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秦始皇陵已經有2000多年,為什麼到1974年才被發現?

山溝小澗


秦始皇陵其實根本就不是什麼秘密,而且在歷朝歷代都有人盜過,在正史上面就有好幾次吉祥寺秦始皇皇陵被盜。所以怎麼能說是在1974年才被發現呢?

前面說了秦始皇陵其實一直都是為人所知的,但是在1974年的時候才最終把秦始皇陵墓室地宮的位置確定了。

1974年的時候,當地的村民為了取水就打井,結果挖出來了一個陶製的人頭,後來又挖出了很多,結果上報國家之後就發現了兵馬俑,然後就是發現了秦始皇陵的墓室的具體位置。

其實在這之前,在正史上面的記載秦始皇陵就有多次被盜,第一次就是項羽進入關中之後,據說項羽的數十萬大軍把秦始皇陵裡面的陪葬品全部盜完,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搬完。之後還把秦始皇陵的陪葬坑都給燒了。這個在《史記》裡面都有記載。

在新朝的時候赤眉軍也是盜掘了秦始皇陵,魏晉南北朝的時候也被盜過,唐朝末期,黃巢也是盜掘了秦始皇陵。

甚至到了民國的時候,秦始皇陵也是多次被盜,劉鎮華率領十萬鎮嵩軍把盜掘秦始皇陵,還有國民黨的二級陸軍上將孫連仲在秦始皇陵上挖戰壕,據說也是在盜掘秦始皇陵。

這些都是在歷史上是正史記載的,所以說秦始皇陵被盜自古就有,到1974年也只是發現了秦始皇陵墓室和地宮的位置。並不是說秦始皇陵在1974年才被發現。


中國歷史研究所


74年發現真的不準確,其實這個東西在解放前當地都有發現,只是人門都不知道是什麼,還把它用繩子綁起來,在太陽地下曬,用辮子抽打,我母親都曾經給我說過,她很小的時候大人帶著她去那裡玩的時候都見過。後來74年又被挖出來時上報了國家,才公諸於世的,現在到臨潼兵馬俑博物館附近的村子裡的上年齡的人基本都知道的。


三文魚58511239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去世,但是他的陵墓早在他13歲成為秦王的時候就開始修建,總共修了37年。秦始皇陵已經有2000多年,為什麼到1974年才被發現?


實際上,秦始皇的陵墓位置是一個公開的秘密,只要你看就知道了。史記和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中就有關於秦始皇陵墓的記載,這個位置是在就在驪山腳下,離當時秦都城咸陽並不遠。

劉邦進了咸陽以後沒有動秦始皇的陵墓,但是項羽就挖掘過,據說據說搬運了一個多月還沒有搬完,可見陪葬寶物有多豐厚。可見秦始皇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


劉邦建立了漢朝以後,就保護著秦始皇陵墓,是不是他知道偷墳掘墓不會有好下場?是不是覺得那人家的錢財,還得還給人家啊,甚至是加倍的呢?

不知道他當時怎麼想的,認真地保護著秦始皇陵墓。可能是西漢以後就沒人去挖掘,也可能是盜挖得差不多了。畢竟曹操的摸金校尉要知道這裡的生意不錯,不會袖手旁觀的。


可能也有一個原因就是難以挖掘!秦始皇陵墓在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才開始被發現的,一直到1974年發現大規模的墓葬。秦始皇陵園總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陵墓上的封土層達到76米深,陵墓分為內城和外城,內城和外城之間有8到10米的城牆。

可見,當時的宏大的建築規劃,這就是一個小的城市啊。看來這個規劃設計者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不知道是哪位!


想要盜秦始皇的陵墓,那可是一項非常大的工程,就是放到今天,也有一定難度,你覺得秦始皇陵的設計者是誰呢?


江水趣談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歷時39年才完工,據史料記載,秦始皇陵中還建有各式宮殿,陳列著許多奇異珍寶。

題目說秦始皇陵是在1974年被發現的,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1974年只是國家探測出了秦始皇陵墓室的具體位置,秦始皇陵的位置從古到今,尤其是在盜墓者的眼裡,從來就不是秘密。


1974年陝西發生旱災,陝西省臨潼縣西楊村村民為了抗旱,於是打井取水,結果意外發現了陶俑,村民立即向縣文化館彙報,隨後國家派考古人員前來發掘,揭開了舉世矚目的秦兵馬俑的面紗。

秦始皇兵馬俑的發現奠定了秦始皇陵墓室被發現的基礎,通過對秦始皇兵馬俑周圍環境的勘察和研究,考古學家準確確定了墓室的位置,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

早就有歷史文獻記錄過秦始皇陵被盜。

《水經注渭水》中有記載:

“秦始皇大興厚葬,營建冢壙於麗戎之山……項羽入關,發之,以三十萬人三十日運物不能窮。關東盜賊,銷槨取銅,牧人尋羊燒之,火延九十日不能滅。”

《漢書》中也有記載:

“秦始皇帝葬於驪山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墳,其高五十餘丈,週迴五里有餘,水銀為江海,黃金為鳧雁。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驪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萬之師至其下矣。”

這些文獻明確指出秦始皇陵位於驪山,而且規模十分龐大,裡面有大量的金銀珠寶和水銀,這和考古學家探測到的結果完全一致,而且還明確指出秦始皇陵被項羽發現了,他率領三十萬人花了三十天都沒有將寶物運完,可見陪葬品有多麼奢侈。


不僅如此,項羽還放了一把火燒掉了阿房宮,大火燒了三個月都沒有滅,由此可見木材數量是多麼的驚人,“楚人一炬,可憐焦土”,一些先秦古籍、史料隨之付諸東流,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文化損失,不愧是西楚霸王,總能做出驚天之舉。

專家在考古的過程中發現,兵馬俑一號坑破壞嚴重,大量燒成黑色的棚木痕跡清晰可見,部分兵器被拿走,陶俑也被損壞,顯而易見,俑坑曾經被人為破壞過,還被焚燬。發掘結果正好印證了史書上的記載,秦始皇陵很有可能遭到了西楚霸王項羽或其他後人的蓄意破壞。


秦始皇陵工程浩大,整個面積相當於78個故宮那麼大,除了墓室,還有陵園、陪葬墓、俑坑等。考古結果表明,秦始皇陵早就被發現,甚至遭到了盜墓賊的光顧,但是墓室卻得以倖免,最終保存下來,一方面是因為秦始皇陵面積大,古代技術有限,在一座大山中找一個墓室是相當困難的;另一方面,地宮中有大量水銀,人們壓根不敢靠近。

不過1974年兵馬俑的發現間接探測出了墓室的位置。很多人都在關注秦始皇陵中有哪些奇珍異寶,希望什麼時候能打開見識一下,但是根據現有的條件,國家是不會主動挖掘的。


首先,墓中有大量的機關和水銀,如何保證考古人員的安全問題是一個難題;其次,秦始皇陵已有兩千多年曆史,墓葬打開後文物會快速變色風化,現階段文物保存技術還不成熟,國家只能選擇讓文物長眠於地下得以保存;再者,只有當墓室遭到破壞時,國家才會搶救性的挖掘,國家是不會主動挖保存良好的墓室,例如武則天的乾陵。


歷來現實


秦始皇陵是我國第一座帝王陵,巨大的封土堆像一座山一樣屹立在驪山腳下,自漢唐以來,歷朝歷代都有祭祀和保護活動。所以,兩千年來,秦始皇陵的位置從來不是什麼秘密,可謂人盡皆知。

1974年發現的並不是秦始皇陵,而是秦陵的外圍陪葬坑—兵馬俑坑,規模巨大的兵馬俑軍陣象徵著秦帝國的軍隊,守衛著帝陵秦陵兵馬俑坑一經發現就震驚了世界,被法國前總理希拉剋稱之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並且在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正是兵馬俑坑引起的巨大轟動效應,讓人們誤以為秦始皇陵是在1974年被發現的,這是不正確的說法。

旭哥將從秦始皇陵的規模佈局、兵馬俑坑發現的過程,兩個部分來作為延伸,回答題主的問題。

秦始皇陵的規模佈局

秦始皇陵從秦王嬴政繼位第二年開始修建,丞相李斯為陵墓的設計者,少府令章邯負責建造工程,前後徵集超過七十萬人工,歷時三十九年,直到秦二世時期,農民起義軍進入關中,才不得不草草完工。

動用人工數量之多,修建時間之長,在眾多帝陵中絕無僅有,可以想象秦始皇陵的規模多麼巨大、氣勢多麼恢弘!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2003年,科技部將秦陵考古列入國家863計劃,組織各方面專家,運用現代遙感和高科技探測技術對秦始皇陵做了一次全面、詳盡的勘探和調查,為我們揭開了秦始皇陵神秘的面紗。

探測結果表明,秦始皇陵以封土堆為中心,築有內外兩層城垣,四周分佈著400多座陪葬坑、200多座陪葬墓、以及數量龐大的地面建築群,整個陵區範圍達56平方公里,相當於78個故宮的大小,可謂雄壯至極。

整座帝陵以地宮所在的陵冢為核心,封土堆呈覆鬥形,現存高度51米,高度超過了目前已知的任何一座帝陵,底邊周長1700餘米。地宮就位於封土堆的正下方,距離地面35米的位置,地宮高15米,四周築有4米厚的圍牆,大小相當於一個足球場,是停放秦始皇棺槨和放置最重要陪葬品的地方。根據考古探測,秦陵地宮沒有坍塌,也沒有被盜,保存十分完好。

古人有事死如事生的觀念,所以帝陵以地宮為中心,仿造秦都咸陽城築有內外兩層城垣。地宮象徵秦始皇生前居住的宮城,內城相當於皇宮,分佈著眾多後宮人員的陪葬墓和用以祭祀的宮殿群。外城就是內外城垣之間的區域,根據考古調查,分佈著眾多的陪葬坑和陪葬墓,以及守陵人居住和祭祀人員休息的宮殿建築。

秦始皇陵的規模佈局可謂開歷史之先河,後世的歷代帝王陵基本都沿用了秦陵仿照國都的佈局,只是規模有大有小罷了。

兵馬俑坑的發現

1974年春,臨潼西楊村村民楊志發等人打井時,挖出殘破的陶俑,當地文化館的工作人員趙康民聽說了此事,憑著自身職業的敏感,將這些殘俑帶回文化館修復。就這樣,兩個秦武士俑第一次展示在世人面前。

隨後,當地考古部門組成考古隊,開始進行考古勘探和挖掘,在村民打井的地方發現了規模巨大的兵馬俑坑,也就是現在的兵馬俑1號坑,隨後又發現了2號兵馬俑坑和3號兵馬俑坑。

但考慮到當時特殊的歷史時期,出於對文物保護的考慮,考古隊並沒有將這一重要發現公之於眾,也沒有彙報給上級有關部門,相當於封鎖了消息。

同年7月,中新社記者藺安穩是臨潼當地人,剛好回鄉探親聽說了此事,便找趙康民瞭解情況,趙康民如實將兵馬俑坑發現的過程告訴了藺安穩,並希望能繼續保密此事,或者直接彙報給國家高層,以引起足夠的重視。

趙康民回京後,以《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俑》為題,寫了一份專供高層閱讀的內參,立即引起了國家高層的重視,隨後由國家考古部門和陝西省組成的聯合考古隊,開始對兵馬俑坑進行大規模的考古挖掘。目前共挖掘了三座兵馬俑坑,出土了超過8000多件兵馬俑和4萬多件青銅兵器。

由此,規模巨大、氣勢恢宏的秦陵兵馬俑展現在了世人面前。

總結:

秦陵兵馬俑坑的發現,讓我們真正看到了秦帝國的強大,也看到了秦始皇的苛政暴政,而這也成為了秦王朝統一僅僅十五年就走向滅亡的重要原因。

所以,秦兵馬俑不光讓我們領略到古人偉大的藝術才能,也得以窺探秦王朝的社會狀況,相信隨著考古工作的不斷推進,我們會了解更多關於秦王朝的故事。



長安旭哥


司馬遷的《史記》記載,秦末時期的項羽曾指揮手下30萬軍隊盜挖秦始皇陵,那麼項羽挖到多少寶貝?這些寶貝都被項羽怎麼處理了呢?除了項羽還有誰對始秦始皇陵挖掘過呢?我今天來為大家解說。

秦始皇陵墓修建於公元前247年至公元前208年,是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的地下皇陵,一共花了39年才修建好,其中鼎盛時期工人多達70多萬。秦始皇為了防止別人盜墓,讓修建陵墓的專業工匠想盡一切辦法做好防盜措施。

目前陵墓高51米,底邊周長約1700米。秦始皇陵墓裡面有各種墓葬,目前專家已探明400多個,其中包括“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

第一個盜挖秦始皇陵的人——項羽

傳說中項羽是第一個盜挖秦始皇陵的人,當時項羽率領30萬軍隊把秦始皇陵打開,搬走裡面大量的財寶,用30萬人搬了30天也沒有搬完,後來放火燒了。盜匪來時為了得到銅而把銅棺破壞,這只是傳說,目前無法考證。

但是《史記》確實記載項羽指揮他的手下挖秦始皇陵,只不過挖的具體過程和收穫記載不詳。《水經注》的作者酈道元說的非常詳細:項羽指揮30萬士兵盜挖秦始皇陵。《漢書》的作者班固也認可項羽盜墓的事實。

《高祖本紀》記載,“懷王約入秦無暴掠,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財物,罪四。”

劉邦建立西漢後,為了贏得民心,下令保護秦始皇陵,還安排20幾戶居民住在皇陵附近,為皇陵守陵。宋太祖曾命令潼縣官員修整保護皇陵。目前經過數十年考古學家的調查,結果證明沒有被盜過。

第二個發掘秦始皇陵的人

1974年秦始皇陵附近的西楊村乾旱嚴重,農民打井獲取水資源,結果在打井的過程中挖到一個陶製的人頭,農民認為這不吉利,又放了回去。後來別的居民也挖類似的人頭,就上報了政府。

傳說,東漢末年赤眉起義軍也盜挖過秦始皇陵,唐朝末年黃巢起義軍也盜挖過,不過秦始皇的地宮沒有動過,這個到目前還沒有得到考證。

盜墓賊為什麼沒有成功的挖掘秦始皇陵墓呢?

秦始皇用了39年修建自己的陵墓,當然保護措施做得非常好。裡面不僅安裝了各種機關,就連入口都非常多,很難找到哪個是真正通往陵墓的入口。而封閉墓穴的正門周圍用特製的硬而厚的巨大石頭,一般很難鑿穿。

如果盜墓賊成功的進入皇陵,也沒有辦法活著出來,因為陵墓裡面的山河湖海是水銀形成的,水銀是液態金屬且含有劇毒,人吸入後會中毒而亡。


小龍談歷史


秦始皇陵墓的位置一直就是公開的,並不是沒有人發現,《史記》中就明確記載了秦始皇的陵墓情況。

據西漢時期司馬遷所著《史記 秦始皇本紀》的記載:

九月,葬始皇酈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北魏時期的酈道元所著《水經注》也記載:

秦始皇大興厚葬,營建冢壙於驪戎之山,一名藍田,其陰多金,其陽多美玉,始皇貪其美名,因而葬焉。

從史書中的記載,可以看到秦始皇的陵墓就在驪山腳下,驪山就是今天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南,離當時的秦都城咸陽並不遠。



秦始皇是在公元前210年去世的,可是秦始皇的陵墓早在他13歲即位為秦王那年就開始修建,一直到他去世,修了37年,秦始皇去世,秦二世即位,在經過一個月在路上的顛簸,秦始皇終於安葬在陵墓中,這一切都是在秦二世胡亥手中完成的。

秦二世剛開始的那一年,陳勝、吳廣就開始起兵造反,隨後星星之火漫延到全國,到公元前207年10月,劉邦進入咸陽城,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劉邦進入咸陽城後,並沒有擾亂咸陽城的治安,也沒有大規模搶掠,而是與民約法三章,不難維持了較好的秩序,而且還派兵保護了秦始皇陵墓,這個時期,秦始皇陵墓基本上沒有任何破壞,而劉邦進入咸陽離秦始皇去世,不過才3年時間,當然知道秦始皇陵墓在哪。

可項羽進入咸陽城後,情況就不一樣了,在咸陽城,項羽搶掠財物美女,縱火焚燒宮殿,不僅如此,據《水經注》記載,項羽派出30萬士卒發掘秦始皇陵,盜走大量陪葬寶物,搬運了30天還沒有運完,可見秦始皇有多少寶物。



就連劉邦與項羽四年的楚漢戰爭中,關於項羽盜取秦始陵的這一行為,也成為劉邦聲討項羽的一大罪狀。

然而自從項羽離開了咸陽後,秦始皇陵墓所在的關中地區一直處於劉邦的控制之下,直到劉邦建立西漢王朝之後,秦始皇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並且劉邦還派出守陵人守護秦始皇陵墓。



從這之後,關於秦始皇陵墓被盜的消息似乎再也沒有出現過,直到1974年,當地農民在打井時,挖到一個陶俑人頭的碎片,此事引起了考古人員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之後經過大量的考古和發掘,終於發現了秦始皇陵墓。

在1974年被發現的是秦始皇陵墓東邊約1公里處的三個陪葬的兵馬俑大坑,其中一號坑面積達13000平方米,以戰車和步兵混合編組的主力部隊陶俑,約有6000件。二號坑面積約6000平方米,以弩兵、戰車、騎兵穿插組成的混合部隊陶俑,約有1500件。三號坑面積約5000平方米,以戰車、車馬、武士為主的軍事指揮部陶俑,約有69件。



然而這只是整個秦始皇陵墓的一部分,只是三個陪葬的兵馬俑大坑而已,並不是秦始皇的地宮。

後來再次經過考古及探測,才查明整個秦始皇陵墓的大概情況,秦始皇陵園總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相當於7800多個足球場的面積,陵墓上的封土層達到76米深,陵墓分為內城和外城,內城和外城之間有8到10米的城牆。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秦兵馬俑坑全部是在外城的,據考古研究,兵馬俑坑有被火燒過及用銳器砍過的痕跡,這可能就是當初項羽盜陵墓留下的,而內城卻是從來沒有人進去過的。



秦始皇的地宮就在內城,而且內城周圍還有4米厚的城牆,考古人員在對秦始皇地宮考古時,曾發現不少盜洞,其中有兩個直徑1米,深度9米的盜洞,但是並沒有進入秦始皇地宮,離地宮還差250米。

在古代想要進入秦始皇地宮,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要挖出幾十米的土層,穿過數米的城牆,還要想辦法打開地宮的大門,除非用炸藥炸,否則不可能打開地宮。



而且據說秦始皇的地宮內,頂上有用水銀做的日月星辰,地上也有用水銀做的江河湖海,並且地宮內機關遍佈,毒氣漫延,到處都有劇毒的水銀,普通人想要進入更是難上加難,並且科學家也通過遙感技術確定沒有人進過秦始皇的地宮。

正因為秦始皇地宮深埋於地下,所以2000多年來,除了項羽盜過一次外,基本上沒有其它人盜過,想要盜秦始皇的陵墓,那可是一項非常大的工程,就是放到今天,也有一定難度,直到今天,秦始皇陵墓的地宮仍然沒有人進去過,當然陵墓周邊的外城,是有不少盜過的痕跡。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秦始皇陵其實並不是1974年才被發現,秦始皇陵的大概位置其實很多歷史書籍都做過批註,比如《史記》中就詳細的記載過秦始皇陵的地理位置和內部結構,酈道元的《水經注》裡也有寫過,甚至詳細說了秦始皇陵被盜的經歷。

秦始皇陵是中國第一位皇帝贏政給自己修建的一座規模浩大的帝王陵,全部耗時37年,最高時僱傭了70餘萬民工,這座耗時耗力的帝王陵可謂是中國古代皇陵的巔峰了。而讓秦始皇陵真正進入現代大眾視野的就是埋葬在它旁邊的兵馬俑坑了。

其實在1974年以前當地上了年紀的老人就知道這些事,零星的也會發現一些陶勇碎片,只不過誰都沒有引起重視而已,直到1974年這天有一位叫楊志的村民在打井之時遇到了一些硬物,上報給了文物局,這才將“世界第八大奇蹟”展現在了世人面前,從此,秦始皇陵世人皆知。

那有一個問題就來了,秦始皇陵有沒有被盜過呢?經過專家的勘查發現,秦始皇陵封土堆巨大,要想盜墓,非常困難,暫時沒有發現盜墓的痕跡。而《水經注》中卻記載了秦始皇陵被盜掘過四五次,其中一次就是項羽派遣了三十萬軍隊進行過盜墓,挖走了很多寶藏,雖然沒有太多的史料去證明項羽有過盜墓經歷,但筆者大膽猜測項羽是很有可能作此行為的。

因為項羽當時所處的情況跟近代的軍閥頭目孫殿英有些類似,第一兩人都是亂世軍隊頭頭,自己的部隊都需要糧餉續命,而且項羽本身也和秦朝是世仇,對秦人非常痛恨,在加上本身也有著強大的軍事實力,沒了約束,又有需求,挖墓盜寶,就水到渠成了。

綜上所述,兵馬俑的出現讓秦始皇陵享譽世界,但世人對它很早就知道了。


春秋亂舞


秦始皇陵的位置所在在歷史上一直都不是一個秘密,很多文獻資料中都記載了秦始皇陵的大致位置。


司馬遷的《史記》和酈道元的《水經注》都有關於秦始皇陵位置的記錄,只要讀過這兩本書的人,都知道秦始皇陵在驪山地區。因為秦始皇陵的規模宏大,陪葬坑數量眾多,想要找到秦始皇陵的大致位置並不困難。

秦始皇從繼位開始,便在驪山一帶找了一塊風水寶地,修建了規模龐大的皇陵。秦始皇陵一修便是39年,在這39年中秦始皇消滅了6國,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偉業。


秦始皇一統天下後,修建秦始皇陵的民夫也逐漸的多了起來,人數最多的時候超過70萬人。在秦始皇去世後,秦始皇陵的修建工程仍然沒有完工。


一直到了陳勝吳廣起義爆發,秦朝的軍隊被起義軍打的節節敗退的時候,秦二世才會命令的章邯帶領70萬修建皇陵的民夫,前去平定關東地區的農民起義。

章邯將修建皇陵的民夫帶走之後,秦始皇陵的修建工程也就提前完工了。在秦始皇下葬後不久,劉邦帶領軍隊滅掉了秦國,佔領了關中地區。


秦國滅亡之後,劉邦善待了秦王子嬰,並且對秦始皇陵秋毫無犯。然而在項羽進入關中之後,不僅殺死了秦王子嬰,還燒燬了秦國的宮殿,並且派遣士兵盜掘秦始皇陵。


史書記載,項羽盜掘秦始皇陵,挖掘到了大量的金銀財寶,士兵用了30多天才將這些金銀財寶運走。

在《三輔故事》中記載,一位叫張善的人曾經得到過秦始皇陵中的金燕,這個金燕就是項羽盜掘秦始皇陵的時候挖出來的。不過秦始皇陵的工程浩大,項羽盜掘的只是一部分陪葬坑,並沒有盜掘到秦始皇的墓室。


在劉邦建立漢朝後,專門派遣了一些人去為秦始皇守陵,這一時期的秦始皇陵的位置一直都是對外公開的。

唐朝末年的時候,很多割據勢力都紛紛盜掘古代帝王的墳墓。在這個過程中,秦始皇陵也遭到盜掘。宋朝建立之後,專門派出官員修繕被盜掘過的陵墓,秦始皇陵就在修繕名單之中。


從這些記載不難看出,秦始皇陵的具體位置在古代的時候根本不是一個秘密,古人不僅知道秦始皇陵的位置所在,甚至還有一些人盜掘過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在現代被發現,是在1974年的時候。當時幾個工人在打井的時候發現了一些陶片,後來經過專家的辨認最終找到了秦兵馬俑。


在秦兵馬俑出土之後,專家們根據兵馬俑的位置,找到了秦始皇陵的位置,並且探明瞭秦始皇陵主墓室的具體為止。很多人在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誤認為秦始皇陵在1974年才被發現。

實際上秦始皇陵的大致位置一直都不是一個秘密,只是人們一直沒有發現秦始皇陵主墓室的位置。在現代考古學家進行探測之後發現,秦始皇陵主墓室並沒有被盜墓賊盜掘過。


畢竟在整個驪山地區,秦始皇陵的陪葬坑非常多,古代記載的幾次盜掘秦始皇陵的行動,可能都只是盜掘的陪葬坑而已。


歷史總探長


1974年被發現的是秦始皇陵的兵馬俑坑,而秦始皇陵由於其巨大形如金字塔的封土,兩千多年來一直都明示世人它就在那裡。1974年當時天氣大旱,有幾個當地的農民打井取水挖出了幾個陶俑,從此兵馬俑呈現在全世界面前。

這些兵馬俑大多原先應該持有武器,且很多有被燒灼和砸毀的痕跡,史書上記載秦末大亂項羽曾毀壞過秦始皇陵,但據現代考古專家研究秦始皇地宮並未有人進入過,也就是說項羽當時毀的是地上部分,殃及了兵馬俑,真是萬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