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抗疫前線有群白衣“小飛俠”哪裡需要去哪裡

“第12隊接單,13隊準備”

“大活啊,10-20隊準備接單”……

近日,微博上一群“接單小先鋒”火了。有人好奇,這是個什麼群?又是些什麼人?你是聯想到快遞小哥群還是外賣群?其實不然,這是一群由西安市疾控中心骨幹力量組成的抗疫一線“疾控流調消毒小飛隊”。隊員多是年齡30歲出頭的碩士研究生,他們身著白色防護服,哪裡需要去哪裡,是網友們口中名副其實的“小飛俠”。

抗疫前線有群白衣“小飛俠”哪裡需要去哪裡

這是一群由西安市疾控骨幹們組成的抗疫一線“疾控流調消毒小飛隊”,平均年齡30出頭。(受訪者供圖)

他們衝鋒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處置一線,承擔著轄區內各定點醫院接診的每一例疑似和確診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採樣和消毒工作。他們每天對患者進行採樣並開展檢測,努力發現傳染源;瞭解患者去過哪些場所,接觸了哪些人,挖掘出密切接觸者;對患者待過的場所進行消毒,殺死病毒,儘可能避免再傳染;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宣傳,讓群眾掌握一手防護知識,提高自我防護意識。這些都是“疾控流調消毒小飛隊”的職責所在。

抗疫前線有群白衣“小飛俠”哪裡需要去哪裡

這是一群由西安市疾控骨幹們組成的抗疫一線“疾控流調消毒小飛隊”,平均年齡30出頭。(受訪者供圖)

這也是一群樂觀向上的疾控人,深入疫情“腹地”,不怯場,不退縮。他們把任務叫成“單”,把奔赴一線稱作“出場”,以身著白衣的使命感和專業的檢測技術堅守在抗疫前線。“接到疫情聯防聯控指揮部通知,沒有耽擱的時間,立馬‘出場’!23個隊,每個隊3名成員,共11輛車來回調配。”小飛隊成員餘雲春告訴記者,穿上防護服後就不能去廁所,不能喝水,不能坐下,護目鏡內的汗珠不停地滴,不能用手擦。餘雲春說:“有一次接‘單’,隊內兩名小夥子採了十幾個陽性病人的咽鼻試紙標本,七小時後才離開病區,記不清去了多少趟市第八醫院,出來時不記得來時是黑天還是白夜。他們要對成堆的醫廢垃圾、膠鞋、白大褂、護目鏡、病案袋進行處理消毒,有時24小時被埋在濃重的消毒水氣味中。儘管大家都很累,間隙相視彼此又樂呵呵一笑。”

抗疫前線有群白衣“小飛俠”哪裡需要去哪裡

這是一群由西安市疾控骨幹們組成的抗疫一線“疾控流調消毒小飛隊”,平均年齡30出頭。(受訪者供圖)

1月28日,大年初四。小飛隊成員靳玲、劉佳、祝睿接了特別的一“單”。祝睿回憶說,“那天我們去市第五醫院流調一名流浪乞討人員,他受傷且有肺炎,當時已經無法開口說話了。患者病情嚴重,不能說話怎麼辦?兩個小時,我們只有慢慢地一遍又一遍地背《百家姓》,如果是就讓他就點點頭。就這樣,才一點一點問出了患者的基本信息。”

抗疫前線有群白衣“小飛俠”哪裡需要去哪裡

這是一群由西安市疾控骨幹們組成的抗疫一線“疾控流調消毒小飛隊”,平均年齡30出頭。(受訪者供圖)

餘雲春表示,他們的工作不僅僅是為救治患者提供實驗室依據,更多的是讓大部分健康的人不被傳染,為人民群眾健康鑄牢安全防護網是他們奮戰的最大意義,而要實現這一點,靠的就是隊員面對疫情不低頭、面對患者不放棄的這股子精神。

(西安報業全媒體 記者 王江黎 受訪者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