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致敬!每天與病毒“親密接觸”的疾控人

抗擊疫情 遼寧在行動  

  在抗擊疫情一線,有那麼一群人,他們不像醫院裡負責救治病人的醫護人員那麼引人注目,但他們同樣是這場戰鬥的主角,他們就是疾控人。2月1日,記者走進瀋陽市疾控中心,探訪這些默默付出的“戰士”。


  不時響起的電話鈴聲、各種防疫情況問答、匆匆忙忙的步履……走進瀋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記者頓時感受到緊張的“戰時”氛圍。


  “自打上個月21號起,我們這就進入了備戰狀態,24小時都有人值班值守,為的就是能在第一時間看到醫療機構報告的病例信息,對疫情進行及時處理。”瀋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制科科長陳葉說,他是現場調查組組長,不僅要帶領團隊對所有醫療機構診斷為疑似病例的患者展開調查,同時還要指導醫護人員進行咽拭子標本的採集,把合乎要求的標本帶回實驗室,進行下一步的檢測。有的疑似病例第一次檢測標本顯示陰性的,間隔24小時後,還要二次採樣,工作量非常大。


致敬!每天與病毒“親密接觸”的疾控人

瀋陽市疾控中心


  為確保疑似病例能得到及時診斷,瀋陽市疾控中心和各區疾控中心統籌開展工作,並設有專門的小組和人員進行信息的統計和審核,然後指派某個疾控中心前往醫療機構進行調查。


  “我們一組隊員出現場調查、取標本,另外一組就會立刻補上來。如此,大大提高了病例的診斷效率。一般來說,國家要求24小時完成當天調查的病例,我們基本上6小時就完成調查,標本也是6小時內送到實驗室。”陳葉說。


  高效的背後離不不開疾控人的努力付出。陳葉告訴記者,無論什麼時間,只要接到疫情電話,疾控人都會第一時間趕過去,展開調查、取標本,並把標本送到實驗室。實驗室的機器24小時不停運轉,結果出來後,又會在第一時間出來將其反饋給醫療機構。目前為止,疾控人對工作人員對瀋陽所有的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進行了調查,也排查了密切接觸者。


致敬!每天與病毒“親密接觸”的疾控人

累了,只能這樣休息片刻。


  由於工作忙碌,這個春節陳葉沒能陪在家人身邊,他已經好多天沒有見過兒子了,只能偶爾抽時間打個電話。


  舍小家、為大家,站在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最前沿,陳葉從沒想過退縮。他說:“我們每個人都是疫情防控的一道防線,同舟共濟、眾志成城,才能打贏這場戰役。”


  在瀋陽市疾控中心,同事們和陳葉一樣堅守在第一線。


  王冰是瀋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制科副科長,主要負責傳染病實驗室檢測,瀋陽全市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標本都要送到他這兒來檢測,即便實驗室工作人員分為兩組輪流工作,他還是感覺有點力不從心。


致敬!每天與病毒“親密接觸”的疾控人

緊張工作中。


  “我們是24小時一輪換,從早八點到第二天早上八點,期間只要有檢測標本送過來,就必須立即到實驗室進行檢測,幾乎沒有時間睡覺。”王冰說,比這更辛苦的是穿二級防護服進P2實驗室,防護服本身就厚,穿脫十分耗費體力,進去之後還要進行樣本處理、病毒滅活、病號登記等一系列操作,特別耗體能,尤其是後半夜做兩輪檢測的時候,大家的體能真的到極限了。很多時候,我們忙完出來,內衣都溼透了。


  實驗室的工作不僅辛苦,而且有一定的危險性。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疾控人面對的是病毒含量極高的標本,每一項操作必須謹慎又謹慎、小心又小心。


  每天和病毒打交道,再加上工作繁忙,王冰自打1月21日起在單位備戰便沒有回過家。“我兒子才18個月,太想他了,但也只能偶爾通過視頻看看孩子。”王冰說。


致敬!每天與病毒“親密接觸”的疾控人

記者在現場採訪。


  瀋陽市疾控中心為了讓工作人員有個休息的地方,為每個人配了一張摺疊床,沒有標本檢測的時候,王冰就在上面躺一會,連鞋都不敢脫。“這樣方便,只要有標本送過來,起身就能走。” 王冰樸實的話語道出了疾控人敬業的精神和抗擊疫情的決心。


遼寧日報:王敏娜 葛紅霞 盧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