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人到中年,乒乓球直改橫,水平會比原來高還是比原來差?

半文笑笑生


不要覺得橫板就一定有優勢,只是他們還沒發掘出直板的優勢來。

我就是直板,從來也不想改橫板,橫板我也稍微會一點,沒必要去改,直板優勢也很明顯,臺內球,發球,直板橫打等等。看看許昕就知道了,我相信直板會有崛起的一天。



從來沒有想過放棄


本人92年參加工作,在校學打乒乓球時用直板,學校乒乓球課用的都是三四塊錢的拍子,畢業後在老師的建議下買了一隻8.4元流星牌直拍,彈性好,單面膠皮反膠。用了幾年後底板背面磨了洞,換了一隻19元紅雙喜拍子。後來拍子被一個在學生拿去了。98年又換了一隻100多的世奧得拍子。到了2002年改用橫,現在一直在用蝴蝶牌橫板。年齡大了,移動少了。用橫板比較適合。感覺用了順手,享受快樂就行。


聶聖洪


我今年51歲,去年直改橫,開始幾個月一陣猛輸!但後來天天練幾個月慢慢的適應了,主要的是手感變化適應了,擊球習慣適應了,後來聽球友說我目前水平已經略微超過以前的直板了!暗自高興。總結就一點:既然決定改橫板,就給自己時間和壓力,多練多學多實戰,別怕輸!慢慢就好了!


肖恩AZ


沒啥經驗,但我是60歲退休之後直改橫的,兩面反膠,以遠臺為主。現在整好8年,總的感覺不錯,橫板正反手都可很好的發力,動作幅度也更大,更舒展,跑動面大些,適於遠臺拉球。這對老年人鍛鍊身體很適合,我不查拍,就是每天下午對練2小時。


太公釣魚425


這個還是看悟性和勤奮程度,第六人結合身邊的實際情況帶來分享:

先說一個成功的案例:

第六人認識的這位球友,30來歲冒頭,剛認識那會他是直拍打法,水平看著還可以。不會拉球,但是腳下移動很快,正手的拍擊命中率很高,後來他練習了直拍橫打技術,但是因為握拍原因,橫打命中率不高,跟廣大直拍球友一樣,反手成為他永遠的痛,水平基本也就定格在那個層次了,沒有太大長進。

後來他接受了一位資深老球友的建議,忍痛割愛,直拍改橫拍,剛開始打比賽,結果慘不忍睹,輸得那叫一個慘,不過隨著時間的推進,雖然他橫拍打法動作看上去不太標準,但是慢慢的找到了擊球感覺,正手也可以拉一板下旋,反手的推撥和擰拉打得有模有樣,原來很多打不過的對手,現在都敗在了他的拍下。很明顯,這位球友的直改橫算是比較成功的。

對於這位球友,第六人認為之所以能成功,基於三點:一是他練習非常勤奮刻苦,二是他改橫後不怕輸,不斷的總結經驗,逐漸找到手上感覺,三是他直改橫非常堅定,改了橫拍後,就沒再也沒見過他打過直拍,這一點非常重要。

再說一個失敗案例

第六人還認識一個球友,他一會直改橫,一會橫改直,在直橫中間飄搖不定。打直拍輸了下一局用橫拍,打橫拍輸了下一局再改回直拍。第六人不用多說,你也會知道這位球友水平肯定也就那樣了。

因此直改橫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要不然不要輕易改。一旦下定決心就要從頭開始,保持空杯心態。據我觀察,直拍改橫拍後,一般來說水平都會長一截,因為解決了反手偏弱的問題,但是這個過程比較痛苦,原來你能贏的,改完後可能會輸的一塌糊塗,所以第六人建議大家改的過程中儘量不要打比賽,應該多練習一些基本功,比如正手攻球、反手撥球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多去體會橫拍的獨特之處。等著練的動作基本定型了,再嘗試著打打比賽,我覺得這是一個比較正確的思路。

不瞞大家說,第六人一直打直拍,從來沒有動過改打法的念頭。無他,因為喜歡小馬哥才喜歡的乒乓球,雖然他早就退役了,但是直拍的那種獨到之處,依然令人著迷。總感覺直拍非常深奧,在沒有琢磨明白之前就改打法,我覺得有點可惜。直拍,我會堅持打下去,你呢?


國球第六人


業餘選手直改橫能否提高球技,取得成功,關鍵還要看你的技術基礎,訓練時間,以及能否持之以恆,堅持到底。

個人認為,直改橫並不容易,原因如下:

第一,直拍和橫拍的理念不同。傳統直板的技術理念,就是主要依靠正手進攻得分,反手依賴推擋,防守偏弱。

而橫板的技術理念,是偏重於反手的攻防和相持,換言之,橫板的關鍵技術,主要集中在反手。所以,業餘選手直改橫的初期,進攻速度會受到很大影響,很容易導致回球失誤或質量下降。

第二,打法套路不同,直板以近臺,快攻為主,而橫板多依賴中遠臺的對拉和相持取勝。簡言之,直板的技術優勢都在近臺,橫板都在中遠臺,這個技術習慣的養成和改變,不是一時半刻能夠完成的。

另外,由於橫板反手的技術種類比直板多。劈長、擺短、撇、撕、衝、拉、同時還多了一個反手擰。導致練習難度比較大。直改橫之後,你會發現反手的威力和你預想的完全不一樣。實際情況是,大多數直改橫的業餘選手,不過是改了改握拍法,其他的技術,打法,個人風格仍然還是直板的老套路。如果最後出現這種結果,無疑是有些得不償失。

所以,個人建議,如果你沒有充裕的時間,堅定的恆心和有效的技術指導。最好還是謹慎處理,不要輕易“直改橫“。

原創內容,真實態度,理性觀察!歡迎大家的評論和關注!謝謝!


楚澤平


人到中年“直改橫”,剛開始戰績肯定比原來直拍差——但後來就不差了嗎?這很難一概而論!

因為大量事實證明:有改後水平上升的,也有改後變差的。平心而論,直拍與橫拍各有長短,它們的各自總分,也分不出高下——至少在業餘乒友中是這樣的。

關於“直改橫”這件事,誰想改就改唄,誰不想改就不改唄,隨心所欲!關鍵是您用哪種球拍順手?順手的球拍就贏得多,輸得少。

現身說法吧,我所用的球拍不是直拍,也不是橫拍,更不是槍式拍——我的球拍在乒乓世界獨一無二!或問我幹嘛要別出心裁?非也非也!因為我特殊握法的球拍,能讓我少輸幾分,還能讓我多贏幾分。假設您有一支這樣的球拍,還會去調換其他球拍嗎?


乒乓球804


直改橫,推擋加橫打,業餘乒乓圈裡的兩大現象。兩者有共同特點:不滿意直板的反手。簡單說,直板反手發力不如橫板。業餘圈無論是直改橫,還是推擋改橫打,均與年齡無關,而是與打球、訓練時間,強度,方法,以及球商有關。

(圖片取自網絡)

不斷見到周圍球友直板改橫板,從年齡來說,基本都是即將四十歲,或者已過不惑的鐵桿愛好者。經常練球,打比賽,並樂此不疲。

比如小付吧,認識有十年了。我熱衷於比賽的時候,經常和他PK,或者和他組隊。他的水平在這個城市,居於中等略上的水平。為了乒乓球,他也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水平長期徘徊不前。我這兩三年不怎麼打比賽了,一年前聽說他直改橫了,成績提高了一大塊。我自己還沒有跟他改橫板後打過,但是有一次現場看過,和一位成名已久的當地業餘高手打三局兩勝。比賽進行得相當激烈,也蠻精彩,雖然最後1-2輸了,但看起來的確是進步了。不過我怎麼看怎麼覺得其實他還是在原來的直板技術,只不過換成了橫板而已,他原來直板反手就有橫打。也沒感覺反手有多大的加力和特色球,倒是依然經常側身用正手。打完後小付顯然是有些不甘心,他認為自己今天是有機會的,但還是著急了,看得出來,他自己對直改橫還是比較滿意的。

(圖片取自網絡)

再比如小趙,屬於直改橫比較早的,少說已經有五六年了。他打直板的時候和他打過一兩次,真沒覺得出來打得有多好,但後來和橫板的他打,卻感覺真心不好打。中遠臺的兩邊甩,呼呼生風,橫板味道很濃。個人認為小趙屬於直改橫比較成功的,以致於很多人再也想不起來他打直板是啥樣兒了。但我瞭解過,這個小趙就是一個球痴,因為早年做生意發了一筆不小的財,經濟無憂,幾乎就是不上班了,業餘裡“專業打球”。在直改橫的最初幾年,他天天泡在球館訓練,到處打比賽,球漲得很快。

小邱居然也直改橫了,這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這也是剛剛不久前我去京弟球館時看到的。這位職業美髮師是金左手,我見到他的的所有比賽,包括和他PK,一直打直板。手感好,咬球深,拉球很轉。他居然也改成了橫板。

好吧,都是所謂40+大球惹得禍吧,或者說是年齡逼迫吧?

勇哥哥都五十多歲了,據說現在橫打練得風生水起的。過去幾年也曾見過他在比賽裡用橫打,但只要他一出橫打,我就想笑——那實在是沒辦法的時候才那麼甩一下啊,準確率極低!

“他啊,也是沒辦法啊,以後跑不利索了,反手沒有發力,也沒有旋轉,不練橫打不行啊!”這是另外一個朋友替他說的。“但現在他橫打挺有數的了!”

通常來說,直改橫會有一年到兩年的適應與調整期,短期內競技水平和成績會略有下降,但從長遠看,似乎是一勞永逸的事兒。橫板的反手終歸、的確、就是要比直板反手發力順暢。不過,你換橫板可能也會損失掉直板的很多優勢。個人認為不如加橫打。橫打也就是在發力方面略有不足,但橫打技術也相當很豐富,能彈、能擰、能拉、能撕、能貼,而且擰拉還要比橫板多一個天然的側拐。

乒乓球要想提高需要很多時間來練習,光想是沒有用的,而想打出好成績,也需要有較高的心智和較高的球商。無論直板和橫板,在業餘圈裡,都有無數的高手,並不在打法和握板方式。

說到這裡,這位朋友,到底直改橫能不能提高,還要看你下的功夫到不到啊!


微乒乓


這還真是個較普遍的現象,我周圍就有幾個中年球友改了或者正在改打橫板。當然了,其水平還是無法與原來直板時沒法比的,也許是剛剛改的緣故吧;還有個老哥,直接就鬱悶的說,打起來時不時的不舒服,要不就改回來。

首先,我們看看他們改橫板的原因。

有的是因為直板打了許久,越來越感到了直板的侷限,比如正手的“打擊範圍小”,反手的進攻不利和無力;有的則是看到了,那些橫板選手的正手威力較大,反手進攻與對抗較有實效;也有的球友則是因為“傷病”,比如有些練直板橫打的,因為需要手腕內扣,支撐反面的三個手指要大幅度彎曲,於是練得多了可能就不舒服甚至還“別得”疼,於是便棄直從橫……

其次,我們看看他們改橫板後的變化。

球友當中,有幾個年輕點的前兩年為了增加“殺傷力”改了橫板,比如小莫、小閆還有小郭都是,開始時候都是水平比原來更菜了;可是一年後就看出了他們的變化:小莫接發球慢而穩定,正反手技術全面,和誰打都不落下風;小閆則是繼續他那退臺的周旋,而讓人難受的是他增加了反手防守中的大力反攻;小郭呢,原本就是正反手以旋轉為主,改橫之後出球更加旋轉和飄忽了,常常弄得對手左右飛奔疲於應付。

他仨在我們地方的比賽中,都已經成為了響噹噹的實力派。尤其是小莫,已經是我們球友圈的前幾名選手,更是每年代表區裡作為主力之一參加對外作戰。

當然了,也有幾個改過之後,由於種種原因又改了回來,此處不多說了。

再者,我們看看他們改橫板之後的“苦惱”。

因為我周圍好幾個改過,或者還有想改的,我自己就曾經因為手指疼痛而“下水”改橫板打過近一年,所以對其中的優劣頗有些體會和了解。初改橫板時,練球還沒啥,甚至覺得水平沒降“反升”。

可是與那些熟悉的球友開局比賽時,痛苦就會“悄悄”到來了:接發球水平低了,難了;臺內球處理起來水平差了,彆扭了;原來的主動節奏、各種變化,難以掌控了,貌似還常常跟著人家跑;原來得心應手的套路,好像不大奏效了,即使使用起來人家也不怕……

其中的苦楚太“豐富”了,簡直就是“一部二十四史,從何說起”啊!

最後,我們客觀的看看直改橫的優劣得失。

客觀的說,為了提高成績和“水平”,業餘球友的直改橫與換膠皮(反膠的型號換用,反膠換生膠與正膠,再有大量的換成長膠)都是“求上進”的正常現象與心態,不應該對此說三道四甚至是歧視。

可是我們仔細探究一下,這兩類的“轉換門庭”性質還是不同的。

反膠的改換顆粒膠,主要是利用出球的“怪異”讓對手不適應,為自己創造得分機會,最終彆彆扭扭的獲勝;而直改橫的,則是以正反手的對抗與實力“碾壓”得分,屬於堂堂正正的勝利。這兩種,要想改換成功,都不容易,得充分調動體能與智力,還得有“合適”的球商做支撐才行。

還有一個現實問題,就是年齡與體能情況。

如果年輕人,體力好的球友,兩種改法都可以,不妨去試一試;而若是中老年人,考慮到打橫板需要更多的跑動,需要更加充沛的體力,建議直改橫還是要慎重,可以考慮多練直板橫打,或者試試改換顆粒膠。

當然了,如果是為了練球方便和回合多,可以直改橫;至於說比賽成績麼,暫不考慮。

說到底,不論是如何的改換,我們都要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不應該“急功近利”急於求成,努力使得自己乒乓技術厚重起來,總會大有收穫的。


讀書評書2017


如果你的基本功很好,為什麼要只把改行辦,如果你的基本功一般並不是很好,你改了很晚,水平也不會比原來高多少,甚至短時間內一定會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