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你們那裡過年有什麼習俗?

大發記


我們今年的習俗是9.30起床,刷牙洗臉,做飯,10.30左右開喝,完了看電視刷手機,中午睡一覺,下午3.30左右起床,做飯,4.30左右開喝,完了繼續看電視刷手機,晚上10點左右在喝一頓,玩著手機鑽被窩,該習俗將持續到正月15元宵節



大餅卷老鹹菜


中國人過春節已超過4000多年的歷史,那麼過年都有哪些習俗呢?其實,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各地習俗千差萬別。但是總的來說,還是有一些共同的習俗的,那麼我就一一道來。

除塵布新:春節掃塵的風俗古而有之,據說是從自堯舜二帝的時候就有了。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衛生,清洗傢俱,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庭院……總之,就是大大的掃除一切不潔之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除夕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現在國人守歲的方式已經變成了一家人相聚團圓,觀看“春晚”守歲了,這也是新的守歲形式了。

互贈賀卡:早在宋代,皇親貴族士大夫的家族與親族之間已使用專門拜年的賀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貼”。各家門上粘一紅紙袋,稱為“門簿”,其上寫著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帖)。拜者投名刺(名帖)於門簿,即表示拜年,其意義與賀年卡一樣。

不過,現在賀年卡也很少了,都成了短信、微信拜年了!這也是科技發展帶來的變化了。

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窗花: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剪紙在中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

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放爆竹,一直都是人們的最愛!可惜,現在為了環保,全國各地都禁放,國家也提倡禁放。但是,帶來的後果是,年味越來越少了,甚至很難聞到年味了!

以上是過年的習俗了。


師宋堂


湖北隨州,大年30老公做飯,會接祖先回來吃年飯,大年30下午早早就開始貼春聯(好像是說窮人家過年早早貼春聯債主就不會去催債了),初一開始拜年,早上有出方不大清楚是做什麼,初一拜本族親人,左鄰右舍和父親的舅舅,初二丈母孃家,初三開始按父母輩由大到小一家一家拜年聚會,至於飲食方面沒什麼特別和平時待客差不多,沒有別處的年糕什麼的,春節期間也沒什麼傳統的活動,就是聚會親戚一起聯絡感情。


蔬菜醬Vegetable


座標,河北石家莊地區元氏縣。

三十晚上陪父母守歲,看春晚;

初一早上拜年,早起六點左右吃完餃子,先給自己的父母拜年。之後家族兄弟們結伴同行給當家當戶的長輩拜年,我們這邊的拜年方式還是雙膝跪式給長輩拜年。


初一上午拜年後,有下午不允許睡覺的習俗,如果睡覺來年的莊稼會倒。

另外,如果家裡有增加了新人,當年初一婆婆需要帶著新媳婦給長輩們拜年,一般婆婆會帶一個新褥子,讓新媳婦跪在褥子上拜年。

初二外甥到舅舅家拜年;

初三女婿到岳父家拜年;

初四一般是串姑姑、走親戚;

初五崩窮,這天炮要多放,把一年的窮運崩走,同學會這天正當時。另外在兒時,這天也是破五,需要出圈(就是把自家豬圈的圈肥清出來一些)算是可以開工了。

正月十二烤柏柃火,兒時也叫烤老鼠火,說是老鼠當晚娶親,家家戶戶都在大門口排水口區域點燃柏樹枝或松樹枝,這是上等材料,因為我們當地山上很少有松樹,所以一般都是購買,這在當時是緊俏商品。另外老年人會把舊的籮筐燒掉,在火堆裡燜饅頭,小孩子吃了好,還有一句俗語:考考屁股不牙疼,所以小時候一遇到烤火,我們小孩子就挨家挨戶烤火,順便把屁股也烤烤,

正月十五元宵節,鬧燈會。過了十五年就算是過完了。

這可都是使用手機一個字一個字打的,希望能打動問者。


道佐先生食記


老家過年,感覺沒有以前熱鬧了。



過年的時候蒸大饃,頭那麼大的哦。大饃裡還有紅棗。然後是包子,餃子。因為是北方人嘛,餃子是必不可少的餐桌美食!然後就是過油,炸魚啊,肉啊,反正都是一些好吃的,做了滿滿一大桌。看著都饞死了,但是不到時間不能吃。我們那是下午7點左右開飯!吃著年夜飯,看著春晚,很舒服。很溫馨。大年初一就開始走親戚,初三差不多就走完了,然後就等著親戚來你家了。



過年沒事幹,在家裡打打麻將,撲克。當然,都是娛樂,別想太多!其他的也沒啥了!



薛杜微


答:我老家是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肖溪鎮竹山碧佛村,我們這裡祖祖輩輩每逢過年是這樣過年的,習俗有這些,如:殺雞殺魚殺豬和買一些一家人喜歡吃的東西,還有在三十過年那天要吃青菜代表一年都清靜,在家門上貼對聯、門神圖紙、掛燈籠等等表示吉祥,全家人都買新衣服穿表示喜氣,二十八或二十九打掃房前屋後和家裡的清潔衛生,三十的天一家人忙著辦生活,中午開飯前把所有的菜擺在桌子上時放鞭炮表示過新年了,在此首先恭維地敬請己去逝的長輩們回家過年,這就是習俗性地在心中永遠銘記自己家的長輩們代代相傳,沒有忘記他她們曾經的辛苦和厚愛……這也許就是孝敬之傳統習俗,三十過年的晚上全家人大小坐在一起開心快樂地看中央電視臺聯歡晚會節目,大年初一長輩們會給未結婚成家的晚輩們壓歲錢(多與少反表心意),然後各玩各的,初二開始走親戚串門拜年……就這樣歡度春節!


廣安勇哥


今年過年是在老婆家過的 我自己是湖北的

首先來說說老婆家 重慶的一個小縣下面的村。老婆本身是土家族的,在這過年的幾天 並沒有感覺到過年的氣氛 每天吃飯的時候 一定會有火鍋 不管裡面是什麼都能弄出火鍋 除夕的前幾天這裡不貼對聯是讓我最不能接受的 我認為貼對聯是全中國的傳統 過年期間這裡好像也沒有鄰里相互串門 拜年的習俗 這裡過年去上墳是在正月初二


再來說說老家湖北 過年前幾天家家基本上會炸肉丸子和魚丸子 這是過年從小都喜歡吃的 年前幾天會打掃衛生 然後除夕前天會貼對聯 同時會在年前去上墳祭祖 三十的晚上燈是不能滅的 要通宵點著 大年初一早上要到鄰里之間去給長輩拜早年 後面幾天就是在親戚家裡拜年串門 還是有一些年味


總的來說 現在的過年卻是沒有了小時候的一些味道 年味淡了許多 一些過年習俗也沒有那麼多講究了 這也許是文化的一種消失


喵喵視劇


我是山東的,我們這邊一般大年三十早晨或者上午貼對聯,中午一般簡單吃點,然後準備晚上的年夜飯,等春晚快開始的時候差不多就做好了,一家人坐在一起邊看春晚邊吃,快到凌晨的時候開始包餃子,等新年鐘聲敲響的時候出去放鞭炮,放完鞭炮回來吃餃子,吃完餃子睡覺,第二天早晨起來拜年。

初一早晨起來吃餃子,早晨吃的餃子裡面包的錢,吃完穿上新衣服去拜年,一般一兩個小時就完事了,時間長短就要看你家親戚多少了,中午就吃昨天晚上的剩飯,下午長輩一般就打麻將,打撲克,小孩就聚一塊滿村的亂跑。

初二就是回孃家,嫁出去的女兒初一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孃家吃窮。

然後就沒啥了,一直到正月十五就是玩各種玩,大多數初六初八就上班了,好不容易放個假,誰都想多休息休息,哪也不想去,不想動彈。

再就是正月十五還有點意思,感覺正月十五比過年熱鬧,各種花燈,還猜燈謎,吃元宵,看各種表演,各種小吃美食,出來玩的人非常多,非常熱鬧,對了,還有煙花表演,登場震撼!





魚半鮮c


我們這邊三十年晚,每家都要貼對聯。放鞭炮。晚上做了好多的萊,還有好多零食。初一那天早上,每家都起早搶放第一掛鞭炮。早飯吃餃子和元宵都說是元寶,晚上吃的是麵條,我們這裡說是錢串,初二就開始請親戚朋友吃飯。這就我們這裡風俗習慣。


花的海洋A


我們這邊農村裡的習俗是:家家戶戶都會進行手工製作一些美食年貨(主要是以糯米粉)製作 然後用花生油炸(簡稱 油果)

年28搞衛生 大年三十早上拿一隻大公雞到祠堂裡拜祭祖先

然後回來吃早飯之後開始貼春聯 中午隨便吃點 以前農村裡是沒有煤氣 也沒有電熱水器 木材燒水 就開始排隊洗澡穿新衣服[耶]然後就是到隆重的年夜飯 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團聚(小孩子有大雞腿吃)[呲牙]吃飽年夜飯了 小孩子們會去玩那種小鞭炮 我們方言叫做擦炮 大人們會坐在一起 看春晚節目和派利是[耶]然後就是等到12點00分準時放鞭炮和煙花迎接新的1年…然後就是休息 大年初一多數時間也是在家裡陪伴家裡人 大年初二就開始走親戚(媽媽)回孃家 一般我都會跟著去 然後村裡的人們也是開始串門聊聊在外面的生活和工作一直持續到初六左右 然後在我們那邊正月12村裡有生了兒子的家裡會擺燈酒 會邀請全村人吃酒席 那時候晚上還會有露天電影看(多數是以愛國戰爭片)然後就到15元宵節之後大家就又開始背井離鄉各奔東西去奮鬥了 村裡也開始恢復寧靜和春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