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語音版」月有陰晴圓缺文



「語音版」月有陰晴圓缺文/宋宗祧

中秋節前,一位朋友寫了一篇文章,讓我檢查一下,我指出了唯一的一處需要商榷的地方,即“月有陰陽圓缺”。我說,蘇軾的原話是月有“陰晴”圓缺,不是“陰陽”,朋友愕然。隨後會心一笑,頷首認可。

我為什麼能發現這個問題呢?那是有故事的。算來已經二十多年了。

1989年9月29日,我讀到了28日《人民日報》侯滁生的一篇文章:《月有陰陽圓缺》。文章寫得很優美,也很有人情味,我很愛讀,但校對得不好,有錯別字。例如“人世的滄桑變故”,把“滄”誤成了“蒼”;又如“泉水淙淙”,把“淙淙”弄成了“匆匆”。要說“匆匆”也能說過去,但似欠準確。還有這個標題,更是似是而非;如果說它錯了,人家可以說,我不是用的蘇軾的原話,“月有陰陽圓缺”也可以勉強說過去;如果說它不錯,總覺得像癩蛤蟆爬到了腳面上一樣不舒服。但不管如何,這是句傳誦了上千年的經典名句,對它的使用不能隨便。所以,不能說有關編輯、校對的工作是嚴謹的。

我是一個做過編輯並且還在做編輯工作的人,雖然曾經想過給報社反映一下,但也知道,《人民日報》是大家雲集的地方,水平絕對沒有問題,這不過是一時疏漏,類似情況誰都難以避免。不過話又說回來,在一篇區區千字的文章中,就有幾處地方不夠嚴謹,而且還是發表在中國第一大報上,如果拋開別的方面不說,單就這種現象而論的話,可見漢字的大田已經顯露出荒蕪的徵兆。

2013年8月2日20時30分,央視科教頻道推出了暑期特別節目《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這個以“拯救漢字危機”為己任的節目在錄製中發現,許多成年人漢字書寫所呈現的低能,同樣出人意料,讓導演組咋舌。比如“癩蛤蟆”,只有30%的成年人在聽寫大會上寫對了這3個字。再如“間歇”,聽寫錯誤率竟高達40%。這表明,漢字危機已經有一段時日了。我雖舉出了多年前《人民日報》的一個例子,但客觀地說,《人民日報》還是比較好的,許多報刊雜誌錯別字滿天飛,簡直不忍卒讀,有的已經到了一塌糊塗的地步。

還是那句話,“月有陰晴圓缺”。平靜地想一想,漢字的命運其實也和人一樣,發生一些曲折迂迴是正常的。好在今年中秋節前,央視適時推出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想隨著八月十五的到來,漢字的圓滿美好前程也會隨之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