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離婚後,46歲的她要做腺肌症手術,誰來陪護?

工作在醫院,除了關乎病情,也目睹了真情和絕情。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醫院是個見證感情、洗禮人性的地方,因為關乎金錢、時間、人力……三者何時兼得呀。我們一生,與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在一起最長久的人,就是與你領了一張結婚證且攜手一生的人,可是在婚姻裡面,有人笑有人哭,有人笑了又哭、哭了又笑,這就是婚姻帶給我們的生活。


離婚後,46歲的她要做腺肌症手術,誰來陪護?


醫院曾經來過一位劉女士,她是腺肌症患者,非但遭受病痛之苦,又遭遇離異之變。她病情很重,必須手術,但既沒有貼心的老公陪床,也沒有孝順的兒女相伴,46歲的她,是在侄女的陪同下來手術的。

離婚後,46歲的她要做腺肌症手術,誰來陪護?


她患上腺肌症有5年了,最初她並不是因為痛經被查出了腺肌症,而是因為月經量大,被查出了子宮肌瘤。劉女士自述開始時最明顯的是月經量增多,大概多於原月經量的1/2,到當地醫院檢查,彩超只是提示子宮肌瘤,所以她也就沒有進一步治療。

到了4年前,劉女士開始出現痛經症狀,而且痛得很厲害,左大腿根部跟著疼痛,讓人受不了,時間大概會持續3~4天。並且月經量進一步增多,多於原月經量的1倍。她到當地醫院去檢查,醫生髮現是子宮腺肌症合併腺肌瘤。醫生建議她放置“曼月樂環”,她沒有同意,於是醫生給她開了一些藥物,讓她維持著。於是她開始間斷性地口服“桂枝茯苓膠囊”和“散結鎮痛膠囊”,但是吃了半年多,只是月經量稍微減少了一點,痛經一點也沒緩解。於是月經期又口服2~3粒的“止痛片”,或者肛塞2粒“吲哚美辛栓”,這樣疼痛稍微緩解了一下。

離婚後,46歲的她要做腺肌症手術,誰來陪護?


到了2年前,劉女士開始出現月經期之前腹痛,大概經前一兩天就開始疼痛,到了經期疼痛進一步加重,並出現明顯的肛門墜脹感。月經量增多為原月經量的2倍。當地醫院建議她進行診刮以便進一步治療,或者乾脆切除子宮,劉女士拒絕了。她改吃“雲南白藥膠囊”,吃過後月經量稍微減少,但痛經如前。近1年來她的月經越發不規律,她又嘗試使用各種物理治療方法,但效果都不太理想。

來到我院做檢查的時候,彩超顯示她的子宮已經達到了90mmx77mmx85mm,非常大。並且除了有腺肌瘤還有多發性子宮肌瘤,位置大小不一,較大的分別約為31mmx26mm(後壁),14mmx11mm(前必下段),13mmx10mm(前壁)。手術過程中光是剔除子宮肌瘤就花了好長時間,小的子宮肌瘤只有小米粒大小,手術需要很細心,很耐心地做,不過最終手術還是順利結束了。

離婚後,46歲的她要做腺肌症手術,誰來陪護?


其實,早些年腺肌症患者的離婚率還不是很高,至少從我們接診的患者中,離異的並不多。但是近幾年情況有了明顯的變化,離異的腺肌症患者越來越多了。其中原因,也不難理解,因為一個病,困擾的不止患者一個人,還有背後的整個家庭。有位患者曾說:“老公常常抱怨,說我自從得了腺肌症,性情越來越差。他還說這樣不好,壞心情只會加重病情。其實我也知道,我也不想這樣子,但這個病真得讓我很苦惱,經常情緒失控,脾氣變得很差,不但自己受罪,還連累了家人。”

婚姻和家庭,對一個女人來說是永久的歸宿。腺肌症患者在病魔的折磨下,本來就已經非常痛苦了,這時候更需要有人加倍地關心和呵護,如果此時遭遇家庭變故,身心難免會受到雙重毀滅性地打擊。做女人難,做一個身患腺肌症的女人更難。腺肌症患者,不但需要醫生的幫助,更需要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