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400多年前,日本武士中流行一個特殊癖好,現代人難以理解

受電視劇影響,很多人提起日本武士,可能第一反應就想到“切腹”。當然“切腹”並不是日本武士道的唯一流行文化,400多年前,日本武士中流行起了一個特殊癖好,現代人可能難以理解,與切腹無關,它是一種類似“愛情觀”的東西。

400多年前,日本武士中流行一個特殊癖好,現代人難以理解


武士的愛情觀是什麼樣子的?我們現在說起愛情,不但有男女之間的愛情,還有同性之間的愛情,“同性戀”這個詞是1896年出現的,代表異性“愛”、“戀愛”的“love”是1892年出現的,在此之前,日本沒有“愛戀”的說法,他們將所有的愛慾(無論同性異性)稱為“色”。

異性之間的叫“女色”,男子同性之間就叫“男色”。在日本傳統文化裡,後者被命名為“眾道”,主要盛行於日本戰國和江戶時代。很長一段時間裡,作為一名出色的武士必須“男女皆可”,娶妻進門是為了繁衍後代,和孌童(侍童)之間的感情才彌足珍貴,堪稱山盟海誓。

400多年前,日本武士中流行一個特殊癖好,現代人難以理解


其實這都是有歷史原因的,無論大名還是武士,他們在戰場上度過的時間總比在家裡多,戰場上又不允許出現女眷,而每一個武將都有侍童隨行照顧,要求他們效忠,最好的辦法就是構築一種牢不可破的禮儀關係。日本戰國時代,孌童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首先必須長得美。

20歲之前額上留頭髮的少年,被稱為“若眾”,他想修習“眾道”,容貌就得過關。大色道家井原西鶴說:“沒有盟兄的若眾,等於沒有人來提親的姑娘。”以“好色”為宗旨的人居然找不到自己的“盟兄”,不能與他發展一段堅固的感情,這是一種恥辱,要被人瞧不起的。

400多年前,日本武士中流行一個特殊癖好,現代人難以理解


織田信長身邊就有過一個叫前田利家的侍童,他和織田信長年齡相近,長相又不錯,很受織田信長寵愛,跟在他身邊屢立戰功,最終成了一代大名。那時候的“孌童癖”不是隻為了慾望而衍生出來的,精神層面要求也很嚴格,至少相處5年才能確立“盟兄盟弟”關係。

隨著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統一天下、江戶時代開始,“眾道”正式成為整個日本社會中的“雅癖”,已經不限於上層武士之間,庶民也一樣,甚至大名和大名之間也可以有這樣的情感關係。日本《寧固齋談叢》就記載了堀尾忠晴(17歲城主)和前田利常(24歲城主)的故事。

400多年前,日本武士中流行一個特殊癖好,現代人難以理解


堀尾忠晴是聞名天下的美少年,前田利常耳聞已久,他找了幕府人員做媒,跟堀尾忠晴一起吃了頓飯,席間前田利常想傾訴心意,沒想到半天只憋出句“今晚月色真美”。堀尾忠晴聽完就生氣了:你喜歡月亮,就看個夠吧,我不陪你了!說完,他就趕回自己的城中去了。

前田利常後悔極了,好幾個月沒睡好覺。沒想到後來堀尾忠晴主動邀約,說為了答謝他上次的宴席,自己也安排了回請。誰知到了約定的日子,家臣告訴前田利常,堀尾忠晴病了,不能來了,他只派了個身份低微的侍者過來通知。前田利常急了,馬上跑到城門口去問個究竟。

400多年前,日本武士中流行一個特殊癖好,現代人難以理解


家臣沒攔得住,哪有身份高貴的大名親自接見侍者的?被感情折磨的前田利常顧不上,跑到門口就大喊:“堀尾忠晴在哪裡?”堀尾忠晴忽然從侍者身後跳出來,笑嘻嘻的:“我在這兒呢!”原來之前的一切,都是他為前田利常設置的考驗,前田利常通關了,他們就可以結合。

400多年前,日本武士中流行一個特殊癖好,現代人難以理解


由此可見,“眾道”的核心在於一個“忠”字,類似忠貞,為了對方是可以赴湯蹈火的。於是那時候常常出現為家主殉葬之事,前田利常死前不讓家童殉葬,但他死後還是有5個家童切腹了。這樣的情感和現代的“同性戀”有些不一樣,但武士道衰落後,“眾道”也隱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