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吳中四大才子都有誰?他們有哪些文學成就?

大侃歷史


喜愛周星馳的朋友們,應該都未曾錯過他那部經典的《唐伯虎點秋香》。在這部劇中,風流倜儻的唐伯虎和他的三位好友,被合稱為“江南四大才子”。而星爺參演的這部劇,確實對歷史有所借鑑。“江南四大才子”,正是以“吳中四大才子”為藍本塑造的角色。

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四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江南四大才子”的真身。因為江蘇省蘇州市在古代又稱“吳”,所以主要在此地活動的唐、祝、文、徐四位詩壇才子便被合稱為“吳中四大才子”。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這段詩裡所說的“桃花仙”,其實就是作者自己,即我們熟悉的放蕩不羈的大才子唐伯虎。唐伯虎名寅,“伯虎”是他的字。他算得上是地地道道的蘇州人,於成化六年(1470)出生於蘇州府吳縣吳趨裡(今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他在蘇州長大,後來仕途不順也毅然回到故鄉。

弘治十年(1497),唐寅因才參與錄科考試。但在考試期間,唐寅絲毫不掩飾自己放蕩的性格,竟然和好友張靈宿一起流連於美人、美酒之間。得知此事的提學御史方誌對此非常不滿,將唐寅的名字從榜單中劃去。後來在蘇州知府曹鳳、蘇州名士沈周、吳寬、文徵明之父文林等人的求情之下,唐寅才被恢復了繼續參考的資格。

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唐寅的兩個特點。第一,他隨性、放蕩不羈。正是因為他更看重自己內心的滿足,才會在考試期間也毫不剋制。正是因為這種性格,他才在後來因不滿官職太小而憤然回鄉。

第二,他才華驚人。曹鳳有權、沈周、吳寬、文林等人有才華也有聲譽,卻都願為這個晚輩說話。由此我們可以想象,唐寅有的該是怎樣能折服眾人的才華。而從唐寅傳世的作品,我們也可以窺見他的風采。《秋風紈扇圖》、《落花詩冊》、《桃花庵歌》等作品,能讓我們理解到唐寅身為“吳中四大才子”、“吳門四家”的價值。

而文徵明在唐寅還是少年時,就和他結識。文徵明原名壁(或“璧”),字徵明。其父文林是成化年間的進士,為文徵明提供了不錯的成長環境。然而文徵明幼年十分遲鈍,直到七歲都還不能正常說話。好在文父十分樂觀,反而覺得文徵明這是能大器晚成。

成化二十一年(1485),文徵明父子和唐寅結識。但兩年後,文徵明就陪父親去到安徽上任。因為是家屬,文徵明得以陪在父親身邊,接觸到一些政務。但在弘治元年(1488),文徵明在參加鄉試時卻被批評字寫得太爛,只獲得了三等。由此他發憤圖強,苦練書法,逐漸成為詩、文、書、畫皆精通的全才。文徵明在繪畫方面,與沈周、唐寅、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在詩作方面因為擅長博古論今成為“吳中四大才子”之一。

“吳中四大才子”之一的祝允明也與唐寅交情匪淺,且兩人是同鄉。祝允明甚至早於文徵明與唐寅交好。而“祝枝山”這個名字,不過是他因為自己右手有枝生手指而給自己取的別號罷了。

祝允明雖然長得不太好看,但他的創作,尤其是書法作品,卻享有極高讚譽。他精通楷書和草書,早年筆法傳承趙孟頫、米芾等人的特色,晚年自由多變,自成一家。從祝允明的《閒居秋日》、《致元和手札》、《燕喜亭記》、《樂志論》、《飯苓賦》、《雲江記》等作品,我們可以看見他的精神世界。雖然仕途不順,但他儼然在另一個世界羽化成仙,率性而為。

而四大才子裡餘下的那一位,雖然與前面三人關係不那麼親近,卻比他們更貼近“吳中四大才子”的定義。徐禎卿以詩聞名,時人稱之為“吳中詩冠”。他的那句“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讓他的美名代代相傳。

徐禎卿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間著名文學群體“前七子”的一員,且其地位僅在李夢陽之後。在清代成書的《明詩別裁集》中,“吳中四大才子”只有徐禎卿和文徵明兩人的詩作入選。文徵明有兩首,徐禎卿卻有二十三首。其詩成就之高,由此可以見得。

現在一提到“江南四大才子”,我們就覺得他們風流倜儻、率性而自在。但他們其實都屢試不第,仕途坎坷。可即便如此,他們還是正視他們的內心,勇於表達。詩文也好,書畫也罷,他們用手中的筆,在蘇州繪出了他們的夢。


鄧海春


吳中四大才子又稱“江南四大才子”,是指明代時生活在蘇州的四位才華橫溢的文化人。一般認為是指對唐寅(即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四人的合稱。\r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別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之美稱,蘇州人。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繪畫與沈石田文徵明、仇英齊名,史稱“明四家”。詩詞曲賦與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r唐寅16歲時參加童生試,經縣試、府試、院試,高中第一名案首,赴南京鄉試,又中第一名解元。次年,唐寅進京會試,因涉嫌程敏政受賄案,貶謫往浙江為吏。唐寅恥不就官,歸家後縱酒澆愁,傲世不羈。\r唐寅擅畫山水,及工筆人物,尤其是仕女,筆法秀潤縝密、瀟灑飄逸。“唐畫”為後世畫家所宗。傳世作品有《騎驢歸思圖》、《秋風紈扇圖》、《李瑞瑞圖》、《一世姻緣圖》、《山路松聲圖》等。他的詩作有《百忍歌》、《上吳天官書》、《江南四季歌》、《桃花庵歌》、《一年歌》、《閒中歌》等。\r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徵明,後更字徵仲,號停雲,別號衡山居士,人稱文衡山。長洲(今蘇州)人。“吳門畫派”創始人之一。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54歲時以歲貢生詣吏部試,授翰林院待詔,故稱文待詔。\r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r文徵明傳世畫作有《千巖競秀》、《萬壑爭流》、《湘君夫人圖》、《石湖草堂》、《石湖詩畫》、《橫塘詩意》、《虎丘圖》、《天平紀遊圖》、《靈巖山圖》、《洞庭西山圖》、《拙政園圖》、《雨餘春樹圖》、《影翠軒圖》、《瀟湘八景冊》、《江山攬勝圖》、《山居雪霽圖》、《惠山茶會圖》、《春到寒林圖》、《吳山秋霽》、《溪山對弈圖》、《綠蔭清話圖》、《綠蔭草堂圖》、《前赤壁賦》、《松壑飛泉圖》、《石湖詩圖》、《失竹》、《江南春圖》、《古木寒泉圖》、《塞村鍾馗圖》、《松聲一榻圖》、《好雨聽泉圖》、《蘭竹》、《梨花白燕圖》、《水亭詩思圖》、《仿王蒙山水》、《東園圖》等。\r文徵明傳世書作有《西苑詩》、《漁父辭》、《北山移文》等。\r文徵明著有《甫田集》,編有《停玉館法帖》等。\r徐禎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國。常熟梅李鎮人,後遷居吳縣(今蘇州)。明代文學家。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而為人稱譽,徐禎卿天性聰穎,少長文理。“吳中四答才子”中,唐寅、祝允明、文徵明三人,以畫或書法蜚聲於世,獨徐禎卿以詩歌名滿士林。徐禎卿在詩壇佔有特殊地位,詩作之多,號稱“文雄”。\r徐禎卿著詩甚多,清人沈德潛編選《明詩別裁集》,四才子詩,只收錄徐禎卿和文徵明兩人,文徵明僅錄兩首,而徐禎卿詩竟輯錄二十三首之多。如:《鳳鳴亭》、《在武昌作》、《偶見》、《題扇》、《西宮怨》、《文章煙月》、《送士選侍御》、《濟上作》。\r徐禎卿著有《迪功集》、《迪功外集》、以及文學批判著作《談藝錄》。\r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號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號枝指生。江蘇長洲(蘇州)人,出生於七代為官的魁儒家庭。他自幼天資聰穎,勤奮好學,集各書家之長,領一代風騷,是吳門書派中“明中期三大家”之一。祝枝山為人風趣灑脫,才華橫溢,好遊山玩水而不拘小節。由於祝允明有不勝枚舉的趣事軼聞,是極現成的創作素材,所以他常以足智多謀、能言善辯、樂於助人的形象出現於《三笑》、《王老虎搶親》等眾多的戲曲藝術作品中。\r祝允明文學作品有:《擬詩外傳》佚、《蘇材小篆》六卷、《革朝遺忠錄》佚、《先公門人記》一卷佚、《太中遺事》佚、《武功佚事》一卷佚、《太僕言行記》一卷佚、《江海殲渠記》一卷、《南遊記》佚、《南征業稿》佚、《心影》佚、《蠶衣》一卷、《讀書筆記》一卷、《浮物》一卷、《祝子通》五十五篇佚、《祝子微》二卷佚、《祝子雜》佚、《祝子罪知錄》十卷、《祝子小言》一卷佚、《前聞記》一卷、《志怪錄》、《語怪》、《野記》、《義虎傳》一卷、《猥談》一卷、《枝山文集》十卷、《祝氏集略》三十卷、《祝氏小集》七卷。\r書法有:《賈至大明宮早朝詩軸》上海博物館藏、《杜甫秋興詩軸》遼寧博物館藏、《訪友詩軸》、《摸魚兒詞》、《秋軒賦軸》上海博物館藏、《樂志論草書軸》蘇州博物館藏、《飯苓賦》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贈索處士七律詩軸》、《杜甫詩軸》山西省博物館藏、《五代譚用之贈索處士七律詩軸》、《牡丹賦》、《草書自詩卷》、《致元和手札》、《草書千字文卷》、《王文恪公卷》、《東坡記遊卷》、《遠遊二首》、《和陶飲酒詩廿首》、《簡亭記》。







情深深語夢夢


1.明代的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四人都是生活在吳中地區的才華橫溢的才子,且四人關係友好,如同一個文化小團體,世人便將他們合稱吳中四大才子。四人中除了徐禎卿獨擅於詩作詩論,唐、祝、文三人皆能詩善畫書法佳,多才多藝。

2.各人成就。

唐伯虎書法取法趙孟頫,書風奇峭俊秀。擅畫山水,及工筆人物,尤其是仕女,筆法秀潤縝密、瀟灑飄逸。“唐畫”為後世畫家所宗。傳世作品有《騎騾歸思圖》、《秋風紈扇圖》、《李瑞瑞圖》、《一世姻緣圖》、《山路松聲圖》等。詩詞散文有《六如居士全集》。

世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流傳,便是因為祝枝山工詩畫之外,書法成就尤為矚目,行書不錯,狂草讚譽愈甚,所書寫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文學上《江海殲渠記》、《新聞記》、《九朝野記》、《枝山前聞》、《浮物》、《老怪錄》、《蘇材小纂》、《懷星堂集》等書傳世,並編有《興寧縣誌》。

文明徵是“吳門畫派”創始人之一,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擅長山水,亦工花卉、人物。早年畫風細謹,中年較粗放,晚年漸趨醇正。有《千巖競秀》《萬壑爭流、《湘君夫人圖》《石湖草堂》《石湖詩畫》《橫塘詩意》《虎丘圖》《天平紀遊圖》《靈巖山圖》《洞庭西山圖》《拙政園圖》等傳世佳畫。書法上,文明徵與祝枝山、王寵,同被譽為明代書法“三大家”。其篆、隸、正、草無所不能,工於行草書,尤擅小楷,所書四體千字文,成為後人臨摹的範本。傳世墨跡有小楷《前後赤壁賦》、《顧春潛圖軸》、《離騷經九歌冊》;行書《南窗記》、《詩稿五種》、《西苑詩》等。此外文著有《莆田集》。

徐禎卿以詩文見稱,詩作甚多,被譽為“文雄”與李夢陽、何景明、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併稱“前七子”。所作有《談藝錄》、《新倩集》、《嘆嘆集》、《迪功集》、《翦勝野聞》、《異林》等。


詩白詞清


吳中四大才子指的是明朝時期生活在吳中地區的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和徐禎卿四人。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有“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美稱,為吳中四大才子之首。唐寅在繪畫和書法、詩文方面特別的有天賦,其在繪畫方面,畫的最多也最有成就的就是山水畫,如《南遊圖》、《山路松聲圖》等,其餘類型繪畫作品有《騎騾歸思圖》、《秋風紈扇圖》、《李瑞瑞圖》、《一世姻緣圖》等,皆為傳世佳作!

唐寅在書法和詩文方面也造詣很深,他結合書法與畫風的一致與和諧,書法的意趣與繪畫情趣極為相近,因為兩者都強調人格與真情的再現。唐寅的詩文,豪放不羈,戲語中寓憂思;他的繪畫也和詩一樣,詩情與畫意的緊密結合。唐寅繪畫中的題詩和情感,緊扣畫的主題和意境,以闡發或充實畫面的內涵思想。而作品中的望背蘭墨,又通過象徵、寓意、擬人化等手法或意境的創造,形象地表達出詩意,這種詩與幽的冤美結合,也是唐寅畫的一大特點。詩詞作品有《六如居士全集》。


祝允明(1460--1527年):字字希哲,號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號“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祝枝山所書寫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同時也有傳書《新聞記》、《九朝野記》、《枝山前聞》、《浮物》、《老怪錄》等佳作。

文徵明(1470--1559年):字徵明,後更字徵仲,號停雲,別號衡山居士,人稱文衡山。“吳門畫派”創始人之一。他的繪畫作有《雨餘春樹圖》《影翠軒圖》《洞庭西山圖》《綠蔭清話圖》《綠蔭草堂圖》等。他的傳世墨跡也很多,有小楷《前後赤壁賦》、《顧春潛圖軸》、《離騷經九歌冊》;行書有早期的《南窗記》,中期的《詩稿五種》,晚期的《西苑詩》。



徐禎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國,明代文學家。其代表作有《新倩集》、《嘆嘆集》、《江行記》、《迪功集》、《異林》等。


九公子說


四大才子又稱“吳中四才子”,是指明代時生活在蘇州的四位才華橫溢且性情灑脫的文化人。一般認為是指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

  唐伯虎

  唐寅 祖籍晉昌,即建國後的山西晉城一帶,所以在他的書畫落款中,往往寫的是“晉昌唐寅”四字。.北宋時唐氏家族南遷,開始來到南京、蘇州經商。唐寅就出生在蘇州府吳縣吳趨裡一個商人家庭。父親唐廣德,母親邱氏。唐伯虎自幼天資聰敏,熟讀四書、五經,並博覽史籍,16歲秀才考試得第一名,轟動了整個蘇州城。19歲時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20餘歲時家中連遭不幸,父母先後逝世,妻子在他24歲時病逝、妹妹相繼也離開人世,家境衰敗,在好友祝枝山的規勸下潛心讀書,其間可能又娶一妻,29歲參加應天府公試,得中第一名“解元”,30歲赴京會試,卻受考場舞弊案牽連被斥為吏,妻子也因之離去。此後遂絕意進取,以賣畫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應寧王朱宸濠之請赴南昌半年餘,後察覺寧王圖謀不軌,遂佯狂得以脫身而歸。後娶沈氏,或名九娘,晚年生活困頓,54歲即病逝。

  擅山水、人物、花鳥,其山水早年隨周臣學畫,後師法李唐、劉松年,加以變化,畫中山重嶺復,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佈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多為仕女及歷史故事,師承唐代傳統,線條清細,色彩豔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隨意,格調秀逸。除繪畫外,唐寅亦工書法,取法趙孟頫,書風奇峭俊秀。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枯槎鸜鵒圖》等繪畫作品傳世。

  唐寅文學上亦富有成就。工詩文,其詩多紀遊、題畫、感懷之作,以表達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對世態炎涼的感慨,以俚語、俗語入詩,通俗易懂,語淺意雋。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輯有《六如居士全集》。

  祝枝山

  祝枝山(1460——1526),字希哲,因生而左手六指,故自號枝山,又號枝指生,世亦稱“祝枝山”、“祝京兆”。長洲(今江蘇吳縣)人。祝允明自幼就顯現出多方面的藝術才華。“五歲能作徑尺大字”,九歲能詩。明弘治五年(一四九二)中舉,任廣東惠州府興寧知縣,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官至應天府(今南京)通判。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因病致仕歸裡。嘉靖五年(一五二六)卒,享年六十七歲。

  他家學淵源,專攻書法,亦善詩文。其書,隸、楷、行、草諸體均工,尤以草書成就為最特別,其狂草頗受世人讚譽,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其詩取材頗富,造語頗妍;其文多奇氣,瀟灑自如。

  傳世墨跡如小楷《出師表》、草書《自書詩》、《落花詩卷》、《洛神賦卷》、《前後赤壁賦卷》等均為其代表作。著有《懷星堂集》(三十卷)、《蘇材小纂》、《祝子罪知錄》、《讀書筆記》、《前聞記》等,撰有《興寧縣誌》。祝枝山所書寫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亦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

文徵明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詔,長州(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宗成化六年,卒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歲。擅長詩文書畫,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

  家世武弁,自祖父起始以文顯,父文林曾任溫州永嘉知縣。自幼習經籍詩文,喜愛書畫,文師吳寬,書法學李應禎,繪畫宗沈周。少時即享才名,然在科舉道路上卻很坎坷,從弘治乙卯(1495年)26歲到嘉靖壬午(1522年)53歲,十次應舉均落第,直至54歲才受工部尚書李充嗣的推薦以貢生進京,經過吏部考核,被授職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詔。此時其書畫已負盛名,求其書畫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擠,心中悒悒不樂。四年中目睹官場腐敗,一再乞歸,57歲辭歸出京,放舟南下,回蘇州定居,潛心詩文書畫。不再求仕進,以戲墨弄翰自遣。晚年聲譽卓著,號稱“文筆遍天下”,購求他書畫的人踏破門坎,說他“海宇欽慕,縑素山積”。 他年近九十歲時,還孜孜不倦,為人書墓誌銘,未待寫完,“便置筆端坐而逝”。他通曉各科繪畫之藝,擅長各種細粗之法,其目力和控筆能力極佳,80多歲時還能十分流利地書寫蠅頭小楷竟日不倦。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其詩、文、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

  作畫方面他一專多能,能青綠,亦能水墨,能工筆,亦能寫意,其繪畫兼善山水、蘭竹、人物、花卉諸科,尤精山水。文徵明早年師事沈周,後致力於趙孟頫、王蒙、吳鎮三家,自成一格。畫風呈粗、細兩種面貌。粗筆源自沈周、吳鎮,兼取趙孟頫古木竹石法,筆墨蒼勁淋漓,又帶幹筆皴擦和書法飛白,於粗簡中見層次和韻味;細筆取法趙孟頫、王蒙,佈景繁密,較少空間縱深,造型規整,時見稜角和變形,用筆細密,稍帶生澀,於精熟中見稚拙。設色多青綠重彩,間施淺絳,於鮮麗中見清雅。這路細筆山水屬本色畫,具裝飾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氣諸特徵,也奠定了“吳派”的基本特色。

  其書法初師李應禎,後廣泛學習前代名跡,篆、隸、楷、行、草各有造詣。尤擅長行書和小楷,溫潤秀勁,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風貌。小楷筆劃婉轉,節奏緩和,與他的繪畫風格諧和,有“明朝第一”之稱。

  文徵明書畫為明代之冠。家藏書籍、書畫極富,真贗縱橫。收藏的古籍中,善本較多,宋刻本有《周易》、《資治通鑑》、《洪氏集驗方》、《沖虛至德真經》、《杜工部草堂詩箋》、《白氏文集》等10數種,近千卷。其藏書樓名眾多,今從其藏書印知道有“玉蘭堂”、“辛夷館”、“翠竹齋”、“梅花書屋”、“梅溪精舍”、“玉盤山房”、“煙條館”、“悟言室”、“清白堂”、“歸來堂”等。藏書印章還有“竺塢”、“悟言室”、“江左”、“停雲”等。卒後,其子文彭、文嘉,皆能保藏其書籍和書畫。並益加增購。

  徐禎卿

  徐禎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國,常熟梅李鎮人,後遷居吳縣(今蘇州),明代文學家,被人稱為“吳中詩冠”,是吳中四才子(亦稱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而為人稱譽。

  徐禎卿天性聰穎,少長文理,人稱“家不蓄一書,而無所不通”。早年學文於吳寬,學書法於李應禎。 在文學流派上,與李夢陽、何景明、康海、王九思、邊貢和王廷相併成為“前七子”,強調文章學習秦漢,古詩推崇漢魏,近體宗法盛唐,王世貞《藝苑卮言》內引有“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書法亦是一絕,王世貞稱: “待詔小楷師二王,精工之甚,少年草師懷素,行筆仿蘇(軾)、黃(庭堅)、米(芾)及《集王書聖教序》晚歲取《集王書聖教序》損益之,加以蒼老,遂自成一家。”

  徐禎卿著有《迪功集》、《迪功外集》、以及文學批判著作《談藝錄》。

  徐禎卿16歲著《新倩集》。但早年屢試不第,讀《離騷》有感,作《嘆嘆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作《江行記》;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與文徵明合纂《太湖新錄》;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聞韃靼入侵,官兵抗戰不力而敗,又作長詩《榆臺行》。同年中進士,因貌醜,不得入翰林,改授大理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貶為國子監博士。

  徐禎卿後期信仰道教,研習養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於京師,年僅33歲,為四才子中最早過世和享壽最短的。徐禎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翦勝野聞》(該書多詆譭明太祖的內容,實為誣告)、《異林》等。


人文歷史聆聽者


神州世代出賢者,偉人英雄不計其數!🌻🌺


東方紅73170


吳中四大才子即唐寅(即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四人的合稱。

唐寅文學上富有成就,工詩文,其詩多紀遊、題畫、感懷之作,以表達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對世態炎涼的感慨,以俚語、俗語入詩,通俗易懂,語淺意雋。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輯有《六如居士全集》。他家學淵源,專攻書法,亦善詩文。其書,隸、楷、行、草諸體均工,尤以草書成就為最特別,其狂草頗受世人讚譽,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其詩取材頗富,造語頗妍;其文多奇氣,瀟灑自如。傳世墨跡如小楷《出師表》、草書《自書詩》、《落花詩卷》、《洛神賦卷》、《前後赤壁賦卷》等均為其代表作。著有《懷星堂集》(三十卷)、《蘇材小纂》、《祝子罪知錄》、《讀書筆記》、《前聞記》等,撰有《興寧縣誌》。

祝枝山所書寫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亦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

文徵明書畫為明代之冠。家藏書籍、書畫極富,真贗縱橫。收藏的古籍中,善本較多,宋刻本有《周易》、《資治通鑑》、《洪氏集驗方》、《沖虛至德真經》、《杜工部草堂詩箋》、《白氏文集》等10數種,近千卷。其藏書樓名眾多,今從其藏書印知道有“玉蘭堂”、“辛夷館”、“翠竹齋”、“梅花書屋”、“梅溪精舍”、“玉盤山房”、“煙條館”、“悟言室”、“清白堂”、“歸來堂”等。藏書印章還有“竺塢”、“悟言室”、“江左”、“停雲”等。卒後,其子文彭、文嘉,皆能保藏其書籍和書畫。

在文學流派上,徐禎卿與李夢陽、何景明、康海、王九思、邊貢和王廷相併成為“前七子”,強調文章學習秦漢,古詩推崇漢魏,近體宗法盛唐,王世貞《藝苑卮言》內引有“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書法亦是一絕,王世貞稱: “待詔小楷師二王,精工之甚,少年草師懷素,行筆仿蘇(軾)、黃(庭堅)、米(芾)及《集王書聖教序》晚歲取《集王書聖教序》損益之,加以蒼老,遂自成一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