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勃列日涅夫與昂納克之吻

同志式的親吻


勃列日涅夫與昂納克之吻

照片上的人物是蘇聯領導人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與東德領導人埃裡希·昂納克,由法國自由攝影記者瑞吉斯·柏旭1979年10月7日攝於東柏林。這張照片當時被世界眾多報紙、雜誌瘋傳,被稱作是《同志式的親吻》,成為社會主義陣營的標誌,是冷戰時期(1946年至1991年)的一幅經典照片。

當時,蘇聯黨、政、軍大權集於一身的勃列日涅夫訪問東德,參加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成立30週年慶祝活動。1979年10月5日,蘇聯與東德簽訂了《十年互助條約》,根據該條約,東德向蘇聯提供船隻、機械與化工設備,蘇聯則向東德提供燃油與核能設施。

1979年10月7是東德的國慶日,當天,昂納克授予勃列日涅夫“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英雄”稱號,並向他頒發了“卡爾·馬克思勳章”,接著,兩人照慣例擁抱,進行“社會主義兄弟般的親吻”,先親吻左右臉頰,接著親嘴。

柏旭回憶拍這張照片說:“我生性散漫,等到了現場,發現自己只能站在一堵攝影記者人牆後面。等到勃列日涅夫和納克行親吻禮時,我卻成為唯一一個將長焦鏡頭對準兩人面孔的攝影師。”

擁抱並親吻臉頰本來是東正教的傳統,但在冷戰時期,擁抱、親吻成為各國共產黨領袖們會見時程式化的外交禮儀,象徵著社會主義陣營親密無間的牢固友誼,但像勃列日涅夫和昂納克那樣,嘴對嘴如同戀人般的深情擁吻實屬罕見。

1990年6月13日開始,東德拆除柏林牆,但留下6段牆作為歷史紀念。1990年9月28日,即將消亡的東德政府邀請世界各地的一百多位藝術家,在施普雷河沿岸奧伯鮑姆橋附近一段1316米長的柏林牆上作畫,回顧歷史,展望未來,這段柏林牆就成了“東邊畫廊”,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畫廊。

蘇聯畫家迪米特里·弗魯貝爾在柏林牆上依照《同志式的親吻》照片臨摹了一幅壁畫,並配上文字“我的天呀,幫我救救這個死亡之吻”。很快,這幅畫成為“東邊畫廊”上知名度最高的壁畫,吸引了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遊客。站在這幅畫作前,凝視著它,耳畔會充斥著冷戰時期沒有硝煙的喧囂。


勃列日涅夫與昂納克之吻

1990年10月3日,東德加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原來的西德),東德憲法、議會和政府自動取消,原來的14個專區改建成5個州併入聯邦德國。1991年,“東邊畫廊”被德國政府列為歷史保護建築。

多年的風吹日曬、雨淋霜打,再加上各種塗鴉,這幅畫被受到嚴重的毀損。2009年3月,柏林的一個藝術項目為弗魯貝爾提供了3000歐元,讓他重新畫出這幅壁畫。

2009年6月16日,攝影師柏旭和畫家弗魯貝爾在壁畫前見面,併合影留念。

下面說說勃列日涅和昂納克在“同志式的親吻”之後的情況。

勃列日涅夫1982年11月10日在自己寓所死於心臟病突發,他死在任上,享年76歲。

東歐劇變中,極力阻撓改革的昂納克於1989年10月18日被迫辭職,在這早些時候他信誓旦旦地向東德人民宣佈“柏林牆還會屹立50年到100年”,可幾個月後,這條分裂民族、阻斷人們交流的牆被推倒了。1991年3月13日,昂納克與妻子逃到蘇聯。蘇聯解體後,他被遣返回德國接受審判。1993年1月13日,昂納克流亡智利,並於1994年5月29日在聖地亞哥去世,享年82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