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武松的官職在當時到底多大?為何殺死西門慶毫不畏懼?

劉洋溢L


首先武松是《水滸傳》中的一位出名的武將,提起武松這個人物我想大家並不陌生,稍微對水滸有點興趣的人應該都知道他是一位打虎英雄,武松原是清河縣人氏,他有一個哥哥叫武大郎,從小父母雙亡,兄弟二人相依為命,是由哥哥撫養成人,在一次回到他哥哥那裡聽說有大蟲在傷害過路行人,也就是藝高人膽大,武松獨自一人就上山打虎去了,並且還在喝掉十八碗酒的情況下,為人民除害以後,因為立下了功勞,就被官府封作都頭。

在武松外出公幹的這段時間裡,他的嫂子也就是潘金蓮在王婆的教唆下,和當地地痞西門慶胡搞到了一起,因為潘金蓮長的婀娜多姿,而他的哥哥說實話也配不上人家,這樣的情況很容易被一些出色的男人所吸引,而他嫂子就是沒能經受住這樣的誘惑,做出了出軌的事情,也許一次兩次不會有人發現,但是他們來往比較頻繁,就被一個賣梨的小夥子發現了貓膩,於是乎就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武大郎,武大郎知道後也是半信半疑,最後為了印證真假,有一天就早早收工回家,結果看到了不希望發生的事情,事情敗露後,他們為了可以長久往來,王婆於是心生歹計,潘金蓮就和王婆的聯手下把武大做掉了。

武松回來後知道事情的始末,先把他的嫂子料理掉,又去找西門慶去報仇,要說西門慶這人之所以能成為一霸,肯定也有過人的本領,武松和他大戰好久,終於擊敗了西門慶,把他斬殺於刀下,也背下了一身的官司,幾經周折最後被逼上梁山,落草為寇。

其實西門慶的勢力要比武松大多了,就我本人認為武松之所以敢殺他,並不是因為官職的大小,而是武松為了復仇,出胸中的一口惡氣,還有就是仗著自己一身的本領,所以會對西門慶毫無畏懼。


瀟瀟談歷史


武松的官職在當時到底多大?為何殺死西門慶毫不畏懼?

這個問題提的有意思。

武松的生平事蹟基本上大家都耳熟能詳了,這裡就不再累述,我們聊聊武松的官職。

在書中武松的正式官職為陽穀縣都頭,其實還不能稱之為官職,歷朝歷代對於官職都有明確的表述及限定,陽穀縣縣令官職就為正七品,相當於現在的縣長(注意,書記為現有特色,以前是沒有的,縣長就是一把手),而都頭則屬於”吏“的範疇,按照現在的編制來說,屬於地方事業編,由地方財政發工資,職能相當於現在縣公安局刑警隊隊長。

至於在當時有多大,沒有可比性,因為首先這個職位不是”官“,其次,這個職位沒有晉升的空間,做的好一輩子也就是都頭,頂多發發獎狀嘉獎一下,但是,在一個縣裡權利還是很大的,畢竟”縣官不如現管“,你們懂得。

說完武松的職位,在聊聊他為何殺死西門慶毫不畏懼,我個人認為有2點原因:

1.性格使然,武松是一個殺伐果敢,血性十足,徒手打死老虎的狠角色,武大是武松在世上唯一的親人了,親人被害,此乃家仇,喚作一般人也會怒髮衝冠,何況是武松,殺性一起何來畏懼。

2.同他本身職業有關,武松既然為”縣公安局刑警隊隊長“,本身就是和各類命案打交道的,平日見血見慣了,又擁有極高的反偵查能力以及熟悉整套的處理命案的流程,不妨想象,他覺得就算他殺了西門慶,只要他想走,沒人能抓的住他,另外就算不走,他也安排好了後續,從書中描述的他殺人之前已錄好口供,還留下王婆做為證人可看出武松實屬”粗中有細,心思縝密一類人,何來畏懼。



穿棉襖的大叔





答:我簡單統計過一下,在梁山好漢中,絕大多數的同胞兄弟中,往往都是兄是英雄,弟是好漢,都是強橫的主。

比如阮氏三兄弟,立地太歲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閻羅阮小七,這一個個都是天不敢收、地不敢管的太歲活閻羅!

又比如解氏雙雄,兩頭蛇解珍、雙尾蠍解寶,一個敢上山擒虎,一個敢入林獵豹。

還有專門教人吃“板面刀的”船火兒張橫,充當魚牙攤老大的浪裡白條張順;作惡稱霸一方的沒遮攔穆弘、小遮攔穆春;甚至如毛頭星孔明、獨火星孔亮;出洞蛟童威、翻江蜃童猛;旱地忽律朱貴、笑面虎朱富;鐵臂膊蔡福、一枝花蔡慶;病尉遲孫立、小尉遲孫新,莫不是如此。

就連宋清,因為哥哥是梁山的老大,他也跟著人五人六,趾高氣揚。

唯獨是武松兄弟和李逵兄弟,差別巨大。

李逵的哥哥李達,只是怯懦膽小,體魄應該和李逵一般壯大,鄰里鄉親,恐怕也不敢明著欺負他。

武松的哥哥武大,偏偏是個天生殘疾,侏儒症,身高不過三尺三,不但是別人鄙夷和取笑的玩物,也是歹毒之人壓榨和欺凌的對象。

上天降生武松這樣的天神級別的好漢來作武大的弟弟,似乎就是讓武松來充當他的保護神的。

所以,在水滸世界中,最真、最純、最溫馨,也最容易讓人落淚的兄弟情,就是武松和武大之間的同胞之義、骨肉之情。

新版電視劇《水滸傳》在拍攝阮氏三雄生離死別那段情感戲,非常悲壯,又是慢鏡頭,又是分鏡頭,又是新舊畫片疊放。看得出,做導演的用足了心思,做足了功課。但是,和武松上東京專門到武大家與兄長話別那一場戲相比,都遠遠不及。那段戲屬於文戲,表面上平平淡淡,但是極富生活氣息,觀眾代入感很強,真真讓人睹之動容,思之落淚。

武松千叮嚀,萬囑咐,他轉身後這一走,弱小的哥哥就被惡霸相欺,以至於橫屍暴死!

武松頂天立地,豈能吞得下這樣的窩囊氣?

如果不能親刃仇人,血祭哥哥,實不堪再在人世為人矣。

所以,武松殺嫂、殺西門慶,乃是勢在必行之事,無論後果多嚴重,無論自己官大官小,都必須得幹!

實際上,武松的官有多大呢?

原本,“都”是一個軍事單位,“都頭”是唐中期藩鎮和禁軍中的領兵官“都將”的俗稱。

唐僖宗時代,當權宦官田令孜募神策新軍共五十四都,各都長官稱都將,也稱都頭。

到了宋朝,禁軍中設都頭、副都頭,其職位低於指揮使。

換句話說,宋朝的縣裡根本就沒有“都頭”這個職務。

到了元代,縣內負責治安的衙役分班輪換,每個班的班長稱“班頭”。

《水滸傳》的作者是明朝人,可能把都頭和班頭這兩個詞用混了。

估計,武松應該是一個縣裡衙役的頭目,也就是班頭。

最後補充一下,武松在做出復仇行為之前,也著意收集了潘金蓮、西門慶的罪狀,是為減輕自己罪責作了一些工作的。


覃仕勇說史


題目中提到的兩個問題沒有必然聯繫,接下來我依次進行回答。

首先看第一個問題:武松的官職在當時到底有多大?

武松殺潘金蓮和西門慶的時候他在陽穀縣衙門裡當都頭,都頭這個官職在宋朝來說算不得什麼大官,都頭的主要工作職責是處理一些民事糾紛,偵破一些刑事案件,維護一下社會治安,相當於現在的縣公安局治安大隊大隊長或者是刑偵隊隊長。

當然,武松能當上陽穀縣的都頭一方面是因為他具備當都頭的基本素質,另一方面是因為武松在景陽岡打虎聲名鵲起,縣令對他非常賞識,縣令把他留下來做都頭對武松和縣令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再看第二個問題:武松殺死西門慶時為什麼毫不畏懼?

按照《水滸傳》原著的描寫,武松殺西門慶時沒有費多少周折,當時他表現得大義凜然,毫不畏懼,只用了幾十個回合就結束了西門慶的狗命,在與西門慶對陣時武松為什麼毫不畏懼呢?我認為原因主要有如下三點:

1、武松技高一籌,在武力上他佔有絕對優勢。

武松以前在少林寺習武,他的拳腳功夫非常了得,即使是在梁山108好漢中武松的拳腳功夫也能排到第一名。西門慶雖然武功也不差,但是他只是個浪蕩公子,他的功夫在武松眼前只能是小巫見大巫,因而武松在武力上佔有絕對優勢。

2、武松出師有名,他在道德上佔有絕對優勢。

武松殺西門慶並不是一時興起,他是為了替自己的大哥報仇。武大郎之所以會死,原因全在於西門慶和潘金蓮這對狗男女,武松在調查清楚大哥的死因後義無反顧地跑到獅子樓將西門慶殺死,武松的行為出師有名,他在道德上佔有絕對優勢。反觀西門慶,他心裡有愧,在對陣武松時他非常心虛,後來他被武松殺死也不足為奇了。

3、武松在對陣西門慶時使用了心理戰術,這使他多了幾分勝算。

武松是個有勇有謀的人,他在對陣西門慶時把自己扮成店小二,他把潘金蓮的人頭用盤子端到了西門慶的面前,當西門慶看到潘金蓮血淋淋的人頭時嚇得魂飛魄散,武松在這時亮出了單刀,三下五除二將西門慶斬殺。武松在殺死西門慶的過程中他的心理戰術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這也是他在對戰西門慶時毫不畏懼的一個原因。

結語

武松殺西門慶很輕鬆,主要原因是他在武力值和道德上都佔有絕對優勢,同時他又使用了心理戰術,這使得他與西門慶對戰時表現得毫不畏懼,大義凜然。


杜遠山


在古代宋朝武松的都頭算不上什麼官職,充其量也就是縣衙裡面的衙役頭頭罷了。手底下十個八個捕頭而已,主要職責就是負責一方治安。武松因打虎出名,被陽穀縣縣令聘為都頭。雖說為縣衙做事,可是真就沒什麼權利。也就管管一些偷雞摸狗,打家劫舍的事。殺人越貨的大事說實話,他說了也不算,上面還有縣太爺呢。


武松這樣的一個小吏,為何膽子那麼大呢?你想啊,武松連兇猛的老虎都不怕,何況區區一個淫棍西門慶啦!儘管西門慶也是練家出身,可是對手是武松,碰上別人也許會對他有所顧忌,武松呢就呵呵啦!武松一身正氣,敢作敢當,更何況西門慶是他的仇人,武松是個有仇必報之人,怎麼可能畏懼一個地痞流氓。

再說了,憑武松的性格,要麼手刃仇人,要麼被仇人所殺,絕不會苟且偷生。武松一生行俠仗義,打抱不平,對待惡人如對待猛虎一般兇狠,所以西門慶遇到武松等於老鼠遇見貓,那就是送死。


另外一點,就算武松與西門慶無冤無仇,只要西門慶犯下了罪過,武松職責所在,也一樣收拾他西門慶。所以怎麼說,武松也不會懼怕一個無賴的。

最重要一點就是“仇”人見面,武松豈能容忍一個害死他兄長的仇人,所以西門慶必死無疑。一是替兄長武大報了仇,二是替當地百姓除掉了一個惡霸,何樂而不為呢,所以武松何懼之有,對吧!

而且武松敢作敢當,殺完人還要留名在牆上,這就是水泊梁山好漢武二郎的豪爽性格,不服不行,就這麼尿性。犯我武松者,雖遠必誅!


任馳贏天下


武松是《水滸傳》中最受人推崇的角色之一,儘管他也有些小缺點,比如容易受人恩惠就感激涕零,但是綜合看起來他仍然是一條響噹噹的好漢。武松從小與哥哥相依為命,感情很深,由於哥哥身有殘疾,形容矮小,容易被人欺負,而武松卻高大威猛,孔武有力,免不了與人爭執,所以年輕時候的武松是當地有名的渾小子,從小就練就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後來武松徒手打死景陽岡的猛虎,一舉成名天下知,而後他的好運也來了,被陽穀縣縣令看中,做了都頭,主要職責就是維護當地治安。對比今天,就相當於一個縣主要執法部門的老大,要知道這都頭雖然不是什麼科舉考出來的,但是負責保護縣令,處理各類糾紛案件,權力著實不小,而且武松打虎英雄的美名早就傳播開來,在縣裡面武松絕對是數得上號的人物。


從一個不事生產的渾小子,一步成為一個縣的都頭,這個跨度其實蠻大的,然而武松絕不是一個沒有腦子的莽夫,他有著極其厲害的學習能力,是一個拉一把就能自動上位的人物。剛打死老虎時,當地人為了感謝他,拉他慶祝,見當地縣令,武松言談舉止十分得體,早已經收起早年混不吝的性子。想來那些年武松雖然脾氣暴躁,常與人爭鬥,但是多年摸爬滾打的他早就匯通了人情世故。而縣令賞賜當地人湊的一千貫感謝費時,他居然推辭不受,說直接分給當地因為打虎而受責罰的獵戶吧。要知道那時候一千貫足夠看一個人一輩子衣食無憂了,武松一個時常一個大子拿不出的窮漢居然可以拒絕這麼一大筆財富。一來說明武松對錢財不看重,二來說明他忠厚仁德,第三嗎,也許是我小人之心,武二郎此舉無疑拉近了自己跟縣令的距離,一個都頭職位到手。

武松當了都頭以後,很快就適應了都頭點生活,一切幹得是有模有樣,不光光是維護治安,把都頭需要的查案辦案流程也是學習的一清二楚,期間還為縣令出力辦了一件事,得到縣令的賞賜。這樣的下屬哪個當領導的不喜歡,武二郎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武二郎就是武二郎,他雖然過起了一般人羨慕的都頭生活,他的血性從未消失,而且這些日子的都頭生涯變得更加理智精明。所以當他辦事回來,得知大哥突然暴病死去,而嫂子頗有異樣,他就感覺到事情不對勁,後來哥哥託夢報冤,很快,武都頭辦案那一套開始實踐起來,武松經過短時間的調查,就查明瞭是嫂子跟西門慶勾搭成奸,下藥害死武大郎,而且有發黑的屍骨做物證,鄆哥何九叔做人證。武松這時候一點都沒有想到殺人,而是去報官。

別看那縣令對武松頗為賞識,但是西門慶可是金主送銀子的人吶,縣令直接以捉姦見雙的理由駁回了武松的訴求。武松看到縣令指望不上,這個時候才動了殺人的心思。然而,就算要殺人武松也一切準備的妥妥當當,他殺潘金蓮的時候把相關涉案人員都請到場,還有人專門記錄整個過程和潘金蓮的罪行,既然縣令對不了主,武松就自己來當這判官。殺死潘金蓮以後,他又提著潘金蓮的頭找西門慶,三下五除二解決了西門慶。


這西門慶是個什麼東西呢,不過是當地一個破落戶,做點生意有點閒錢罷了,武松有什麼不敢殺他呢。武松殺西門慶不是因為西門慶有什麼什麼身份,或者自己都頭這個職位有多大權力地位。武松殺西門慶純粹就是因為他跟潘金蓮合謀害死了自己哥哥,就算他自己仍然是個無業遊民,就算西門慶地位很高,他照樣殺得。

對比武松就想到林沖,林沖老婆被高衙內調戲,他選擇忍氣吞聲,最後還不是一樣被陷害發配,自己老婆因此自盡,他最後也被逼上梁山反了。如果當時是武松,武松肯定直接就把高衙內殺了,最後最壞的結果也是一樣反了而已。看看林沖,開始時候竭力忍氣吞聲,就為了保住自己現有的一切,最後啥也沒保住,人家高衙內高俅啥的一直活得好好的。

武松是一個特別會適應環境的人,他可以很快根據所處的環境作出選擇,殺伐果斷。他身上的血性一直都在燃燒,不會因為敵人的身份地位就去膽怯,傷害了武松,管他什麼西門慶南門衰的,一樣殺去。


一覽眾河小


武松殺死西門慶毫不畏懼應該與他的“官職”無關,只與他本人的武功、膽識及憤怒的心情有關。

先說武松的“官職”,武松當時的職務是都頭,是因為有景陽岡打虎的壯舉,才被陽穀縣令任命的,也就是說,這個官是地方(縣令有資格代表地方了)封的,而不是朝庭封的,因此最多也就是個事業編制吧,職責範圍實際上就是衙役的頭目,負責地方治安工作為主,所以這個官就是保安頭目,由此看來,武松鬥殺西門慶的時候,這個官是不值得依仗的。

周侗,是北宋後期的一個武林高手,他的徒弟都是響噹噹的人物,傳說其有三個半得意徒弟,最著名的當屬岳飛了,其外還有盧俊義和林沖,半個就是武松了,因武松不是正式拜師的弟子,但也得到了周侗的親傳,所以算半個。由此可見,武松的武功還是相當高的,在加上武松是大郎一手帶大,兄弟情深,而西門慶是謀殺大郎的元兇,武松鬥殺西門慶,是抱著報仇的心態的,而且也不考慮法律後果的,所以才會毫不畏懼地殺死西門慶了。


西園小苑


武松打虎後在陽穀縣受嘉獎被封為陽穀縣衙捕快都頭,也就現今縣一級公安部門的治安大隊隊長。他在陽穀縣巧遇多年未見的哥哥武大郎,兄弟重逢好不高興。他受陽穀縣令所差往東京差事。在差畢返回陽穀縣,得知兄長已亡。他從調查瞭解中得知其兄並非病故而是嫂潘金蓮與西門慶通過媒婆王婆子勾搭成奸。武大郎從鄆哥那得知西門慶與潘金蓮尋歡在王婆家時和鄆哥同往王婆家捉姦。因其功夫敵不過西慶,被西門慶踢打致重傷。西門慶因見姦情敗露為去眼中釘指使潘金蓮毒殺了武大郎。武松從鄆哥、何九叔及鄰居那裡得到真象後,多次狀告西門慶,而官府被西門慶買通沒給武松伸張正義懲罰西門慶為武大伸冤報仇。因官府不伸張正義除惡滅害,武松義憤難平一氣之怒殺西門慶、潘金蓮、王婆子。為兄報了血海深仇。遊走江湖,最終上了水泊梁山。


老羅194763


在中國著名小說《水滸傳》之中,武松可以說是一位廣受讀者喜愛的梁山好漢,他行事敢作敢當,在知道西門慶和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蓮私通並且害死了武大郎之後,武松並沒有選擇通常的方式,前往官府請求主持正義,而是以自己的武藝當街殺掉了橫行一方的西門慶,為民除害,那麼問題來了,武松當時的身份只不過是個都頭,為什麼敢和地方豪強西門慶較勁呢?實際上,他有著三大優勢。

實際上,武松當時的官職是陽穀縣的都頭,其職務大約相當於陽穀縣的公安局局長,主要職責是負責處理民間糾紛和負責偵破刑事案件的,在宋朝官員編制之中屬於“不入流”的職業,也就是說官階上根本沒有都頭這一品,可見都頭的地位並不高,只不過是縣太爺手下的辦事員。而另一方面,武松能夠當上捕頭的原因是因為打死了景陽岡上的老虎,因此武松的出身也並不正,可以說是走後門才進入縣衙的,因此說起來武松只不過比平民百姓稍微高了那麼一頭。

而縱觀西門慶,他在當地勢力龐大,並且和官府的關係很好,兩者之間甚至還經常串通一氣壟斷市場,可以說的地方豪強之一了,一般人並不敢輕易招惹西門慶,其實並不是因為西門慶有多厲害,而是懼怕他和官府的合作關係。對此武松自然心知肚明,作為一個直來直去的人,武松幹掉西門慶自然不含糊,數個回合就結束了戰鬥,造成了既成事實的發生,並且武松自己也是讀過宋朝律法的人,他知道只要自己主動投案自首,當時的縣太爺是不能拿他怎麼樣的。

那麼武松為什麼能夠戰勝西門慶呢?這就要從武松的三大優勢說起了。首先,武松在武功上有絕對優勢。要知道武松可是從少林寺出來的,拳腳功夫已經進入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即使在梁山之中也是數一數二的,而西門慶平時最多隻能教訓一下地痞流氓,他那點三腳貓的功夫自然沒辦法在武松面前班門弄斧。

第二,武松打死西門慶事出有因,氣勢如虹。要知道武松不是無緣無故找西門慶麻煩的,而是西門慶聯合潘金蓮害死了自己的哥哥武大郎,而西門慶對這件事心中一直懷有愧疚,因此在還沒出手的時候,氣勢上就輸了一招;最後,武松使用了心理戰術,瓦解了西門慶的心理防線。當西門慶正在樓上喝茶的時候,武松忽然將潘金蓮的人頭丟到了西門慶的面前,頓時西門慶就被嚇得魂飛魄散,雙手發軟,這也是他後來為什麼輸給武松的關鍵原因。


司馬長史


武松敢於光天化日之下在獅子樓殺死西門慶,不在於他的官職有多大,而在於他的決絕之心。此時的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即使明知道自己最後哪怕落得殺頭落地,他也會照幹不誤!這就是武松!

武松當時的職務是陽穀縣都頭,而據史料記載,宋時縣衙裡面不設都頭的職位,他的職能和捕快類似,負責捉賊捕盜,維護一方平安。大概相當於現在縣刑警大隊大隊長的職務,到不了公安局長的級別,因為都頭上面還有縣尉,專門對他負責。都頭屬於吏,不屬於官,一個縣的知縣就可以直接任命,而不需要上級部門的考核審批,也就是說他不在大宋朝廷的官員序列內。多說一句,其實當時捕快或者說都頭的社會地位並不高,他們的子孫都不能參加科舉。

武松從小父母雙亡,和哥哥武大郎相依為命,武大郎雖然老實懦弱,但是對於這個弟弟特別關愛,照顧。即使武松長大成人以後,學得一身本事後,經常惹禍打架,然後跑路,還不是是武大郎替他背鍋,頂缸嗎?兩人名為兄弟,情同父子。

而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啊!

現在真相大白,哥哥武大就是被潘金蓮和西門慶這對姦夫淫婦害死的,而且走正規的司法渠道根本無法解決,那怎麼辦,只有動私刑了。要麼自己這口氣怎麼咽的下去,怎麼在江湖上行走呢?

潘金蓮已經被自己開膛破肚挖出心肝祭奠了哥哥的在天之靈,怎麼會單單饒了西門慶呢?

另外武松根本沒有打算殺人之後跑路,要麼他怎麼會把街坊四鄰請到家中做見證呢?既然不想跑路,也不怕殺人以後償命,自己還有一身本事,那殺死西門慶又算個什麼事兒,怕什麼呢?武二郎不是常說:他比那景陽岡上的老虎又如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