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歷史上唐德宗將五位姐妹納入宮中具體是怎樣的?唐德宗介紹?

魚魚魚__出沒


相較於唐初耀眼的女性來說,唐中期之後的女性多是不顯於後世的,畢竟長孫皇后、武則天、太平公主、上官婉兒等女性實在太過矚目,而安史之亂後,唐帝國陷入動盪之中,大放異彩的女性少之又少,甚至幾乎是沒有的。但這一時期卻有一個“宋氏五姐妹”步入政壇,其身份有點類似唐初的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自唐高宗李治時期開始跟隨在武則天身邊,一直到唐中宗時期還活躍在政壇上,而她的身份也是比較耐人尋味的,在李治時期是李治的才人,在唐中宗時期是李顯的昭儀。但不管是才人也好,昭儀也好,上官婉兒都不是真正的後宮妃子,這樣的身份只是為了方便她為皇家做事,參與政事不會有那麼多的阻力。

唐德宗時期,也有五位女性即宋氏五姐妹被召入宮中,但並不是如很多人理解的那樣成為唐德宗的妃子,而是被授予官職,被人稱呼為“學士、先生”,一時間為人所稱頌。

宋氏五姐妹是貝州清陽人,其父為宋庭芬,宋家是書香門第,傳言為武則天時期的詩人宋之問之後,但真假難辨。不過宋庭芬確實有辭藻,是博學之人。他有六個孩子,一子五女,兒子愚鈍不堪,但五個女兒(宋若莘、宋若昭、宋若倫、宋若憲、宋若荀)則聰明伶俐,宋庭芬親自教她們經藝、詩賦,於是五女還沒有及笄的時候就已經出口成章,妥妥的五枚小才女。而五女更是在書籍的浸淫中不愛紅裝愛素顏,不願意嫁為人婦受束縛,偏偏想用自己的學識揚名。

宋氏夫婦比較開明,或許也有一種恨女兒們不為男兒身的遺憾,遂全力支持宋氏姐妹的決定。788年,宋氏姐妹經由昭義節度使李抱真上表舉薦,唐德宗遂將五姐妹召進宮中,問以詩賦、經義,五姐妹皆暢言以對。唐德宗如獲至寶,遂將五人留在宮中,參與應制詩的創作。

791年,大姐若莘開始掌管宮中的記注簿籍,宋若莘才華橫溢,又是家中的老大,俗話說長姐如母,她教導底下的四個妹妹非常嚴厲。她一生最大的成就大概就是寫了一部《女論語》,其言就是模仿我們熟知的《論語》,這是一部採用問答形式闡釋女性行為規範的書籍。以前秦時期八十歲還教120名弟子《周官》並被苻堅賜號宣文君的韋逞之母代替孔子,以續寫《漢書》的班昭代替顏回和閔損。不過有一點比較具有諷刺意味,即《女論語》通篇都是講述如何做好封建時代的女性,但是宋氏姐妹本身就背離了這個規範,比如她們不願意嫁人,比如她們參與政事拋頭露面等。從這裡來說,宋若莘能寫出這樣的書正是唐德宗需要一個這樣的東西。

宋若莘去世後,被追贈為河內郡君,之後二姐宋若昭接替了大姐的職位,做到了尚宮。宋若昭是宋氏姐妹中成就最高的,也是最圓滑的,從唐憲宗一直服侍到唐穆宗又到唐敬宗,她不僅對大姐所寫的《女論語》進行了註解,還在宮中做起了老師,“六宮嬪媛、諸王、公主、駙馬皆師之。”宋若昭在宮中的地位很高,她去世後,被唐敬宗追封為梁國夫人,下葬的時候還被提供了只有四品以上官員才能享有的鹵簿。

宋若昭去世後,唐敬宗讓四妹宋若憲代替了宋若昭的位置,宋若憲不夠圓滑,在唐文宗時期被拖入政治漩渦中而被賜死,唐文宗繼位後,想化被動為主動,遂想解決宦官專政的問題以及朋黨之爭,啟用鄭注和李訓,後來這兩個人就誣陷宰相李宗閔在做禮部侍郎時,為了當上宰相,曾陰結駙馬都尉沈立義,向宋若憲以及一些宦官行賄。唐文宗非常氣憤,將李宗閔貶官,而宋若憲被幽禁在家中,後來賜死,這件事還牽連到宋家的十三口人,都被流放到了嶺南,宋家自此沒落。

而宋氏五姐妹中的老三和老五早逝,並沒有留下什麼痕跡。宋氏五姐妹自788年入宮一直到835年左右宋若憲被賜死,就是近五十年的時間,宋家也就繁盛了近五十年。


尚宮女史


五姐妹共同入宮服侍君主並不是一件少見的事情,李煜曾經娶了大小周後,姑侄三人也是同時服侍了皇太極。但是確實五姐妹一同進宮,有點另類。但是這五姐妹還並不只是唐德宗的妃子,且身擔要職,也是有官職在身。

若是四妹宋若憲沒有在政治上行將踏錯,惹得帝王大怒,宋家五姐妹可保宋家的興旺不只50年。

五姐妹生於書香門第之家,自從便是熟讀詩經詞賦,及笄之年便已經名滿天下。身懷寶藏本身就難以看上俗世中的婚嫁,不願以紅妝安於做他人婦,所以功名成為了五姐妹揚名立萬的唯一選擇。唐朝民風開放,自然對於女子的束縛也格外鬆懈。

五姐妹的才能引來昭義節度使李抱真的舉薦,一來是五姐妹出落的水靈,二來才情也是讓人瞻仰,自然唐德宗如獲至寶。五姐妹的入宮也是頗受恩澤,唐德宗經常招幸,吟詩作賦好不熱鬧。

其中大姐宋若芊掌管宮中記事主簿,著有《女論語》以問答的形式規範了封建時期女子的行為,這倒是和《女戒》、《女訓》差不了多少,都是對女子在家、出嫁的一些規範。但是宋若芊本身就沒有遵循女子規範,反而是拋頭露面。不僅沒有書中所寫的管理後院,而且還參與政事。



大姐去世之後,二妹宋若昭接替了宋若芊的官職,一直做到了尚宮,同時對宋若芊所著作的書籍進行了註解,成為姐妹當中官職最高的女子。其次因為才華出眾,皇子公主都在宋若昭的門下被悉心教導,地位可以說是非常尊貴的。

但是隨著兩姐妹的去世,宋家的繁盛也逐漸走到了頭。

雖然官職交給了四妹宋若憲接管,但是宋若憲仕途並沒有入兩位姐姐一般,政治上爾虞我詐乃是常事,但是宋若憲卻沒有學會明哲保身,不僅害了自己,也斷送了宋家的輝煌。

宋若憲不會審時度勢,唐文宗勵精圖治想要改變朝堂上宦官專政的政局,但是宋若憲卻不懂帝王的心思,受人賄賂禍及朝廷,最後被幽禁賜死。

至於其他兩姐妹,雖然有名聲,但是奈何早早便香消玉損,並沒有在宮中留下多少事蹟。


其實一個家族單單憑藉著女子的才華,便興盛了五十年,可以說是一時的名門望族了。再加上除了受到帝王猜忌的宋若憲,其他姐妹在宮中也是盡得帝王歡心,相比於困在深宮中每日點著青燈等著帝王臨幸的女子,幸運多了。

而五姐妹精心編著的《女論語》,也因為有著歷代帝王的庇護,得以流傳下來。雖然五姐妹的德行並不像書中那般被過分要求,但是因為唐德宗,旁人也不敢說些什麼。在還是對女子的行為有著一定束縛的封建時代,五姐妹的肆意的生活確實是值得豔羨。但是五姐妹自己都沒有遵循自己書中所編著的那般,卻又要求其他女子的一舉一動,實在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小鎮月明


歷史上唐德宗將五位姐妹納入宮中具體是怎樣的?唐德宗介紹?


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皇權之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因此古代的皇帝們三宮六院妻妾成群,不但有納娶母女入宮的荒唐事,而且還有姐妹花一同嫁入皇宮的事情,但同時將五位姐妹納入後宮的卻只有一人,那就是唐朝後期的皇帝唐德宗,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難道唐德宗是一個荒淫無度的昏君嗎?

其實,唐德宗名叫李適(kuò),唐代宗李豫長子,唐朝第九位皇帝(除武則天和唐殤帝外),在位二十六年,出生在大唐帝國昌盛繁華的輝煌歲月,成長中經歷過安史之亂,當過兵馬大元帥,他登基皇位後,立有圖強復興、中興唐室的雄心壯志,堅持信用文武百官,嚴禁宦官干政,用楊炎為相,廢租庸調製,改行“兩稅法”,頗有一番中興氣象。但由於措施不力,用人不當,所以在他執政期間,大小叛亂此起彼伏。後來由於削藩戰爭,開啟四鎮之亂,爆發“涇原兵變”,文官武將的失節背叛與宦官集團的忠心護駕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唐德宗放棄了執政之初的觀念,他決定實行文治,通過開展一場新文化運動來改變國家的命運。而此時唐朝文學家宋廷芬的五個女兒進入了唐德宗李適的視野。

1、唐德宗一紙聖旨將五位姐妹納入宮中。

宋廷芬,出生在一個飽受儒學浸潤的書香世家,初唐著名詩人宋之問之裔孫,貝州清陽人。宋廷芬生有一個兒子,五個女兒。不知什麼緣故,唯獨兒子愚不可教,五個女兒均天資聰穎,個個聰明 ,善文能詩,性情又都素潔閒雅,不尚紛華之飾。五女分別為若莘、若昭、若倫、若憲、若荀,五女全都“慧美能文”,其中以大女宋若莘最為優秀。於是宋廷芬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對女兒的教育培養上。宋氏姐妹五朵金花一時名動天下。她們曾對父母說“誓不從人,願以藝學揚名顯親”,意思是發誓不嫁人,而要像男子一樣專心學問,想憑藉出色的文學造詣為家爭光。

貞元四年,昭義節度使李抱真聞聽清河宋氏五姐妹的大名後,甚感驚奇,便向朝廷舉薦了五姐妹。求才若渴的唐德宗“俱召入宮,試以詩賦,兼問經史中大義,深加賞嘆。”於是頒下聖旨,將五姐妹納入到宮中。五姐妹不敢違抗聖旨,只好放棄了自己的決定,進了皇宮。唐德宗在宮中稱她們為“學士”。所謂“學士”,本是一種官名,一般只有男子才能擔任,而當時唐德宗把這五姐妹稱作學士,可見他對作為才女的她們是多麼重視。據史料記載,唐德宗李適經常與宋氏五姐妹探討詩文,彼此之間經常唱和,才貌雙全的宋氏五姐妹被稱為“五宋”。

2、唐德宗為什麼要同時將五位姐妹納入後宮?

一是因為自古君王愛美女。作為一代帝王的唐德宗也不能免俗,而當時的宋氏五姐妹不但驚才絕豔,而且貌美如花,自恃有才的帝王唐德宗不可謂不深愛,收入宮中,常伴左右,何樂而不為?

二是因為唐德宗要推行新文化運動,實行文治,推廣傳統的禮樂教化。唐德宗自恃文武全才,登基之處,想通過武力實現自己富國強民的夢想,但卻經歷了多次失敗,使得社會動盪,百姓不安,不得不轉為文治。唐德宗不僅自己作詩,對初唐的宮廷文風更是刻意彷效,《唐詩紀事》中就記載了他親自考第百僚重陽會宴的應制詩,甚至批評崔叔靖的詩為惡詩的故事。而此時他非常需要有才華的人士,宋氏五姐妹正是他需要的,於是他就一紙聖旨收宋氏五姐妹入宮,入宮後,唐德宗並不把她們純粹看做伺候皇帝睡覺的宮妾,而是別出心裁地稱她們為“學士”。從中可以看出,唐德宗對他們的尊重和才華的認可。其目的就是讓文章詩詞的緣飾功能繼續得以發揮,並推展傳統的禮樂教化,力圖恢復大唐盛世。

所以,綜合以上幾點,小編認為,唐德宗是一個鬱郁不得志的君王,生在盛世,經歷過叛亂,立有強國富民之夢,但因不可挽回的大唐積重難返之原因,空有一腔抱負,只得轉為文治,從而把五位姐妹才女同時納入宮中,但他並沒有荒淫無道只知享樂,而是開展新文化運動,企圖通過革新文學來革新政治。雖然最終失敗了,但不得不說,唐德宗在文化上還是有一定貢獻的。


葛大小姐


唐德宗神武聖文皇帝貞元四年(788年),五位才華橫溢且美貌與氣質並存的親姐妹,經過昭義節度使李抱真的上表舉薦,被唐德宗召進宮中。當唐德宗問及她們一些詩賦、經義,五姐妹皆對答如流且造詣匪淺。唐德宗如獲至寶,驚喜之餘遂將五位美人留在宮中,封為女官。五姐妹被同時留在宮中,這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大家知道20世紀中國最著名的“姐妹組合”,是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她們被稱為中國著名的“宋氏三姐妹”。我們今天的女主角仍是宋家姐妹,她們是若華、若昭、若倫、若憲、若荀“宋氏五姐妹”,因她們官職被拜為尚宮,也被稱為“尚宮五宋”。她們因才華生活在社會上層,活成了傳奇。“五姐妹”的祖先是歷史上著名的詩人宋之問,這五位美人遺傳有她們祖先的長處,能詩善文,博學多才。大家知道但凡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女人,都不一般。

她們的父親宋廷棻(fēn),他是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人,是個有才華的文人,教書先生。他呢一共有6個孩子1男5女,他那個兒子又笨又蠢,對他無論怎樣教育也教育不出來成績,幹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屬於“無用男”,按說男孩應該是家裡的頂樑柱,哪裡知道他和五姐妹相比這麼沒出息,在史書上竟然連個名字都沒有留下。

這五姐妹聰明伶俐,名聲出眾,難免持才傲物,野心勃勃。眼看到了出嫁的年齡,但她們看到自家兄弟太無能,指望他光耀門楣肯定無望。她們又看到周圍那些男人們,沒有一個能配得上她們的。所以五姐妹一商量,做出了一個雷人的舉動,她們發誓一生不嫁!目的:留在宋家光宗耀祖!這個決定竟得到父母的同意,支持,這樣的父母可謂開明。隨之無數的媒人被拒絕。

她們的這一決定在當時舊社會來說可謂頂著很大的壓力,隨著媒人們那一張張快嘴,五姐妹發誓不嫁的消息,很快就爆炸開了。就拿我們今天來說,如果誰家有一個女兒,一輩子不出嫁,就難免會有親朋鄰居指指點點,說三道四。更何況他們家一下子出來了五個不嫁的美女。這下宋氏五姐妹更“火”了,當然更火的是她們超群的才華。



這一火不要緊,被唐朝一位得高望眾的老臣李抱真得知,這名老臣本來叫安抱真,因為安史之亂,他恨透了安祿山,改姓為李姓。李抱真沉著果斷、智謀過人。他非常愛才惜才,只要他聽說誰有長處,就一定不遠千里,命人帶著禮品把他請來;如果經過面談發現其並無出眾的才華,他也會以禮相待,婉言勸他離開。

所以當他聽說有,有一家出了五位才貌雙全的大才女,驚歎不已,立刻稟報唐德宗李適。李適是唐朝的第十個皇帝,這位皇帝在人生的前期歷經波折,他14歲那年爆發安史之亂,唐代宗即位之初被任命為天下兵馬元帥,與安史叛軍餘孽拼命廝殺,平定了叛軍。他深知國家的“安定”是何等寶貴,就在政治上改革,在文化上廣納人才,他自己“能詩”,頗有文采。當他聽李抱真說宋氏五姐妹既美貌又有才華,立刻把她們召進宮,於是就出現了篇頭的一幕。

唐德宗把五位才女留在宮中,當然想把她們當自己的嬪妃,作為皇帝大都把美色作為奮鬥目標,唐德宗也不例外,可是宋氏五姐妹婉言拒絕了,因她們立過誓言:永生不嫁!唐德宗就把她們封為女官尊她們為“學士”,大姐宋若莘更是拜為尚宮,當了皇后的顧問。

若莘死後,唐穆宗讓若昭掌管六宮文學,封為“外尚書”。同時,還當了諸皇子公主的家教,被稱為“先生”。經歷唐德宗、順宗、憲宗、穆宗、敬宗五朝,唐寶曆中期去世,封為“梁國夫人”。


《新唐書·后妃傳》:

“廷芬,能辭章,生五女,皆警慧,善屬文。長若莘,次若昭、若倫、若憲、若荀。……貞元中,昭義節度使李抱真表其才,德宗召入……悉留宮中。……又高其風操,不以妾侍命之,呼學士。”

唐德宗經常與大臣開詩會大Party,每次都少不了宋氏五姐妹,並且每次都能得到唐德宗和大臣們的稱讚,她們的父親宋廷棻也佔了女兒們的光,被授予官職。

宋若莘、宋若昭姐妹一生所做,最具影響力的是寫了《女論語》,更是直接承襲了《論語》之名,採問答形式。其妹若昭註釋。清王相編入《女四書》,它開創了唐以後女訓道德教化與內心懲罰相結合的先河,促進了女訓思想的拓展和實用。最終使女訓在社會中下層中廣泛普及,為唐德宗所用。

她們對女人們的衣、食、住、行,事無鉅細地規範著女人的言行舉止、一顰一笑。不過對於從未結婚生子的她們來說,有一點讓人感到不現實,就是空談天下女人如何成為賢妻良母,如何侍奉丈夫,如何教育孩子。通篇都是男性化的語氣,她們把自己當男人,去要求天下女人,就像野心家。

“宋氏五姐妹”不屑於世俗的目光,選擇了做單身貴族,的確就像放飛的小鳥一樣自由。她們免去了受丈夫的管制,也免去了侍奉公婆、丈夫、舅姑的苦難,免去了各種人情世故的禮節,免去了生育的痛苦,還有讓人崩潰的教育孩子,免去了去做繁雜、瑣碎、無休止地循環的家務。她們跳過婚姻的墳墓,其勇氣和反叛精神讓人歎服,她們向世界證明女人不當奴僕,名聲流傳千古。

宋氏五姐妹不甘心做卑微的女人,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在職場上都扮演著男人的角色。即使在深宮裡的高層職場,面對無數風流權貴也不曾迷自我。


小姐姐講史


1.唐德宗將宋氏五姐妹納入宮中,這宋氏姐妹分別是宋若莘、宋若昭、宋若倫、宋 若憲、宋若荀,其中宋若莘、宋若昭兩人還著有《女論語》一書,五姐妹是宋之問的後人,飽受詩書教化,天資聰慧敏捷,性情文雅,不愛靚裝愛讀書,以才藝聞名。

△唐德宗像

2.進宮具體情況:

  • 唐德宗時期:

由於五姐妹才華出眾,聲名遠播,在貞元四年(公元788年)時,昭義節度使李抱真向唐德宗推薦此五姐妹,被唐德宗納入宮中後,這五人經史子集樣樣精通,引經據典無所不能,唐德宗與眾大臣對詩詞歌賦,她們也能參與其中,被屢次受到獎賞。唐德宗並不把他們當做宮妾看待,稱他們為“學士”。自貞元 七年(公元 791 年)以來,宮中記注簿籍,皆由若莘總管。

△女論語


  • 後唐德宗時期:

若莘去世之後,唐穆宗時又命令若昭代司其職,拜尚宮(正五品,相當於宮內總管)。若昭通達幹練,學識淵博。憲宗、穆宗、敬宗都稱呼她為先生,六宮嬪媛、 諸王、公主、駙馬都拜她為師,非常尊敬她,封為涼國夫人,寶曆初年去世。唐敬宗又令若憲代司宮籍。唐文宗好文,以若憲善屬文,能論議奏對,尤重之。

△女論語

3.其實,她們五人在唐朝宮中地位很高,並非寵妾,她們在宮中被稱為“先生”,歷德宗、憲宗、穆宗、敬宗四朝,地位雖高,更無寵幸之事。可以說是我國古代女子中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的佼佼者。

文\\燕山史話


燕山史話


唐德宗大家可能並不是十分了解,但是他的老爺爺唐玄宗大家就清楚了。公元755年唐玄宗在位時安史之亂爆發,14歲的唐德宗李適(kuò)就跟隨家人四處逃散,這給李適留下了影響他終生的印象。後來從唐德宗在朝廷任職到他成為皇太子,再到他登基為帝后的十來年,他都在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消除割據勢力,實現天下太平而努力。

雖然在其晚年出現了相對負面的舉止,但是同時將五個姐妹花納入宮中卻並不是為了風月之事!

徵召五姐妹入宮的背景

因為李適經歷了安史之亂,並且在安史之亂中也作為唐軍統帥,開展了與安史叛軍的最後決戰,並取得了勝利。同時他作為皇室成員也深知導致安史之亂的根本原因所在。

所以在他登基為帝之後,大刀闊斧的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是嚴禁宦官干政,親賢遠佞,塑造了良好的朝堂風氣;然後是裁剪各地節度使兵權,對處於川蜀要地、態度狂妄的西川節度使進行軟禁,加強中央控制;同時他還節儉各項開支,廢棄朝貢,裁減朝廷多餘人員,為實現國家中興節衣縮食。

然而唐德宗的努力沒有挽救大唐的頹勢,他的削藩舉措遭到個各地割據勢力的反抗,公元781年爆發的奉天之難,狠狠的打了唐德宗一記耳光,歷時3年4個月久的戰亂才得到平息,再次經歷顛沛流離之苦的唐德宗也得以重返長安。

經歷奉天之難的唐德宗彷彿換了一個人,他徹底改變了之前的各種舉措,開始嘗試著任用宦官,收斂財富並且充任佞臣。或許唐德宗認為這樣換一種思路或許能收到奇效。

唐德宗也是個文藝人,當自己的行政舉措改變後,就有了許多的時間了做做學問什麼的,並且也企圖通過提倡文學來改變國家的命運。

宋氏五姐妹為什麼能入宮

五姐妹具有真才實學。她們五姐妹是初唐詩人宋之問的後代,家族世代治學從文,對儒學甚是精通。到了宋氏五姐妹若莘、若昭、若倫、若憲、若荀這一代卻是發生了讓她們的父親宋廷芬頭疼的事,他的五個女兒個個聰明好學、吟詩作對樣樣精通,唯一的兒子卻不好這口。宋廷芬只好將所有精力都放到了培養女兒的身上,女兒們並未讓他失望,宋氏五女的名聲傳遍文壇、享譽全國。

唐德宗的想法。古代女子地位低下,雖說唐朝風氣開放卻也沒有出現女子從政的情況,當然想武則天、上官婉兒這樣的傳奇女子實屬罕見。要說唐德宗看中她們的文采褒獎一下、或者發個聖旨什麼的就完事了。唐德宗如此大張旗鼓的徵兆她們姐妹五人入宮出了看重她們的才學之外,更多的還是想借助她們的名聲向天下人傳達一個提倡文治、崇尚儒學的信號。從而在全國塑造重文輕武,以儒學治國的風氣。

五姐妹的成就

在那個時代能夠進入皇宮跟皇帝談經論道,五姐妹實現了光宗耀祖和個人榮耀。當然她們並沒有以進入皇宮為終點,而是繼續憑藉所學所知繼續爭取更大的成就。

唐德宗很快就被她們的才學所吸引,當然也不否定與女孩做學問更有吸引力。唐德宗經常與她們一起談經論道、吟詩作對,並且給她們”學士“的稱號,要求內宮人員不得將她們當為女眷。

稱心之餘,唐德宗也讓她們參與到一些宮廷的文學工作中。自公元791年開始,唐德宗就下令皇宮裡的記事、書籍管理等工作交給五姐妹的老大若莘總管。若莘善於治學,比較出名的《女論語》一書便是出於她手。

唐穆宗時期,專門讓老二若昭代替姐姐若莘的職位,甚至封她為正五品的官職。若昭善於交際,明白事理,憲宗、穆宗、敬宗三任帝王都尊稱她為先生,皇親國戚也都拜他為師學習禮儀和學問。

若昭去世後,唐敬宗任命老四若憲代替二姐的位置,管理宮中的相關事務。

唐文宗時期,善於行文、議論的若憲深受皇帝重視,經常與她一起討論。

唐德宗是個可憐人,本想施展抱負,再興李唐,怎奈無力挽回頹勢,最後只得成了自己曾經厭惡的人,寄情文學;而宋氏五姐妹卻通過學習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向世人證明了誰說女子不如男和知識改變命運的真理!


以史勵人


唐德宗將五姐妹全都納入後宮的行為,實為貪戀女色,非明君所為。以皇帝之尊,這樣的吃相,還是有些難看。

立志重振大唐的唐德宗的沉淪史

唐德宗李適,是唐代宗的長子。他出生在外於大唐盛世的天寶年間年間。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剛好經歷了大唐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安史之亂。可以說,他是看著大唐一點一點的從輝煌盛世,跌落到國家衰敗的。

曾經的盛世繁華,眼前的民生凋敝,李適是深有感觸的,也一心希望改變大唐的現狀,重回盛世。當他於公元779年,當上皇帝時,剛37歲,正當壯年。

初登帝位的唐德宗,對振興大唐充滿了激情。為了實現他的政治理想,他實施了一系列大膽的改革。

德宗制定措施,嚴禁宦官干政,以楊炎為宰相,廢除唐初開始施行的租庸調製,改用更符合當時形勢的“兩稅法”。一開始,措施推進還不錯,形勢看起來開始好傳,然而,德宗雖然在詩歌方面是一把好手,在治國識人方面就還是有些欠缺。

唐德宗錯誤的作用了奸相盧杞等人,導致楊炎、顏真卿、張鎰忠等一系列正直有才幹的賢臣誣陷排擠。其後,他增加間架、茶葉等雜稅,致使經歷了安史之亂,本就不富裕的民間怨聲日盛,朝廷政局也日漸混亂。

公元783年,涇原鎮士卒兵變,憤怒的士兵很快攻陷長安。唐德宗不得不像唐玄宗一樣,倉皇逃出長安,在奉天(現在的陝西乾縣)被包圍長達月餘。唐德宗不得不向全天下下《罪已詔》,致使朝廷威望掃地。

叛亂後,再回到帝都長安的唐德宗,銳氣盡失,開始任用宦官。應該說,此時的他已經不再有先前的激情,追求政局的穩定,和個人的享樂了。

就在這一時期,昭義節度使李抱真向他推薦了美貌與才華均出眾的宋氏五姐妹。

才色皆豔的宋氏五姐妹

宋氏五姐妹傳說是大詩人宋之問的後人。父親宋庭芬,也是博學之人,生有一個兒子,五個女兒。可是,兒子卻不知道怎麼回事,生得極為蠢笨,沒有遺傳父親的才華。倒是五個女兒,一個比一個聰明伶俐,清秀出眾。

無奈的宋庭芬只好全身心的教五個女兒詩詞歌賦,儒家經典。等到女兒們長大時,俱皆才學過人。

宋氏五姐妹一方面天生麗質,另一方面腹有詩書氣自華,在她們所在的貝州清陽大有名氣。當地的官紳人家的子弟都想將她們納為妻室,可以,五姐妹偏偏只愛詩書,不原嫁作人婦。

很快,宋氏五姐妹的美名為昭義節度使李抱真知道了。這李抱真為人心繫朝廷,其在任內,經常尋找有才之人。聽說了宋氏五姐妹的情況後,遂將她們舉薦到了唐德宗之處。

聽說有如此才貌皆豔的五個可人兒,唐德宗急忙將她們召進宮中。一番詩賦、經義的對答,讓唐德宗極為滿意,乾脆一股腦的將五人留在了宮中。

唐德宗此行為,實非明君所為

雖然,唐德宗召五姐妹進京的最初原因,是因為她們的才華,可將她們全都納入自己的後宮,那就非明君所為了。

歷史上確有姐妹同入後宮的,唐德宗之前,好像最著名的當屬漢成帝所納趙飛燕、趙合德姐妹(記得不是太清楚了),反正應該沒有有德君王吧。就算是漢末的大小喬,孫策尚且沒有獨佔,小喬給了愛將周瑜。

有些答者認為唐德宗是愛慕五姐妹的才華,愛慕才華就需要將她們全都變成自己的嬪妃嗎?古代才女比五姐妹出名的多吧,可是,有幾個皇帝就將她們都納入了後宮呢?

(宋氏五姐妹的大姐宋若莘所著《女論語》)

如果一個真的還勵精圖治的君王,發現如此才色皆豔的美女,大多數時候應該把她們賜婚給身邊有功勞的大臣,這樣才顯得自己既重才華,又拉籠了人心。

畢竟以皇帝之尊,這樣的吃相,還是有些難看。


摯守靜篤


唐德宗時期,有宋氏五姐妹,即宋若莘、宋若昭、宋若倫、宋若憲、宋若荀,因自幼警慧多才、能詩善文,逐被召入宮中,負責教導後宮嬪妃,堪稱“後師”,因姐妹多人被拜為尚宮,故又稱“尚宮五宋”。這裡說納入宮中其實並不準確,她們並非唐德宗的后妃。

宋氏姐妹因才學出眾,得以入宮為官

初唐詩人宋之問後裔,宋廷棻生有五女一男,兒子雖然“愚不可教”,但五個女兒“皆警慧”。因從小便聰慧多才、能詩善文,故而在唐德宗貞元年間聲名極為出眾。

貞元四年(788年),宋氏姐妹跟隨父親客居上黨,昭義節度使李抱真得知其姐妹才學後,便上表向朝廷推薦。唐德宗隨即下詔,召五姐妹覲見,考察他們的文章詩賦和經史大義,結果五姐妹才學令唐德宗大為讚賞,逐被召入宮中,被尊稱為學士。

唐德宗每次與侍臣寫詩唱和,都常常令姐妹五人參與,而隨著五姐妹的受寵,她們的父親和弟弟也因此而得以入朝為官。其中,大姐宋若莘(《舊唐書》稱宋若華)更是被拜為尚宮,做了皇后的顧問,負責教導皇后和後宮嬪妃。宋若莘去世之後,宋若昭則做了“外上書”,不僅負責掌管宮中典籍,還負責教導皇子公主,被尊稱為“先生”。

而宋氏姐妹一生最具影響力的作品,毫無疑問便是被稱為“女四書”之一的《女論語》,其借鑑《論語》的問答形式,對女性的言行舉止、一瞥一笑等都進行了嚴格規範,教導女人如何立身、如何勞作、如何事夫、事父母、事舅姑,如何營家待客,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守節等等。

五姐妹結局如何

在唐朝那個較為開放的風氣之下,宋氏五姐妹皆立志終身不嫁,而願意以才學留名,而其父母也接受了女兒們的想法。那麼五姐妹的結局如何呢?

宋若莘:貞元七年(791年),唐德宗下詔以宋若莘總領秘閣圖籍,《女論語》便主要為宋若莘所著。元和末年(820年)前後去世,追贈內河郡君。

宋若昭:貞元七年(791年)後,宋若昭主要負責記注簿籍之事,曾為《女論語》作解。元和十五年(820年)十二月,唐穆宗令其掌文奏之事,官拜尚宮,取代姐姐宋若莘之職。宋若昭共歷六帝四十餘年,主要負責教導後宮嬪妃,六宮嬪妃、諸王、公主、駙馬,皆以師禮相待,為之致敬,被晉封為梁國夫人。大和二年(828年)七月二十七日,宋若昭卒於大明宮。

宋若倫:早死,事蹟不顯。

宋若憲:宋若昭去世後,於唐文宗時期承接宋若昭職司,因其“善屬辭,粹議論”,故而被唐文宗極為看重。太和末年,即835年前後,此時朝局已經極為混亂,宋若昭也被捲入政治風波,後被誣陷收受駙馬都尉沈生賄賂,唐文宗一怒之下將其幽禁於宮外,隨後賜死。其弟、侄等家屬連坐者達十三人,皆被流放嶺南。

宋若荀:早死,事蹟不顯。


綜上所述,宋氏五姐妹乃是唐中期的風雲人物,即使在官場上也有著較大影響力,雖然傳世之作不多,但以女性身份取得如此成就,已經極為不易。其家族因宋氏姐妹而起,但在宋若憲被誣陷賜死後,宋氏家族也隨之衰敗。


香茗史館


古代帝王風流韻事不勝枚舉,看到這個題目自然會想到五姐妹共侍一夫。實則不然,這個典故講的是五位才女入宮做官的故事。這五位姐妹是唐德宗時期的清陽人士,父名宋廷芬,傳說是宋之問的後人。宋家世代書香,到了宋廷芬這一代,生了五個女兒,個個才華出眾,全部送入宮中,也成為了一樁佳話。

宋家這五個女兒,歷史上記載只說才思敏捷,並沒有對外貌進行諸多描繪,想來也只是常人之姿。家中書香薰陶,飽讀詩書的五姐妹自然是有些與常人不一樣的地方。大女兒長到十五歲時,五姐妹一起立誓言不嫁人,號稱只想一門心思研究學問。唐德宗是一個愛才的人,聽到了宋家五姐妹的美名,便動了心思。唐德宗一旨聖諭,就將她們召到了宮中。談吐之間,果然如傳聞中一樣,唐德宗便將她們留在宮中了。想想也對,如果這樣的才女都能夠被收入囊中,何愁天下不會有更有才的名士投奔呢?

雖然五姐妹有著不嫁人的誓言,但是天子之命,不敢不從,就這樣入了宮。既然是入宮,那宮裡除了妃子就是宮女了,即便是女官,也是皇帝的人。就像上官婉兒,雖然名為女官,但是為了名正言順,她也曾為李治的才人,更做過李顯的昭儀。宋家五姐妹入宮之後,被封為學士。一面可能是德宗為了顯示自己對待她們有別於一般的妃子,另一面也說明了唐德宗是真的崇文尚學。

這五位姐妹,分別是若莘、若昭、若倫、若憲、若荀。其中長女若莘,在德宗年間掌管六宮文學,又稱“外尚書”。也就是說,當時宮中的后妃、公主、皇子都要向宋若莘請教文學。一般皇子公主都是有老師的,但是單獨有一個文學老師在宮中,足以體現宋氏五姐妹的地位了。這位長女,還曾經主持寫下《女論語》,一本教誨女子言行舉止和處事方式的書籍。類似於《女誡》、《女史箴》,書中仿照論語裡孔子與顏回等人的對話方式,採用問答模式來為世人傳遞理念。其實這本書很大程度上傳遞的是唐德宗本人的一些理念,並且還有很深的佛教痕跡在裡面。

長女去世以後,次女若昭頂替了她的職位,這時已經是唐穆宗時期了。在宮中還是主管文學,任外尚書一職,宋若昭經歷了三朝皇帝,死後獲封梁國夫人,殊榮可見一斑。宋家最後擔當官職的是宋若憲,但是她運氣不好,得罪了人,被捲入朝廷紛爭內,落得賜死的下場。宋家的一門榮耀,也因宋若憲的結束而全部斷送了。

這五位姐妹的榮耀一生,全由唐德宗開啟。唐德宗本人,也是頗具傳奇色彩了。身在帝王之家,少年時期恰逢安史之亂,顛沛流離。二十歲出頭任兵馬大元帥,與將士一同平定叛亂。安史之亂的戰火綿延了整整8年,剛好是唐德宗的14歲到22歲。

德宗在位期間的政治舉措,無不與他少年時期的這段經歷有關,可能正是因為見證了烽火連天的殘酷,越發成為了一個愛民如子的皇帝。唐德宗在位節儉清廉,並且對宦官勢力進行了一定的削弱,平定邊陲,出現了短暫的繁榮景象。只是晚年開始猜忌大臣,引得朝中局勢不穩。不過他有一個優秀之處,就是擅長詩文,在位期間還曾經興起韓愈等人的古文運動。這也正是說明了德宗是因為文才將宋氏五姐妹召入宮中,可見帝王愛才之心。全唐詩收錄的唐代帝王詩文,德宗佔十五首,排名第三,足以說明其詩文優秀。

而且因為安史之亂,德宗母親沈氏下落不明。代宗繼位之後,尋遍天下,德宗即位亦是如此。可憐沈氏早已不知去向,並且後世流傳各種說法。正是因為身世離奇,後人給這位吳興沈氏命名沈珍珠,多番演繹她身上的傳奇故事。


實說歷史


唐德宗李適在位期間娶了宋家五姐妹,在我國封建王朝,姐妹嫁給一人也是很正常的。比如李煜就曾娶了大、小周後,漢成帝也娶了趙飛燕和趙合德姐妹,但是同時娶五人的還真是少見。

當時有位叫宋若莘的女子,她模仿《論語》,寫了一本《女論語》,來規範女子言行舉止。這個宋若莘還有四個妹妹,分別叫宋若昭、宋若倫、宋若憲、宋若荀。


在宋若莘的影響下,她的幾位妹妹也都是飽讀詩書,當時有名的才女。

公元788年,昭義節度使李抱真聽到了宋家五姐妹的才名後,及時向唐德宗上書,建議唐德宗把宋家五姐妹納入後宮。唐德宗聽到有這樣的五位奇女子後,也是十分好奇,就下令讓宋家姐妹入宮。

宋家姐妹進宮後,唐德宗並沒有僅僅把她們當做妃子看待。唐德宗本人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才子,他見到宋家姐妹後,就進行詩詞歌賦的談論,結果宋家姐妹對答如流,唐德宗封她們為女官。


女官和妃子是不同的,女官自然也是要服侍皇帝的,是皇帝龍床上的女人,但是女官同時又是可以參與朝政,真正有才能的女子。

唐德宗時常讓宋家姐妹同時侍寢,並不僅僅是尋求身體快樂,而是為了能和她們吟詩作賦。

公元805年,唐德宗駕崩,之後唐憲宗繼位,唐憲宗也很看中宋家姐妹,不僅僅因為她們天生貌美,更多的是因為她們多才多藝。

唐憲宗讓宋家姐妹繼續擔任女官,當然宋家姐妹的才氣他喜歡,身體同樣喜歡,所以宋家姐妹也負責服侍他。

宋家姐妹共經歷唐德宗、唐順宗、唐憲宗、唐穆宗、唐敬宗五位帝王,後來宋若莘去世,主要是宋若昭帶著宋家姐妹。這姐妹幾人,擔任皇帝身邊的文書,同時也是皇帝的寵妃。

像這樣在五代帝王中能被寵幸的女子,真是少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