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根據公積金繳交的多少反推上一年收入?準確嗎?

師雲風馬牛


不能,不太準確的。

因為公積金繳納是有繳存比率,每家單位可以選擇不同的比例,而且分為住房公積金和補充住房公積金,都是可以選擇不同的比例。像上海為例,住房公積金的比例可以選5%,6%,7%,補充住房公積金可以選1%,2%,3%,4%,5%,不同的比率,實際上差別還是比較大的。

假如,單位和個人各繳納1600,按照5%算,他的工資應該是32000元;如果按照6%算,他的工資應該是26666.67元;如果是按照7%計算,他的工資應該是22857.14;可見,按照5%繳納,和按照7%繳納,兩者之間差了至少10000元,差距是非常大的。

如果加上補充住房公積金,那麼,這個算法還更復雜,根本不可能推算出準確的收入。

而且,這還是假設這個人的單位比較規範的情況,如果他們單位不規範,公積金的繳納並不是按照實際收入來算的,那更加無法推算出準確的數據了。

還有的人,因為要買房,需要更多公積金,所以可能願意自己補足差價,讓單位給自己繳納更多公積金,這種現象也是不少的。

所以,根據公積金的繳納費用,去推算一個人的收入,是不太準確的。

事實上,不只是按照公積金去推算收入不準確,就算你看到一個人拿了單位蓋章的收入證明,那也未必是準確的。因為許多單位為了避稅,為了少繳納公積金和社保,有可能會降低員工的繳納基數,比如,一個員工本來收入8000元,實際上繳納社保和公積金的時候,只按照5000的基數繳納。這種行為不可取,也不合法,但是不少企業還是為了省點錢鋌而走險,這也是無法從公積金上推算收入的原因之一。

所以,我認為,根據住房公積金去推算一個人上一年的收入,是不太準確的。



謝米看職場


住房公積金的繳納是較為混亂的,很多人根本沒有享受住房公積金,也就是一分錢都沒有,能夠享受住房公積金的以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為主,民營企業很少享受住房公積金,

根據公積金繳交的多少是無法反推上一年收入的,就在於住房公積金繳納標準不統一,單位個人各繳交1600元,每個月3200元,是沒有辦法推測上一年度收入的,因為我們不知道單位以何種標準繳納住房公積金,有沒有補充住房公積金。

《關於改進住房公積金繳存機制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的通知》的第三條規定,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下限為5%,上限由各地區按照《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規定的程序確定,最高不得超過12%。

這個繳納標準是很寬的可以從5-12%區間繳納。還有的單位不是根據職工個人工資繳納住房公積金,而是按照一個社會平均工資繳納住房公積金,像杭州住房公積金繳存基數上限為杭州市2017年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倍,即24311元;下限為杭州市最低工資標準,即2010元。這個繳納標準也是很寬泛的。

有的行政事業單位不是根據工資繳納,而是統一一個標準,職工繳納多少、中層繳納多少,領導繳納多少,這樣的話更加無法按照公積金推測工資了。

住房公積金可享受群體太少,成為一種額外的福利,我是不贊同這一政策的,沒優惠及到絕大部分人群。取消了吧。


杜坤維


知道繳存比例嗎?知道的話一算就算出來了。

公積金繳存額計算方法:

1、職工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職工個人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單位資助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

2、職工個人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職工住房公積金月繳存基數×職工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

3、單位資助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職工住房公積金月繳存基數×單位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

4、職工住房公積金月繳存基數=職工上年工資總額÷12

工資總額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新參加工作或新調入職工當年繳存基數為職工本人首月工資總額。

5、國家規定,個人和單位的公積金繳存比例在5-12%之間。

就是說,你只要確定單位或者個人的繳費比例,就能倒推出你上一年的收入。


胖主任


不一定準確,得看個人公積金的繳存基數依據!很多人以為公積金就是按自己的每月工資乘以固定的繳存比例,其實不然。

*公積金月繳存額=單位繳存部分(即繳存基數*單位繳存比例)+個人繳存部分(即繳存基數*個人繳存比例)*。職工個人繳存部分由單位代扣後,連同單位繳存部分一併繳存到住房公積金個人賬戶內。

繳存基數

一般是按個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來確定,也有很多企業按當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規定的最低繳存基數給員工繳納。

繳存比例

公積金繳存比例通常為5%-12%,也有企業福利好的給繳納比例更高。

《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為使職工新一年度的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準確無誤,保障職工合法權益,職工個人住房公積金匯繳基數必須每年核定一次。”住房公積金繳存基數為職工上一年度(自然年度)月平均工資總額,即上一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的工資總額除以12。工資總額的組成部分有: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實際工作中有以下三種特殊情況:職工上一年在繳存單位工作時間不足一年的,繳存基數為上一年工資總額除以實際工作月數;新參加工作職工從參加工作的第二個月開始繳存住房公積金,月繳存基數為第二個月工資;新調入職工從調入單位發放工資之日起繳存住房公積金,月繳存基數為調入當月工資。

所以,如果您公積金繳存基數是按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來算,且繳存比例不變,可以大概估算出上一年收入,其他情況估算較為困難。


手機公積金


不一定。有的城市每個月公積金繳納有上限。比如北京公積金職工和單位月繳存額上限均為3048。比如你的月工資是35000元,公司繳公積金比例12%計算35000*12%=4200,但是公司和個人還是會按照最高上限3048元進行繳納。


魏亞威WYW


挺準的,誤差大概在500塊以內。社保基數按照稅前工資計算。社保扣除是稅前列支的。但是基數的確定,譬如上海的話,如果你是剛到新公司,按你第二個月(也就是足額髮放月份)為基數,如果你在此公司已經工作超過一年,基數調整時候按你上年月平均工資作為基數。(此處講的工資都是稅前工資)


小王1995


反推的話,只能反推出月工資的大概。想反推全能不太準確的。因為包涵很多不同的工資模式,年終獎,月績效等都不算在內的。


西蘭在法


肯定準確的,除非你公司沒有按實際收入給你交公積金,因為都是公式算出來的。


鄉巴佬大鵬


當然不準確了,每個單位繳存比不同,公務員還有補充公積金,每個地方都不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