戰爭之際從法國手中以1500萬美元價格購買了83萬平方英里(2144476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相當於每英畝土地支付了三美分,這次土地購買行為使美國領土擴大了一倍。低價購買路易斯安那的成功勾起了美國政府擴張領土的慾望。美國自獨立以來的政治話語邏輯中就將整個北美大陸置於自己的統治之下視為上帝賦予的”天命“,在路易斯安娜的成功更刺激了美國人的這一意識。1819年2月22日西班牙被迫同美國簽訂條約:美國以500萬美從西班牙手中購買了15萬多平方公里的佛羅里達。1846年美國強迫英國訂約:把美國北部北緯49度的國界線一直延伸到大西洋沿岸,排擠走了這個地區的英國人。1948年2月美國在和墨西哥的戰爭後迫使墨西哥締結《瓜達盧佩-伊達爾戈和約》:墨西哥被迫將236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割讓給美國,如今在這片土地上形成了美國的德克薩斯、亞利桑那、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等州。在1846年至1848年的美墨戰爭中美國又獲得了95萬平方英里的領土。1853年美國又派南卡羅來納州議員詹姆斯·加茲登遊說墨西哥政府出售索諾拉、奇華華、新萊昂、科阿韋拉、塔毛利帕斯五個州,時任墨西哥總統桑塔安納在對此加以拒絕後仍同意以10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2.3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美墨邊界由此定型。1867年4月美國以720萬美元從沙俄手中購買了阿拉斯加。1898年美國吞併太平洋島國夏威夷。伴隨領土擴張的是大規模的向西移民,這些移民帶來了工業革命後的先進生產技術,極大促進了西部地區的工農業開發建設,與此同時世代居住於此的印第安人則被強制遷往保留地。至此美國由大西洋沿岸十三個州組成的小國一躍成為地跨大西洋和太平洋,囊括五十個州,幾乎佔據北美大陸一半面積的龐大國家。那麼在經歷這番擴張後如今的美國究竟有多大呢?在美國中央情報局1989年至1996年初始版的《世界概況》所列明的美國總面積是937.3萬平方公里,1997年修正為9629091平方公里(加上五大湖中美國主權部分和河口、港灣、內海等沿海水域面積)。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俄羅斯和加拿大的國土面積分別位居第一和第二位,至於美國和中國誰排第三誰排第四目前尚存爭議——如果以美國中情局1989年至1996年公佈的937.3萬平方公里數據就小於中國的960萬平方公里;如果以1997年修正後的9629091平方公里就大於中國的960萬平方公里。2004年美國又進一步將其國土面積變更至9631418平方公里,2006年變更至9631420平方公里。變更部分主要是對五大湖中美國主權部分面積以及沿海水域面積的重新計算所致。不過這種單純以國土面積衡量國家大小的做法已在國際上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質疑,這是因為隨著科技的進步已使人類開發海洋資源的能力越來越強,海洋已被越來越多的國家視為是可開拓的新疆土。理論上一旦擁有一個哪怕面積很小的島嶼都能使一個國家至少擁有1500平方公里的領海面積以及43萬平方公里的專屬經濟區面積。專屬經濟區雖不等同於領海——外國船隻可以無害通行,但所屬國對專屬經濟區的資源是享有排他性權利的。目前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傾向於使用由領土、領海、專屬經濟區三者共同構成的海陸總面積作為衡量國家體量的指標:由於美國在太平洋正中心擁有夏威夷群島、中途島等地,從而得以幾乎把小半個太平洋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包括波多黎各、關島等海外領土在內的美國海陸總面積約為2181萬平方公里,在全世界範圍內僅次於2466萬平方公里的俄羅斯。

1620年11月11日五月花號載著一批清教徒抵達了位於北美的普利茅斯城。如今五月花號帶來的這批移民的後裔已繁衍到3500萬人,佔美國總人口的九分之一左右。而這批早期移民締結的《五月花號公約》更是塑造了美國人的立國精神。在《五月花號公約》中寫道:“為了上帝的榮耀,為了增加基督教的信仰,為了提高我們國王和國家的榮耀,我們飄洋過海,在弗吉尼亞北部開發第一個殖民地。我們這些簽署人在上帝面前共同莊嚴立誓簽約,自願結為民眾自治團體。為了使上述目地能得到更好的實施、維護和發展,將來不時依此而制定頒佈,被認為是對這殖民地全體人民都最合適、最方便的法律、法規、條令、憲章和公職,我們都保證遵守和服從”。如今美國的歷史最早就追溯於五月花號,但請注意:這時還不存在美國的概念。這就正如寫《三國演義》要從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寫起一樣——寫美國曆史當然也要從其正式建國之前那些導致這個國家最終孕育形成的因素寫起。五月花號登陸普利茅斯時世界上儘管還不存在一個叫美利堅合眾國的國家,但這個國家最初的孕育因素就植根於《五月花號公約》。直到156年後《獨立宣言》從正式宣告了美國作為一個國家登上歷史歷史舞臺。1779年當時組成美利堅合眾國的十三個州的代表共同商議制定了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由此奠定了美國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美國這一政體自建立起就向世界展示了其高效性,在兩百餘年的時間裡美國沒再製定過第二部憲法,而是始終通過憲法修正案對不合時宜的條款進行修改。當然美國的制度體系也並不是完美無缺的,美國人面對制度缺陷並沒顛覆既有制度,而是選擇不斷改進完善以尋求各方都能接受的最不壞的方案。反觀歐亞諸國在1776年至今的兩百餘年間政府和憲法不斷更替,有時甚至是通過血腥的內戰完成這一更替——比如法國大革命就造成了法國國內持續多年的動亂,而美國在這兩百餘年中就只發生了南北戰爭一次內戰。這裡我們需要注意一點:所謂美國的”制度優勢“如今是一個爭議比較廣泛的話題——有人認為不是隻有美國式的制度才是好制度,否則就無法解釋為什麼其他國家不能通過效法美國製度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原因。那麼我們不妨先看看美國究竟實行的是什麼制度呢?也許有人會隨口回答是民主制度,事實上美國自己有時也會在國際上以自由民主的燈塔之國自居。那麼美國究竟是不是一個民主國家呢?這得看你如何定義民主了——事實上在美國的政治語境下即使是“民主”這個詞彙也是可以探討的,甚至美國人對自己國家的定位就並不是民主國家而是憲政共和國家。事實上在美國的憲法之中從未提到過“民主”這個詞彙。恰恰相反美國的開國元勳們倒是曾對民主有過如下評價: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兼司法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是這樣評價民主的:“對群眾的要求讓步,這是因為對民主精神出奇暴烈和蠻橫估計不足。民主是一種疾病,它給予分裂分子、敵對勢力、邪教集團、野心家們奪權的合法外衣。”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則說:“以往所有時代的經歷表明民主最不穩定、最波動、最短命。民主從不長久,它很快就浪費、消耗和謀殺自己,民主很快就會倒退到獨裁。”儘管我們今天有很多人把美國的制度定義為民主制度,然而在美國建國之時“民主”這個詞和我們今天的理解是不一樣的——那個時代的民主就是人民當家做主的直接民主,那麼實行民主制度的國家在處理國家事務時就應當是人民投票選舉表決,以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決定國家大事。然而這種理想化的狀態被證明是不現實的——如果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完全單純依據於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那麼法國大革命中資產階級政府對舊貴族實施的暴政能因為貴族相比平民人少就被粉飾為仁政嗎?希特勒對猶太人的暴行能以猶太人在德國是少數族裔而得以開脫嗎?事實上我們任何人都不敢保證自己永遠都和多數人站在一邊,如果因為觀念的不同就能以多數人的名義進行打壓嗎?正因為如此美國在建國伊始就將防止多數人暴政作為自己的建國理念之一。與此同時美國作為一個聯邦制國際還面臨一個極其現實的問題:如果由美國公民一人一票,然後依據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決定國家大事,那麼那些人口少的州無論如何投票都幹不過人口大州,久而久之這些州還願意留在聯邦之內嗎?如果是這樣,美國就有分裂的危險。正因為如此美國參議院以州為單位平分國會議員名額,每州2人;眾議院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國會議員名額,但至少確保人口最少的州也有一名眾議院議員。這樣既滿足了多數民意的表達,與此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照顧那些人口少的州的利益,從而避免人口大州以多數民意壓制小州。請問美國的這一做法是否違背了民主原則呢?另外為什麼不讓印第安人和黑人參與投票呢?為什麼在號稱自由文明的國度卻存在著野蠻的蓄奴制呢?如果我們認定美國的這一做法是為適應當時美國的具體國情而對民主制度進行的變通,那麼請問哪個國家的制度設計不需要符合自己的具體國情呢?事實上所謂美國的制度優勢並不是指美國的制度有什麼先天的優越性或文明正義性,而是說美國人恰好找到一種適合其本國發展需求的制度模式。任何國家的制度其實都無所謂好與壞,只看是否適合本國國情,這就正如一個人的性格沒絕對的好與壞,只看是否適合他自己所身處的環境圈子。無疑美國的制度體系是適合本國發展的好制度,然而美國無視其他國家的具體國情強制在世界範圍內推行美式價值觀實際上是一種霸權主義的體現。

實際上美國並非一個民主國家,而是一個典型的憲政國家——美國政治並非以少數服從多數為原則構建,而是以一套複雜的憲政建都制衡原則構建:在美國代表民意掌握立法權的議會並非一家獨大,而是與掌握行政權的政府以及掌握司法權的法院系統呈三足鼎立之勢。事實上作為美國國家元首的總統權力相當大,以致於在美國都不存在總理這一職務。其實同歐洲各國的國家元首相比而言:美國絕對是一個總統強勢的國家,但美國卻不是一個總統可以為所欲為的國家,因為他的權力還必須受到議會的立法權和法院的司法權的制約。美國的議會制度也非常有特色:在1787年的美國製憲會議上建立聯繫更為緊密的北美聯邦的主張和強調各州利益的主張進行了博弈和妥協,博弈和妥協同樣反映在國會問題上:與會代表們就國會議員的名額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辯論——如果按人口比例分配國會議員的名額,可這樣一來那些人口少的州無論如何投票也幹不過人口大州,因此小州對此極力反對;可如果以州為單位平分國會議員的名額,那麼人口大州又不幹了。最後雙方達成妥協:美國國會分社參議院和眾議院——參議院以州為單位平分國會議員名額,每州2人;眾議院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國會議員名額,但至少確保人口最少的州也有一名眾議院議員。參議院與眾議院共享立法權——所有法律必須在參議院與眾議院都通過後才能生效。目前美國參議院全院員額為100名議員,每州各2人。在美國必須年長於30歲、至少在過去九年為美國公民並在選舉開始時為其所代表的州之居民者方有資格參與參議員競選。參議員任期六年,每隔兩年改選約三分之一席。參議院議長由美國副總統兼任,但無參議員資格。參議院享有人事任免權:內閣閣員、聯邦行政部門首長、大使、最高法院大法官與聯邦法院法官以及美聯儲主席等職位都必須得到參議院的認可才能正式就任。參議院享有臨時推舉權:美國憲法第十二修正案中授權參議院在沒有副總統候選人取得選舉人團多數支持的情況下推選副總統。參議院擁有彈劾權:在眾議院發起彈劾程序以後美國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主持審判,由參議院負責確認彈劾是否生效。參議院的議場建築物分佈在國會山莊北部。美國各州在眾議院中按人口比例分配議員名額,但至少會有一名議員。目前美國眾議院院內議員總數經法律明定為435名:其中人口最多的加利福尼亞州擁有53名眾議員,人口最少的阿拉斯加州只有1名。眾議員的任期為兩年,無連任限制。眾議院議長由議員選舉產生,傳統上為多數黨之領導人。眾議院有權提出增加稅收的立法提案,這是參議院所不具有的一項權利。眾議院的議場建築物分佈在國會山莊南部。從美國的國會形成歷史來看:美國的國家政治使各種政治訴求能得到充分的博弈,各派政治勢力會為了各自的利益而激烈交鋒,然而最終他們總能找到各自都能接受的方案實現妥協,從而避免使國家陷入到像法國大革命那樣的激烈動盪之中。從這點我們可以大致看出美國人的國民性格特徵:通常我們說到德國人就會想到嚴謹,說到英國人就會想到紳士,說到法國人就會想到熱情浪漫。當然這樣的說法或許過於絕對化了,但也有一定道理——事實上正是熱情浪漫的國民性格使法國一再捲入各種街頭暴力之中。英裔和德裔是美國這個移民國家最大的兩個族群,看起來美國似乎同時繼承了英國的優雅紳士風度和德國的嚴謹審慎精神,他們不像法國人那樣熱衷於激烈運動,而總是以審慎的態度達成妥協。然而美國人這種求真務實的妥協精神似乎只適用於國內,事實上在國際政治中同樣需要這種務實的妥協精神。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就在萬隆會議上向世界表達了我們的外交路線就是秉承”求大同、存小異“的和平相處原則。為什麼要”求大同、存小異“呢?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國際關係就是人際關係的一種倒影。人和人沒絕對相同的,即使是生活在一起的父母和孩子、兄弟姐妹之間、夫妻之間也各有各的脾氣秉性,如果大家都我行我素,那麼這個家遲早得散夥。在如今整個地球日益被濃縮為一個地球村的大環境下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在自我封閉的狀態下實現發展,積極主動融入國際社會是必然的,然而在融入國際社會的過程就不可避免會與其他國家發生摩擦,正如人和人之間會有摩擦一樣,即使是再好的朋友乃至家人之間也會爭吵,這時就需要一種求大同、存小異的互諒精神。然而在國內政治生活中一向講究互相妥協的美國人在國際政治中奉行的卻是一種霸權主義的單邊外交路線——時時刻刻以世界警察自居,強制性推行美式價值觀,甚至是不惜以武力的方式顛覆別國主權,而這也恰恰是美國在國際上最為人詬病之處。

我們知道美國介入伊拉克、敘利亞等地的戰爭其中一個理由就是指責這些國家實行的是極權政治制度,從表面上看美國這種不惜以武力推行美式價值觀的行為未免霸道,然而美國真是為推行美式價值觀而一再發動戰爭嗎?事實上美國的外交活動永遠是以美國的國家利益為導向的,所謂極權政治問題乃至給別國貼上邪惡軸心國家的標籤其實都只是美國的輿論宣傳手段而已,美國真正所關係的並非這些國家的國內政治問題,否則我們就無法解釋至今仍維持著絕對君主專制政體的沙特等國為什麼會成為美國的盟友。美國之所以頻繁介入各種戰爭真正著眼的是本國的現實利益,至於被幹涉國的國內政治問題不過是使戰爭顯得冠冕堂皇的藉口而已。那麼美國如此頻繁介入戰爭究竟能給自己帶來哪些利益呢?美國是一個高度市場化的資本主義國家——在美國軍火武器的生產也是外包給私營企業的。目前全球軍工集團百強名單裡有50家美國企業上榜,前十名的位置則被美國佔據了7家,洛克希德·馬丁、波音、雷神、諾思羅普·格魯曼和通用動力並稱為美國軍工集團中的“五大金剛”。IBM公司則兼營軍工和民用產業,事實上在美國這樣的公司並不少見。這些大型軍工集團掌控著美國的國防安全和國家經濟命脈,同時他們的勢力也滲透到美國的國會和政府,同白宮和五角大樓形成了千絲萬縷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當年的小布什政府就是一個有軍工集團背景的保守色彩濃厚的執政班子,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小布什政府發動阿富汗戰爭的目的之一就是為當初支持自己競選的軍工集團金主們提供發戰爭財的機會。不過軍工集團儘管是影響美國政治、經濟、軍事格局的一股舉足輕重的勢力,但也並沒發展到可以一手掌控整個美國的地步,美國政府也必須兼顧國內其他利益群體的訴求,絕不可能單純為滿足軍工集團的利益而發動戰爭,事實上美國所著眼的還有更大的利益:自二戰結束以後美國就成為在全球範圍內具有支配性政治、經濟、軍事影響力的超級大國,尤其是在蘇聯解體後更是成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對身為世界霸主的美國而言:最懼怕的莫過於自己的霸權被他人取代,因此美國必須堅決遏制在某一地區出現一個強勢的地緣政治實體,因為這會威脅到美國在該地區的利益,甚至會進而威脅到美國的世界霸權,所以一旦在某一地區出現某個國家崛起成為獨霸該地區的地緣政治勢力的跡象,那麼美國勢必將會予以遏制。當然這種遏制可以是通過外交手段、經濟手段進行封鎖制裁,也可以是武力顛覆。一般來說美國會衡量對手的實力:像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這樣的小國往往就會直接遭受美國的武力打擊,而美國對俄羅斯、法國、印度等大國則不會與之發生正面衝突,而更多采取外交手段、經濟手段進行封鎖制裁。同時美國必須牢牢將國際貿易航線掌握在自己手中,為此有必要在國家貿易航線的關鍵節點保持軍事存在——這些關鍵節點包括:巴拿馬運河、琉球群島、南海、波斯灣、波羅的海、黑海等等。美國每發動一次戰爭就會引發該地乃至全球資本的大量回流,因為資本是逐利而避險的。如何你是一名投資家也不希望把自己的資金投入到一個戰亂國家吧?而美國作為世界上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國家往往被國際資本視為是最安全的市場,因此總能成為國際資本回流的受益者。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如果把地球村比作一個大家庭,美國就是正值青春期,體力精力極其旺盛,三觀極其中二,和我們所有人經歷過的都一樣。

這個年紀的人有一個特徵,那就是會把任何多種因素促成的所謂“成功”,歸功為自己的牛逼。比如說,一個初中生高中生幾次大考如果考得好,他一定更多的將其歸結為是自己的牛逼,而不太會去想家長為他安心學習的環境打下了多少基礎,他學校的所在地帶沒有惡劣的幫派鬥爭使得其可以安心學習,以及他恰好同班同學都比較挫,所以使得他比較容易獲得高的名次。

美國說白了就是這樣的。

家長這一點,指的是他在舊的殖民體系裡的產業鏈位置,相比起英國對其他殖民地的狂徵暴斂,對美國的稅政並不算是苛刻的,而且在獲得獨立之後,美國仍然依靠向歐洲出口棉花等原材料實現資本累積,意思就是:名義上我離家出走了,其實還在花爸媽的錢。

學校指的是美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美洲大陸地大物博,擁有木材(東北部)、毛皮(中西部)、黃金(西部)等等歐洲當時已經開始供應不足的原材料或奢侈品原料。在經濟上成為歐洲主導的經濟體系一部分的同時,地理上遠離各種紛爭,任何一方打仗的時候,作為原材料輸出國的美國都是佔便宜的,這種資本積累方式的終極形態,就是一戰之後美國一枝獨秀,二戰之後美國獨霸全球。說白了還不是你學區比較好,遠離黑幫火拼麼……

同學比較挫說的是美洲大陸上的其他鄰居,這個我就不多說了,補充一點:與很多人想象的不同,早年歐洲殖民者並不是每戰必勝的,靠梅毒在美洲土著中傳染,人口大打折扣後,殖民者才靠著略先進一些的軍事裝備站穩腳跟。

成功之後,必然是狂妄自大,非說自己牛逼是因為自己是被上帝選中的,非說是自己價值觀特別優越三觀比你們都正,這些大家都看在眼裡。事實上,其他國家或者文明,誰在歷史上還沒牛逼過,只不過盛年過了,也都受過挫折了,不想這樣成天吹牛逼了,於是就看到滿世界就那麼一箇中二少年愣頭青天天在那裡吹牛逼,肌肉也確實他厲害,所以大家都不想多說話去惹他。

以前區分美國的很重要的一個標準,是說美國並不是一個民族主義國家,而是一個用世俗價值觀聯合起來的移民國家,與二十世紀以來全球通行的國家組成方式都不一樣。而特朗普的上臺基本已經標誌著這種美國例外論的終結,各位想一想,當年被美國胖揍的納粹黨,如今在美國以經濟民族主義和白人至上主義之姿借屍還魂,二戰老兵要是泉下有知,還不得鬧鬼了。

所以說,牛逼不牛逼,例外不例外,這都是歷史階段性的,美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還不就是一個歷史長河中一個美麗的巧合,與其信奉關於它的某些神秘本質促成了他的成功,不如多想想我們如何在我們無止盡的平凡現實裡,實現一些小小的卓越吧。


沈辛成


去年去紐約玩了一個月!只能從外觀來評價!地鐵,一百多年前造的,地鐵站成舊甚至很落後!肯尼迪國際機場停車場坑坑窪窪!公路也是!除了繁華的曼哈頓高樓聳立,居民居住區無一座高樓!但那每天都是純淨的藍天白雲!空氣清新!馬路上有雜物但沒灰層!我在美國自已做飯,吃菠菜時才發現原來菠菜是這個味!水果更是不得了的好,不但便宜,味道就比能比!車釐子西瓜香蕉桃葡萄都吃不過來!從美國回來後,我基本不吃西瓜香蕉!因為根本就不是一種味!在美國小超市,最深刻的感受金錢在民眾中的份量!我住的地方是紐約最低層也就是最窮的居住區,在超市結帳時,常看到美國人推滿滿一購物車的東西,結帳時才五六十美元(折人民幣三百元左右)美國超市風格,量越大越便宜!比如大盒冰淇淋一公斤一盒,兩盒才兩美元(人民幣十三元)美元真值價啊!大有甜的車釐子平均合人民幣十五元一斤,天天都有!總之,在美國生話了一個月,最大感受是放心!即不擔心停水停電!不擔心空氣食品!不擔心人身安全!不擔心漲價!不擔心失業下崗!一個月,感受很多,這只是一個概論!與在美國做小生意的兩個杭州小夥聊他們在美國八年的經歷及現在的狀況就以後再說了!


用戶6854962001035


一萬個人心中有一萬個美國,今天我們不說主觀的,今天我們來介紹一個客觀的美國吧。

基本信息:

美利堅合眾國,通常稱為美國,是北美的一個國家。

它由50個州,一個聯邦區和五個地區組成。

美利堅合眾國與太平洋、大西洋和南部的墨西哥接壤。

美國沒有國家官方語言。儘管如此,英語是用於立法,法規,行政命令,條約,聯邦法院裁決和所有其他官方聲明的主要語言。

面積為980萬平方公里,按面積計算,美國是世界第三大國。

截至2016年,美利堅合眾國人口估計為3.2億人。美國是世界上人口第三多的國家。

該國的首都是華盛頓特區,其最大的城市是紐約市。其他主要大都市區包括洛杉磯,芝加哥,達拉斯,舊金山,波士頓,費城,休斯頓,亞特蘭大和邁阿密。

自然資源和文化景點:

從佛羅里達州的熱帶海灘,到落基山脈的山峰,從西部蜿蜒的草原和貧瘠的沙漠,到東北和西北的茂密荒野地區,這個大國的景觀各不相同。

美國最高的山是迪納利山,位於阿拉斯加州,海拔6190米。

美國有19924公里的海岸線,它是世界上第9長的海岸線。

密西西比河和密蘇里河相結合,形成了美國最長的河流系統,也是世界上第四長的河流系統。

尼亞加拉瀑布位於加拿大美國邊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瀑布之一。尼亞加拉每年有超過1400萬遊客,它是世界上訪問量最大的旅遊景點之一。

美國有58個國家公園和數百個聯邦管理的公園、森林和荒野地區。

最古老的國家公園是懷俄明州的黃石公園,成立於1872年。觀人數最多的是大霧山國家公園,每年吸引超過一千萬遊客。

大峽谷位於亞利桑那州北部,是美國最好的旅遊景點之一。峽谷在科羅拉多河上雕刻了數百萬年,深度超過1.6公里,長446公里。自由女神像是自由的普遍象徵,是美國最熟悉的偶像。這是紐約市紐約港自由島上一座巨大的新古典主義雕塑。

金門大橋橫跨舊金山灣,連接城市和北部的子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築之一。它自20世紀30年代建成以來一直是加州的標誌。

華特迪士尼世界度假區是奧蘭多附近的大型遊樂園。它是該國最頂級的家庭景點,幾十年來一直為年輕人和老年人提供服務。華特迪斯尼世界於1971年10月1日開業,是世界上訪問量最大的度假勝地,每年有超過5200萬人遊覽。

繁華的時代廣場以閃爍的廣告牌和新年前夜倒計時而聞名,位於曼哈頓中城的中心地帶。白宮是美國總統的官邸,幾乎是所有遊客在華盛頓都會去看看。它建於1792年至1800年之間,最初由約翰·亞當斯總統使用。

美國簡史和經濟:

幾個世紀以來,土著居民生活在美洲廣闊的地區。在17世紀初,定居者從歐洲遷移到新世界,建立了殖民地,並使當地土著人民流離失所。

18世紀後期,定居者爭取從英國獨立,並在新憲法的基礎上組建了一個國家聯盟。該國繼續向西擴張,儘管該國是一個相對年輕的國家,但自1776年7月4日宣佈從英國獨立以來,它已成為一個全球大國。

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該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擁有許多黃金,煤炭和鈾礦床。農業使該國成為玉米、小麥、糖和菸草等頂級生產國之一。美國也生產汽車、飛機和電子產品。大約3/4的美國人在服務行業工作。

1867年,美國以720萬美元的價格從俄羅斯購買了阿拉斯加。

夏威夷是美國50個州中最年輕的一個州(1959年加入美國),是唯一一個完全由島嶼組成的州。

阿拉斯加州比羅德島州大429倍。但是羅德島的人口比阿拉斯加人大得多。

美國有23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美國其他有趣的事實:

白頭鷹是國鳥和美國的象徵,是受保護的物種。

美國的流行文化遍及世界許多地方。它對世界大部分地區,尤其是西方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世界各地都聽美國音樂,大多數國家都可以看到美國電影和電視節目。

美國最受歡迎的團體運動是美式足球,棒球,籃球和冰球。

六月的第一個星期五是美國的國家甜甜圈日。

每年在美國消費80億隻雞。三分之一的美國人肥胖。

香蕉是美國最受歡迎的水果。

直到1836年,聖誕節在美國都是非法的,因為它被認為是古代異教節日。

如今,美國的單身人士多於已婚人士。

蘋果公司擁有比美國財政部更多的經營現金。

美國最貧窮的地方是南達科他州的艾倫,其中96%是美洲原住民。

27%的美國人認為美國從未降落在月球上,認為那場電視直播是假的。

來自美國的臉書的用戶比上次選舉中投票的美國公民還多。

喜歡的請盡情關注+點贊,不喜歡的千萬不要勉強!


王不宇看世界


我個人住美國二十年以上。與大家分享一下經驗。與一般的發達國家相似,美國的社會養老制度完善,適合老年人養老。一般人算守法。看地區而定,學校分好區與壞區。一般收入勉強讓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過生活。但若想買房在紐約或舊金山的大都市,非有父母的幫助不可。撇開這些不談,住美國真的有大家想的那麼好嗎?那要看你想要的是什麼?

美國白人佔百分之七十。你來美國願意當少數民族嗎?這不光是統計上的事。在美國的大部分事物是以白人為主運營的。他們會告訴你是如何事情運轉的。並不是因為你不懂,而是它的制度是如此。我說的是每天一般的事,像去超市,上銀行,去市政府辦事。偶爾會碰到不講理的人,若是白人他們欺負少數民族的方法就是歧視。我們看好萊塢電影若有壞人欺負人那一定是會出來個打抱不平的白人救人的。在現實的美國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中國人不論是國內或海外的華人,都有大國的風範,無論是態度,思想或對事態度的方面。美國白人不是的,心胸狹窄的人到處都是,這與他們的祖上其實是從歐洲小國來有很大的關係。

有件事大家很少注意到的是,你願意你的後代與異族通婚嗎?在美國的教育讓小孩子覺得人生下來都是一樣的,沒差別的,結果小孩長大和外族結婚的話你能贊同最好,不願意也沒啥辦法的。

住美國有好處有壞處,一般人還是報喜不報憂的佔大多數的。


熊貓的最大粉絲


現在的美國是四條腿在走路,所以老牌列強中美國走的最穩當。

昔日由於腿太多,協調起來不容易,即使一條腿出現問題,也不礙事。如今世界科技研發發展處於變革時期,中國緊緊跟隨美國,軍事科技方面俄羅斯一直保持對美國壓迫感,中國也有奮起直追的意思,唯有金融至今為止美國無人能及,文化媒體方面美國已經大不如前了,前任對顏色革命愛不釋手,每年都有大量經費,如今都被削減,以往歷屆總統都與媒體配合默契,如今也大不如前了,現任總統每天清晨把國內外重要新聞推啊推,這分明是要讓媒體人下崗。

美國在改變,但是美國的改變不足以讓美國重新煥發新生。第三次技術革命,美國獨領風騷,當年蘇聯各方面都非常強大,可惜與第三次技術革命背道而馳,由此蘇聯解體埋下了伏筆,如今中國雖然各方面不及美國,但是第四次技術革命中國緊追不捨,結果很可能會一直緊跟美國,美國一家獨大也就不復存在,美國靠新技術吃遍全世界的好日子也就難以為繼,一旦出現這種狀況,美國有可能會日落西山,至少不再為所欲為。每年百分之三以上的軍費那裡來,金融市場推高的GDP還能保持嗎,昔日緊跟美國的國家不再成為美國的提款機,美國啊美國…。


萬里白光


美國是一個適合喜歡過安穩日子的人的地方。同樣的付出,在美國得到的可能是最多的。周邊來了幾十年的朋友,基本上都是早九晚五,週末和家人朋友聚會放鬆,每年到國外過一個或幾個假期,基本世界各地也都跑遍了,住在一箇中產階級的社區,大部分人都開始有各種各樣的愛好,孩子大多慢慢獨立,雖然也有各種壓力,但和國內同齡人比,一般還是輕一點。說得庸俗點,在吃穿住行好方面,一般和國內3、4甚至10倍身價的朋友類似。關鍵是美國也不講究這類攀比,國內常談到的在美國當二等公民的事,就和大家在國內都當家作主了似的,實話講還真無感。如果喜歡燈紅酒綠,大起大浮,在商場上翻雲覆雨,叱詫風雲,千萬別去,會被憋死,但如果喜歡過一個普通人的日子,老婆孩子熱炕頭,外加一堆各種愛好,美國是一個很好地地方。


RoadWarrior


美國7月4日獨立日(國慶節)慶祝活動觀感

1,每個人都是獨立自由快樂的,孩子們天真而快樂,大人們看到孩子們的快樂更快樂!觀眾有觀看的快樂,遊行隊伍裡的人有成就感的快樂。表情 不要求整齊劃一的步伐,不要求喊華而不實的口號,你只負責將發自內心的快樂 展現出來。

2,只要你獨特你就可以報名參加遊行,或者跟隨一個組織或學校或者你自己有一輛別緻獨特的老爺車汽車……

3,如果你有熱心和愛心表情,你可以成為志願者,幫助維持秩序(雖然沒有什麼可維持的,因為大家都很自覺),為人民服務。有好多人穿著黃馬甲騎著自行車戴著步話機,自行車上裝著礦泉水和中暑藥隨時準備不時之需……藥丸表情還有人隨時將礦泉水遞給遊行隊伍中的需要者。

4,為什麼孩子們高興?遊行隊伍裡的小孩子不斷地跑到路邊觀眾席去給孩子們分發糖果,發的和得的都高興;大人不斷向觀眾席分發小旗子,小扇子,發的和得到的都高興…… 當然,我也很高興!

5,晚上還有美麗的煙火……

自始至終,這麼大規模的活動,沒有事故,沒有交通堵塞,人人都不急不慢,總而言之,歡慶之日,開心最重要!











子非魚安知魚之憂


美國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國家。作為一個剛來美國留學半年的人其實是沒有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的,所以我僅僅是分享一下我的個人觀點。

本人留學學校位於Arizona,熱帶地區。

對於美國的第一印象是:生活水平遠比國內好。或者理解為居住環境。就這麼說吧,一個普通的美國家庭基本上都擁有一個體面的住房,房間內浴缸、洗碗機一切標配。國內普通的工薪階層的住房是完全不能和這邊相比的。

這是我目前所居住的房間準確來說是學校宿舍


這是衛生間


還有一個客廳

我現在所居住的地方遠超於國內一些工薪階層所居住的房屋。當然這是對比一些二三線城市或者一些城市的居民樓。所以說美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準確來說是生活很體面。基本的配套設施都比國內要完善先進的多。這是我作為一個外來人最直觀的體驗。當然,美國也並不是人人都是如此,因為一個社會總有窮人和富人,美國不工作的人也大有人在,所以在美國也是有很大的貧富差距。因為我的生活水平在美國處在中等偏下的階段,所以我也不敢亂言美國窮人富人的生活是什麼樣的。但是有一點!

美國富人的生活是我們無法相信的!


第二點是關於美國人的消費習慣和對錢的認知。

在美國,超過50美元,即50刀就算大額消費了。大概等價於人民幣500元甚至1000元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我不是說50刀等於500人民幣。我是按照消費習慣來這麼說的。美國人也有人情往來,也會請客吃飯,雖然美國社會聚餐一直有AA的習慣。但是在他們的宴請當中,基本上超過100美元的宴請按照國內的水平就是屬於生死之交那一類朋友才會有的待遇。


中國留學生經常被認為是富豪或者某二代,就是因為留學生在日常的花費中都依然沿襲著國內的習慣,我甚至有見過留學生拿著100刀紙幣去外面買東西,比如飲料一類的。100刀在美國算得上是一筆鉅款了。

美國人均一年花費中等水平在一萬美刀左右。而工薪階層收入也僅在三四萬美刀之間 甚至更低。而中國留學生平均花費一個月一千刀左右。即7000人民幣/月。


第三點,美國是個信用系統全面的國家

眾所周知,美國社會對個人信用極為重視。日常生活中,小到在銀行開個戶、辦一張普通的手機卡,大到買保險、貸款買房,都與消費者的個人信用記錄相關。甚至一個良好的個人信用可以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獲得很多優惠和福利,比如在買保險就可以獲得更低的保費、買房買車時也可以獲得更高的可貸額度。

這得益於美國強大的信用體系。

美國人出生下來就會得到SSN。也就是Social Security Number。這個號碼將跟著一輩子。它是印在社會保險卡上的九位數號碼。自20世紀30年代美國成立社會安全管理局後,聯邦政府就要求所有合法公民和居民必須持有有效的社會保險號。

這九位數字串聯起了一個人在美國幾乎所有的信用記錄。工作、租房、貸款,甚至辦理手機號碼時都需要社會保險號。


好事多磨雄哦


美國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正面印象:

(1)國土遼闊,資源豐富。

(2)移民國家,歷史只有200多年,沒有歷史包袱。人口3億,世界第3人口大國。

(3)農業發達,僅2%的人從事農業生產。

(4)航空航天丶芯片丶軟件、軍工等高端工業發達。

(5)科技發展世界領先,計算機、互聯網等先進科技發端於美國。

(6)屬發達國家,人均GDP50000美元以上,排全球前7一9名。

負面印象:

1丶世界第1超級霸國。

2丶自認為是世界警察。

3丶從美國利益出發,奉行雙重標準。要求別人按它的標準做。自己則另做一套。

4丶打著民主旗號,不斷干涉他國內政,或者圍堵制裁、或者策動政變、或者武裝入侵、或者策動顏色革命。造成中東丶北非戰亂不已,一片廢墟,百姓無家可歸,流離失所。2戰結束以來,美國發動入侵戰爭及顛覆他國活動達100多次。

5丶用美元霸權薅世界各國人民羊毛。

6丶美國第1,必要時會出賣盟國利益。

7丶特朗普當政後,已墮落為流氓國家。

8丶國內槍支氾濫,時常發生持槍殺死多人的暴力案件。

9丶種族歧視現象普遍存在。歷史上美國有黑奴制度,三K黨橫行無忌。如今表面上平等,實際歧視現象10分嚴重。白人警察經常以執法為名無端槍殺黑人青年,而獲無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