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李道長的故事


李道長的故事


辟穀又稱“卻谷”、“斷谷”等,即不吃五穀,是道家養生術中的一種。

道教認為,人食五穀雜糧,在腸中積結成糞,產生穢氣,人體中有三尸,專靠此氣而生。有了他的存在,使人產生邪欲,因此為了清除腸中穢氣,除掉三尸蟲,必須辟穀。根據莊子逍遙遊所描寫的“不食五穀,吸風飲露”的方法進行辟穀。以達到靜心養生的目的。

全真道士,重陽宮道家養生中心主任李明極道長曾隱居崑崙山、天山、青城山、華山等古洞修行十餘年,2000年後隱居華山王刁嶺,曾先後在蜀山服藥辟穀一年半,在華山禁食飲水辟穀81天。可謂當代中國辟穀第一人。

2010年2月5日,是全真道祖王重陽真人誕辰800週年之日,為踐行全真道濟渡人的思想,展示道家養生功夫,李明極道長宣佈,將進入戶縣重陽宮“活死人墓”,用道家辟穀養生功夫,在封閉狀態下生活13個晝夜。不僅如此,他還將在“活死人墓”中完成5件雕塑作品。

2010年2月5日上午10時半,李明極道長身著道袍以莊嚴的儀式祭拜了全真教祖師王重陽先祖。12時許,李明極進入王重陽墓的地宮,辟穀地點在地宮過道處,被一道特製的玻璃門隔開一間約10平方米的“房間”。“房間”內放著一副床板、一套桌椅。只攜帶了被褥、石材和刻刀。出口是已上鎖的玻璃門,前後有攝像頭監控。李道長13天辟穀生活完全處於監控之下。其弟子邵天澤也同時服水辟穀,並在服水辟穀期間書寫了《道德經》百米長卷。他們的一舉一動,將由網絡全天24小時監控直播,隨後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

2010年2月17日10時。李明極走出王重陽祖師的地宮,實現了在現代科學設備24小時監測下的辟穀13天不吃不吃。成功挑戰了生命的極限,世界公認的人7天不吃不喝會死的科學之說不得不重寫進行科學改寫。


李道長的故事


李道長出關時,先有科學檢查小組進入地宮,檢查了現場設施以及李道長的身體狀況,他的體重由辟穀前的112公斤減輕至104公斤;血液收縮壓由160降低至120;心跳呼吸一切正常。為展示自己的生命活力,李道長當場抱起了一名210斤重的壯漢,十分輕鬆。目前李道長進食飲水,一如常人。同時,李道長在13天的辟穀中還完成了5塊石碑的雕刻工作,主要是刻寫道家經典著作。

“根據科學研究,人能存活的極限是7天,李道長辟穀13天成功,如何能有一個科學的解釋?”許多來觀看李道長辟穀的群眾提出了疑問,針對疑問無人可答,最後李道長說:道教的科學養生法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他認為,通過定期和不定期的辟穀,可使細胞處於“缺食奪氣”的狀態,使人體內外氣相通,產生天人合一功效,加速細胞與外界物質能量的交換,充分吸取大自然和宇宙之氣,同時使人更容易放鬆入靜,大腦潛能得以開發,是修為層次提高的途徑。辟穀同時還可降低體溫,減緩人體脈搏跳動的次數,起到延緩衰老,健康長壽的目的,辟穀也可以去掉人體多餘的脂肪和毒素,體內得到全面的清潔,腸胃得到休養。科學的說,辟穀是一種調節人體機能的方法。但李道長強調道:辟穀需要經過長期的修煉,循序漸進,一般人不可以像他一樣挑戰極限。

日本侵略中國時,把中國文化也一塊搶了回去。眾所周知,搶的文化是很難原汁原味的。日本人沒學會辟穀,把辟穀簡單的理解成為飢餓。但日本人對中國文化的膜拜和探索的精神是令世界人民敬畏的。日本有專門的人對病人做飢餓療法實驗,不斷的總結探索,提煉。現在日本的部分醫院都有飢餓療法,日本也是近代這一領域的先行者。我國雖是發源地,而今此領域的學者不得不去借鑑日本的研究成果。BBC為此專門拍了一部紀錄片叫《進食,斷食與長壽》。中國有個餘願行學習後,寫了本書叫《斷食》。而辟穀,斷食等和中醫關係非常密切。比如《紅樓夢》第五十三回中寫道:無論上下,只略有些傷風咳嗽,總以淨餓為主,次為服藥調養。


李道長的故事


其實國人以前並非一日三餐的,這倒真不是以前的人窮,吃不起。而是為了養生。延伸閱讀如下:

話說愛吃晚飯,是我們人類發生疾病的一個原因;也是許多疾病久治不愈的一個原因。許多人認為,晚間餓了就要吃東西;其實不然;晚間餓了不吃東西,才是正常的。1418年,明朝永樂皇帝朱棣的寵臣——翰林學士胡廣死了,享年只有37歲。胡廣是個文人,其特點是守口如瓶。朱棣與他商量事,他是絕對不會洩露的;因此朱棣很喜歡他。但是朱棣也很討厭他,因為胡廣愛吃晚飯。在古代,一個人如果吃晚飯,就會被認為是放蕩。但是胡廣說自己長期有病,身體十分虛弱;一頓飯吃不多,因此必需多吃幾次飯。朱棣也就原諒他了。

中醫和佛教都說:“過午不食”。所謂“午”,就是中午11點——13點,過了13點就不能再吃飯了。餓了怎麼辦?可以喝果汁、吃水果。 中醫和佛教提倡不吃晚飯,不是為了節約糧食;而是為了養生。此外,中國人人吃飯還有許多規矩,比如:吃東西要把嘴唇閉上,不能巴擊嘴。又如:夾菜不能過界,只能在菜盤靠自己的一邊夾菜。再如:吃飯的時候不能說話。但是最大的規矩是不準吃晚飯。如果你吃晚飯,那麼就要被視為不規矩。那麼官府就不允許你參加科舉考試,可能你連個媳婦也找不到,而且你做買賣也很麻煩。

胡廣當了翰林之後,才開始吃晚飯。誠如他自己說的,他自己長期有病,身體十分虛弱;一頓飯吃不多,因此要吃晚飯;而且晚飯非常豐盛。然而胡廣的身體並沒有因為吃晚飯而強壯起來,反而毛病越來越多。於是就吃死了。


李道長的故事


過去,我們漢族人不吃晚飯。

俗話說:“馬不吃夜草不肥。”。同樣的道理,人不吃晚飯也不會肥胖。目前大多數人群太肥胖,據說,在美國大約有60%的人群是胖子;然而美國人的飯量並不大。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美國人愛吃晚飯和夜宵。為什麼吃晚飯和夜宵會肥胖呢?因為人在夜裡睡覺不消耗熱量,因此吃進去大量的熱量就會轉化為脂肪。這些脂肪存積在腎囊裡,那麼肚子就豐滿了,然後肚子就越來越大了。當然這些脂肪也分佈在身體各個部位,諸如:皮下、血液、心肌、肝贓等,這造成了人體功能的減退。   

人不吃晚飯就會餓,其效果與喝開胃湯同功。因此不吃晚飯不吃虧,因為等於你喝了免費的開胃湯。誰如此好心眼,讓你喝免費的開胃湯?這就是大自然看見你不吃晚飯,而賞賜給你的。你不感到快樂嗎?緊接著,你餓一會兒就不餓了,你開始自己吃自己了。大肥膘慢慢地消失了,你慢慢地苗條了。別人很驚奇,問你吃了什麼減肥藥?你說,天機不可洩漏。   有人說,你劉弘章胡說八道。因為你不幹體力活,不知道吃晚飯的重要。錯了,因為我從16歲在清華大學附中住校念高中,直至在北京醫學院住校念大學,每天鍛鍊身體跑一萬米,你說累不累?當然累!而且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但是我不吃晚飯。老師和同學都奇怪。現在有些人下班回家,扯開肚皮大吃特吃晚飯。美其名曰:“補充營養。”。其實不然,這叫找病。因為不保持飢餓感,不得病得什麼?


李道長的故事

  

一個人不可吃的太多。七分飽的概念,不僅是每頓飯七分飽,而且整天都是七分飽。然而我們吃的太多,我們總是擔心自己餓著,總是擔心孩子餓著,總是擔心老人餓著,總是擔心病人餓著;我們中國人見面總是問人家吃了沒有,甚至請吃飯也一定讓人家吃得很飽。然而我們好心辦了壞事,因為我們把自己和別人撐出病來;而且渾然不知。   

我們中國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吃起了晚飯和夜宵。怪哉!要知道,不吃晚飯,不會把人餓死。但是晚飯吃得多,會把人撐死。這是最基本的養生常識。尤其是小孩子,如果晚飯吃得很飽,那麼極易發熱。即便是年青人,如果晚飯吃得很飽,那麼極易做惡夢而損害大腦。況且老年人,如果晚飯吃得很飽,那麼極易發生猝死。   

吃晚飯和夜宵的壞習慣,造成了中國食品的緊張。一邊是農民大量地生產糧食,牧民大量地生產牲畜,果農大量地生產水果,漁民大量地捕撈魚蝦;一邊是汽車、火車不停地運輸;而另一邊呢,是十三億個無底洞。然而這一切生產運輸,都可以減半。因為人類不必吃晚飯。   一個人活著不要吃很多食物,不能認為吃的食物越多越好;也不能認為不吃食物才好;一定要適量。這個量就是七分飽。怎樣才能七分飽呢?這就是早餐必需吃,因為要促使肝臟的膽汁排瀉;午飯要吃飽,因為要補充營養;而不吃晚飯是為了保護胃氣。這就是一天要作到七分飽的方法。


李道長的故事

  

有人主張每週有一天不吃飯,也是這個道理。不過,如此操作容易影響肝臟的膽汁排瀉。還有人主張每月有三天不吃飯,這樣也不好,同樣會影響肝臟的膽汁排瀉。因此每天不吃晚飯是比較安全合理的。   

那麼小孩子、體力勞動者、老年人、病人,如果餓了怎麼辦呢?可以喝果汁、吃水果。   如果孩子從小就培養這個良好習慣,那麼他就會感覺到一天的時間很充沛。他不會因為飯後寫作業而感到很睏倦。   

如果成年人培養了這個良好習慣,那麼他就會感覺到下班之後的時間很充沛。他不會因為晚飯佔據的時間而影響娛樂。   

如果老年人培養了這個良好習慣,那麼他就會感覺傍晚的時間很長。他不會擔心夜間突發猝死。   

當然最受歡迎的應當是家庭主婦,她們最愛算賬;如果全家不吃晚飯,那麼飯錢就省了不少,煤氣費也省不少,也不用刷碗了。當然也把自己解放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過去上自皇帝,下到農民都是不吃晚飯;不信你問一問老年人。不過,說我們漢族人絕對不吃晚飯是不對的。過去,我們漢族人每年只吃一頓晚飯。這頓晚飯要在每年除夕的交子時刻吃。子時是23點—1點。也就是說,除夕晚飯要在此時吃;不過都是吉祥話,拜年的話,而不是大吃大喝。因為在子時吃飯,因此這個飯叫餃子;又因為是夜飯,因此餃子是素餡的。不過餃子不能多吃,長輩吃四個,小輩吃八個,這叫四平八穩,取個吉利。同時長輩要給小輩押歲錢,小輩要給長輩磕頭。


李道長的故事

  

不過,現在的漢族人,已經不聽老一套了。除夕之夜要吃豐盛的晚飯,而且夜裡24點還要吃餃子,而且餃子裡要放很多肉,而且要多吃。於是除夕之夜的醫院最忙,你看吃撐著的、喝醉的、冠心病的病人都掛了急診;弄得醫生手忙腳亂,因為有些醫生也是半醉值班。這叫高高興興過大年嗎?純粹是喪氣。

那為什麼現在盛行吃晚飯?   

這是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蘇聯專家提倡一日三餐造成的。這些蘇聯專家批評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不合理,說每天把食物集中在中午,極易造成暴飲暴食而損害腸胃。因此他們大力宣傳一天要平均分配食物攝入,叫作三四三原則。也就是說,早飯吃全天食物的30%,中飯吃全天食物的40%,晚飯吃吃全天食物的30%;只有這樣才是符合營養科學。當時,蘇聯專家的號召就是聖旨,於是城裡的公眾積極響應號召,都吃晚飯了。   

可是當時,中國的農民不聽這一套,照樣不吃晚飯。他們早晨天不亮就空腹下地幹活,然後回家吃點兒早餐。吃完早餐有下地幹活,幹到中午吃午飯;吃完午飯就睡覺,叫歇晌。歇完晌又幹活,這一干就到天黑。回家之後幹什麼呢?有的就喝一碗粥,有的就玩去了。當時,據說蘇聯專家很生氣,說中國的農民不懂科學。   


李道長的故事


到了1959年,中國農村成立了人民公社,農民一律免費吃大食堂;一日三餐,不吃白不吃,農民當然吃晚飯了。然而僅僅一年的豐盛晚飯,就把許多農民吃出病來;也迎來了1960年開始的三年糧食困難時期。因此有些農民說:“大食堂的晚飯,把中國吃垮了。”細想也是,這個晚飯把幾億農民的食物需求量,翻了一翻。中國大陸有多少糧食儲備能夠如此消耗,不把糧庫吃得精光不算完。結果真的吃光了,怎麼辦?餓著唄。於是,中國的城裡人也跟著倒黴餓肚子。因此中國人一餓就是三年;當然,三年糧食困難時期,還有其它原因。   不過,在三年糧食困難時期,中國人不再吃晚飯。因此發生糖尿病、高血壓的病人極少。只是因為營養不良而發生肝炎、癌症、肺結核的病人猛增。   

難熬的糧食困難時期終於過去了,中國城裡人好了傷疤忘了疼,又開始吃晚飯。改革開放以後,城裡的飯館林立,而且晚上最興隆。中國的農村也跟城裡學。於是中國的病人猛增。應當指出,外國人也提倡不吃晚飯。他們說:“晚飯送給敵人吃。”也就是說,你最恨誰,就讓誰吃晚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