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范進中舉》裡最成功的人不是范進,是賣豬肉的胡屠戶,名利雙收

《范進中舉》裡最成功的人不是范進,是賣豬肉的胡屠戶,名利雙收

明代和清代都是小說創作和傳播的高峰時代,清朝時期的小說很多側面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社會底層風氣,故事情節常常以日常生活為常見,以底層百姓為主展開並細緻的描繪。吳敬梓是清朝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他的一生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時代,環境和時代的影響與他的創作息息相關,他的小說很多人應該都看過,最著名的就是《儒林外史》。

《范進中舉》裡最成功的人不是范進,是賣豬肉的胡屠戶,名利雙收

初三上冊的語文課本上有一個課文相信很多人都記憶猶新,那就是《范進中舉》,這個小說故事選自《儒林外史》裡面的章節,主要講述了主人公范進中了舉人之後欣喜若狂瘋癲了的故事,為何中舉人會到如此地步呢?科舉制度從隋朝直明清,有些人參加一輩的科舉考試最大才中秀才,所以舉人、進士那就更難了,舉人在清朝也被人看重,大部分舉人擔任的官職都是地方官員,所以立馬上任的幾率比較高。范進又熱衷功名利祿,夢寐以求的躋身於統治階級行列當中。

《范進中舉》裡最成功的人不是范進,是賣豬肉的胡屠戶,名利雙收

官員來通報並祝賀范進中舉的時候眾人來家中祝賀道喜,范進正在街上賣家,當天母親打算做飯卻沒有大米了,於是令范進抱著家裡唯一生雞蛋的雞去街上賣了換大米,范進抱著雞上面插根稻草,這場面看了讓人心生可憐,而下一秒鄰居跑來告訴他中舉了,也難怪他不相信自己的命運發生急劇的變化,“樂極生悲”說的是高興到了極點時發生了使人悲傷的事情,范進就是這樣,中舉後跑出家門掉入池塘鞋也跑丟一隻,最後一個人坐在寺廟門口嘴裡念念叨叨。

好在胡屠戶給了他一大耳光才使范進清醒過來,胡屠戶是他的老丈人也不是外人,否則也不敢打剛中舉人的範老爺,胡屠戶在小說中是一重要人物,比他母親的角色更為重要。

《范進中舉》裡最成功的人不是范進,是賣豬肉的胡屠戶,名利雙收

一開始范進中了秀才,胡屠戶來給女婿祝賀的說辭為“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寶,歷年以來,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積了甚麼德,帶挈你中了個相公”,把中秀才的功勞全部攬自己身上了,而且用“現世寶”來形容他,意思是說他丟人不成器的人,順便拿了一副大腸和一瓶酒來慶祝,范進對此只能唯唯諾諾的連聲應著。主要一點就是秀才不能當官,只是個好名頭。

《范進中舉》裡最成功的人不是范進,是賣豬肉的胡屠戶,名利雙收

再看范進中了舉人之後,有資格任職官員了之後胡屠戶是如何表現的。“提著七八斤肉,四五千錢,正來賀喜。”“賢婿老爺,方才不是我敢大膽,是你老太太的主意”,七八斤的肉在當時可比腸子值錢多了,還拿了一些錢財,而且對范進的稱呼也改了,“現世寶”成了“賢婿老爺”,說話的口氣也變了,畢恭畢敬的,不敢以老丈人為大的身份說話了。雖說作者吳敬梓在故事情節上用了誇張的手法描繪人物特點,但是在胡屠戶身上的特性卻很實際。

胡屠戶的職業是專業殺豬賣豬肉的,也就是說典型的“粗人”,所處的環境為市場,能常買的起肉的人家一般都是些大富大貴的地主官僚,而范進中了秀才之後他就開始端起架子了講起了秀才和種地普通百姓之間的禮儀規矩,可見他的“勢利眼”。當初范進去趕考向他借點盤纏錢被拒之門外,還罵了一通,可中了舉人之後胡屠戶立馬拿著四五千錢來賀喜,也就是說他其實從來沒有想過女婿會有發跡的一天。

《范進中舉》裡最成功的人不是范進,是賣豬肉的胡屠戶,名利雙收

其中有一段是描寫范進、銀兩、胡屠戶之間的細節,范進包了兩錠銀錠給老丈人,胡屠戶將錢攥著,假意說不能要,即便范進然他收著,他也是悄悄縮回自己手中的銀兩揣起來,可見他對錢財無論何時何地都小心翼翼的收斂著。

在很多時候胡屠戶其實比范進更走運,他嘴上說著早就看中了范進將來能出人頭地,而實際上是因為女兒在家三十多歲了還沒出嫁,招來不少閒言碎語。他將女兒嫁給范進其實是為了面子上過得去,古人本身婚嫁就早,而他女兒三十好幾了都沒有人提親,一可能他女兒長相不忍直視,二就是屠戶是一直在物色有錢有勢的人家結果被耽誤了。最後嫁給范進卻中了舉人,胡屠戶的社會地位得到提升,對他以後的生意也有利可圖,可謂是名利雙收,所以小說裡胡屠戶是裡面最成功的人物,豪不費勁弄巧成拙的成為了官老爺的老丈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