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每一個好孩子都是家長悉心培養出來的,對嗎?

牧心伴你成長


任何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無論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離不開父母盡職盡責的陪伴和教導,所謂生而養之,養而育之。孩子身上無論是優點還是缺點其實都是父母的一個縮影,所以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不斷反思自我,與孩子共同成長進步,而不是推卸責任,更不應該一味指責孩子的缺點,因為這樣做不但毫無意義,更會疏遠親子關係,所以多陪伴更要以身作則。


小曉白羊座


是,大寶的時候,我們都比較小,結婚早,帶娃沒經驗,都是溺愛比較多,啥好買啥,啥貴買啥,從來不捨的她受一點委屈,結果一上小學,啥自理能力都沒有,後悔都沒地去,開始手把手從新教吧!老二接受老大教訓,三歲分床睡,四歲的時候教她吃飯所有人的凳子擺好,農村都是小凳子,自己的衣服疊規矩,東西從不亂放,吃了碗筷,自己的放在碗池裡,上小學了從來作業沒讓我們操過心,還反而操心我呢[捂臉]人家都說我偏心,實在不是偏心,真真都是大寶一年級老師給我逼出來了,天天叫家長[捂臉]


靜靜地待著吧


每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而是靠父母託舉出來的。

2017年初,武亦姝在《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上大放光彩,憑藉著2000首詩詞的儲備量擊敗了百人團,三戰三捷,一舉奪冠。

武亦姝走紅後,無數網友迅速被她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雅的談吐實力圈粉。

網友紛紛感嘆:這是什麼樣的教育能培養這麼優秀的孩子?

其實對於亦姝的教育,亦姝的父母也是在自己身上下了很多功夫。

小時候的武亦姝還是非常頑劣的,不僅不熱愛學習,就連學校的作業都是應付了事,屬於學校裡墊底的差生。

亦姝的爸媽很是頭疼,於是去拜訪了一位朋友。

這位朋友家的孩子知書達理,好學上進,平時最大的興趣就是讀書。

亦姝的爸媽向他們請教培養孩子的方法,朋友說沒有刻意去培養。自己平時愛看書,小孩子看到我們在看,他自己也會拿起書來。

朋友的家裡藏書眾多,客廳、茶几、臥室到處可見,孩子隨手就能拿到書。

武爸武媽很是觸動,回家後身體力行,不玩手機了,不打麻將了,而是開始看《二十四史》和《山海經》;然後帶著小亦姝一起角色扮演名著情節,改編故事結局。

除此之外,連非常枯燥的詩詞接龍,也變成了家裡的調味劑,誰輸了誰就做家務,即使是勞動,小亦姝也樂其中。

從幼兒園到讀高中,武亦姝每天都接觸詩詞,長期的積累與薰陶,成了名副其實的詩詞才女。

作家鮑德溫說過一句話,孩子永遠不會乖乖聽父母的話,但他一定會模仿大人。

如果說學校教育是孩子的出路和跑道,那麼孩子的起點和發力點一定在家庭,父母能夠以身作則,孩子自然而然會向父母傾斜。

宋慶齡說過:“孩子們的性格和能力,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響。”

所以,孩子能否真正成才,就看父母如何教育。這一點,所有父母都必須明白。


北城小香


我非常認同這句話。

在現代社會這麼複雜的情況下。“樹大自然直”的說法已經非常的不適用了。

現在就是你花很大心思在孩子的身上,他都未必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如果你不盡全力去培養孩子,那這個孩子情況就會更糟糕了 。

我理解你所說的好孩子是指有好的教養,好的學習習慣,這樣的孩子吧。

1,家長要悉心給孩子良好的教養 。

良好的教養是孩子成功的必要條件。 所以家長要從自己就以身作則,自己有良好的教養。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

關於孩子的教養,我在上一個問題中已經回答過了,它包括許多方面的教養,比如說公眾場合不高聲喊叫的教養;不亂翻別人東西的教養;尊重別人尊重老人的教養等等。

2。家長要悉心培養孩子的各種習慣 。

這是一件非常艱苦而細緻的事情 。就拿寫作業來說。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書桌上除去書本鉛筆盒不要擺放其他的東西。

這一點就很難做到。有的孩子的書桌上擺放著玩具,有的孩子的書桌上擺放著花兒,還有的書桌上是亂糟糟的,什麼都有。

你要知道這些東西對於寫作業的孩子來說都是誘惑,都是他分心的物品。他可以隨時拿起其中的一件東西一玩兒就是一個小時。嚴重影響了他完成作業的時間。

在比如每次做完作業削鉛筆的習慣。這也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做到依然很難,有的時候孩子做完作業已經很晚了,家長就幫他收拾好東西,趕快去讓他睡覺,他第2天上課的時候如果需要鉛筆。

可能是折的沒法用。鉛筆折了一件小事兒,就有可能影響他這幾節課。後邊的後邊的內容都無法進行。

再比如複習的習慣,預習的習慣,聽講的習慣等等。家長如果不去悉心培養孩子,他都不可能自己去完成的 。

3。悉心培養孩子的各項技能或特長 。

每一個家庭都希望孩子有一項特長或幾項特長。但是特長說起來只有兩個字,要真讓孩子的這一項能力成為特長,家長要花費多少的心血才能完成,只有只有家長自己心裡清楚。

就比如說練鋼琴吧。說是讓孩子練鋼琴,其實練的是家長的耐力和毅力。多少次陪孩子奔波在學鋼琴的路上,多少天和他一起在鋼琴前較勁。

舞臺上我們看到的那個瀟灑彈琴的孩子,後面是家長說不盡的辛勞 。

所以我說每一個好孩子都是家長用心用力培養出來的。祝你也能培養出一個好孩子。

我是寧老師,專注兒童和青少年教育,


寧老師說


孩子的身上,往往藏著一個家庭的體面,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付出了多少,在孩子的言行上表現的一清二楚。

每一個熊孩子都是家長慣出來的,每一個好孩子都是家長悉心培養出來的。

千萬別指望孩子能夠天生優秀,每個孩子優秀的背後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每一個好孩子背後,

都有一個成功的家長

莫言曾經說過:孩子的優秀,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哈佛博士何江在節目《兒行千里》裡,講述了自己的成長經歷。

他出生在湖南一個農民家庭,父母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但是他們堅信知識改變命運,從小就鼓勵他們兄弟倆讀書。

在農村,大多數青年勞壯力都會選擇外出打工,家裡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何江家裡雖然很窮,但是為了不讓孩子們成為“留守兒童”,父母沒有外出打工,而是守著土坯房陪伴在兩個孩子身邊。

父母每天不管幹活有多累,都會堅持給孩子講一些勵志的睡前故事,鼓勵孩子好好學習。

母親也經常陪著兩個孩子一起學習,她要求兩個兒子把課堂知識講給自己聽,遇到不懂的還會和兩個孩子討論。

父親還立下規矩,每天都要堅持閱讀。

何江說,正是家庭在自己成長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滋潤,他才能一直堅持自己的夢想。

否則,他現在大概就和村裡的小夥伴一樣,就是一個漂泊在外的打工仔。

一個出類拔萃的孩子,從來都不是通過父母的說教來產生效果的,而是通過父母的行為刻畫進孩子的血肉裡的。

在孩子的教育路上,比起父母的文化水平,對孩子影響更大的是父母對文化的認知,比起父母的職業和地位,孩子更加重視的是你是否是稱職的父母。


蝌蚪聊八卦


首先明確下我的觀點:任何一個好孩子都離不開家長的悉心培養!因為每一個孩子出生後都是一張白紙,需要家庭,學校,社會進行描繪,而家庭教育無疑是最為關鍵最為重要最為根本的。家長的悉心培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對孩子性格的塑造。性格決定命運,而良好的性格的形成離不開家教。良好的家教離不開父母的言傳身教。

2.對孩子意志品質的培養。一個好孩子,應該具備堅韌的意志和優秀的品質。優秀品質主要包括誠實守信,善待他人,不怕困難,努力學習……這需要在孩子學習,成長過程中,遇到困難挫折時,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和教育,從而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

3.培養孩子遠大目標和理想。一個好孩子,一定是具有遠大理想抱負的人,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具有持續上進,奮鬥,努力前行的動力,也才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大海4682


是的,孩子成長離不開三大環境,家庭,學校,社會,其中家庭環境對孩子能否健康成長最為重要,好的家庭給孩子好的榜樣,父母相親相愛,孩子自然性格開朗,長大結婚婚姻一般也會很幸福,反之,家庭總是雞飛狗跳,孩子的性格自然也好不到哪去,會遇事消極悲觀,對以後的婚姻也有很大的影響,所以說我一定得剋制不好的情緒,給孩子父親生氣盡量忍著,新的一年希望給孩子很好的榜樣,不恩愛也不能吵架!


這位同學有點懶


碎片化不專注,各種情緒不穩定。父母自己都在摸索。耗子和瞎貓的故事罷了。

社會現實,教育要的是專注,父母用碎片化時間教育?心情還不是理想狀態,想一出是一出。靠譜嗎?站著說話不腰疼

中國教育已經完成彎道超車,該正規行駛了。

家庭教育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就是個天大笑話,有多少家庭一生都在為生存奔波?家庭也跟不上學校教學思路。

家庭教育只能是對學校教育的補充,對心理引導而已。榜樣的力量家長擔不起,榜樣是持續狀態的,家庭是碎片化的。

學校心智思維引導是有能力扼殺輕生叛逆霸凌和社會不良風氣。

中國教育改革應該以重視心智思維培養為主,系統化的知識為輔助的教育方式教學!

一個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孩子和一個接受九年義務心智思維培養為主,灌輸知識為輔教育出懂事開竅的孩子你們喜歡哪一個?

教書育人,育人教書該調換一下了。

有閱歷、腦子和認知的孩子,才是家長想要的。孩子懂事開竅有利於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有助於自主學習。家庭其樂融融是社會、家庭和諧幸福的基礎!

教育是為了培養社會人才,積極進取促進社會進步。讓人們尋找活著的意義。教育培養是為了讓未來人看到未來。跨越宇宙,尋找終極答案。讓本該我們能看到的,或看不到的。讓未來人看到。讓未來人看到終極答案,再去尋找他們的生活方向。

進入主頁看看我對教育改革的提問,看看是否能呼籲,不要讓我一個人戰鬥,心態會變的,謝謝!


年輕人沒有錯


是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習慣、品質、言談舉止及意志力,無一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並且這種影響是終生的、不易改變的,這方面的影響,從某種意義上講甚至超過了學校教育,所以父母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一要注意言傳身教,用自己的言行做好孩子的榜樣;二要注意春風化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不可預期的問題,要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和遠大的理想,要磨鍊孩子的力,在教育的過程中,父母要有恆心和耐心,猶如烹小鮮,心急不得。


橋qiao


個人覺得這個觀點非常正確。

莫言曾經說過一句話,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

我們教育孩子的過程是艱辛漫長的.這個過程要經歷很多事情。每一個好孩子背後都有一個成功的家長。家長對孩子的言傳身教非常重要。

家長要是想教好孩子需要投入很多的時間,精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