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流行於成都餐桌上的“蓮白粉絲”

幾時許,在成都吃中餐,蓮白粉絲成了一道點擊率很高的下飯菜,有點類似於在廣東東莞的煸炒菜心,幾乎每桌都點。過去,我常去東莞花園粥城有限責任公司屬下的幾個飯店,每到吃飯時間,人湧如潮,座無虛席,董事長庾美蓮女士告訴我,每天她的幾個店出售的菜心均量達到了幾百斤。我喜歡菜心,喜歡東莞廚師油炒的那個味道,更喜歡的是菜心自身所附含清香、嫩脆、微甜的口感,一回到成都就吃不到這種感覺。異域的食風總有種別樣的記憶,俗話講,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成都沒有東莞菜心這般味道,但蓮白粉絲卻在近幾年流行起來,成都不缺蔬菜,豌豆尖,油麥菜,青、紅油菜薹,萵筍尖,藤藤菜,韭菜,軟漿葉(本地又稱豆腐菜)等等時令菜蔬,四季不缺,讓人真心體會到天府之國的享受。除此之外,成都人還特別鍾愛粉絲,一種由紅苕、豌豆、綠豆、胡豆等原料製作的加工食品,又稱粉條、條粉,其鍾愛程度絲毫不亞於東北人的“豬肉燉粉條”,成都名菜“螞蟻上樹”、“紅燒粉條”,酸菜魚(用粉條墊底),酸菜粉絲湯更是將粉絲利用到極致,更不用說成都肥腸粉了。


流行於成都餐桌上的“蓮白粉絲”


流行於成都餐桌上的“蓮白粉絲”

蓮白粉絲何時開始流行於成都餐桌,這與川菜大師肖見明的突出貢獻是分不開的。


流行於成都餐桌上的“蓮白粉絲”


肖見明,男,1958年出生,17歲就在成都榮樂園當學徒,曾師從於川菜大師曾國華,孫道先,張松雲。1978年調至北京六部口西絨衚衕四川飯店工作,師從於國寶級川菜名廚,享有國際川菜大師美譽的陳松如先生。在陳松如在言傳身教下,肖見明的技術水準日漸看長,對川菜的認識也有質的提高,他立志要把川菜傳承下去,併為此充滿信心。1979年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和夫人索菲亞公主在北京四川飯店就餐後非常愉快,索菲亞公主還跟肖見明握手,笑著稱讚說:“這麼年輕就可以做國宴,真是了不起。”然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當肖見明從北京四川飯店服務期滿回到成都的時候,川菜正遭重創,受到各大菜系的衝擊,尤其是粵菜海鮮,來勢洶洶,張揚至極。記得有一年,我到廣東的時候,一飯店老闆在廣東請我吃飯,飯桌上公然對我講:用不了兩年,粵菜將把川菜趕下桌。的確,當時市面上的川菜行業生意難做,良莠不齊,以次充好,地溝油,潲水油接二連三被曝光,人心不齊,苟延殘喘,這讓以肖見明為代表的有識人士萬分震驚和痛心,立志要重整雄風,迎接挑戰,為川菜正名。一次偶然的相遇,肖見明認識了成都玉林賓館老總肖明,談及川菜現狀和發展前景,二人一拍即合,當即決定在玉林賓館內,以賓館內部食堂為基礎,開辦一家精品川菜館,取名“飄香”。在“飄香店”肖見明堅持走傳統精品川菜的路子,拒絕靠光怪奇異,譁眾取寵的方式,而是靠菜餚品質、風味檔次來提升傳統川菜。餐館開業不到半年,四方食客慕名而來,川流不息,“飄香”也遠近聞名,成為大眾品享經典川菜的寶地,餐館所經營的“蓮白粉絲”、“麻醬鳳尾”、“鱔魚粉絲”、“碧綠椒麻桂魚”、“醬爆鴨舌”等,為此店的常供菜品,並引領著川菜健康發展之潮流,尤其是“蓮白粉絲”,二十多年來一直經久不衰,直至今天仍活躍在成都市面的餐桌上。


流行於成都餐桌上的“蓮白粉絲”

十二月八日 ,在誠信食府陳廷龍大師收徒儀式上,我與前來參加的肖大師再次就“蓮白粉絲”進行了細聊。已過六十多歲的他始終給人一種幹練、利索、話直人不粗的印象。他告訴我,“蓮白粉絲”這道菜是當初在北京四川飯店時,受北方人烹製豬肉燉粉條的啟發,在四川飯店員工餐也曾有出售,回川后,在此基礎上作了些創新而已,其原料易購,價格又不貴,並且符合大眾口感,成都人都還喜歡吃。在回答我提出的如何炒來才好吃的問題上,他說:炒蓮白粉絲,要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是先將粉絲(最好選擇豌豆粉)用開水泡發脹,鍋洗淨,加菜籽油燒至四、五成熱時倒入醬油上色,再加入粉絲、鹽,高湯燜燒一下,加點香油,味精起鍋裝碗;再單炒蓮白絲,待蓮白絲斷生時將炒好的粉絲倒入鍋肉,定味,放上味精,香油起鍋即成。


流行於成都餐桌上的“蓮白粉絲”


面對大眾的認可,肖大師表示“川菜的發展首先是傳承,再就是創新,這樣才會得到市場的高度認可”。妙哉,樸實的川菜傳人!


流行於成都餐桌上的“蓮白粉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