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過年婆媳吵架,孩子卻支持奶奶,媽媽痛哭後反思:都怪我自己

前言

很多父母都希望可以陪在孩子身邊,陪伴孩子成長,見證孩子慢慢長大的過程。可是,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如願,因為他們要去賺錢,維持家庭的開支,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學習。而此時,孩子就會變成了留守兒童,他們缺少父母的愛與陪伴。

過年婆媳吵架,孩子卻支持奶奶,媽媽痛哭後反思:都怪我自己

案例

小靜的孩子小康今年8歲了,過年的時候,因為一些小事,婆婆非得找茬,和自己吵架,小靜忍無可忍,最後和婆婆吵起來了。而此時,小康一把護住奶奶,跟小靜說:"你為什麼要和奶奶吵架!我討厭媽媽,明明是你不對,是要氣死奶奶嗎?"而婆婆此時一把抱住小康,和小康說小靜的壞話,小康還瞪了媽媽一眼。小靜愣了一下,自己生的孩子怎麼不分青紅皂白說自己錯了?最後她越想越委屈,就哭了起來,也明白了小康如此支持奶奶的原因。

原來小靜和丈夫常年外出打工,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孩子和奶奶一直在一起,和奶奶感情比較深,他認為奶奶做的一切都是對的,而奶奶平時也沒跟小康說媽媽的不容易,反倒是一直跟小康說媽媽多不好。小靜最後跟小康說:"媽媽對不起你,都怪我平時沒時間陪你!"

過年婆媳吵架,孩子卻支持奶奶,媽媽痛哭後反思:都怪我自己

分析

留守兒童缺少父母的陪伴造成的負面影響

1. 孩子性格較為孤僻,缺乏安全感

留守兒童普遍缺少自信,他們從小沒有父母陪伴在身邊,很多事情都不能和父母及時分享,久而久之就會產生距離感,所以他們慢慢地就把事情都藏在心理,不願意和別人交流,性格逐漸變得孤僻,內心也極度缺乏安全感。但是,他們在父母面前又表現得極為要強,不被父母知道自己脆弱的一面。

2. 孩子價值觀容易扭曲

留守兒童一般都是爺爺奶奶照顧的,而他們和孩子多多少少會存在某種程度的代溝,也會比較溺愛孩子。所以當孩子的價值觀不正確的時候,並不能及時得到改正。久而久之,孩子的價值觀得不到更正,就會逐漸扭曲,往不好的方向發展。

留守兒童的父母可以這樣陪伴孩子

1. 多和孩子打電話或視頻

雖然父母不能經常陪在孩子身邊,可是在網絡發達的如今,父母可以和孩子電話,或者是視頻,這樣可以讓孩子能夠感受父母的存在,父母也可以瞭解孩子的近況。這樣可以很好的拉近孩子和父母的距離,也可以讓孩子比較有安全感,覺得父母雖然在外面工作,但是仍然很關心自己。

2. 讓孩子寫下自己的事,以及想對父母說的話

留守兒童一般都不能及時和父母交流,所以父母可以讓孩子把開心的事,不開心的事以及想和父母說的話都寫在本子裡,記錄下來,到時拿給父母看。這樣孩子就能讓父母瞭解自己的一切,也能感受到自己的一切是父母關心的,父母感興趣的,會認真且用心的做好每一件事。

過年婆媳吵架,孩子卻支持奶奶,媽媽痛哭後反思:都怪我自己

總結

總而言之,孩子和父母之間不能缺少陪伴,但是有一些父母因為各種原因並不能陪伴在孩子身邊,此時父母應該用其他方法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關愛,讓孩子擁有安全感。

我是鯨魚媽媽,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