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許世友一生習武,對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的評價非常精準

大家都知道,許世友出身少林,一身精湛的武功,早已成為開國將帥中武功高手的代名詞。

同時,在上世紀70、80年代,以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為代表的功夫巨星,在銀幕上掀起了中國功夫的熱潮,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國電影最熱門的題材之一。

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實許世友將軍也很喜歡看這三個人的電影,還對三個人有過非常經典的評價。

許世友一生習武,對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的評價非常精準

1973年12月,許世友調任廣州軍區司令。當時,李小龍剛剛去世,他的功夫電影熱潮正是最盛的時候,許世友去了廣州,自然也聽說了他的事情,就找來了李小龍的幾部電影看。

看完後,許世友對李小龍評價很高,說他“有股子狠勁”。

大家都知道,李小龍的前三部電影:《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都是講的中國人在外國黑惡勢力壓迫下,憤而反抗的故事,這種不甘受辱的反抗精神,恰恰是許世友那一代開國將帥最看重的,因此也最能打動許世友的心。

許世友一生習武,對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的評價非常精準

不過,許世友對李小龍的一個標誌性東西不是很喜歡,就是他的尖叫。大家也都知道,李小龍在電影中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東西就是尖叫,已經成了他的標誌。用李小龍的話來說,之所以用尖叫,一是為了迷惑對手,二是利於電影效果的呈現。

許世友之所以不喜歡李小龍的尖叫,也基本上有兩個原因,一是他年紀大了(當時68歲),不喜歡吵鬧;二是在他看來,“狠”的表現形式應該是沉默,而不是尖叫。

到了70年代末期,成龍開始崛起,拍了不少很有轟動性的功夫電影,比如《醉拳》、《蛇形刁手》、《笑拳怪招》等等,以一種完全不同於李小龍式的搞笑風格,在香港影壇颳起了一陣旋風。

許世友一生習武,對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的評價非常精準

一直喜歡看香港功夫電影的許世友,自然也對他印象深刻。

有一次,許世友在家裡看成龍的電影,一位秘書說,成龍的動作都是雜耍,光好看,不實用。但許世友搖了搖頭,說:“別看他是雜耍,還是有點功夫的。”

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成龍的功夫雖然不像李小龍、李連杰那樣來的正宗,但從小在京劇班裡摔打出來,其實功底也不比李小龍差,只是成龍為了走出李小龍的窠臼,故意改變了功夫的套路,讓普通觀眾看起來更加熱鬧。但在行家許世友眼裡,卻一眼就看出了成龍的真實功底。

至於李連杰,第一部電影《少林寺》上映的時候,是在1982年,許世友已經離開了廣州軍區,去了北京,但許世友很早就在關注李連杰了。

許世友一生習武,對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的評價非常精準

早在1975年的時候,許世友就聽說了李連杰的名字。當時,李連杰剛12歲,獲得了全國運動會的武術全能冠軍,引起了很大的轟動,許世友還專門看了他的表演,對他讚不絕口。

《少林寺》上映後,許世友也看了,對秘書說:“這個小青年,我在70年代就看過他表演武術,那時還是個孩子。現在看來,基本功還是很紮實的。”

許世友晚年時,身體不好,就乾脆解甲歸田,去了南京安享晚年。除了出門會友,許世友最大的愛好就是在家裡看電影,大多數都是功夫片。

當時,許世友家裡有一架小放映機,想看的時候就看。但後來中央出臺了規定,不允許領導幹部搞特權,許世友就把放映機交了公,再也不看了。當地文化站的領導說,許司令是在養病,情況特殊,可以看。但許世友斷然拒絕了,說:“這個特殊,那個特殊,中央的規定還有誰來執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